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地图信息、出行大数据等领域的边界正在瓦解,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2020年10月29日,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在浙江德清拉开帷幕,以“出行科技链接未来城市”为主题,邀请众多行业、城市、汽车、出行生态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汽车、出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
在第二天的分论坛上,BAIC新能源技术总监、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雨君围绕换电模式向与会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已达450万辆。在规模和技术上应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公共领域,电气化的比例还是不高,目前大概在7%左右。
如果看国家要求的80%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李雨君总结了在公共出行领域实施电气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购车成本。电池成本占车价的40%左右,这是一个生产力工具的第一道门槛。
运行效率和电池衰减。这与充电密切相关——虽然慢充有利于续航,但对于出租车等公共出行方式,充电时间会直接影响运行效率;如果长时间使用快充,会严重影响电池的寿命。
充电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很多自燃事故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或充电后两小时内。
基于这些痛点,我们正在研究换电能否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这个猜想也不是不可行。
据李雨君介绍,2015年,BAIC新能源在厦分别投入200辆可充电电动汽车和200辆可充电电动汽车。电池衰减方面,两车差距达到20%-30%。其中最长的电动车跑了近80万公里,但电池还能承受;相比之下,可充电汽车的性能可能不尽人意。
而且,与十年前相比,权力交换模式更有希望在当今时代取得成功:
第一,现在的电池成本更低。从最初的5000元,一度通电,到现在降到1000元以内;
二是整车能耗在下降。原来北汽EV200百公里能耗可能达到16千瓦时,现在EU5降到了12千瓦时左右。
而且电池成本和整车能耗还在下降,有助于继续改善经济性。
另一方面,换电池方式也有利于电池的梯级利用。
据李雨君介绍,电池价值的60%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30%用于低速电动汽车、储能等二次利用,剩下的10%是电池拆解回收的实现。
李雨君还对电池组的二次利用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据他说,BAIC目前有两个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不拆包,也就是用整包——电池组是汽车级的,各方面的可靠性和性能都很好,但是一旦拆包就什么都没有了。
第二种策略,对于一些不能整包使用的场景,或者大量电池不能整包吸收的应用场景,可以应用到两轮三轮车上——这种车量大,电池可以从出租车上拆下来,安装在两轮三轮车上,出租给用户运营,经济性和安全性好。
李雨君还简要介绍了BAIC在这方面的成就:
在整包利用过程中,我们与戴姆勒能源合作,核心场景是基于整包的储能;在开箱利用方面,今年可以做到1万台。
目前,支持北汽换电技术的车辆已经在三亚落地,东莞、深圳等城市也将在年底开始运营;其中有很多关于网约车的数字。
针对这一现象,李雨君对辛志佳说:
前几年多是出租车,现在网约车也入局了。而且相比之下,网约车是单班次运营,对能量补充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它的痛点是电池衰变可能会导致网约车三四年后被租出去,这是持有车的老板无法接受的,所以换电是可行的,网约车是下一个重点方向。
据统计,基于BAIC换电技术的运营车辆已达1.8万辆,换电站195座。自行车最长行驶里程达到73万公里,换电次数达到480万次。
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BAIC现在更专注于公共场景。李雨君透露,如果要推向民间,电池财产的归属暂时是个问题,所以需要和电池资产银行合作,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尽管如此,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对换电模式持观望态度。李雨君说:
投资人经常会问,换电有市场吗?换电真的经济吗?车主、换电运营商、电池持有者能否在这个生态中生存,是换电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但换电运营商对电池梯级利用的探索尚未形成规模,也无法反馈动力电池的初始购买成本。这是行业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而且换电模式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建设换电站?
李雨君坦率地说:
经济差,地价高,电价高,坐火车慢等等因素很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广州和厦门,电价便宜,尤其是厦门,规模小,运营好。
在与新智家交流的过程中,李雨君也提到了换电模式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即标准化问题。
之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大多是企业自己摸索的,每个公司的技术路线和对用户体验的理解都不一样,这无疑影响了可更换电池组和电站的通用性。所以换电模式要成为标准化的东西并不容易。
“这条路不好走,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走,”李雨君说。“在我看来,短期内更重要的是共享,比如从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入手,做兼容性,这条路是可以走的。”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政策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要求。行业以前从来不提换电,现在变成了充电和换电并存。
李雨君说,目前各家都开始发力,今年或明年换电的车型将陆续投入使用。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地图信息、出行大数据等领域的边界正在瓦解,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2020年10月29日,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在浙江德清拉开帷幕,以“出行科技链接未来城市”为主题,邀请众多行业、城市、汽车、出行生态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汽车、出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
在第二天的分论坛上,BAIC新能源技术总监、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雨君围绕换电模式向与会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已达450万辆。在规模和技术上应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公共领域,电气化的比例还是不高,目前大概在7%左右。
如果看国家要求的80%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李雨君总结了在公共出行领域实施电气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购车成本……e.电池成本占车价的40%左右,这是一个生产力工具的第一道门槛。
运行效率和电池衰减。这与充电密切相关——虽然慢充有利于续航,但对于出租车等公共出行方式,充电时间会直接影响运行效率;如果长时间使用快充,会严重影响电池的寿命。
充电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很多自燃事故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或充电后两小时内。
基于这些痛点,我们正在研究换电能否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这个猜想也不是不可行。
据李雨君介绍,2015年,BAIC新能源在厦分别投入200辆可充电电动汽车和200辆可充电电动汽车。电池衰减方面,两车差距达到20%-30%。其中最长的电动车跑了近80万公里,但电池还能承受;相比之下,可充电汽车的性能可能不尽人意。
而且,与十年前相比,权力交换模式更有希望在当今时代取得成功:
第一,现在的电池成本更低。从最初的5000元,一度通电,到现在降到1000元以内;
二是整车能耗在下降。原来北汽EV200百公里能耗可能达到16千瓦时,现在EU5降到了12千瓦时左右。
而且电池成本和整车能耗还在下降,有助于继续改善经济性。
另一方面,换电池方式也有利于电池的梯级利用。
据李雨君介绍,电池价值的60%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30%用于低速电动汽车、储能等二次利用,剩下的10%是电池拆解回收的实现。
李雨君还对电池组的二次利用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据他说,BAIC目前有两个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不拆包,也就是用整包——电池组是汽车级的,各方面的可靠性和性能都很好,但是一旦拆包就什么都没有了。
第二种策略,对于一些不能整包使用的场景,或者大量电池不能整包吸收的应用场景,可以应用到两轮三轮车上——这种车量大,电池可以从出租车上拆下来,安装在两轮三轮车上,出租给用户运营,经济性和安全性好。
李雨君还简要介绍了BAIC在这方面的成就:
在整包利用过程中,我们与戴姆勒能源合作,核心场景是基于整包的储能;在开箱利用方面,今年可以做到1万台。
目前,支持北汽换电技术的车辆已经在三亚落地,东莞、深圳等城市也将在年底开始运营;其中有很多关于网约车的数字。
针对这一现象,李雨君对辛志佳说:
前几年多是出租车,现在网约车也入局了。而且相比之下,网约车是单班次运营,对能量补充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它的痛点是电池衰变可能会导致网约车三四年后被租出去,这是持有车的老板无法接受的,所以换电是可行的,网约车是下一个重点方向。
据统计,基于BAIC换电技术的运营车辆已达1.8万辆,换电站195座。自行车最长行驶里程达到73万公里,换电次数达到480万次。
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BAIC现在更专注于公共场景。李雨君透露,如果要推向民间,电池财产的归属暂时是个问题,所以需要和电池资产银行合作,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尽管如此,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对换电模式持观望态度。李雨君说:
投资人经常会问,换电有市场吗?换电真的经济吗?车主、换电运营商、电池持有者能否在这个生态中生存,是换电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但换电运营商对电池梯级利用的探索尚未形成规模,也无法反馈动力电池的初始购买成本。这是行业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而且换电模式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建设换电站?
李雨君坦率地说:
经济差,地价高,电价高,坐火车慢等等因素很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广州和厦门,电价便宜,尤其是厦门,规模小,运营好。
在与新智家交流的过程中,李雨君也提到了换电模式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即标准化问题。
之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大多是企业自己摸索的,每个公司的技术路线和对用户体验的理解都不一样,这无疑影响了可更换电池组和电站的通用性。所以换电模式要成为标准化的东西并不容易。
“这条路不好走,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走,”李雨君说。“在我看来,短期内更重要的是共享,比如从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入手,做兼容性,这条路是可以走的。”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政策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要求。行业以前从来不提换电,现在变成了充电和换电并存。
李雨君说,目前各家都开始发力,今年或明年换电的车型将陆续投入使用。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标签:北京
“舒适”不仅仅是驾乘者们的身体舒适,还是精神层次的至高追求。
1900/1/1 0:00:00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地图信息、出行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边界正在瓦解,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1900/1/1 0:00:00分享八九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最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众多明星车型推出,其中就包括“四大天王”,20年的沉浮,20年的等待,丰田全新Supra又回来了
1900/1/1 0:00:0010月30日,国内智能驾驶初创公司福瑞泰克与蓝城体育达成战略合作。
1900/1/1 0:00:00作为当前电动车的一哥,特斯拉在全球不少国家、地区都成为了当地的纯电动车销量冠军。不过,让特斯拉没想到的是,因为电池环保回收的问题,其也栽了个大跟头。
1900/1/1 0:00:00TechWeb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特斯拉的第四座超级工厂,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将在2020年年底前获得最终的建设许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