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国家。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汽车的投诉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消费者维权“老大难”问题也日益增多。
在这个“3.15”晚会前夕,外界很多声音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当前智能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事件,比如特斯拉的“刹车门”。
过去一年,特斯拉股价大涨,上海超级工厂100%国产的消息无疑巩固了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但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特斯拉的各种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质疑。与汽车相关的故障、意外故障、汽车系统崩溃等。都是不断暴露出来的,这些都是消费者极其关心的关键问题。
面对相关事故调查,特斯拉的回复也耐人寻味:经检测,该车一切正常,并非质量问题、供电不稳定、路面湿滑导致刹车距离长、司机未保持车距等原因。好像从来没有过事故是特斯拉的问题。
显然,特斯拉自己是裁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很难让消费者信服。
在无数消费者的论坛上,很多消费者呼吁特斯拉作为汽车行业的代表登上“3·15”晚会的舞台。
时间拨回到2020年8月12日晚上。温州车主在停车场驾驶一辆购买不到5个月的车型时,车子突然不受控制地加速向前冲去。踩刹车没反应,没踩油门就冲进停车场撞了好几辆车。最后车子腾空后飞到了地上。经过7个小时的抢救,车主保住了性命。
面对如此重大的可以造成人身和财产伤亡的交通事故,对于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特斯拉的解释是:“通过数据分析,车辆一切正常。事故原因是车主没有踩刹车,踩了油门。”
如今,关于特斯拉记录用户操作习惯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位国内软件安全公司的研究员认为,“所有的数据都在特斯拉手里,他要么可以随时篡改数据做出有利的结论,要么就以研究的名义把这些数据输出到海外”。
在美国市场,特斯拉给出了“数百起特斯拉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的结论。汽车行业人士认为,特斯拉有足够的技术和智能,通过车辆记录车主的每一步操作,但永远没有办法解释:
“为什么车主只要开特斯拉就容易失控?”
此前,在中国区销售的特斯拉产品,在推广过程中标明是自动驾驶,但在工信部和产品说明书上都标明是辅助驾驶。不久前,特斯拉在美国向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发送了两份2020年底特斯拉的电子邮件。特斯拉承认,FSD和Autopilot一样,只是一个L2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特斯拉甚至直接表示,FSD Beta版不适合完全无人驾驶,预计“不会有大的改进”。
显然,当消费者带着自动驾驶的期望让FSD接管汽车时,他们面临的风险就是无法完全驾驶的风险。
“车经过检测都没问题,不是质量问题”,“国家电网功率直接加大,最终导致出了问题”“地上有水,车主踩了刹车,刹车灯亮了,但是车没停下来,最后撞到了墙上”...且不说这些解释从专业角度是否站得住脚,这些五花八门的锅……光是甩卖操作就已经让消费者瞠目结舌了。
而且对措辞的仔细分析表明,这些解释揭示了一个原则:
特斯拉不能犯错。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关注特斯拉能不能上“3.15”晚会,并不是因为特斯拉的质量问题涉及面这么广,影响这么坏。大家关注的反而是特斯拉作为新造车企业的代表,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更舒适、更安全的体验。
相比大众、丰田等传统造车企业,特斯拉等新型企业打着改变世界出行格局的旗号。但在产品质量上,严重落后于传统造车企业。
一位新造车企业的工程师曾透露,与传统造车企业不同,新造车企业追求快进快出的设计和造车思维,导致:
“产品质量提高的速度往往落后于诞生的速度”。
这不是信口开河。在《汽车预言家》从权威机构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新造车企业百辆车故障率高于同级别传统能源汽车产品。在消费者关注的这些故障情况中,软件引起的情况高于机械引起的情况。
其实不光是新造车企业,整个汽车企业都越来越电气化了。因此,汽车的电路布线系统变得极其庞大。在传统连接的汽车中,电线的总长度可以达到2000米以上,电气节点的数量可以达到1500个以上。
“软件定义的汽车”。可以理解,这几亿个代码和节点增加了出错的概率,但也可以理解,这些出错的结果需要消费者承担。
显然,消费者不需要也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结果。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国家。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汽车的投诉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消费者维权“老大难”问题也日益增多。
在这个“3.15”晚会前夕,外界很多声音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当前智能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事件,比如特斯拉的“刹车门”。
过去一年,特斯拉股价大涨,上海超级工厂100%国产的消息无疑巩固了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但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特斯拉的各种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质疑。与汽车相关的故障、意外故障、汽车系统崩溃等。都是不断暴露出来的,这些都是消费者极其关心的关键问题。
面对相关事故调查,特斯拉的回复也耐人寻味:经检测,该车一切正常,并非质量问题、供电不稳定、路面湿滑导致刹车距离长、司机未保持车距等原因。好像从来没有过事故是特斯拉的问题。
显然,特斯拉自己是裁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很难让消费者信服。
在无数消费者的论坛上,很多消费者呼吁特斯拉作为汽车行业的代表登上“3·15”晚会的舞台。
时间拨回到2020年8月12日晚上。温州车主在停车场驾驶一辆购买不到5个月的车型时,车子突然不受控制地加速向前冲去。踩刹车没反应,没踩油门就冲进停车场撞了好几辆车。最后车子腾空后飞到了地上。经过7个小时的抢救,车主保住了性命。
面对……ch一起可以造成人身和财产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对于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特斯拉的解释是:“通过数据分析,车辆一切正常。事故原因是车主没有踩刹车,踩了油门。”
如今,关于特斯拉记录用户操作习惯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位国内软件安全公司的研究员认为,“所有的数据都在特斯拉手里,他要么可以随时篡改数据做出有利的结论,要么就以研究的名义把这些数据输出到海外”。
在美国市场,特斯拉给出了“数百起特斯拉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的结论。汽车行业人士认为,特斯拉有足够的技术和智能,通过车辆记录车主的每一步操作,但永远没有办法解释:
“为什么车主只要开特斯拉就容易失控?”
此前,在中国区销售的特斯拉产品,在推广过程中标明是自动驾驶,但在工信部和产品说明书上都标明是辅助驾驶。不久前,特斯拉在美国向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发送了两份2020年底特斯拉的电子邮件。特斯拉承认,FSD和Autopilot一样,只是一个L2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特斯拉甚至直接表示,FSD Beta版不适合完全无人驾驶,预计“不会有大的改进”。
显然,当消费者带着自动驾驶的期望让FSD接管汽车时,他们面临的风险就是无法完全驾驶的风险。
“车经过检测都没问题,不是质量问题”,“国家电网功率直接加大,最终导致出了问题”“地上有水,车主踩了刹车,刹车灯亮了,但是车没停下来,最后撞到了墙上”...且不说这些解释从专业角度是否站得住脚,单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甩锅操作就已经让消费者瞠目结舌了。
而且对措辞的仔细分析表明,这些解释揭示了一个原则:
特斯拉不能犯错。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关注特斯拉能不能上“3.15”晚会,并不是因为特斯拉的质量问题涉及面这么广,影响这么坏。大家关注的反而是特斯拉作为新造车企业的代表,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更舒适、更安全的体验。
相比大众、丰田等传统造车企业,特斯拉等新型企业打着改变世界出行格局的旗号。但在产品质量上,严重落后于传统造车企业。
一位新造车企业的工程师曾透露,与传统造车企业不同,新造车企业追求快进快出的设计和造车思维,导致:
“产品质量提高的速度往往落后于诞生的速度”。
这不是信口开河。在《汽车预言家》从权威机构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新造车企业百辆车故障率高于同级别传统能源汽车产品。在消费者关注的这些故障情况中,软件引起的情况高于机械引起的情况。
其实不光是新造车企业,整个汽车企业都越来越电气化了。因此,汽车的电路布线系统变得极其庞大。在传统连接的汽车中,电线的总长度可以达到2000米以上,电气节点的数量可以达到1500个以上。
“软件定义的汽车”。可以理解,这几亿个代码和节点增加了出错的概率,但也可以理解,这些出错的结果需要消费者承担。
显然,消费者不需要也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结果。
日前,我们从天眼查获悉,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多个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利,其中包括动力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温控系统、高压配电控制系统等。
1900/1/1 0:00:00通用汽车持有多数股权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Cruise宣布,已经收购了自动驾驶汽车初创企业Voyage,后者正在养老社区运行其服务。双方并未披露这笔交易的具体金额。
1900/1/1 0:00:003月15日早盘,有关锂电池板块的股价呈现一片“红海”,包括红星发展、德新交运、新纶科技、盛新锂能、天齐锂业等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
1900/1/1 0:00:00每年,权威美媒《消费者报告》都会公布年度汽车品牌综合排名榜,主要依据路测性能、安全性、预测可靠性以及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对全球主要汽车品牌测试,每个品牌取所有测试车辆的平均分进行排名。
1900/1/1 0:00:002021年3月12日,沧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营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向百度Apollo颁发了首批无驾驶人测试通知书和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通知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