2020年9月6日上午,第十六届汽车论坛期间,昆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接受媒体采访,就疫情期间的销售业绩、当前自动驾驶及智能核心零部件的机遇与挑战、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比例、DHT产品研发进度、昆泰主要零部件目前产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昆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接受媒体采访。以下为专访:问题:疫情对贵公司销售业绩有什么影响?自动驾驶和智能核心部件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卞:毫无疑问,对销售没有影响。终端需求发生变化,自然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需求下降。今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弹,汽车市场面临百年一遇的转型升级和改革。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给终端消费市场和客户带来了技术革新。中国核心零部件的状态,以及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需求,必然带来核心零部件的需求,而核心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对于目前中国的自主核心零部件企业,中国远远落后于目前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和外资整车企业。2019年零部件100强榜单中没有中国企业。随着我们走向智能化,核心部件必不可少。我一直从事汽车行业,无论是以前的主机厂,还是现在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我都有非常深的感受。汽车零部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产品: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可以由我们自主研发,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第二类产品,如IGBT,与国外差距比较大。中国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其中近80%是外包的。当然,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第三类产品:汽车核心零部件,如片式自动变速器的双离合模块,目前国内还没有深度介入,也没有国产,甚至即将国产。这不是差距问题,而是从零开始的问题。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未来汽车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终端客户的体验。过去,在4S的商店里买一辆车就足够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终端消费者的参与感越来越强,未来汽车消费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汽车发展不仅仅是对电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更是对模块化、定制化的需求。对于智能化和电气化,汽车的核心部分,包括整个控制系统和电子软件部分,都必须满足下体电子驱动完全电气化的要求。智能驾驶在国内已经做了,包括华为。这个问题不是很大,但是目前国内也有不足。这种短缺需要在未来定义一个全新的软件架构。目前的软件架构不足以满足智能模块化的需求。这需要解决。问题:坤泰的变速箱项目应该属于江苏220重大项目之一。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吗?你刚才提到的自主核心技术和R&D,现在公司可以在R&D投资的比例是多少?疫情有没有降低百分比?卞:我先向媒体介绍一下我们昆泰汽车系统的产品布局。目前坤泰的产品主要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满足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需求。坤泰专注于汽车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我们专注于下车身底盘上的核心部件,需要满足底盘线控的所有需求,以及底盘对上车身底层软件的控制。公司在产品方面主要围绕四大模块,第一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第二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第三是智能底盘系统,第四是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昆泰2018-2020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重大项目。正因为零部件是未来汽车的核心,所以我们要把外资企业手中的核心技术逐步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第一个量产的产品是七速动力换挡,第二个是特殊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是为未来混合动力量身定制的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可在同平台燃油发动机的基础上经济性降低油耗40%左右。根据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参考目前国家法规、油耗以及目前的环保要求,对整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有就是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包括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所有的政策都引导了未来动力总成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多元化产品并存的局面。汽车未来肯定会走向纯电动汽车,但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百年后,我们会走向纯电动汽车。基于混合动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如果没有发动机,动力系统瘫痪,我们面临的是没有车可以上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判断混动在未来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从汽车的市场需求来看,混合动力还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机会一直存在。根据目前的数据,到2040年汽油机市场仍将超过70%。就R&D而言,我们公司做的每一个产品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几乎每个平台的所有产品都被外资或合资企业垄断了……所以我们在R&D的投资非常大。当然,将来一旦销售走上正轨,我们的R&D费用不会低于销售额的8%。因为企业产品的迭代开发,保持5%-6%的R&D费用就能满足未来和二代、三代产品的市场需求。
问题:刚才我也谈到了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在TMC会议上,DHT再次被提及,成为热点。DHT R&D流程现在在哪里,什么时候落地?还有很多技术瓶颈,什么时候能商用?卞:目前,我们的DHT正处于样机实验的最后阶段,然后将进入工装阶段,并在整车上进行标定。关于混合动力的增长,今年中国市场混合动力的增长来自外资企业。为什么DHT在中国这么多年都没有发展?其实从政策上看,中国的混动和传统的自动挡是不一样的。混动不仅仅是做好混动变速箱,还要有电机的电控和发动机的配合。混合动力传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车公司、发动机公司、电机、电控公司来做,所以难度和复杂程度相当大。目前国内无论是电机的传动技术还是电控技术都已经基本具备了从无到有的条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家政策角度,还是政策导向,还是未来财政补贴的方向,未来汽车终端的市场需求都会逐渐显现。个人判断2023年国内自主品牌的混装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因为国内DHT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具备批量条件。目前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研发DHT,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和我们一样已经有了样机,有的准备搭载。大概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要求。问题:除了DHT,你说中国的自动变速器技术已经很完善了,中国自动变速器的技术路线是DCT,这是主要路线。我们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新车组装率将超过10%。除了国际零部件公司,一汽、长春、蜂巢、吉利主机厂都在做自己的DCT。我们刚刚量产了一款7DCT产品。我们和那些主机厂相比有什么优势?卞:这里有两点。为什么DCT在市场上的份额超过AT?我们刚刚提到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这两种动力都是为了降低油耗。提出了二重积分的要求。DCT能被中国市场接受的原因是环保和低油耗。比如我们DCT的最高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七。我们对比了一辆搭载AT的国产车,把整车换成我们的7DCT变速器,对比油耗。百公里油耗从9.2升下降到7.8升,下降了1.4升,只是更换了变速器。另外就是驾驶性能的要求,因为AT的起步功率和DCT不一样。最关键的变速箱是DCT、CVT和AT,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为什么中国在做DCT?原因很简单。AT的专利技术基本被垄断,我们很难突破。我们早期做了一个DCT,是世界上最好的DCT,在技术应用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增加了电子泵,增加了双离合器在低速时的润滑保护,效率提高了0.2%。经过分析比较,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中国制造零件?缺乏责任感,希望我们的整车企业能像欧美整车企业一样,培育自主的本土核心零部件企业,整车带动零部件共同发展。解决中国本土核心零部件的自主能力。它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汽车平台的支持。这是一种感觉。问:你刚才提到了变速箱和底盘控制。请大致介绍一下我们的生产能力。卞:目前,D的年产量……就是20万套,DHT准备分两期实施。一期实现年产15万套,二期达到30万套/年。EDS布局的年产量为10万套/年。我们有量产的电动转向,现在产量20万套/年。到今年12月,这两条生产线合起来的年生产能力为50万件。同时,各产品的规划布局已基本完成,产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实现量产、开发和预研。问题:你说的产品现在还在高校。你在产学研方面的布局是怎样的?卞:目前省里给我们的项目,我们正在和当地的大学合作。目前在省内与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合作。坤泰牵头成立了江苏省动力总成产业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作为中心主任,我们希望结合江苏省内的资源,再结合国内的资源,把动力总成的技术产品粘在一起。2020年9月6日上午,第十六届汽车论坛期间,昆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接受媒体采访,就疫情期间的销售业绩、当前自动驾驶及智能核心零部件的机遇与挑战、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比例、DHT产品研发进度、昆泰主要零部件目前产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昆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接受媒体采访。以下为专访:问题:疫情对贵公司销售业绩有什么影响?自动驾驶和智能核心部件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卞:毫无疑问,对销售没有影响。终端需求发生变化,自然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需求下降。今年中国经济呈现V型反弹,汽车市场面临百年一遇的转型升级和改革。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给终端消费市场和客户带来了技术革新。中国核心零部件的状态,以及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的需求,必然带来核心零部件的需求,而核心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对于目前中国的自主核心零部件企业,中国远远落后于目前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和外资整车企业。2019年零部件100强榜单中没有中国企业。随着我们走向智能化,核心部件必不可少。我一直从事汽车行业,无论是以前的主机厂,还是现在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我都有非常深的感受。汽车零部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产品: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可以由我们自主研发,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第二类产品,如IGBT,与国外差距比较大。中国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其中近80%是外包的。当然,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第三类产品:汽车核心零部件,如片式自动变速器的双离合模块,目前国内还没有深度介入,也没有国产,甚至即将国产。这不是差距问题,而是从零开始的问题。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未来汽车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终端客户的体验。过去,在4S的商店里买一辆车就够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终端消费者的参与感越来越强,未来汽车消费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汽车发展不仅仅是对电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更是对模块化、定制化的需求。对于智能化和电气化,汽车的核心部分,包括整个控制系统和电子软件部分,都必须满足下体电子驱动完全电气化的要求。智能驾驶在国内已经做了,包括华为。这个问题不是很大,但是目前国内也有不足。这种短缺需要在未来定义一个全新的软件架构。目前的软件架构不足以满足智能模块化的需求。这需要解决。问题:坤泰的变速箱项目应该属于江苏220重大项目之一。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吗?你刚才提到的自主核心技术和R&D,现在公司可以在R&D投资的比例是多少?疫情有没有降低百分比?卞:我先向媒体介绍一下我们昆泰汽车系统的产品布局。目前坤泰的产品主要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满足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需求。坤泰专注于汽车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我们专注于下车身底盘上的核心部件,需要满足底盘线控的所有需求,以及底盘对上车身底层软件的控制。公司在产品方面主要围绕四大模块,第一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第二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第三是智能底盘系统,第四是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昆泰2018-2020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重大项目。正因为零部件是未来汽车的核心,所以我们要把外资企业手中的核心技术逐步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第一个量产的产品是七速动力换挡,第二个是特殊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是为未来混合动力量身定制的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可在同平台燃油发动机的基础上经济性降低油耗40%左右。根据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参考目前国家法规、油耗以及目前的环保要求,对整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有就是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包括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所有的政策都引导了未来动力总成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多元化产品并存的局面。汽车未来肯定会走向纯电动汽车,但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百年后,我们会走向纯电动汽车。基于混合动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如果没有发动机,动力系统瘫痪,我们面临的是没有车可以上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判断混动在未来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从汽车的市场需求来看,混合动力还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机会一直存在。根据目前的数据,到2040年汽油机市场仍将超过70%。就R&D而言,我们公司做的每一个产品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几乎每个平台的所有产品都被外资或合资企业垄断了……所以我们在R&D的投资非常大。当然,将来一旦销售走上正轨,我们的R&D费用不会低于销售额的8%。因为企业产品的迭代开发,保持5%-6%的R&D费用就能满足未来和二代、三代产品的市场需求。
问题:刚才我也谈到了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在TMC会议上,DHT再次被提及,成为热点。DHT R&D流程现在在哪里,什么时候落地?还有很多技术瓶颈,什么时候能商用?卞:目前,我们的DHT正处于样机实验的最后阶段,然后将进入工装阶段,并在整车上进行标定。关于混合动力的增长,今年中国市场混合动力的增长来自外资企业。为什么DHT在中国这么多年都没有发展?其实从政策上看,中国的混动和传统的自动挡是不一样的。混动不仅仅是做好混动变速箱,还要有电机的电控和发动机的配合。混合动力传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车公司、发动机公司、电机、电控公司来做,所以难度和复杂程度相当大。目前国内无论是电机的传动技术还是电控技术都已经基本具备了从无到有的条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家政策角度,还是政策导向,还是未来财政补贴的方向,未来汽车终端的市场需求都会逐渐显现。个人判断2023年国内自主品牌的混装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因为国内DHT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具备批量条件。目前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研发DHT,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和我们一样已经有了样机,有的准备搭载。大概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要求。问题:除了DHT,你说中国的自动变速器技术已经很完善了,中国自动变速器的技术路线是DCT,这是主要路线。我们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新车组装率将超过10%。除了国际零部件公司,一汽、长春、蜂巢、吉利主机厂都在做自己的DCT。我们刚刚量产了一款7DCT产品。我们和那些主机厂相比有什么优势?卞:这里有两点。为什么DCT在市场上的份额超过AT?我们刚刚提到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这两种动力都是为了降低油耗。提出了二重积分的要求。DCT能被中国市场接受的原因是环保和低油耗。比如我们DCT的最高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七。我们对比了一辆搭载AT的国产车,把整车换成我们的7DCT变速器,对比油耗。百公里油耗从9.2升下降到7.8升,下降了1.4升,只是更换了变速器。另外就是驾驶性能的要求,因为AT的起步功率和DCT不一样。最关键的变速箱是DCT、CVT和AT,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为什么中国在做DCT?原因很简单。AT的专利技术基本被垄断,我们很难突破。我们早期做了一个DCT,是世界上最好的DCT,在技术应用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增加了电子泵,增加了双离合器在低速时的润滑保护,效率提高了0.2%。经过分析比较,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中国制造零件?缺乏责任感,希望我们的整车企业能像欧美整车企业一样,培育自主的本土核心零部件企业,整车带动零部件共同发展。解决中国本土核心零部件的自主能力。它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汽车平台的支持。这是一种感觉。问:你刚才提到了变速箱和底盘控制。请大致介绍一下我们的生产能力。卞:目前,D的年产量……就是20万套,DHT准备分两期实施。一期实现年产15万套,二期达到30万套/年。EDS布局的年产量为10万套/年。我们有量产的电动转向,现在产量20万套/年。到今年12月,这两条生产线合起来的年生产能力为50万件。同时,各产品的规划布局已基本完成,产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实现量产、开发和预研。问题:你说的产品现在还在高校。你在产学研方面的布局是怎样的?卞:目前省里给我们的项目,我们正在和当地的大学合作。目前在省内与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合作。坤泰牵头成立了江苏省动力总成产业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作为中心主任,我们希望结合江苏省内的资源,再结合国内的资源,把动力总成的技术产品粘在一起。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并不缺乏新意,层出不穷的新势力新品牌可谓目不暇接。
1900/1/1 0:00:002020年9月25日,在2020北京国际车展召开前夕,华为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以“共建生态,智赢未来”为主题,召开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在本次论坛上,
1900/1/1 0:00:002020年9月6日上午,在第十六届泰达汽车论坛举办期间,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卞国胜接受媒体专访,
1900/1/1 0:00:00摘要第23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北汽携旗下企业展示其发展成果,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向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
1900/1/1 0:00:00虽然,早在今年初疫情发生时,就有不少专家曾警告,秋冬季可能将出现一次反弹,但实在没想到会来得如此快。
1900/1/1 0:00:00华为和吉利,越来越像了。前者的“鸿蒙”系统,让人看到了颠覆传统系统生态、未来万物互联的模样,有望使华为成为苹果与Google以外,移动互联网的“第三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