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MINIEYE 冲击乘用车市场的三张牌:国产、生态和「内外」兼修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目前汽车智能化浪潮席卷,以ADAS、智能交互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成为汽车厂商日益关注的焦点,相关产品正在成为各种车型的标准配置,整个市场迎来爆发期。

在智能交互方面,ICVTank的数据显示,2018-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舱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5%,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030亿元。

关于ADAS,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搭载ADAS系统的比例将接近80%,其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758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之前国际巨头瓜分了行业的大头,之后国内对手伺机而动。如何在被狼群包围的市场中构筑自己的护城河,打造自己的行业壁垒?

MINIEYE以视觉算法为核心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与众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拥有丰富的产品量产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商业客运双线并行

总的来说,相比乘用车,商用车市场对ADAS的需求爆发的更早。这和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法律法规要求商用车安装部分ADAS功能有关系。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营运货车安全技术要求》,2020年9月起,18吨以上货车需配备LDW(车道偏离预警)和FCW(前向碰撞预警)。从2021年5月起,超过12吨的卡车需要配备AEB(自动紧急制动)。

得益于政策的推动,近年来ADAS的商用车市场空间迅速扩大,MINIEYE也分了一杯羹。

去年10月,mini ye完成2.7亿元C轮融资时,其创始人兼CEO刘国庆透露,当年mini ye商用车的组装率明显高于乘用车。当时MINIEYE已经与国内四大商用车厂商中的三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到今年,仅第一季度MINIEYE的出货量就超过了10万台。

然而,尽管有政策红利,商用车年销量也不过几百万辆,与乘用车年增长1000万辆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面对如此巨大的乘用车市场潜力,激动的不止MINIEYE一个人。除了国内同行,外国竞争者如Mobileye、博世和Mainland China已经瓜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面对国内众多创业公司的竞争对手,MINIEYE联合创始人王麒诚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关键词——量产。

在他看来,汽车厂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更看重后者的量产经验,尤其是有国内头部主机厂背书的情况下。

“真正完成一个量产项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王麒诚说。

早在2018年,实现预装配量产的MINIEYE就已经获得了美国通用、江铃福特、SAIC、比亚迪、东风、中国重汽、陕汽、江淮的定点量产项目。

去年其预组装量产项目超过40个,出货量同比增长250%。

此外,面对国际竞争对手,MINIEYE还有另外一条制胜之道:深度差异化服务和本地化。

第一,相对于产品过于标准化、开发过程难以配合的国际供应商,MINIEYE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整车开发中,这也是MINIEYE相对于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势之一。

具体来说,在与车厂的合作过程中,MINIEYE可以在功能和成本控制方面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产品定位挖掘客户的需求,对其功能进行定制化开发,给OEM厂商更多差异化的产品。

其次,目前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核心浪潮缺乏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内汽车国产化的呼声……e产业正在崛起。

很早就开始布局全国生产计划的MINIEYE可谓恰逢其时。

“MINIEYE的国内解决方案基本都是国产的,从芯片到其他元器件。无论是应对车辆量产后缺货的隐患,还是响应国产化的号召,MINIEYE都有很大的优势。”王麒诚说。

上个月,MINIEYE宣布其基于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L2+自动驾驶量产项目已被一家乘用车OEM厂商指定。

目前乘用车方面,MINIEYE的ADAS产品预装在定点量产客户,包括比亚迪、江淮、江铃、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等多家主机厂。在客舱DMS中,还获得了一款有头有脸造车新势力的预装量产项目。

王麒诚表示,尽管MINIEYE的销售仍以商用车为主,但乘用车的比例很小。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乘用车对MINIEYE的业务贡献会显著增加。

接下来,MINIEYE将继续开拓乘用车市场,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期在今年进入两到三家自主品牌车企的供应商体系。

产品方面,MINIEYE的L2+产品已经定下来,计划明年投入量产。

机舱内外都要做。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MINIEYE展出了集成舱内传感系统和舱外ADAS的乘用车全球解决方案。

这种内外双管齐下的产品战略是MINIEYE区别于赛道上其他选手的地方。

对此,王麒诚指出,MINIEYE之所以采取这种“内外兼修”的产品策略,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舱内外技术相连:舱内外解决方案均基于摄像头和深度学习算法,底层技术逻辑相连,可复用;

机舱体验的重要性正在增加:机舱技术与客户体验密切相关。车企如果想给车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首先考虑的是车内交互;

L3以上阶段的自动驾驶必然需要舱内外的配合: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允许驾驶员在一定程度上离开方向盘,但必须做好接管的准备,这时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即系统如何判断并提醒驾驶员接管;

具体来说,MINIEYE的车外ADAS解决方案主要基于道路环境感知技术和对车辆运动状态的分析,对车辆进行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控制,在高速和主干道场景下实现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车道中心维护辅助、交通拥堵辅助等L2/L2+自动驾驶功能。

同时,MINIEYE还提供了从单摄像头到多传感器集成的多种传感器配置方案,供不同功能和成本要求的客户自由选择;在座舱感知方面,包括驾驶员感知方案、乘客感知方案、座舱交互和物体感知方案。通过检测和跟踪头部方位、面部表情、视线等人体特征,分析驾乘人员的身份信息、疲劳程度、意图和行为,为汽车的智能驾驶舱赋能。

但同时实现以上两套方案并不容易。

王麒诚告诉新智家,传统的舱外活动其实属于汽车电子,而舱内的技术其实偏向于互联网,涉及人机交互、情感、响应、语音包集成等等。所以从属性上来说,舱内外是两种不同的业务。

“来自互联网的团队可能会更关注舱内,来自汽车电子的团队会更关注舱外。不过MINIEYE是属于视觉算法的团队。从数学和算法的角度来看,MINIEYE舱内外两块业务其实是可以合并的。”王麒诚说。

构建自动驾驶生态系统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行业环境的日益动荡和客户对集成解决方案的日益依赖,连接外部资源进行跨界合作,实现价值共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另一种方式。

MINIEYE显然深谙这一点,并与华为、国际一级、国内芯片厂商、OEM厂商等众多合作伙伴成功构建了共生共赢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一方面,结合MINIEYE的算法和合作伙伴的芯片优势:

2019年,MINIEYE与Xilinx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满足L0-L3自动驾驶需求的一站式传感解决方案;

其与安霸半导体合作研发的前置多通道视觉感知装置A1,已于去年应用于国内头车厂最新量产车型。

MINIEYE基于华为MDC 210芯片的L2+自动驾驶量产项目也于近日被某乘用车OEM厂商指定。

此外,MINIEYE还与四维图新围绕数据采集展开了深度合作。MINIEYE提供传感设备,四维图新负责协调车辆,基于算法和自动众包收集道路信息,实现双方数据共享。

四维地图新方面,通过这些联合采集的数据,可以提高高精地图的更新频率;MINIEYE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反馈算法进一步优化产品和自动驾驶技术。在数据层面,双方实现了真正的合作共赢。

标签

在特斯拉、Waymo等一批行业先锋的推动下,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无论是以智能驾驶为卖点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寻求转型的传统车企,都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向智能化未来大步迈进。

在法律法规的推动下,商用车ADAS市场已经率先迎来爆发。随着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率的扩大,乘用车的ADAS市场也进入了快速渗透期。

根据去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研究成果,到2025年,中国具备L2和L3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50%。

乘坐MINIEYE恰逢其时,商业水货,机舱内外齐头并进,潜力无限。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目前汽车智能化浪潮席卷,以ADAS、智能交互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成为汽车厂商日益关注的焦点,相关产品正在成为各种车型的标准配置,整个市场迎来爆发期。

在智能交互方面,ICVTank的数据显示,2018-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舱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5%,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030亿元。

关于ADAS,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搭载ADAS系统的比例将接近80%,其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758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之前国际巨头瓜分了行业的大头,之后国内对手伺机而动。如何在被狼群包围的市场中构筑自己的护城河,打造自己的行业壁垒?

MINIEYE以视觉算法为核心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与众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拥有丰富的产品量产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商业客运双线并行

总的来说,相比乘用车,商用车市场对ADAS的需求爆发的更早。这和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法律法规要求商用车安装部分ADAS功能有关系。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营运货车安全技术要求》,2020年9月起,18吨以上货车需配备LDW(车道偏离预警)和FCW(前向碰撞预警)。从2021年5月起,超过12吨的卡车需要配备AEB(自动紧急制动)。

得益于政策的推动,近年来ADAS的商用车市场空间迅速扩大,MINIEYE也分了一杯羹。

去年10月,mini ye完成2.7亿元C轮融资时,其创始人兼CEO刘国庆透露,当年mini ye商用车的组装率明显高于乘用车。当时MINIEYE已经与国内四大商用车厂商中的三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到今年,仅第一季度MINIEYE的出货量就超过了10万台。

然而,尽管有政策红利,商用车年销量也不过几百万辆,与乘用车年增长1000万辆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面对如此巨大的乘用车市场潜力,激动的不止MINIEYE一个人。除了国内同行,外国竞争者如Mobileye、博世和Mainland China已经瓜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面对国内众多创业公司的竞争对手,MINIEYE联合创始人王麒诚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关键词——量产。

在他看来,汽车制造商往往更注重大规模生产的体验……呃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特别是有国内的头部OEM在背书的时候。

“实际完成一个量产项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王麒诚说。

早在2018年,实现预装配量产的MINIEYE就已经获得了美国通用、江铃福特、SAIC、比亚迪、东风、中国重汽、陕汽、江淮的定点量产项目。

去年其预组装量产项目超过40个,出货量同比增长250%。

此外,面对国际竞争对手,MINIEYE还有另外一条制胜之道:深度差异化服务和本地化。

第一,相对于产品过于标准化、开发过程难以配合的国际供应商,MINIEYE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整车开发中,这也是MINIEYE相对于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势之一。

具体来说,在与车厂的合作过程中,MINIEYE可以在功能和成本控制方面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产品定位挖掘客户的需求,对其功能进行定制化开发,给OEM厂商更多差异化的产品。

其次,目前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核心潮缺失等外部环境影响,国内汽车行业国产化呼声高涨。

很早就开始布局全国生产计划的MINIEYE可谓恰逢其时。

“MINIEYE的国内解决方案基本都是国产的,从芯片到其他元器件。无论是应对车辆量产后缺货的隐患,还是响应国产化的号召,MINIEYE都有很大的优势。”王麒诚说。

上个月,MINIEYE宣布其基于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L2+自动驾驶量产项目已被一家乘用车OEM厂商指定。

目前乘用车方面,MINIEYE的ADAS产品预装在定点量产客户,包括比亚迪、江淮、江铃、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等多家主机厂。在客舱DMS中,还获得了一款有头有脸造车新势力的预装量产项目。

王麒诚表示,尽管MINIEYE的销售仍以商用车为主,但乘用车的比例很小。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乘用车对MINIEYE的业务贡献会显著增加。

接下来,MINIEYE将继续开拓乘用车市场,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期在今年进入两到三家自主品牌车企的供应商体系。

产品方面,MINIEYE的L2+产品已经定下来,计划明年投入量产。

机舱内外都要做。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MINIEYE展出了集成舱内传感系统和舱外ADAS的乘用车全球解决方案。

这种内外双管齐下的产品战略是MINIEYE区别于赛道上其他选手的地方。

对此,王麒诚指出,MINIEYE之所以采取这种“内外兼修”的产品策略,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舱内外技术相连:舱内外解决方案均基于摄像头和深度学习算法,底层技术逻辑相连,可复用;

机舱体验的重要性正在增加:机舱技术与客户体验密切相关。车企如果想给车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首先考虑的是车内交互;

L3以上阶段的自动驾驶必然需要舱内外的配合: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允许驾驶员在一定程度上离开方向盘,但必须做好接管的准备,这时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即系统如何判断并提醒驾驶员接管;具体来说,MINIEYE的车外ADAS解决方案主要基于道路环境感知技术和对车辆运动状态的分析,对车辆进行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控制,在高速和主干道场景下实现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车道中心维护辅助、交通拥堵辅助等L2/L2+自动驾驶功能。

同时,MINIEYE还提供了从单摄像头到多传感器集成的多种传感器配置方案,供不同功能和成本要求的客户自由选择;

在座舱感知方面,包括驾驶员感知方案、乘客感知方案、座舱交互和物体感知方案。通过检测和跟踪头部方位、面部表情、视线等人体特征,分析驾乘人员的身份信息、疲劳程度、意图和行为,为汽车的智能驾驶舱赋能。

但同时实现以上两套方案并不容易。

王麒诚告诉新智家,传统的舱外活动其实属于汽车电子,而舱内的技术其实偏向于互联网,涉及人机交互、情感、响应、语音包集成等等。所以从属性上来说,舱内外是两种不同的业务。

“来自互联网的团队可能会更关注舱内,来自汽车电子的团队会更关注舱外。不过MINIEYE是属于视觉算法的团队。从数学和算法的角度来看,MINIEYE舱内外两块业务其实是可以合并的。”王麒诚说。

构建自动驾驶生态系统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行业环境的日益动荡和客户对集成解决方案的日益依赖,连接外部资源进行跨界合作,实现价值共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另一种方式。

MINIEYE显然深谙这一点,并与华为、国际一级、国内芯片厂商、OEM厂商等众多合作伙伴成功构建了共生共赢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一方面,结合MINIEYE的算法和合作伙伴的芯片优势:

2019年,MINIEYE与Xilinx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满足L0-L3自动驾驶需求的一站式传感解决方案;

其与安霸半导体合作研发的前置多通道视觉感知装置A1,已于去年应用于国内头车厂最新量产车型。

MINIEYE基于华为MDC 210芯片的L2+自动驾驶量产项目也于近日被某乘用车OEM厂商指定。

此外,MINIEYE还与四维图新围绕数据采集展开了深度合作。MINIEYE提供传感设备,四维图新负责协调车辆,基于算法和自动众包收集道路信息,实现双方数据共享。

四维地图新方面,通过这些联合采集的数据,可以提高高精地图的更新频率;MINIEYE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反馈算法进一步优化产品和自动驾驶技术。在数据层面,双方实现了真正的合作共赢。

标签

在特斯拉、Waymo等一批行业先锋的推动下,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无论是以智能驾驶为卖点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寻求转型的传统车企,都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向智能化未来大步迈进。

在法律法规的推动下,商用车ADAS市场已经率先迎来爆发。随着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率的扩大,乘用车的ADAS市场也进入了快速渗透期。

根据去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研究成果,到2025年,中国具备L2和L3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50%。

乘坐MINIEYE恰逢其时,商业水货,机舱内外齐头并进,潜力无限。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MINI比亚迪江铃江淮福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团车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

2021年4月20日,主题为“以场景推动变革”的团车新战略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1900/1/1 0:00:00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入驻华为旗舰店 将通过华为零售渠道销售

分享余承东表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面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偏好,我们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体验方式,让大家以后不用出远门,便可以在市中心的华为旗舰店、体验店等门店体验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1900/1/1 0:00:00
四维图新与华夏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未来出行智能服务升级

4月20日,四维图新与华夏出行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宣布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新能源共享出行智能充电服务领域及智能出行领域建立全面合作。

1900/1/1 0:00:00
牵手上海交响乐团,捷豹路虎多款车型集中上市|2021上海车展

全新路虎卫士90来源:捷豹路虎4月19日,上海车展现场,捷豹和路虎品牌多款车型集中上市。

1900/1/1 0:00:00
博世动力总成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30·60目标”

2021年4月20日,博世动力总成中国亮相2021上海国际车展,展示了动力总成前沿技术及解决方案。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博世始终坚持从本土市场需求出发,践行本土化战略。

1900/1/1 0:00:00
李雪琴“站台”,BEIJING汽车未来三年将推动四轮产品升级

来源:北汽官方4月19日,2021上海车展开幕日当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