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汽车股票没有大量囤货,错过了暴富的机会,才是真正的遗憾。
最近几天,只要和华为有关系的,汽车股都出现了暴涨,甚至出现了多个涨停板,比如小康股份,从去年11月的每股10元涨到了最近的最高70元附近,市值从120亿元飙升到900亿元。
再比如北汽蓝谷。之前北汽新能源拿第一的时候也没这么疯狂。但华为进入敲定后,半年内股价从最低价6元多一路攀升至20元附近,股价和市值翻倍。还有,在华为的加持下,长安汽车原始股股价从顶峰跌至13元区间,不到两个月再次升至25元区间,成为全车最火的股票之一,尤其是近10个交易日,实现三个涨停,涨幅近50%。
对华为的猜测,几乎已经成为汽车股市场的共识。以前,股价低的整车或零部件企业,一旦与华为对接,搭起桥梁,就被资本盯上,带领大批投资人蜂拥而上。有机构认为,华为进入汽车行业将加速相关产业链公司的成长,汽车产业链可能被重塑,包括华为的一些关键技术逐渐进入汽车行业的应用端,其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性将带动股价上涨。
今天华为汽车概念股的疯狂,其实和前几个月特斯拉概念股的疯狂差不多。只要有相关利好消息,必然会迎来涨停。尤其是在特斯拉在华销量呈井喷式增长的时候,只要持有与特斯拉相关的概念股,把握好时机和信息披露,每一分钟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股票怎么才能保持上涨呢?总会有一半以上的散户成为韭菜。不,收割机是在华为汽车概念股“养肥”之前来的。
5月21日,与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长安汽车早盘下跌,最高跌幅近4%。但午盘后迅速拉升,涨幅8.46%,报收25元/股,随后长安汽车否认了该传闻。奇怪的是,就在当天晚间,长安汽车公布了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称将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1.632亿股)。以收盘价计算,股东可能套现40亿元。
或许长安汽车减持套现是第一步,而与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汽车股,如小康股份、北汽蓝谷等,在大涨之后终将下跌,而那些指望大赚一笔的散户,一不小心就成了资本收割的韭菜。
比特斯拉更正确的投资
上一次看到汽车新能源股疯狂暴涨是特斯拉及其相关概念股。
2020年9月,特斯拉拆股后,每股单价最低跌至300多美元。然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投产,全球销量飙升后,股价一路飙升,2020年涨幅惊人,达到743%。其市值不仅在汽车公司中拔得头筹,还超过了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福特等全球九大汽车公司。到2021年初,特斯拉市值再次突破8000亿美元,达到汽车圈前所未有的巅峰。
在这样一个有光环效应的事件下,一只股票只要能粘住特斯拉,就必然会迎来像坐火箭一样快速的正股价和市值。
如果说作为锂电池供应商的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齐锂业借势特斯拉迎来股票只是一个因素的话……冰崛起,那么亚华集团的供应链企业可以说是傍着特斯拉的大腿。因为6.3亿-8.8亿美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总供应量,亚华集团股价从2020年的最低飙升到30元的最高。此外,在特斯拉的推动下,石民集团和常颖精密等公司的股价飙升,前者从14元到45元,后者从18元到33元。
但概念股就是这样。特斯拉可以把它顶上去,推到悬崖。今年1月后,特斯拉因一系列质量问题、盈利能力为负且不可持续而被机构看空,股价迎来大拐点。一个季度,其市值蒸发3000亿美元。
此外,自上海车展以来,特斯拉的“失控”和“刹车门”事件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资本市场总是担心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会受到消费者情绪的影响。伴随着相关概念股的暴跌,亚华集团从30元腰斩至15元;石民集团从45元暴跌至28元,而在这背后,大量韭菜散户为上市公司和机构贡献了“利润”。
特斯拉“股灾”后,新能源投资资金将流向何方?答案是华为。如果说美国的特斯拉是继微软、亚马逊、苹果之后的又一个科技创新巨头,那么中国的华为无疑将成为国人的信仰。尤其是在芯片被制裁后,华为依然凭借自身实力推出旗舰芯片和旗舰手机,在心理上和产品上都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汽车制造业是一个产业,新能源目前正在全国推广,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再加上地位崇高的华为的加持,其背后的化学反应以及带来资本市场的故事和变化,让SAIC、BAIC这样的传统汽车企业羡慕不已。
所以华为一旦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帮助企业造好车后,会诞生大量的粉丝。这是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天然优势。此外,华为多年来在IT、软件和通信方面的积累,当之无愧地成为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新看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华为比投资特斯拉更正确。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并未在资本市场上市。现在华为花了很多钱带领IT汽车进入汽车领域,甚至将汽车BU纳入消费者业务。华为英雄余承东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足以说明其在汽车领域的决心。
既然华为没有上市,华为就专注在哪里,就落地在哪里,股票就涨。最明显的是小康、长安汽车、北汽蓝谷,这些公司与华为合作最深,最受资本市场关注。
比如小康股份的股价从今年2月的13元飙升到5月的70元,股价涨了5倍。自4月上海车展以来,长安汽车的股价从14元涨到了25元。由于华为加持的阿尔法S车型上市,BAIC蓝谷的股价从今年2月的低点7元涨到了今天的最高点20元。
如今的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特斯拉往下走,华为往上走的新趋势。
华为也有“韭菜”的风险
市场一直期待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就。汽车行业的万亿市场在新四化的浪潮下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华为依靠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切入智能汽车领域,有望率先到达。
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将英特尔定位于汽车行业,实现华为Inside。HI全栈解决方案集成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硬件、决策融合算法、云计算等优势。,并打造1(CC架构)+4(智能驾驶等四大系统)+N(lidar、AR-HUD等全套智能组件)的汽车技术闭环,从根源上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华为加快汽车智能化发展步伐,更像是汽车供应链中的一条鲶鱼。
这条鲶鱼怎么样?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华为与BAIC新能源合作的极狐Alpha S华为HI版上市。这是华为作为供应链企业深度参与的第一款车。这款车搭载了华为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市区实现1000公里无人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是中国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成为BAIC蓝谷股价上涨的最大资本。
不仅如此,极狐经常说自己左手有华为,右手有麦格纳,这是最大的卖点poi……产品和品牌。言下之意是实现北汽蓝谷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最近有传言称,华为将入股北汽蓝谷。虽然有官方传言,但华为继续深入北汽蓝谷,获得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鲶鱼不仅是供应链上的突破和重组,也是华为汽车商业模式的新探索——在华为授权的手机专卖店卖车,小康股份旗下的金康赛利斯品牌SF5就是试水产品。华为能获得的是销售额的分成,其中包括销售额的10%和经销商的7%-8%。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Celeste华为选择SF5上市,并宣布在华为消费者官网公开发售。发布仅两天,就有3000名消费者下单。开业一个月,已售出6500辆。
由于手机业务受到芯片的阻碍,华为正在加紧销售汽车,以弥补手机业务造成的赤字。主要策略是线上和线下结合,利用门店优势碾压竞争对手。其中,华为将在7月底前建成200家销售汽车的体验店,到年底这一数字将增至1000家左右。余承东再次开启大嘴功能,内部目标是明年销量超过30万辆。
30万辆是什么概念?特斯拉2020年在mainland China仅销售14.8万辆汽车,华为30万辆的销售目标将是特斯拉的两倍多。这个目标的背后是华为拥有5000家智选店的信心,这是任何传统车企甚至新势力都无法达到的数量级和规模。这也是资本非常看好小康股份然后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此外,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以及产品的落地都有报道。基于长安汽车、华为、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以奥维塔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打造长安汽车高端品牌,完全市场化运作,自主运营,自主开发,打造丰富的智能汽车系列产品,构建“人车智能生活、智能能源生态”。据说高端品牌的名字最快会在本月发布。
那么,华为造车概念股的这波行情还会继续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和华为绑定的整车厂或者上游零部件企业也不是一帆风顺,万事大吉。
新能源汽车拼的是综合实力,销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不仅是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续航、补能效率等性能,还有车辆的品牌和价格。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大多品牌效应较弱,在高端品牌领域没有建树。就算装了华为的硬核技术,能不能创造“高品牌”的神话还很难说。特别是股价也取决于造车企业的基本实力,比如营收和利润,最终会回归商业的价值本质。
所以,无论是华为销售的售价21.68万-24.68万元的天界SF5,还是华为加持的售价25.19万-42.99万元的阿尔法S,都还需要销售,甚至需要第一批消费者的口碑做更多验证。否则,更多时候,批量投放的那一刻,也是终极试水战。
至于未来,华为的汽车概念股会怎么走?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参考特斯拉或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规律,包括国家对新能源热潮和泡沫的降温,足以说明这条路不可能永远昂首挺胸,跌宕起伏,起伏不定,甚至触底反弹。也很常见。小康股份、北汽蓝谷、Ch……才是真正的遗憾与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甘汽车股票一直没有重仓,已经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最近几天,只要和华为有关系的,汽车股都出现了暴涨,甚至出现了多个涨停板,比如小康股份,从去年11月的每股10元涨到了最近的最高70元附近,市值从120亿元飙升到900亿元。
再比如北汽蓝谷。之前北汽新能源拿第一的时候也没这么疯狂。但华为进入敲定后,半年内股价从最低价6元多一路攀升至20元附近,股价和市值翻倍。还有,在华为的加持下,长安汽车原始股股价从顶峰跌至13元区间,不到两个月再次升至25元区间,成为全车最火的股票之一,尤其是近10个交易日,实现三个涨停,涨幅近50%。
对华为的猜测,几乎已经成为汽车股市场的共识。以前,股价低的整车或零部件企业,一旦与华为对接,搭起桥梁,就被资本盯上,带领大批投资人蜂拥而上。有机构认为,华为进入汽车行业将加速相关产业链公司的成长,汽车产业链可能被重塑,包括华为的一些关键技术逐渐进入汽车行业的应用端,其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性将带动股价上涨。
今天华为汽车概念股的疯狂,其实和前几个月特斯拉概念股的疯狂差不多。只要有相关利好消息,必然会迎来涨停。尤其是在特斯拉在华销量呈井喷式增长的时候,只要持有与特斯拉相关的概念股,把握好时机和信息披露,每一分钟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股票怎么才能保持上涨呢?总会有一半以上的散户成为韭菜。不,收割机是在华为汽车概念股“养肥”之前来的。
5月21日,与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长安汽车早盘下跌,最高跌幅近4%。但午盘后迅速拉升,涨幅8.46%,报收25元/股,随后长安汽车否认了该传闻。奇怪的是,就在当天晚间,长安汽车公布了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称将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1.632亿股)。以收盘价计算,股东可能套现40亿元。
或许长安汽车减持套现是第一步,而与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汽车股,如小康股份、北汽蓝谷等,在大涨之后终将下跌,而那些指望大赚一笔的散户,一不小心就成了资本收割的韭菜。
比特斯拉更正确的投资
上一次看到汽车新能源股疯狂暴涨是特斯拉及其相关概念股。
2020年9月,特斯拉拆股后,每股单价最低跌至300多美元。然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投产,全球销量飙升后,股价一路飙升,2020年涨幅惊人,达到743%。其市值不仅在汽车公司中拔得头筹,还超过了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福特等全球九大汽车公司。到2021年初,特斯拉市值再次突破8000亿美元,达到汽车圈前所未有的巅峰。
在这样一个有光环效应的事件下,一只股票只要能粘住特斯拉,就必然会迎来像坐火箭一样快速的正股价和市值。
如果说作为锂电池供应商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齐锂业利用特斯拉迎来股价上涨只是一个因素的话,那么亚华集团的供应链企业可以是s……站在泰斯拉的大腿旁。因为6.3亿-8.8亿美元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总供应量,亚华集团股价从2020年的最低飙升到30元的最高。此外,在特斯拉的推动下,石民集团和常颖精密等公司的股价飙升,前者从14元到45元,后者从18元到33元。
但概念股就是这样。特斯拉可以把它顶上去,推到悬崖。今年1月后,特斯拉因一系列质量问题、盈利能力为负且不可持续而被机构看空,股价迎来大拐点。一个季度,其市值蒸发3000亿美元。
此外,自上海车展以来,特斯拉的“失控”和“刹车门”事件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资本市场总是担心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会受到消费者情绪的影响。伴随着相关概念股的暴跌,亚华集团从30元腰斩至15元;石民集团从45元暴跌至28元,而在这背后,大量韭菜散户为上市公司和机构贡献了“利润”。
特斯拉“股灾”后,新能源投资资金将流向何方?答案是华为。如果说美国的特斯拉是继微软、亚马逊、苹果之后的又一个科技创新巨头,那么中国的华为无疑将成为国人的信仰。尤其是在芯片被制裁后,华为依然凭借自身实力推出旗舰芯片和旗舰手机,在心理上和产品上都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汽车制造业是一个产业,新能源目前正在全国推广,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再加上地位崇高的华为的加持,其背后的化学反应以及带来资本市场的故事和变化,让SAIC、BAIC这样的传统汽车企业羡慕不已。
所以华为一旦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帮助企业造好车后,会诞生大量的粉丝。这是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天然优势。此外,华为多年来在IT、软件和通信方面的积累,当之无愧地成为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新看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华为比投资特斯拉更正确。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并未在资本市场上市。现在华为花了很多钱带领IT汽车进入汽车领域,甚至将汽车BU纳入消费者业务。华为英雄余承东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足以说明其在汽车领域的决心。
既然华为没有上市,华为就专注在哪里,就落地在哪里,股票就涨。最明显的是小康、长安汽车、北汽蓝谷,这些公司与华为合作最深,最受资本市场关注。
比如小康股份的股价从今年2月的13元飙升到5月的70元,股价涨了5倍。自4月上海车展以来,长安汽车的股价从14元涨到了25元。由于华为加持的阿尔法S车型上市,BAIC蓝谷的股价从今年2月的低点7元涨到了今天的最高点20元。
如今的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特斯拉往下走,华为往上走的新趋势。
华为也有“韭菜”的风险
市场一直期待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就。汽车行业的万亿市场在新四化的浪潮下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华为依靠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切入智能汽车领域,有望率先到达。
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将英特尔定位于汽车行业,实现华为Inside。HI全栈解决方案集成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硬件、决策融合算法、云计算等优势。,并打造1(CC架构)+4(智能驾驶等四大系统)+N(lidar、AR-HUD等全套智能组件)的汽车技术闭环,从根源上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华为加快汽车智能化发展步伐,更像是汽车供应链中的一条鲶鱼。
这条鲶鱼怎么样?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华为与BAIC新能源合作的极狐Alpha S华为HI版上市。这是华为作为供应链企业深度参与的第一款车。这款车搭载了华为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市区实现1000公里无人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是中国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成为BAIC蓝谷股价上涨的最大资本。
不仅如此,极狐经常说自己左手有华为,右手有麦格纳,这是最大的卖点poi……产品和品牌。言下之意是实现北汽蓝谷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最近有传言称,华为将入股北汽蓝谷。虽然有官方传言,但华为继续深入北汽蓝谷,获得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鲶鱼不仅是供应链上的突破和重组,也是华为汽车商业模式的新探索——在华为授权的手机专卖店卖车,小康股份旗下的金康赛利斯品牌SF5就是试水产品。华为能获得的是销售额的分成,其中包括销售额的10%和经销商的7%-8%。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Celeste华为选择SF5上市,并宣布在华为消费者官网公开发售。发布仅两天,就有3000名消费者下单。开业一个月,已售出6500辆。
由于手机业务受到芯片的阻碍,华为正在加紧销售汽车,以弥补手机业务造成的赤字。主要策略是线上和线下结合,利用门店优势碾压竞争对手。其中,华为将在7月底前建成200家销售汽车的体验店,到年底这一数字将增至1000家左右。余承东再次开启大嘴功能,内部目标是明年销量超过30万辆。
30万辆是什么概念?特斯拉2020年在mainland China仅销售14.8万辆汽车,华为30万辆的销售目标将是特斯拉的两倍多。这个目标的背后是华为拥有5000家智选店的信心,这是任何传统车企甚至新势力都无法达到的数量级和规模。这也是资本非常看好小康股份然后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此外,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以及产品的落地都有报道。基于长安汽车、华为、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以奥维塔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打造长安汽车高端品牌,完全市场化运作,自主运营,自主开发,打造丰富的智能汽车系列产品,构建“人车智能生活、智能能源生态”。据说高端品牌的名字最快会在本月发布。
那么,华为造车概念股的这波行情还会继续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和华为绑定的整车厂或者上游零部件企业也不是一帆风顺,万事大吉。
新能源汽车拼的是综合实力,销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不仅是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续航、补能效率等性能,还有车辆的品牌和价格。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大多品牌效应较弱,在高端品牌领域没有建树。就算装了华为的硬核技术,能不能创造“高品牌”的神话还很难说。特别是股价也取决于造车企业的基本实力,比如营收和利润,最终会回归商业的价值本质。
所以,无论是华为销售的售价21.68万-24.68万元的天界SF5,还是华为加持的售价25.19万-42.99万元的阿尔法S,都还需要销售,甚至需要第一批消费者的口碑做更多验证。否则,更多时候,批量投放的那一刻,也是终极试水战。
至于未来,华为的汽车概念股会怎么走?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参考特斯拉或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规律,包括国家对新能源热潮和泡沫的降温,足以说明这条路不可能永远昂首挺胸,跌宕起伏,起伏不定,甚至触底反弹。也很常见。
2021年6月1日,路特斯宣布启动Emira前期生产,该车型将于7月6日与公众见面。路特斯同时还披露了对英国工厂投资细节,Vision80战略进入到了全新阶段。
1900/1/1 0:00:00从大狗到初恋再到如今的赤兔,哈弗改变的不只是简单的营销手段。
1900/1/1 0:00:00没有重仓华为汽车概念股相关的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汽车股票,又错过了暴富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悔不当初。
1900/1/1 0:00:005月20日,以“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汽车技术研究院Katech开发出高保真虚拟测试平台,以利用MSC软件公司环境在城市环境中验证ADAS和自动驾驶(AD)系统。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特斯拉美国官网获悉,在售的特斯拉Model3和ModelY部分车型再次进行了价格调整,涨价幅度均为500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