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出2021年的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一定榜上有名,“氢能”也是相关话题报道中会经常出现的词。看似这些空洞的概念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但实际上,正是它们决定了我们未来能否幸福地“躺平”,政府和企业早已为此行动起来。那么,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要发展“氢能”来实现“碳中和”,这对我们的出行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第六届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国际会议为您梳理。
●30秒快速理解全文:
1.碳排放问题会导致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灾难,与你我息息相关。
2.可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的清洁氢能是实现碳中和最理想的能源形式。
3.商用车是目前氢能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厂商也在尝试研发乘用车产品。
4.随着“卡脖子”技术被攻克,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有望“白菜价”
●要么碳中和,要么“末日”?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碳减排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你可以理解成人总结和年度总结的关系,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年度目标。在这方面,中国也向世界承诺,力争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那么,为什么要减少甚至中和碳排放,如果让碳排放发生,我们会面临什么后果呢?对于事关全人类生存的全球气候,自然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学者的责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目前在研究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气温上升可能带来的后果方面最权威的机构。
更耸人听闻的是,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碳减排目标,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4℃暖,而不是2℃。生活在沿海城市,你离“开窗看海,泛舟”的日子真的不远了。正因如此,减少碳排放直至碳中和,其实是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生存乃至全人类命运的大事。不难理解国家层面对碳中和的重视。
●不想“终结世界”,就靠这个?
也许你会疑惑,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不是更直接有效吗?为什么需要绕着氢走,多走“冤枉路”?这么大的麻烦目的是什么?
但如果把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结合起来,就会产生1+1 > 2的效果。氢能形式的储能具有时间长、规模大、运输有效的特点,足以满足季节变化带来的储能需求。这也是锂电池和抽水蓄能电站难以实现的储能。
这里还有一个误解需要纠正。在很多人看来,花大价钱在氢能产业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就像“这饺子换这醋”一样小题大做。但是,这显然混淆了两者的因果关系。相反,它是促进氢能发展,改变中国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大计划。要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为抓手。未来的氢能将不仅限于交通运输,还将逐步辐射到工业、建筑等其他领域,甚至建设绿色氢能社会。
如果你想尝试新的氢能源,你有以下选择。
与车展上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为辅的印象不同,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出现的卡车和客车产品比乘用车更多。现阶段,商用车更适合应用也是业内的普遍共识……氢能技术。或许,你的快递员会比你更早体验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带来的绿色出行体验。
但以国内商用车3000万的保有量来看,在总保有量达到2.7亿之前,体量还是有点小。仅靠商用车无疑很难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改造乘用车,集中大家的力量帮助实现碳中和,将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次展出的五款乘用车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产品。
现代Nexo
○广汽阿亚恩Aion LX燃料电池
○SAIC·蔡斯·马克斯·尤尼克7
百公里耗氢1.18kg的性能,使得EUNIQ7的使用成本仅为每公里4分钱,仅为同级燃油车的三分之二。搭载电堆余热加热技术,还能实现零下20℃不衰减的续航里程,比纯电动车更适合低温运行。
○一汽红旗H5-FCEV
○长安CS75 FCV
从以上五款车型来看,氢燃料电池车挑战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势是续航表现好,充电速度和燃油车差不多,低温续航同样出色。如果你对它们的驾驶性能感兴趣,我的同事也体验过这五款车型。点击这里满足你的好奇心。
然而,横亘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用户之间的,不仅仅是加氢站不足的差距,还有让尝鲜者望而却步的价格。在这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通过产业化和国产化实现降价,进入千家万户,就是一个例子。
●是什么让“白菜价”指日可待
由于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起步较晚,一直扮演追赶者的角色,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要进口,这也造成了整车价格高,推广应用困难。令人欣慰的是,在本次展会上,国产双极板、铂金催化剂、空气压缩机、静脉注射瓶等产品相继亮相,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逐渐被国产厂商攻克。本地化后,你可以期待这些曾经很高的产品也卖“白菜价”。
此外,还有储氢用IV瓶、氢气压缩灌装设备、电解水制氢溶液、氢燃料电池检测设备等配套产品。也在这次展览中亮相。随着国家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氢能产业链“产、储、运、加”四个关键环节基本实现。甚至可以说,中国在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上,已经逐渐超越了西方国家。
编辑点评: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不到1万辆,还不如现在流行的纯电动汽车的月销量,大众对其普遍持怀疑态度。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期望和使命无疑大于十年前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那么,你更喜欢买电动车还是氢燃料电池车呢?你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文/图汽车之家孙一超)如果要列出2021年的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一定榜上有名,“氢能”也是相关话题报道中会经常出现的词。看似这些空洞的概念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但实际上,正是它们决定了我们未来能否幸福地“躺平”,政府和企业早已为此行动起来。那么,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要发展“氢能”来实现“碳中和”,这对我们的出行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第六届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国际会议为您梳理。
●30秒快速理解全文:
1.碳排放问题将导致威胁人类的环境灾难……一个生存,与你我息息相关。
2.可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的清洁氢能是实现碳中和最理想的能源形式。
3.商用车是目前氢能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厂商也在尝试研发乘用车产品。
4.随着“卡脖子”技术被攻克,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有望“白菜价”
●要么碳中和,要么“末日”?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碳减排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你可以理解成人总结和年度总结的关系,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年度目标。在这方面,中国也向世界承诺,力争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那么,为什么要减少甚至中和碳排放,如果让碳排放发生,我们会面临什么后果呢?对于事关全人类生存的全球气候,自然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学者的责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目前在研究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气温上升可能带来的后果方面最权威的机构。
更耸人听闻的是,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碳减排目标,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4℃暖,而不是2℃。生活在沿海城市,你离“开窗看海,泛舟”的日子真的不远了。正因如此,减少碳排放直至碳中和,其实是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生存乃至全人类命运的大事。不难理解国家层面对碳中和的重视。
●不想“终结世界”,就靠这个?
也许你会疑惑,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不是更直接有效吗?为什么需要绕着氢走,多走“冤枉路”?这么大的麻烦目的是什么?
但如果把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结合起来,就会产生1+1 > 2的效果。氢能形式的储能具有时间长、规模大、运输有效的特点,足以满足季节变化带来的储能需求。这也是锂电池和抽水蓄能电站难以实现的储能。
这里还有一个误解需要纠正。在很多人看来,花大价钱在氢能产业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就像“这饺子换这醋”一样小题大做。但是,这显然混淆了两者的因果关系。相反,这是促进氢能发展,改变中国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大计划。要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为抓手。未来的氢能将不仅限于交通运输,还将逐步辐射到工业、建筑等其他领域,甚至建设绿色氢能社会。
如果你想尝试新的氢能源,你有以下选择。
与车展上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为辅的印象不同,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出现的卡车和客车产品比乘用车更多。现阶段,商用车更适合应用氢能技术也是业内普遍共识。或许,你的快递员会比你更早体验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带来的绿色出行体验。
但以国内商用车3000万的保有量来看,在总保有量达到2.7亿之前,体量还是有点小。仅靠商用车无疑很难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改造乘用车,集中大家的力量帮助实现碳中和,将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次展出的五款乘用车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产品。
现代Nexo
○广汽阿亚恩Aion LX燃料电池
○SAIC·蔡斯·马克斯·尤尼克7
……百公里耗氢1.18kg的性能,使得EUNIQ7的使用成本仅为每公里4分钱,仅为同级燃油车的三分之二。搭载电堆余热加热技术,还能实现零下20℃不衰减的续航里程,比纯电动车更适合低温运行。
○一汽红旗H5-FCEV
○长安CS75 FCV
从以上五款车型来看,氢燃料电池车挑战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势是续航表现好,充电速度和燃油车差不多,低温续航同样出色。如果你对它们的驾驶性能感兴趣,我的同事也体验过这五款车型。点击这里满足你的好奇心。
然而,横亘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用户之间的,不仅仅是加氢站不足的差距,还有让尝鲜者望而却步的价格。在这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通过产业化和国产化实现降价,进入千家万户,就是一个例子。
●是什么让“白菜价”指日可待
由于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起步较晚,一直扮演追赶者的角色,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要进口,这也造成了整车价格高,推广应用困难。令人欣慰的是,在本次展会上,国产双极板、铂金催化剂、空气压缩机、静脉注射瓶等产品相继亮相,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逐渐被国产厂商攻克。本地化后,你可以期待这些曾经很高的产品也卖“白菜价”。
此外,还有储氢用IV瓶、氢气压缩灌装设备、电解水制氢溶液、氢燃料电池检测设备等配套产品。也在这次展览中亮相。随着国家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氢能产业链“产、储、运、加”四个关键环节基本实现。甚至可以说,中国在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上,已经逐渐超越了西方国家。
编辑点评: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不到1万辆,还不如现在流行的纯电动汽车的月销量,大众对其普遍持怀疑态度。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期望和使命无疑大于十年前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那么,你更喜欢买电动车还是氢燃料电池车呢?你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讨论。(文/图汽车之家孙一超)
全国高考如火如荼,语文卷中《可为与有为》的作文题目成为朋友圈“刷屏”话题。实际上,这一题目放在汽车行业同样可以做一番探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6月8日,韩国电池制造商LG能源解决方案(LGEnergySolution)表示,已向韩国交易所申请上市初步许可,计划今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1900/1/1 0:00:00自从雷军宣布亲自带队打造“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后,关于小米汽车的传闻就没有断过。不过到目前为止,关于小米造车的最终名称始终还没有定论,新的候选名单在最近又得到了更新。
1900/1/1 0:00:00蓝鲸汽车6月9日讯长城汽车公布的最新产销量数据显示,今年5月长城汽车共实现新车销售86965辆,同比增长62,其中海外市场表现亮眼,销售10079辆,同比增长557
1900/1/1 0:00:00又到了各大车企公布销量的日子。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生巨变特斯拉以销量33万辆,重回榜单第一,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不敌比亚迪,跌至榜单第三。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现在,寻找可持续能源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据外媒报道,印度古吉拉特邦政府工程学院(GovernmentEngineeringCollege)的研究人员,尝试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柴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