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分裂”的比亚迪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半导体拆分上市获批,海豚正式亮相,DM-i销售火爆,燃油车被叫停,再加上劝说雷军不要造车的浑水,再加上“一个对一个”的辟谣声明,关于比亚迪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有超过“流量王”特斯拉的趋势。

一个是饱受“刹车门”之苦,一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回归人们的视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恩怨似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虽然最近人们看好比亚迪的发展,股价也在稳步上涨,但是比亚迪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从产品质量到“交货难”,或多或少总是被人抓住“小辫子”,就像班上的“数学王子”一样。理工科成绩遥遥领先,英语却总是落后。比亚迪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略有缺点的“技术男”。

不善言辞的“技术男”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比亚迪是一家神奇的企业,不仅可以代工还拥有强大的R&D能力,从云轨、云客车到重卡、客车、普通乘用车,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但根据财务报表统计,比亚迪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汽车业务、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和光伏业务。

数据显示,2020年,比亚迪实现收入1565.98亿元,同比增长22.59%,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约839.93亿元,同比增长32.76%;手机零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600.43亿元,同比增长12.48%;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20.88亿元,同比增长15.06%。三大业务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53.64%、38.34%和7.72%。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从这个利润结构不难看出,汽车依然是比亚迪的主营业务,而在汽车板块,比亚迪的产品也从几万元跨越到了30万元,是自主品牌中价格覆盖最广的车企。低中高的产品布局,云轨,各种OEM业务,造成了人们对比亚迪品牌的认识有一定差距,品牌形象不清晰。此外,燃油、DM-P、DM-i、纯电等动力系统的分离也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难度。

虽然很多消费者分不清比亚迪的产品谱系,但在blade电池和DM-i系统的加持下,很多消费者对其新能源技术形成了突出的印象。

如果说凭借“垂直整合”模式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比亚迪,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还没有形成竞争壁垒,那么刀片电池和DM-i系统的问世,将成就其在新能源市场的独特地位。

自去年3月比亚迪发布blade电池以来,电池安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针灸实验”就像“针灸”一样治疗工业问题,在电池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各品牌纷纷从电池结构、原料构成等方面寻求电池安全的解决方案,行业也出台了电池安全的相关规定,电池安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比亚迪在刀锋电池的基础上,推出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的DM-i混合动力系统。相比之前的DM-P车型,DM-i有着相当惊人的油耗表现,秦DM-i在动力缺失状态下油耗可低至3.8L/ 100 km。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采用了EHS超级电动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两个电机,小云-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和DM-i混合动力专用动力。

就目前行业的状态来看,比亚迪是唯一一个从电池的设计和生产就能打造混合动力系统的,更别说精通三电技术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刀片电池和DM-i系统可以为比亚迪打造出强大的竞争盔甲,促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直面问题任重道远。

虽然DM-i车型性能相当抢手,但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搭载DM-i系统的车型一车难求。根据比亚迪此前公布的信息,DM-i相关系统订单已经超过10万,提车需要三个多月。

单从这样的状态来看,比亚迪已经呈现出了厚积薄发的趋势,但在实践中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如何高效的将订单转化为客户是第一个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服务早已成为各个品牌突围的重点,“等车”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品牌的好感,这对后期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其次,交付也意味着口碑的逐渐形成,口碑将是决定它是“昙花一现”还是“源远流长”的关键,这也将是比亚迪需要着力的关键。这一点在之前宋MAX的走势中是相当明显的。从上市之初的迅速走红到目前的日渐没落,如何避免这种“宋MAX现象”应该是比亚迪重点考虑的。

再次,一边是火热的市场结构,一边是无法快速提升的配套能力。这种状态也凸显了某种“顶层设计”的问题。先扩大产能,再将产品推向市场,或者延长秦、宋、唐三款DM-i上市的间隔时间,可以很好的解决“一车难求”的现状,所以系统化的打法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火爆的订单显示了……但秩序毕竟是秩序。看着还没到手的“馅饼”就沾沾自喜是不明智的。解决用户需求,服务好用户,才是车企的竞争力。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从销量上看,同期诞生的吉利和长城早已成长为百万销量企业,而比亚迪一直徘徊在40万辆左右。这种差距的背后不是吉利和长城有过人的技术支持,也不是比亚迪不够努力,而是侧重点不同。无论长城还是吉利,都懂得解决用户痛点,与消费者携手走得更远。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从最初的生产设计到上市监管再到后期的维护,都是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通过用户展示自己虚幻的实力,满足企业的虚荣心。

你要知道,虚幻的快乐终究满足不了现实的喜悦,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成就更强大的自己。半导体拆分上市获批,海豚正式亮相,DM-i销售火爆,燃油车被叫停,再加上劝说雷军不要造车的浑水,再加上“一个对一个”的辟谣声明,关于比亚迪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有超过“流量王”特斯拉的趋势。

一个是饱受“刹车门”之苦,一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回归人们的视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恩怨似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虽然最近人们看好比亚迪的发展,股价也在稳步上涨,但是比亚迪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从产品质量到“交货难”,或多或少总是被人抓住“小辫子”,就像班上的“数学王子”一样。理工科成绩遥遥领先,英语却总是落后。比亚迪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略有缺点的“技术男”。

不善言辞的“技术男”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比亚迪是一家神奇的企业,不仅可以代工还拥有强大的R&D能力,从云轨、云客车到重卡、客车、普通乘用车,业务范围非常广泛。但根据财务报表统计,比亚迪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汽车业务、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和光伏业务。

数据显示,2020年,比亚迪实现收入1565.98亿元,同比增长22.59%,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约839.93亿元,同比增长32.76%;手机零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600.43亿元,同比增长12.48%;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20.88亿元,同比增长15.06%。三大业务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53.64%、38.34%和7.72%。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从这个利润结构不难看出,汽车依然是比亚迪的主营业务,而在汽车板块,比亚迪的产品也从几万元跨越到了30万元,是自主品牌中价格覆盖最广的车企。低中高的产品布局,云轨,各种OEM业务,造成了人们对比亚迪品牌的认识有一定差距,品牌形象不清晰。此外,燃油、DM-P、DM-i、纯电等动力系统的分离也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难度。

虽然很多消费者分不清比亚迪的产品谱系,但在blade电池和DM-i系统的加持下,很多消费者对其新能源技术形成了突出的印象。

如果说凭借“垂直整合”模式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比亚迪,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还没有形成竞争壁垒,那么刀片电池和DM-i系统的问世,将成就其在新能源市场的独特地位。

自去年3月比亚迪发布blade电池以来,电池安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针灸实验”就像“针灸”一样治疗工业问题,在电池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各品牌纷纷从电池结构、原料构成等方面寻求电池安全的解决方案,行业也出台了电池安全的相关规定,电池安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比亚迪在刀锋电池的基础上,推出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的DM-i混合动力系统。相比之前的DM-P车型,DM-i有着相当惊人的油耗表现,秦DM-i在动力缺失状态下油耗可低至3.8L/ 100 km。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采用了EHS超级电动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两个电机,小云-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和DM-i混合动力专用动力。

就目前行业的状态来看,比亚迪是唯一一个从电池的设计和生产就能打造混合动力系统的,更别说精通三电技术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刀片电池和DM-i系统可以为比亚迪打造出强大的竞争盔甲,促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直面问题任重道远。

虽然DM-i车型性能相当抢手,但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搭载DM-i系统的车型一车难求。根据比亚迪此前公布的信息,DM-i相关系统订单已经超过10万,提车需要三个多月。

单从这样的状态来看,比亚迪已经呈现出了厚积薄发的趋势,但在实践中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如何高效的将订单转化为客户是第一个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服务早已成为各个品牌突围的重点,“等车”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品牌的好感,这对后期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其次,交付也意味着口碑的逐渐形成,口碑将是决定它是“昙花一现”还是“源远流长”的关键,这也将是比亚迪需要着力的关键。这一点在之前宋MAX的走势中是相当明显的。从上市之初的迅速走红到目前的日渐没落,如何避免这种“宋MAX现象”应该是比亚迪重点考虑的。

再次,一边是火热的市场结构,一边是无法快速提升的配套能力。这种状态也凸显了某种“顶层设计”的问题。先扩大产能,再将产品推向市场,或者延长秦、宋、唐三款DM-i上市的间隔时间,可以很好的解决“一车难求”的现状,所以系统化的打法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火爆的订单显示了……但秩序毕竟是秩序。看着还没到手的“馅饼”就沾沾自喜是不明智的。解决用户需求,服务好用户,才是车企的竞争力。

BYD, Great Wall, Tesla, Dolphin

从销量上看,同期诞生的吉利和长城早已成长为百万销量企业,而比亚迪一直徘徊在40万辆左右。这种差距的背后不是吉利和长城有过人的技术支持,也不是比亚迪不够努力,而是侧重点不同。无论长城还是吉利,都懂得解决用户痛点,与消费者携手走得更远。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从最初的生产设计到上市监管再到后期的维护,都是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通过用户展示自己虚幻的实力,满足企业的虚荣心。

你要知道,虚幻的快乐终究满足不了现实的喜悦,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标签:比亚迪长城特斯拉海豚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国六又出新车型?韦尔斯用油助手同步升级上线

前不久韦尔斯用油助手升级并已上线够将汽车保养服务结合互联网并推出方便消费者的线上助手模式韦尔斯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坚持创新并为广大消费者服务始终走在同类品牌的前沿。

1900/1/1 0:00:00
道达尔能源携手李宁推动羽毛球文化发展

2021年6月23日,道达尔能源携李宁宣布将双方自2017年起的成功合作关系延长3年。通过此次续约,道达尔能源继续成为“道达尔能源李宁李永波杯3V3羽毛球赛”的冠名赞助商。

1900/1/1 0:00:00
富士康造车!年底推出首款纯电车型:全新平台支持L2级自动驾驶

6月27日消息,据报道,苹果公司供应商及组装商富士康集团将在年内推出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搭载达到L2级别的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这一技术与特斯拉和日产所使用的技术相类似。

1900/1/1 0:00:00
2025年挑战年销400万 长城公布最新战略

日前,长城汽车正式发布“2025绿智潮玩”战略,将通过全球化的布局,在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1900/1/1 0:00:00
毫末智行:融合长城车厂基因,让自动驾驶在安全基础上更聪明

6月22日,在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毫末智行的品牌开放日上,毫末智行披露了HWA高速驾驶辅助系统小魔盒10批量装配长城汽车“摩卡”的最新进展,也公布了毫末智行小魔盒15的最新规划。

1900/1/1 0:00:00
产品营销双向发力,一汽奥迪持续引领豪华车市场

一转眼,2021年已快过半。对于一汽奥迪来说,今年是征战新黄金十年的关键一年,无论是产品节奏还是战略布局,开局之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