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Xi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原“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Xi市举行。本届供应链大会的主题是“培育新机,探索新篇,开启新机遇——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探讨“十四五”规划思路,掌控产业形势,分析全球汽车供应链发展趋势,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其中,10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斌在“培育新机,探索新篇,开创新局——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会议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斌·陈斌: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高兴参加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是在过去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会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由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精英、专业媒体、政府部门领导参加的中国汽车工业重要交流沟通平台。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培育新机,求新篇,开新局,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在此,作为本次大会的指导单位,我谨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真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客人和朋友!同时,我也想就“集成创新提升中国汽车产业链竞争力”这个话题谈谈我的感受,供大家参考。1.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之中。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低迷,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初期。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更好地保障我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第二,零部件是汽车产业链安全问题的核心。目前,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最大的单一产品,也是最受各方关注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在总结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时,更多地关注汽车工业的产销规模和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而忽视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始于1987年朱镕基同志亲自抓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一条龙工作,其中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是重中之重;得益于1990年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关于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汽车国产化的暂行规定;更进一步的发展是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后,汽车零部件全面对外开放。在我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成就是汽车零部件工业突飞猛进。也支持了十几年产销量规模世界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当然也支持了合资品牌汽车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2019年,我国汽柴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3.98万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含发动机)营业收入3.77万亿元,两者比例为1: 0.95。今年1月至8月,汽车行业逐渐摆脱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汽柴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31万亿元,汽车零部件2.27万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比接近1: 1,在国际汽车行业强国中约为1: 1.7,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中国制造业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相比,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然而,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着大而不强、高端短缺、低端过剩等诸多不足。产业链上下游有很多短板和断点急需弥补。具体来说,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子、钢铁、有色、化工等基础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R&D、测试、制造、检测等专用生产设备;标准体系、方法流程、工业软件、信息数据库等基础工业技术能力,以及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等基础制造工艺。其中,特殊功能材料和专用生产设备的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对外依赖现象十分严重。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约70%的汽车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约80%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设备,约90%的汽车研发、试验和检测设备,以及几乎所有的特殊功能材料依赖进口。可见,与精密控制、精密制造、精密测量密切相关的工业材料、控制系统、专用制造设备是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短板。汽车零部件的下游是整车市场。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数量达到2.7亿辆。预计“十五”期间年产销规模为2600-2800万辆。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和相对稳定的年市场规模将为零部件行业带来可靠的市场需求。合资品牌汽车的深入发展和自主品牌汽车的不断壮大,使得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中,国产整车合资企业起步较高。经过多年深耕,市场规模大,技术优势明显,供应链体系完整,整零关系稳定;而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起步较低,市场还在发展,技术优势在积累,供应链体系在完善,全零关系还在发展。总的来说,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问题是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补短板、强长板,将其推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水平,使其有力支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整合不足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汽车产业链的短板,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短板。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徘徊在中低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难以看到明显进展,尤其是工业专用材料、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系统三个关键环节一直受制于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进口原材料、设备和技术。能用钱买到的都买了,买不到的永远买不到。除了技术发展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体制僵化,部门垄断,地区分割,行业封闭。一个是工业材料的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发创新,做出来的产品外形大同小异,可靠性、精度、使用寿命都与国外产品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材料水平不高,机械制造和原材料制造部门融合发展不够。在一段时间内(即房地产繁荣的20年间),钢铁行业关注螺纹钢等建材,铜业关注电线电缆,铝业关注铝合金门窗,三大石油关注油气开发、炼油、乙烯等上游加工。那些小而关键的工业专用材料和功能材料总是依赖进口,一旦材料无法进口,就只能进口成品。这是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总成(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重要原因。没有升级材料,产品很难升级。第二是工业软件的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企业的R&D、设计、加工控制、管理等软件和系统大多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机电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机电一体化的难点很多,还存在两个行业融合相差甚远的现象,在两个行业的交汇点存在研发上的差距。在推动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纯机械制造我们做得非常好,但是汽车电子差很多。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几乎都要进口,没有人做到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现代制造业是集制造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产业。只有通过协同发展和创新,才有可能走向中高端水平。三是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系统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容易被忽视的短板和痛点。目前,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和高端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对工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设备制造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缺乏融合发展造成的。没有使用部门的支持,设备制造商很难在与国外先进设备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还有产业政策环境等问题。第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h融合发展,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提升汽车产业链竞争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垄断、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问题,努力推动跨行业的融合发展。(1)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领域融合,需要弱化专业和部门壁垒,打破行业界限和资源分割,开放企业围墙,促进汽车产业与软件产业、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交流、合作、融合和创新,弥补跨领域的研发空白,努力在汽车电子和机电一体化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为此,我建议未来的汽车供应链大会应争取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支持,召开汽车电子、汽车专用材料专题会议,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电子企业、原材料企业的供需对接,提出整合的创新思路和方案,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2)协同创新,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汽车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构建产业链体系的重要性。没有自主品牌零部件,就不会有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汽车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的竞争,即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开发新产品,相关零部件企业必须提前介入,这是维持全零关系的基础。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都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和危机感。只有齐心协力,协同创新,才能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3)强调需求牵引,加快国产设备的推广应用,即以用户企业(即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导,与“产学研”共同努力,突破汽车专用生产设备和专用检测系统。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日本工业机械称霸世界27年的秘诀(这个工业机械其实指的是数控机床)第一个原因就是满足以汽车为代表的先进企业的需求。日本工业机械制造商结合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工厂生产需求开发加工设备,从而开始职业生涯。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机床行业、仪器仪表行业不景气,与尚未进入汽车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结果汽车行业看不起中国的机床仪表行业,机床仪表行业一直没有尝试的机会。首先,要有需求,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没有需求升级,就没有产业升级。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要牵头,支持国内机床行业、仪表行业参与企业升级,推动形成以国产为主的循环,促进装备制造业突破升级。(四)加强政策引导,疏通产业链断点和堵点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除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设立“通畅产业链工程”,对汽车产业链中所有被堵塞、被阻碍的部分进行梳理,整理出清单,明确要求。原始设备制造商将起主导作用,用户、生产商、学生、研究人员……,官员和齐新将共同努力,融合创新,逐一解决,保持清正廉洁,久久为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条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Xi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原“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Xi市召开。本届供应链大会的主题是“培育新机,探索新篇,开启新机遇——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探讨“十四五”规划思路,掌控产业形势,分析全球汽车供应链发展趋势,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其中,10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斌在“培育新机,探索新篇,开创新局——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会议论坛上发表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斌·陈斌: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高兴参加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是在过去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会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由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精英、专业媒体、政府部门领导参加的中国汽车工业重要交流沟通平台。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培育新机,求新篇,开新局,助力打造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在此,作为本次大会的指导单位,我谨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真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客人和朋友!同时,我也想就“集成创新提升中国汽车产业链竞争力”这个话题谈谈我的感受,供大家参考。1.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之中。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低迷,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初期。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更好地保障我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第二,零部件是汽车产业链安全问题的核心。目前,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最大的单一产品,也是最受各方关注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在总结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时,更多地关注汽车工业的产销规模和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而忽视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始于1987年朱镕基同志亲自抓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一条龙工作,其中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是重中之重;得益于1990年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关于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汽车国产化的暂行规定;更进一步的发展是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后,汽车零部件全面对外开放。在我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成就是汽车零部件工业突飞猛进。也支持了十几年产销量规模世界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当然也支持了合资品牌汽车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2019年,我国汽柴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3.98万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含发动机)营业收入3.77万亿元,两者比例为1: 0.95。今年1月至8月,汽车行业逐渐摆脱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汽柴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31万亿元,汽车零部件2.27万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比接近1: 1,在国际汽车行业强国中约为1: 1.7,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中国制造业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相比,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然而,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着大而不强、高端短缺、低端过剩等诸多不足。产业链上下游有很多短板和断点急需弥补。具体来说,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子、钢铁、有色、化工等基础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R&D、测试、制造、检测等专用生产设备;标准体系、方法流程、工业软件、信息数据库等基础工业技术能力,以及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等基础制造工艺。其中,特殊功能材料和专用生产设备的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对外依赖现象十分严重。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约70%的汽车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约80%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设备,约90%的汽车研发、试验和检测设备,以及几乎所有的特殊功能材料依赖进口。可见,与精密控制、精密制造、精密测量密切相关的工业材料、控制系统、专用制造设备是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短板。汽车零部件的下游是整车市场。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数量达到2.7亿辆。预计“十五”期间年产销规模为2600-2800万辆。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和相对稳定的年市场规模将为零部件行业带来可靠的市场需求。合资品牌汽车的深入发展和自主品牌汽车的不断壮大,使得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中,国产整车合资企业起步较高。经过多年深耕,市场规模大,技术优势明显,供应链体系完整,整零关系稳定;而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起步较低,市场还在发展,技术优势在积累,供应链体系在完善,全零关系还在发展。总的来说,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问题是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补短板、强长板,将其推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水平,使其有力支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整合不足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汽车产业链的短板,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短板。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徘徊在中低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难以看到明显进展,尤其是工业专用材料、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系统三个关键环节一直受制于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进口原材料、设备和技术。能用钱买到的都买了,买不到的永远买不到。除了技术发展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体制僵化,部门垄断,地区分割,行业封闭。一个是工业材料的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发创新,做出来的产品外形大同小异,可靠性、精度、使用寿命都与国外产品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材料水平不高,机械制造和原材料制造部门融合发展不够。在一段时间内(即房地产繁荣的20年间),钢铁行业关注螺纹钢等建材,铜业关注电线电缆,铝业关注铝合金门窗,三大石油关注油气开发、炼油、乙烯等上游加工。那些小而关键的工业专用材料和功能材料总是依赖进口,一旦材料无法进口,就只能进口成品。这是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总成(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重要原因。没有升级材料,产品很难升级。第二是工业软件的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企业的R&D、设计、加工控制、管理等软件和系统大多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机电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机电一体化的难点很多,还存在两个行业融合相差甚远的现象,在两个行业的交汇点存在研发上的差距。在推动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纯机械制造我们做得非常好,但是汽车电子差很多。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几乎都要进口,没有人做到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现代制造业是集制造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产业。只有通过协同发展和创新,才有可能走向中高端水平。三是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系统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容易被忽视的短板和痛点。目前,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和高端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对工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设备制造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缺乏融合发展造成的。没有使用部门的支持,设备制造商很难在与国外先进设备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还有产业政策环境等问题。第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h融合发展,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提升汽车产业链竞争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垄断、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问题,努力推动跨行业的融合发展。(1)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领域融合,需要弱化专业和部门壁垒,打破行业界限和资源分割,开放企业围墙,促进汽车产业与软件产业、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交流、合作、融合和创新,弥补跨领域的研发空白,努力在汽车电子和机电一体化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为此,我建议未来的汽车供应链大会应争取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支持,召开汽车电子、汽车专用材料专题会议,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电子企业、原材料企业的供需对接,提出整合的创新思路和方案,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2)协同创新,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汽车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构建产业链体系的重要性。没有自主品牌零部件,就不会有自主品牌汽车。当前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汽车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的竞争,即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开发新产品,相关零部件企业必须提前介入,这是维持全零关系的基础。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都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和危机感。只有齐心协力,协同创新,才能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3)强调需求牵引,加快国产设备的推广应用,即以用户企业(即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导,与“产学研”共同努力,突破汽车专用生产设备和专用检测系统。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日本工业机械称霸世界27年的秘诀(这个工业机械其实指的是数控机床)第一个原因就是满足以汽车为代表的先进企业的需求。日本工业机械制造商结合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工厂生产需求开发加工设备,从而开始职业生涯。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机床行业、仪器仪表行业不景气,与尚未进入汽车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结果汽车行业看不起中国的机床仪表行业,机床仪表行业一直没有尝试的机会。首先,要有需求,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没有需求升级,就没有产业升级。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要牵头,支持国内机床行业、仪表行业参与企业升级,推动形成以国产为主的循环,促进装备制造业突破升级。(四)加强政策引导,疏通产业链断点和堵点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除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设立“通畅产业链工程”,对汽车产业链中所有被堵塞、被阻碍的部分进行梳理,整理出清单,明确要求。原始设备制造商将起主导作用,用户、生产商、学生、研究人员……,官员和齐新将共同努力,融合创新,逐一解决,保持清正廉洁,久久为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条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来源:长安欧尚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周游10月20日,长安欧尚X5正式开启全球预售,预售价格699万1059万元,新车将于今年11月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原“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1900/1/1 0:00:00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原“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1900/1/1 0:00:00亲爱的车主朋友们,如果您是一名电动汽车车主,不管您在哪,只要愿意分享关于您与爱车经历过的疯狂或有趣的种种故事,贡献选车买车的心得和用车感受与经验,您一定就是我们要找的“大牛车主”。
1900/1/1 0:00:00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原“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1900/1/1 0:00:00摘要英国“无协议脱欧”或将导致戴姆勒损失数亿欧元,鉴于英国销量不足以支撑一家工厂,戴姆勒CEO康松林表示不会在当地建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