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供应链下半场:新能源售后是否会带来全车件新玩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discovery

自资本进入后市场以来,经过6年多的竞争,一些头部企业在供应链端标准化门槛相对较低的轮胎、易损件领域已经出局。供应链下半场的挑战和机遇在哪里,造车热潮下会给汽车后市场供应链带来什么影响?

01、整车零部件项目的挑战

2021年初以来,中康、快准以不同方式切入汽车零部件领域,三头六臂等中小供应链平台正在评估或筹备汽车零部件项目。整车被称为后市场的“泥地”。这个领域有什么魔力让众多玩家纷纷入局?

据不完全信息,去年中康产值47亿左右,25亿左右,三头六臂20亿左右,三家加起来不到100亿。每个都声称建立了1500-2000多个服务站的网络,但是产值的天花板已经出来了。

供应链中有三个主要领域-石油轮胎、磨损零件和整车零件。油胎和易损件被互联网平台垂直系统播放的信息拉平了,利润空间逐渐变薄。唯一没有被信息扁平化的领域是整个汽车零部件项目。

如今,整车零部件成为后市场供应链企业破局的唯一突破口。创业圈有句名言:只有敢于直面现实问题和市场痛点,才能站在风口浪尖。目前供应链真正的挑战已经到来,谁能在这一轮挑战中脱颖而出,将意味着弯道超车的机会。

笔者想说说多年来接触不同领域的整个汽配市场生态,或许能从这些信息中感受到行业的变化。

整个汽配业务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专、散、真、仿。

几乎所有做整车零部件商业模式的老板都知道,整车零部件和易损件、轮胎、机油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化”。轮胎和机油可以根据通用汽车的规格、尺寸、型号来适配,但不能适配整车。谁要是敢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他肯定不会精通某个车系列,所以终端店不会找你;谁要是想精通,那库存就不堪设想了。

而整车才是最需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商店不太可能从你和隔壁的酒吧拿走灯。所以,第一个字特别。如果开店做汽车系列,就把所有的车垂直做。做的越有逻辑,客户的粘性就越大。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做的非常好的批发商,基本不会超过2-3款,而且一定是垂直性“专精”。

由于“专业化”的需要,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经销商将只能完成一个或几个车系,并行分散在各个汽配城。这也是整车分散的根本原因,也是早期汽配城聚集不同车系批发商形成联合库存的动力。

正是因为各个车商的分散,思维的平台,好的汽配,通过精准的车型数据,将订单需求汇总,分发到所有的汽配商,才会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真实和模仿,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两个话题。很多易损件都是原厂logo支撑,加上国际或国内一线品牌加持自己的“真”。整车零件比较复杂,“真相”分为不同来源,包括带标签的原厂零件、配套品牌零件、OEM零件、原厂下线零件(缺陷零件)、出厂零件、拆解零件。

“模仿”多是小厂拿着标签抄袭原渠道。每一类代表不同的价值体系,标准件原厂价值最高,这也是很多保险体系认可的最高赔偿标准。在其他品类中,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产品价值,因此专家很难识别不同的差异。有三大难点:

第一:一站式服务。由于汽车系列比较分散,每个汽车型号的SKU比较多,不具有通用性。单个平台或交易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汽车系列库存都带上的。要提供一站式服务,只能联动不同的汽车系列批发商,用统一的标准数据呈现他们的库存,按时发货。

第二:质量鉴定。如上所述,整车来源渠道多样,不同渠道的来源价值也不同。在行业内,经常出现拆零件、残次品卖原厂零件的价格;而如果以平台的方式整合,就需要解决或区分不同来源的价值体系。

第三:售后。目前整车零件售后大致是装车前后。一般带标签的原厂配件基本不售后,只有相对弱势的国产品牌配件才会根据各自的商务政策体系提供售后。但如凯斯或巴图鲁,都是通过剥离部分产品利润,投入售后风险基金来做质量。解决店内所有汽车零部件维修的售后需求,仍然是未来平台非常重要的痛点。

02、供应链渠道路线之争

从长远来看,整车可以为平台打破增长天花板,也意味着为其他新生力量介入供应链提供了新的赛道,或者为很多平台找到了新的着力点,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最近笔者与业界交流的重点更多的是供应链平台的切入顺序,从哪里入手比较正确。

从平台(厂商)到大B(批发端)再到小B(维修端)再到C(业主端)的整个供应链,理解为顺序:S→B→B→B→C;事实上,所有的供应链企业或者大部分后市场企业,最终都无法避免在“供应链”上做文章。

目前市场上,有小B端切入,供应链建设向后推;大B端有一个切口,下到小B端做链条;从C端有一个切口,最后把大B和小B作为平台拉到一起。哪个顺序是正确的?笔者的理解是,顺序没有对错,需要量力而行,同时强化每条路线的不同性质。

比如Togo,一直围绕着店主的需求在改变,改变着商业形态,不变的是围绕着店主。最初使用相对标准的轮胎产品,为车主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解决安装服务。当发现车主获得的安装服务参差不齐时,就自建施工车间提供标准服务,然后逐步分离出专门的洗车店和高端会员店“琥珀会”,都是从客户需求中细分出来的。

再看新康众,我们一直专注于保养店的需求,从易碎品到二类保养件、整车件。从门店认证到天猫汽车养护,一路下沉,最后到C端。后市场的两个典型头部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订单,各有特点。因此,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聚焦并真正解决后市场的垂直痛点。

03、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

毫无疑问,展望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将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趋势下,发动机零部件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作为供应链企业,需要思考未来的增长动力和增长趋势,整车零部件或底盘技术零部件项目,轮胎等。将是增量和存量市场的核心需求。

短期看不到新能源汽车对后市场的影响,但中长期需要及时布局,找好立足点。底盘零部件和轮胎是很好的着力点,新能源电机和电池维修要作为长期布局点来规划。随着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将倒逼行业企业转型。

标签

供应链的后半部分可能会带来另一场激烈的竞争。考虑到整车还有很多痛点,又恰逢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部分整车和新能源汽车有很多重叠的区域。围绕重叠区域,行业内外的众多玩家将展开竞争。或许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头部企业会在这场竞争中跑出来。discovery

自资本进入后市场以来,经过6年多的竞争,一些头部企业在供应链端标准化门槛相对较低的轮胎、易损件领域已经出局。供应链下半场的挑战和机遇在哪里,造车热潮下会给汽车后市场供应链带来什么影响?

01、整车零部件项目的挑战

2021年初以来,中康、快准以不同方式切入汽车零部件领域,三头六臂等中小供应链平台正在评估或筹备汽车零部件项目。整车被称为后市场的“泥地”。这个领域有什么魔力让众多玩家纷纷入局?

据不完全信息,去年中康产值47亿左右,25亿左右,三头六臂20亿左右,三家加起来不到100亿。每个都声称建立了1500-2000多个服务站的网络,但是产值的天花板已经出来了。

供应链中有三个主要领域-石油轮胎、磨损零件和整车零件。油胎和易损件被互联网平台垂直系统播放的信息拉平了,利润空间逐渐变薄。唯一没有被信息扁平化的领域是整个汽车零部件项目。

如今,整车零部件成为后市场供应链企业破局的唯一突破口。创业圈有句名言:只有敢于直面现实问题和市场痛点,才能站在风口浪尖。目前,供应链的真正挑战已经到来,谁能在这一轮挑战中脱颖而出,谁就意味着机遇……弯道超车。

笔者想说说多年来接触不同领域的整个汽配市场生态,或许能从这些信息中感受到行业的变化。

整个汽配业务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专、散、真、仿。

几乎所有做整车零部件商业模式的老板都知道,整车零部件和易损件、轮胎、机油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化”。轮胎和机油可以根据通用汽车的规格、尺寸、型号来适配,但不能适配整车。谁要是敢横向拓宽产品品类,他肯定不会精通某个车系列,所以终端店不会找你;谁要是想精通,那库存就不堪设想了。

而整车才是最需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商店不太可能从你和隔壁的酒吧拿走灯。所以,第一个字特别。如果开店做汽车系列,就把所有的车垂直做。做的越有逻辑,客户的粘性就越大。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做的非常好的批发商,基本不会超过2-3款,而且一定是垂直性“专精”。

由于“专业化”的需要,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经销商将只能完成一个或几个车系,并行分散在各个汽配城。这也是整车分散的根本原因,也是早期汽配城聚集不同车系批发商形成联合库存的动力。

正是因为各个车商的分散,思维的平台,好的汽配,通过精准的车型数据,将订单需求汇总,分发到所有的汽配商,才会有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真实和模仿,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两个话题。很多易损件都是原厂logo支撑,加上国际或国内一线品牌加持自己的“真”。整车零件比较复杂,“真相”分为不同来源,包括带标签的原厂零件、配套品牌零件、OEM零件、原厂下线零件(缺陷零件)、出厂零件、拆解零件。

“模仿”多是小厂拿着标签抄袭原渠道。每一类代表不同的价值体系,标准件原厂价值最高,这也是很多保险体系认可的最高赔偿标准。在其他品类中,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产品价值,因此专家很难识别不同的差异。有三大难点:

第一:一站式服务。由于汽车系列比较分散,每个汽车型号的SKU比较多,不具有通用性。单个平台或交易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汽车系列库存都带上的。要提供一站式服务,只能联动不同的汽车系列批发商,用统一的标准数据呈现他们的库存,按时发货。

第二:质量鉴定。如上所述,整车来源渠道多样,不同渠道的来源价值也不同。在行业内,经常出现拆零件、残次品卖原厂零件的价格;而如果以平台的方式整合,就需要解决或区分不同来源的价值体系。

第三:售后。目前整车零件售后大致是装车前后。一般带标签的原厂配件基本不售后,只有相对弱势的国产品牌配件才会根据各自的商务政策体系提供售后。但如凯斯或巴图鲁,都是通过剥离部分产品利润,投入售后风险基金来做质量。解决店内所有汽车零部件维修的售后需求,仍然是未来平台非常重要的痛点。

02、供应链渠道路线之争

从长远来看,整车可以为平台打破增长天花板,也意味着为其他新生力量介入供应链提供了新的赛道,或者为很多平台找到了新的着力点,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最近笔者与业界交流的重点更多的是供应链平台的切入顺序,从哪里入手比较正确。

从平台(厂商)到大B(批发端)再到小B(维修端)再到C(业主端)的整个供应链,理解为顺序:S→B→B→B→C;事实上,所有的供应链企业或者大部分后市场企业,最终都无法避免在“供应链”上做文章。

目前市场上,有小B端切入,供应链建设向后推;大B端有一个切口,下到小B端做链条;从C端有一个切口,最后把大B和小B作为平台拉到一起。哪个顺序是正确的?笔者的理解是,顺序没有对错,需要量力而行,同时强化每条路线的不同性质。

比如Togo,一直围绕着店主的需求在改变,改变着商业形态,不变的是围绕着店主。最初使用相对标准的轮胎产品,为车主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解决安装服务。当发现车主获得的安装服务参差不齐时,就自建施工车间提供标准服务,然后逐步分离出专门的洗车店和高端会员店“琥珀会”,都是从客户需求中细分出来的。

再看新康众,我们一直专注于保养店的需求,从易碎品到二类保养件、整车件。从门店认证到天猫汽车养护,一路下沉,最后到C端。后市场的两个典型头部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订单,各有特点。因此,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聚焦并真正解决后市场的垂直痛点。

03、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

毫无疑问,展望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将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趋势下,发动机零部件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作为供应链企业,需要思考未来的增长动力和增长趋势,整车零部件或底盘技术零部件项目,轮胎等。将是增量和存量市场的核心需求。

短期看不到新能源汽车对后市场的影响,但中长期需要及时布局,找好立足点。底盘零部件和轮胎是很好的着力点,新能源电机和电池维修要作为长期布局点来规划。随着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将倒逼行业企业转型。

标签

供应链的后半部分可能会带来另一场激烈的竞争。考虑到整车还有很多痛点,又恰逢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部分整车和新能源汽车有很多重叠的区域。围绕重叠区域,行业内外的众多玩家将展开竞争。或许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头部企业会在这场竞争中跑出来。

标签: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财报解读 | 伟世通2021年第一季度新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近日,伟世通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宣布第一季度净销售额达746亿美元,排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率高达14。相比客户产量,伟世通销售业绩增长率达14。

1900/1/1 0:00:00
现代起亚计划在美国投资74亿美元 用于电动车、氢燃料和移动出行领域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起亚汽车表示,计划到2025年前在美国投资74亿美元,用于生产电动汽车、加强生产设施并开发智能移动出行技术。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日产2021年因芯片短缺减产50万辆;现代将斥74亿美元投资美国移动出行;2023年Fisker将在富士康生产电动汽车

因芯片短缺,日产2021年汽车产量将减少50万辆5月13日,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Uchida)在CNBC的“欧洲财经论坛”节目中表示,

1900/1/1 0:00:00
松下2021财年电池营收下滑10%

日前,松下集团发布2021(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财务报告。

1900/1/1 0:00:00
“特斯拉们”股价集体腰斩,新能源股“不香了”?

来源:特斯拉作者吴晓宇编辑李欢欢在2020年“春风得意”的多支新能源股,近来却惨遭“水逆”。

1900/1/1 0:00:00
沃尔沃再次筹划IPO,有望年内登陆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沃尔沃的IPO规划再次被官方提上议程,记者今日获悉,沃尔沃汽车董事会决定,评估IPO(首次公开募股)可能性,有望今年晚些时候在北欧地区的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