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行业的发展壮大和配套能力的严重不足已经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即时配送订单量已达182.8亿单,其中餐饮外卖订单占比高达70%。
日益增长的消费习惯和不断扩大的即时配送需求,对即时配送行业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快递行业可能存在产能缺口。
为此,美团、JD.COM、阿里、沈航智能、知行哲等国内企业纷纷尝试无人配送赛道,以期尽快实现产能补充,抢占市场先机。
近日,美团研发的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魔袋20在北京顺义正式投入运营。
美团首席科学家、智慧交通部门负责人夏华夏表示,“新一代无人配送车是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面向户外全场景,针对低速实时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自研产品开始具备标准化量产能力。未来,美团无人配送车将继续与骑手形成合力,让服务更高效地运行,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利用天时地利的无人配送。
其实无人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四五年前,国内多家电商和物流巨头就开始试水无配送,希望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打造一个完整的智能物流生态系统。
2016年,阿里旗下菜鸟网络研发的终端配送机器人小G在杭州总部开展了送货测试。JD.COM还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送货车已经进入道路测试阶段。
但由于制造成本、政策管制、技术等现实条件的束缚,当时的无人配送设备只能在室内或公园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运行,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交通补充。
时间到了2021年,情况似乎不一样了,无人配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及时
目前智能驾驶赛道火热,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市场。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寻求转型的传统车企,都在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向智能化未来大步迈进。
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不仅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有效满足无人送货车的制造需求,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摊薄单位R&D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地理优势
与此同时,政府继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产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自动驾驶陆续在《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中迎来了多项立法信号。
具体到无人配送,作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衍生出来的垂直行业,无人车上路的合法性也被纳入政府讨论范围。
去年年底,京高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班牵头组织美团、JD.COM、新石器等企业,对无人配送车辆的设备性能、作业范围、运营模式、安全保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无人配送车辆上路安全运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目前,北京市已将无人配送车辆合法性的相关规定纳入相关政策体系。
近日,北京建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并发布了《总体实施方案……《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鼓励政策先行区制定无人配送车辆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研究适合无人配送车辆的交通规则和交通管理模式,赋予相应路权,建立无人配送车辆安全监管体系,解决无人配送车辆路权和道路管理问题,促进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无人经济”新业态。
美团、京东物流、知行者等企业被列为政策先行区首批成员。
自己队伍内部的团结和协调
但相对于产业链、政策等配套设施,市场需求和利益或许才是助推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递、外卖等网络消费增长强劲。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规模为6536亿元,较2018年增长39.3%。
相应的,终端配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美团2020年财报显示,该平台餐饮外卖业务交易笔数高达101亿笔,日均交易2770万笔,骑手成本487亿元。
再加上疫情的刺激和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等因素,无需安全员,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成为应对劳动力缺口、填补非接触式配送等特殊场景需求缺口的重要工具。
至此,目前无人配送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美团的无人配送业务也随之诞生并发展壮大。
去年疫情期间,美团推出了无人配送防疫援助计划。针对北京顺义社区配送需求,美团顺义服务点周边配备了首批无人配送车,率先在北京落地。
(美团推出无人配送车,真的能实现路上无人配送吗?戳视频你就知道了)
据了解,这也是真正的订单落地室内和园区后,美团无人配送车首次在开放道路上配送实际订单。
目前,美团无人配送服务已经推广到顺义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超过3.5万单,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即将大规模落地的美团是无人驾驶。
天时地利人和的无人配送行业,吸引的自然不止美团一家。目前,许多互联网、物流巨头和一些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都在抢滩无人配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无人配送赛道上的玩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JD.COM、美团、顺丰等拥有自己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为代表。他们通常采取自研和合作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产品研发,充分利用自身业务场景进行测试和技术优化,以期通过无人配送的发展降本增效;第二类玩家是用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的初创公司,比如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和智行者。他们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低速加载应用场景,实现自动驾驶的快速商业化。
如研报所言,属于第一类玩家的美团,现阶段主要通过自研、投资、合作、建立开放平台等方式拓展无人配送的商业版图。
其中,美团主要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室内、半封闭园区等终端场景的落地应用。
至于对无人配送要求最高的公共道路场景,美团的选择是:自产研发具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实现室外配送场景全覆盖。
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长期运营、数据和技术积累,是美团做出这一选择的基础:
亿级用户流量、千万级日订单、多样的应用场景,不仅将为美团无人配送提供大规模落地场景,还将为其提供丰富的数据养分,反哺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
基于积累的生活服务数据、高度成熟的调度系统、数据安全体系等全面落地技术,可为无人配送业务运营提供系统化支持;
具有互联网属性的美团,拥有强大的落地运营能力,可以为配送场景的选择、外卖商户的开通、房产客户的连接、无人配送车的维护等提供全面的支持。
通过结合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美团可以形成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快速配送订单的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调度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物流路网、多种人机协同的终端配送模式、多种形式的智能配送终端。
美团发布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作为其智能配送终端之一,无疑是这一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拼图之一。
据了解,与第一代相比,迭代的Magic Bag 20不仅在性能上更加智能、稳定和安全,而且载重和续航里程也有所增加。
具体来说,美团新一代无人配送车:
配备3部激光雷达、19部摄像头、2部毫米波雷达、9部超声波雷达,可实现5cm-150m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360度无死角实时感知,自动驾驶感知能力更加出色;
既参考了汽车行业标准,又增加了围绕车辆数字化、线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硬件设置。同时经受住了低温寒冷地区车辆性能测试、车辆综合耐久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考验,性能更加稳定。
从设计安全等五个维度,构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全过程的安全体系,可感知150米外的障碍物并自动减速;载重量150kg,体积近540L,单次投放数量可达10个。
城市道路续航里程120km。为了保证安全,最高时速20km/h,但实际可以达到45km/h..
据说魔包20已经初步具备了量产能力,为美团后续的无人配送车大规模落地奠定了基础。
未来三年,美团计划落地1万辆无人配送车,将服务范围从北京扩大到上海、深圳,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多场景、全天候、多城市区域的大规模落地。
标签
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曾表示,美团虽然是软件起家,但业务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这也是美团近年来在无人配送领域持续投入的原因。
他认为,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的驱动下,生活服务领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日前,美团宣布将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和配售股份的方式筹集近100亿美元,用于开发自动送货车和无人机送货等前沿技术项目。
未来,大规模无人配送场景的全覆盖,将进一步赋能美团生活服务主业。
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推动无人配送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开发团队或公司提供更明确的方向,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土壤。
美团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在此之前,已经搭建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邀请包括技术、整车、硬件、运营等无人配送场景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共建产业生态。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平台有望成长为培育无人驾驶技术商业生态的沃土,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帮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美好愿景。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发行行业的发展壮大和配套能力的严重不足已经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即时配送订单量已达182.8亿单,其中餐饮外卖订单占比高达70%。
日益增长的消费习惯和不断扩大的即时配送需求,对即时配送行业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快递行业可能存在产能缺口。
为此,美团、JD.COM、阿里、沈航智能、知行哲等国内企业纷纷尝试无人配送赛道,以期尽快实现产能补充,抢占市场先机。
近日,美团研发的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魔袋20在北京顺义正式投入运营。
美团首席科学家、智慧交通部门负责人夏华夏表示,“新一代无人配送车是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面向户外全场景,针对低速实时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自研产品开始具备标准化量产能力。未来,美团无人配送车将继续与骑手形成合力,让服务更高效地运行,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利用天时地利的无人配送。
其实无人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四五年前,国内多家电商和物流巨头就开始试水无配送,希望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打造一个完整的智能物流生态系统。
2016年,小G,一个终端配送机器人德……由阿里的菜鸟网络接手,在其杭州总部启动了送货测试。JD.COM还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送货车已经进入道路测试阶段。
但由于制造成本、政策管制、技术等现实条件的束缚,当时的无人配送设备只能在室内或公园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运行,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交通补充。
时间到了2021年,情况似乎不一样了,无人配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及时
目前智能驾驶赛道火热,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市场。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寻求转型的传统车企,都在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向智能化未来大步迈进。
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不仅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有效满足无人送货车的制造需求,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摊薄单位R&D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地理优势
与此同时,政府继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产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自动驾驶陆续在《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中迎来了多项立法信号。
具体到无人配送,作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衍生出来的垂直行业,无人车上路的合法性也被纳入政府讨论范围。
去年年底,京高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班牵头组织美团、JD.COM、新石器等企业,对无人配送车辆的设备性能、作业范围、运营模式、安全保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无人配送车辆上路安全运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目前,北京市已将无人配送车辆合法性的相关规定纳入相关政策体系。
近日,北京市建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并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鼓励政策先行区制定无人配送车辆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研究适合无人配送车辆的交通规则和交通管理模式,赋予相应路权,建立无人配送车辆安全监管体系,解决无人配送车辆路权和道路管理问题,推动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无人经济”新业态。
美团、京东物流、知行者等企业被列为政策先行区首批成员。
自己队伍内部的团结和协调
但相对于产业链、政策等配套设施,市场需求和利益或许才是助推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递、外卖等网络消费增长强劲。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规模为6536亿元,较2018年增长39.3%。
相应的,终端配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美团2020年财报显示,该平台餐饮外卖业务交易笔数高达101亿笔,日均交易2770万笔,骑手成本487亿元。
再加上疫情的刺激和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等因素,无需安全员,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成为应对劳动力缺口、填补非接触式配送等特殊场景需求缺口的重要工具。
至此,目前无人配送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美团的无人配送业务也随之诞生并发展壮大。
去年疫情期间,美团推出了无人驾驶的滴滴……捐款和防疫援助计划。针对北京顺义社区配送需求,美团顺义服务点周边配备了首批无人配送车,率先在北京落地。
(美团推出无人配送车,真的能实现路上无人配送吗?戳视频你就知道了)
据了解,这也是真正的订单落地室内和园区后,美团无人配送车首次在开放道路上配送实际订单。
目前,美团无人配送服务已经推广到顺义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超过3.5万单,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即将大规模落地的美团是无人驾驶。
天时地利人和的无人配送行业,吸引的自然不止美团一家。目前,许多互联网、物流巨头和一些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都在抢滩无人配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无人配送赛道上的玩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JD.COM、美团、顺丰等拥有自己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为代表。他们通常采取自研和合作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产品研发,充分利用自身业务场景进行测试和技术优化,以期通过无人配送的发展降本增效;
第二类玩家是用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的初创公司,比如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和智行者。他们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低速加载应用场景,实现自动驾驶的快速商业化。
如研报所言,属于第一类玩家的美团,现阶段主要通过自研、投资、合作、建立开放平台等方式拓展无人配送的商业版图。
其中,美团主要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室内、半封闭园区等终端场景的落地应用。
至于对无人配送要求最高的公共道路场景,美团的选择是:自产研发具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实现室外配送场景全覆盖。
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长期运营、数据和技术积累,是美团做出这一选择的基础:
亿级用户流量、千万级日订单、多样的应用场景,不仅将为美团无人配送提供大规模落地场景,还将为其提供丰富的数据养分,反哺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
基于积累的生活服务数据、高度成熟的调度系统、数据安全体系等全面落地技术,可为无人配送业务运营提供系统化支持;具有互联网属性的美团,拥有强大的落地运营能力,可以为配送场景的选择、外卖商户的开通、房产客户的连接、无人配送车的维护等提供全面的支持。
通过结合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美团可以形成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快速配送订单的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调度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物流路网、多种人机协同的终端配送模式、多种形式的智能配送终端。
美团发布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作为其智能配送终端之一,无疑是这一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拼图之一。
据了解,与第一代相比,迭代的Magic Bag 20不仅在性能上更加智能、稳定和安全,而且载重和续航里程也有所增加。
具体来说,美团新一代无人配送车:
配备3部激光雷达、19部摄像头、2部毫米波雷达、9部超声波雷达,可实现5cm-150m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360度无死角实时感知,自动驾驶感知能力更加出色;
既参考了汽车行业标准,又增加了围绕车辆数字化、线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硬件设置。同时经受住了低温寒冷地区车辆性能测试、车辆综合耐久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考验,性能更加稳定。
从设计安全等五个维度,构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全过程的安全体系,可感知150米外的障碍物并自动减速;
载重量150kg,体积近540L,单次投放数量可达10个。
城市道路续航里程120km。为了保证安全,最高时速20km/h,但实际可以达到45km/h..
据说魔包20已经初步具备了量产能力,为美团后续的无人配送车大规模落地奠定了基础。
未来三年,美团计划落地1万辆无人配送车,将服务范围从北京扩大到上海、深圳,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多场景、全天候、多城市区域的大规模落地。
标签
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曾表示,美团虽然是软件起家,但业务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这也是美团近年来在无人配送领域持续投入的原因。
他认为,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的驱动下,生活服务领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日前,美团宣布将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和配售股份的方式筹集近100亿美元,用于开发自动送货车和无人机送货等前沿技术项目。
未来,大规模无人配送场景的全覆盖,将进一步赋能美团生活服务主业。
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推动无人配送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开发团队或公司提供更明确的方向,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土壤。
美团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在此之前,已经搭建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邀请包括技术、整车、硬件、运营等无人配送场景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共建产业生态。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平台有望成长为培育无人驾驶技术商业生态的沃土,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帮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美好愿景。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北京
2021年被看作是汽车行业变革的元年。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新老势力纷纷展示自己最强产品阵容,供应链上下公司也展示出了自己最新科技。
1900/1/1 0:00:00虽然病危的传言还在满天飞,拜登总统依旧如期参加了白宫组织的半导体与供应链峰会。
1900/1/1 0:00:00日前,中国工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1年3月的全国汽车工业报告,其中2021年3月的国内热销车SUV,轿车,MPV,新能源车车型的排行榜也被公布出来。
1900/1/1 0:00:004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用13个站点,打通川藏线免费充电服务,全线包含1个超充站和12个目的地充电站启动运营,在这条超过2250公里的中国最美风景线上,平均每170km就有一个小鹏免费充电站,
1900/1/1 0:00:00日前,中国工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1年3月的全国汽车工业报告,其中2021年3月的国内热销车SUV,轿车,MPV,新能源车车型的排行榜也被公布出来。
1900/1/1 0:00:004月29日,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一步跨入新时代,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站在溧阳正式启动,为2021年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拉开序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