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4月动力电池产量同环比双增:三元总量占优 磷酸铁锂势头更猛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这是我们团队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一个月前,知名激光雷达创业公司Innoviz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在聚光灯下,Innoviz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mer Keilaf兴奋不已。

作为全球首家采用MEMS路线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Innoviz创始团队的履历着实光鲜。

它的四位联合创始人都来自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的精英技术部门。退伍后在消费物理、英特尔、Anobit(被苹果收购)、bTendo(被意法半导体收购)等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经历,在MEMS、光电子、半导体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

基于奢华的技术和产业背景,Innoviz在过去5年间共完成融资2.52亿美元,团队员工超过300人,在德国、美国、以色列都有生产线。

光鲜亮丽的背后,成立于2016年1月的Innoviz也是这匹黑马的不易出击。当时恰逢自动驾驶热潮,高性能机械激光雷达被视为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标配。

在此背景下,以威力登为代表的玩家大多沉迷于机械旋转设计(威力登是全球首家采用机械旋转路线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

机械式激光雷达虽然性能要求高,可以满足自驾演示的需要,但价格也极高。

据悉,一个64线机械激光雷达在售后市场可以卖到8万美元左右。将一辆林肯MKZ改装成L4的成本高达200万人民币,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另一方面,机械激光雷达包含大量移动部件,因此其可靠性有待商榷。它太大了,无法集成到前置量产车中——这些都限制了机械激光雷达的量产。

“固态激光雷达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奥马尔·凯拉夫看到了这背后隐藏的痛点和机会。他还确信,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版需要更便宜、更小、更可靠的固态激光雷达。

不出所料,他后来创办了Innoviz,瞄准了当时略显“另类”的MEMS技术路线。

其实Innoviz使用的MEMS并不是纯固态激光雷达,内部还有微振镜等机械部件。其中,振镜的尺寸和制造技术将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整体性能。

由于产业链上的元器件供应还不够成熟,Innoviz选择了自主研发的核心元器件,如MEMS振镜、ASIC芯片、探测器等。

不按套路出牌的Innoviz也吸引了不少资本家的目光。

在耀途资本(Innoviz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投资人)合伙人杨光看来,“前装路线一定是固态激光雷达。”

杨光告诉新智家,当时至少有三条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正在被创业公司做,最终投资Innoviz是综合评估其团队、路线选择、技术能力以及进入预装市场的能力的结果。

经过四年多的成长和扩张,Innoviz已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并成为全球第一家将MEMS激光雷达推向市场的公司。其产品也得到了宝马、哈曼、麦格纳、安博福、经纬恒润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大IP背书。

一上市,Innoviz的市值一度突破14亿美元大关,之所以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是因为其首款车规产品Innoviz Zone即将正式量产,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InnovizTwo的首批工程样片也将上市。

在这个值得被记录的重要节点,新智家联系了Innoviz在以色列的总部,并与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mer Keilaf进行了一次独家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Omer Keilaf谈了很多他对固态激光雷达商业落地的产业思考,主要总结为以下八点:

固态激光雷达是一种可以满足车辆法规要求的量产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影响车辆外观的情况下保证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赛车分级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现在赛道很多选手都达不到。

那个……短期内激光雷达行业的应用仍集中在后装市场。从2022年到2023年,更大的增长将来自前装量产市场。

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性能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指标。

如果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足够强,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后期通过软件从L2+升级到L3级别,而无需更换激光雷达硬件。

Innoviz计划很快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Innoviz正在评估和回应来自中国汽车工厂的量产项目的RFQ,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赢得中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

Innoviz的第一代产品InnovizOne即将量产,InnovizTwo的首批工程样品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

以下为完整对话,经新知家整理编辑,不改初衷。

新智家:能介绍一下Innoviz上市的情况吗?

omer kei LAF:4月6日,Innoviz以“INVZ”和“INVZW”的名字在纳斯达克上市。通过这次合并,Innoviz总共筹集了约3.71亿美元。

此前,Collective Growth Corporation于2021年3月31日召开了最后一次股东大会,批准了与Innoviz的合并。

新智家: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借壳上市?

Omer Keilaf:现在是Innoviz的好时机。

一般来说,与汽车行业的客户共同推进量产需要3-4年的时间。Innoviz需要增加其现金储备,以支持未来几年的R&D和运营,并帮助公司最终实现盈利。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新智能驱动:Lidar赛道其他选手也在积极推进上市计划。相比之下,Innoviz最大的护城河是什么?

Omer Keilaf :Innoviz是业内首家将MEMS激光雷达推向市场的公司。

宝马选择Innoviz作为其自动驾驶项目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我们一起制造了第一辆在道路上使用激光雷达的消费车辆。

这个定点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背书。

新智家:你为什么这么坚定的走MEMS技术路线?

Omer Keilaf:基于MEMS路线的激光雷达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小的封装尺寸以及更高的性能、可靠性和视野(FOV)。

新智家:能不能更具体的说一下MEMS路线和其他路线的区别?

Omer Keilaf:机械旋转激光雷达需要大量的运动部件和精密的激光器和探测器,设计和组装会更加复杂。而分辨率有限,成本较高,可靠性达不到要求。

其他振荡器件都是一维扫描,需要多个器件协同扫描,会增加成本、体积和复杂度。

光学相控阵(OPA)还处于研究阶段,量产还没有被证明可行,还没有达到现代激光雷达所要求的性能。

闪光灯(或场景照明)传感器必须一次照亮整个视野,这对性能有很大的限制。如果使用905nm激光光源,由于人眼的安全限制,探测距离较短;如果使用1550nm激光源,需要昂贵的激光器和大的InGaAs阵列,成本太高。

新的智能驱动:也许每种激光雷达(固态、混合固态和机械激光雷达)侧重于不同的场景?

奥马尔·凯拉夫:可以这么理解。

例如,Innoviz开发的固态激光雷达是专门为汽车制造商或建造Robotaxi、自动小型巴士和自动物流车辆的公司设计的。这些公司需要车辆规格的量产解决方案。

与通常放置在车辆顶部的旋转激光雷达不同,紧凑型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安装在大灯后面,不影响车辆外观,同时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Innoviz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在垂直视场内提供一致的分辨率,而旋转激光雷达只聚焦在中心,很容易忽略边缘的运动物体。

新智能司机:如何看待激光雷达行业开始分化出后置L4和前置L2+/L3两种业态?

奥马尔·凯拉夫:我们相信这两个市场都将增长。

短期主要应用还是集中在售后市场,但是机械式激光雷达不够可靠,使用寿命通常不到一年,价格较高,限制了激光雷达的定点量产。

固态激光雷达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随着车载规格的固态激光雷达进入市场,2022-2023年,更大的增长将来自于预装配量产市场。

新智能驾驶:除了技术路线的差异,Innoviz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Omer Keilaf:汽车分类是Innoviz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之一。

Innoviz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感知软件和所有组件都是根据车辆法规的要求设计的,研发速度正在加快。

我们的竞争对手离用车规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竞争对手根本达不到。

新智驾:Innoviz是如何达到汽车法规水平的?

Omer Keilaf:要想达到车标级别,首先每个部件都需要有车标/AECQ认证。

之后需要对整个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测试,包括温度测试、振动测试、天气测试、灰尘测试、跌落测试、环境测试、冲击测试、各种高加速寿命和压力测试等。

这些都是验证激光雷达产品是否足够强大的重要测试,必须在最差的设置下完美完成。

新智家:汽车级激光雷达产品InnovizOne的量产过程已经到了什么阶段?

Omer Keilaf:对于Innoviz来说,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年。除了完成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工艺,成为上市公司,我们的第一代产品InnovizOne将量产,InnovizTwo的第一批工程样品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

新智家:新一代产品InnovizTwo相比InnovizOne有哪些升级?

Omer Keilaf :InnovizTwo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比InnoivzOne高30倍。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下降了70%。

新智家:如何降低70%的成本?

Omer Keilaf :InnovizTwo能取得这样的突破有几个原因:我们优化了高性能芯片组的设计,减少了使用的元器件数量;简化了光电设计和制造过程;此外,从InnovizOne的R&D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降低了风险测试和其他间接成本。

新智家:除此之外,两代产品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Omer Keilaf :InnovizOne使用四个905nm二极管激光器,InnovizTwo更少。

而且,InnovizTwo在探测范围、视野和分辨率方面表现更好,可以探测最远300米外反射率为10%的物体,同时保持与InnovizOne相似的空间覆盖范围,但功耗要低得多。

InnovizTwo的尺寸为60x100x100mm(高x宽x深),比InnovizOne更紧凑,可以更方便的配合主机厂的车辆设计。

新型智能驱动器: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InnovizTwo这些更新似乎是为量产车设计的。

Omer Keilaf :InnovizTwo可以帮助更多车企打造L2+量产车,为L3铺路。

尽管L2+级车辆的驾驶员仍然是驾驶员,但行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将反馈给车辆进行更多验证。

也就是说,一旦自动驾驶系统被验证足够安全,L2+将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到完整的L3级别。

新型智能驱动:性能、成本、可靠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不能面面俱到,Innoviz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Omer Keilaf:我们认为性能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有两个主要原因:

(1)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为了救人,所以在性能上不能妥协。

(2)激光雷达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符合车辆法规要求的使用寿命。不可能每年或每隔几年更换一次激光雷达。

当然价格也很重要,因为归根结底是消费者买单。汽车领域竞争激烈,车企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我们团队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一个月前,知名激光雷达创业公司Innoviz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在聚光灯下,Innoviz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mer Keilaf兴奋不已。

作为全球首家采用MEMS路线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Innoviz创始团队的履历着实光鲜。

它的四位联合创始人都来自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的精英技术部门。退伍后在消费物理、英特尔、Anobit(被苹果收购)、bTendo(被意法半导体收购)等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经历,在MEMS、光电子、半导体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

基于奢华的技术和产业背景,Innoviz在过去5年间共完成融资2.52亿美元,团队员工超过300人,在德国、美国、以色列都有生产线。

光鲜亮丽的背后,成立于2016年1月的Innoviz也是这匹黑马的不易出击。当时恰逢自动驾驶热潮,高性能机械激光雷达被视为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标配。

在此背景下,以威力登为代表的玩家大多沉迷于机械旋转设计(威力登是全球首家采用机械旋转路线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

机械式激光雷达虽然性能要求高,可以满足自驾演示的需要,但价格也极高。

据悉,一个64线机械激光雷达在售后市场可以卖到8万美元左右。将一辆林肯MKZ改装成L4的成本高达200万人民币,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另一方面,机械激光雷达包含大量移动部件,因此其可靠性有待商榷。它太大了,无法集成到前置量产车中——这些都限制了机械激光雷达的量产。

“固态激光雷达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奥马尔·凯拉夫看到了这背后隐藏的痛点和机会。他还确信,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版需要更便宜、更小、更可靠的固态激光雷达。

不出所料,他后来创办了Innoviz,瞄准了当时略显“另类”的MEMS技术路线。

其实Innoviz使用的MEMS并不是纯固态激光雷达,内部还有微振镜等机械部件。其中,振镜的尺寸和制造技术将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整体性能。

因为晚餐……由于产业链上的元器件还不够成熟,Innoviz选择了自主研发的核心元器件,如MEMS振镜、ASIC芯片和探测器等。

不按套路出牌的Innoviz也吸引了不少资本家的目光。

在耀途资本(Innoviz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投资人)合伙人杨光看来,“前装路线一定是固态激光雷达。”

杨光告诉新智家,当时至少有三条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正在被创业公司做,最终投资Innoviz是综合评估其团队、路线选择、技术能力以及进入预装市场的能力的结果。

经过四年多的成长和扩张,Innoviz已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并成为全球第一家将MEMS激光雷达推向市场的公司。其产品也得到了宝马、哈曼、麦格纳、安博福、经纬恒润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大IP背书。

一上市,Innoviz的市值一度突破14亿美元大关,之所以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是因为其首款车规产品Innoviz Zone即将正式量产,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InnovizTwo的首批工程样片也将上市。

在这个值得被记录的重要节点,新智家联系了Innoviz在以色列的总部,并与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mer Keilaf进行了一次独家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Omer Keilaf谈了很多他对固态激光雷达商业落地的产业思考,主要总结为以下八点:

固态激光雷达是一种可以满足车辆法规要求的量产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影响车辆外观的情况下保证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赛车分级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现在赛道很多选手都达不到。

短期内激光雷达行业的应用仍集中在后装市场。从2022年到2023年,更大的增长将来自前装量产市场。

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性能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指标。

如果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足够强,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后期通过软件从L2+升级到L3级别,而无需更换激光雷达硬件。

Innoviz计划很快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Innoviz正在评估和回应来自中国汽车工厂的量产项目的RFQ,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赢得中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

Innoviz的第一代产品InnovizOne即将量产,InnovizTwo的首批工程样品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

以下为完整对话,经新知家整理编辑,不改初衷。

新智家:能介绍一下Innoviz上市的情况吗?

omer kei LAF:4月6日,Innoviz以“INVZ”和“INVZW”的名字在纳斯达克上市。通过这次合并,Innoviz总共筹集了约3.71亿美元。

此前,Collective Growth Corporation于2021年3月31日召开了最后一次股东大会,批准了与Innoviz的合并。

新智家: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借壳上市?

Omer Keilaf:现在是Innoviz的好时机。

一般来说,与汽车行业的客户共同推进量产需要3-4年的时间。Innoviz需要增加其现金储备,以支持未来几年的R&D和运营,并帮助公司最终实现盈利。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新智能驱动:Lidar赛道其他选手也在积极推进上市计划。相比之下,Innoviz最大的护城河是什么?

Omer Keilaf :Innoviz是业内第一家将MEMS激光雷达推向市场的公司。

宝马选择Innoviz作为其自动驾驶项目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我们一起制造了第一辆在道路上使用激光雷达的消费车辆。

这个定点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背书。

新智家:你为什么这么坚定的走MEMS技术路线?

Omer Keilaf:基于MEMS路线的激光雷达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小的封装尺寸以及更高的性能、可靠性和视野(FOV)。

新智家:能不能更具体的说一下MEMS路线和其他路线的区别?

Omer Keilaf:机械旋转激光雷达需要大量的运动部件和精密的激光器和探测器,设计和组装会更加复杂。虽然分辨率有限,但成本较高……可靠性不能满足要求。

其他振荡器件都是一维扫描,需要多个器件协同扫描,会增加成本、体积和复杂度。

光学相控阵(OPA)还处于研究阶段,量产还没有被证明可行,还没有达到现代激光雷达所要求的性能。

闪光灯(或场景照明)传感器必须一次照亮整个视野,这对性能有很大的限制。如果使用905nm激光光源,由于人眼的安全限制,探测距离较短;如果使用1550nm激光源,需要昂贵的激光器和大的InGaAs阵列,成本太高。

新的智能驱动:也许每种激光雷达(固态、混合固态和机械激光雷达)侧重于不同的场景?

奥马尔·凯拉夫:可以这么理解。

例如,Innoviz开发的固态激光雷达是专门为汽车制造商或建造Robotaxi、自动小型巴士和自动物流车辆的公司设计的。这些公司需要车辆规格的量产解决方案。

与通常放置在车辆顶部的旋转激光雷达不同,紧凑型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安装在大灯后面,不影响车辆外观,同时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Innoviz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在垂直视场内提供一致的分辨率,而旋转激光雷达只聚焦在中心,很容易忽略边缘的运动物体。

新智能司机:如何看待激光雷达行业开始分化出后置L4和前置L2+/L3两种业态?

奥马尔·凯拉夫:我们相信这两个市场都将增长。

短期主要应用还是集中在售后市场,但是机械式激光雷达不够可靠,使用寿命通常不到一年,价格较高,限制了激光雷达的定点量产。

固态激光雷达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随着车载规格的固态激光雷达进入市场,2022-2023年,更大的增长将来自于预装配量产市场。

新智能驾驶:除了技术路线的差异,Innoviz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Omer Keilaf:汽车分类是Innoviz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之一。

Innoviz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感知软件和所有组件都是根据车辆法规的要求设计的,研发速度正在加快。

我们的竞争对手离用车规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竞争对手根本达不到。

新智驾:Innoviz是如何达到汽车法规水平的?

Omer Keilaf:要想达到车标级别,首先每个部件都需要有车标/AECQ认证。

之后需要对整个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测试,包括温度测试、振动测试、天气测试、灰尘测试、跌落测试、环境测试、冲击测试、各种高加速寿命和压力测试等。

这些都是验证激光雷达产品是否足够强大的重要测试,必须在最差的设置下完美完成。

新智家:汽车级激光雷达产品InnovizOne的量产过程已经到了什么阶段?

Omer Keilaf:对于Innoviz来说,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年。除了完成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工艺,成为上市公司,我们的第一代产品InnovizOne将量产,InnovizTwo的第一批工程样品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

新智家:新一代产品InnovizTwo相比InnovizOne有哪些升级?

Omer Keilaf :InnovizTwo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比InnoivzOne高30倍。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下降了70%。

新智家:如何降低70%的成本?

Omer Keilaf :InnovizTwo能取得这样的突破有几个原因:我们优化了高性能芯片组的设计,减少了使用的元器件数量;简化了光电设计和制造过程;此外,从InnovizOne的R&D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降低了风险测试和其他间接成本。

新智家:除此之外,两代产品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Omer Keilaf :InnovizOne使用四个905nm二极管激光器,InnovizTwo更少。

而且,InnovizTwo在探测范围、视野和分辨率方面表现更好,可以探测最远300米外反射率为10%的物体,同时保持与InnovizOne相似的空间覆盖范围,但功耗要低得多。

InnovizTwo的尺寸为60x100x100mm(高x宽x深),比InnovizOne更紧凑,可以更方便的配合主机厂的车辆设计。

新型智能驱动器: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InnovizTwo这些更新似乎是为量产车设计的。

Omer Keilaf :InnovizTwo可以帮助更多车企打造L2+量产车,为L3铺路。

尽管L2+级车辆的驾驶员仍然是驾驶员,但行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将反馈给车辆进行更多验证。

也就是说,一旦自动驾驶系统被验证足够安全,L2+将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到完整的L3级别。

新型智能驱动:性能、成本、可靠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不能面面俱到,Innoviz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Omer Keilaf:我们认为性能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有两个主要原因:

(1)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为了救人,所以在性能上不能妥协。

(2)激光雷达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符合车辆法规要求的使用寿命。不可能每年或每隔几年更换一次激光雷达。

当然价格也很重要,因为归根结底是消费者买单。汽车领域竞争激烈,车企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Model 3Model Y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周热点 | 宏光MINI申请上海牌照受限;蔚来挪威战略发布;福特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朱江离职

1五菱宏光MINIEV申请上海牌照受限日前,相关信息显示,上海市的五菱、比亚迪等部分车型目前已无法登记上牌,已经购买车辆的用户甚至接到了经销商退款退车的通知。

1900/1/1 0:00:00
充电联盟:截至4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82.7万台,同比增加42%

5月12日,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文简称:充电联盟)发布2021年4月充电桩运营数据。2021年4月比2021年3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76万台,4月同比增长588。

1900/1/1 0:00:00
对话 Innoviz CEO:关于赴美上市、技术路线、激光雷达落地思考丨附采访实录

“这是我们团队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行业的历史性时刻。”一个月前,知名激光雷达创企Innoviz通过SPAC方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1900/1/1 0:00:00
丰田第四财季净利飙升逾一倍 芯片短缺影响微乎其微

财联社(上海,编辑卞纯)讯,全球汽车销冠丰田公司(ToyotaMotorCorp)周三(5月12日)公布了强于预期的2021财年第四财季业绩,因公司成功应对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

1900/1/1 0:00:00
不到半年就翻倍!图解这些个股大涨背后的真相

财联社(上海,研究员郑建宏)讯,今年以来至今,A股市场整体缩量震荡,二八行情延续至今,但不少个股脱颖而出,不到半年股价就实现翻倍,成为当下市场瞩目的大牛。

1900/1/1 0:00:00
地平线征程 5 提前流片成功,预计 2022 年上量产车

新智驾按,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今日在朋友圈宣布:地平线第三代车规级产品,面向L4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大算力征程5系列芯片,比预定日程提前一次性流片成功并且顺利点亮据了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