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团外卖的反垄断调查,可能暂时告一段落。
华尔街日报上周末(8月6日)爆料称,国家反垄断监管机构将以“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名义,对销售巨头美团处以总计约10亿美元的罚款。与此同时,美团将被要求调整运营,结束被称为“二选一”的做法。
如无意外,具体处罚结果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当然,美团的问题远不止“二选一”这么简单。算法被用来把外卖配送员压榨到极致,基于大数据“杀死”用户,也是被声讨的主要原因。它利用科技作恶,一再惊动中央媒体批评它。甚至市场监管部门在调查其行业垄断的同时,也以官方名义表达态度。
7月底,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专门发布了《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配送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配送平台不得将“最严格算法”作为对配送员的考核要求。
2020年,美团全年营收1148亿元。按照反垄断处罚标准的四点,约为45.92亿元。然而,根据昨天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华尔街日报报告的“10亿美元罚款”相当于近65亿元人民币。
当然,美团的问题也要慎重。毕竟注册骑手1000万,活跃人群至少100万。
如果外媒给出的数据大体正确,那么除了垄断问题,显然还包括规避劳动法相关规定,甚至利用技术将配送员压榨到极限的处罚。
赛博朋克:外卖。
去年9月初,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体制内》的文章引爆全网。在波兰著名游戏制作公司CD PROJEKT RED的3A大作《赛博朋克2077》之前,用了一个充满“赛博朋克”的故事来提前加热热点:
除了舞台不在不夜城,美团骑手的故事与赛博朋克2077的基调高度一致。
单量,加班率,差评率,投诉率。
在美团外卖平台各种严格量化指标的驱动下,送餐员必须准时,确保加班率、差评率、投诉率压缩在3%的合格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单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月收入。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一个名为“超级大脑”的配送系统的驱动下,他们开始了疯狂的送餐之旅:乱穿马路都不算什么,更不用说必要时闯红灯、倒着走了。和准时送达相比,交通法规甚至你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算不了什么。
然而,最终,送货人员的努力只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很快,系统根据配送员的准时表现判断配送时间可以进一步压缩...
于是,新一轮疯狂送餐之旅重新开启。
美团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是“超脑”配送系统:一张基于各大城市基础道路数据、美团外卖近十年历史数据、分层在服务器内层的神经网络、分布在外卖员手机上的传感器的“巨网”。
“超脑”除了不近人情,简直完美。
在“超脑”的实际运作中,其算法围绕着名为“预计送达时间”的核心指标——也就是基础指标,迫使外卖小哥不断“上天入地”。
那么,这个迫使送餐员视交通法规为无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的“预计配送时间”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在一个完整的外卖订单中,实际的配送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接单/发单的时间,出发的时间……p stairs/楼下,下馆子的时间,送餐的时间。
“潮脑”在里面的工作就是给出送餐员的位置,途中的订单情况,送餐员的能力,商家送餐的速度,以及从当天当时的天气、路况等综合数据得出的送餐难度。最后考虑未来单量等因素,将订单分配给认为最合适的骑手。
注意顶部的“众包”字样。
配送完成后,通过以上节点的综合评估和计算,预测时长就是点餐用户和送餐员最关心的“预计配送时间”。
这个参数关系到用户体验、骑手评价、平台运营效率,直接影响整个配送体系的最终决策。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兴直接表示“美团外卖平均28分钟内到达”,更体现了平台对这一核心参数的重视。
于是,如文中所述:2016年,3公里的最长配送距离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缩短了7分钟,只有38分钟,甚至更短。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间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美团的外卖平均28分钟内就会到。”
事实上,如果部委没有表示“意见”,恐怕这个交付时限还可以继续压缩。毕竟老板王兴在2016年说过,“平均28分钟之内”。
对于美团来说,千方百计减少“预计配送时间”算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悦订餐用户。毕竟最大的竞争对手饿了么并没有倒下,甚至正在全力推进其线上线下融合方案,试图从供应链层面优化外卖商家的包装材料和食材采购。
“杀死”对手是不可能的。在APP里塞恶意代码强制同行的APP,早些年还能“辞退员工”,今天放在一边无异于自杀。那么,只有用最短的交付时间和优秀的用户体验来抢占市场。
尽可能最短的交付时间,需要“众包”的努力!站在平台的角度,在点餐用户、餐厅、送餐员中,显然最后一个才是最好的“软柿子”。
科技应该让生活更美好。
赛博朋克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概念,更是一个哲学体系,对技术发展表现出绝对悲观的态度。赛博朋克被创造这一体系的欧美科幻迷们赋予了“高科技低生活”的核心理念。技术非但没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反而成为了渗透每个人生活,进行极端剥削和控制的关键。
曾经,我们以为这只是一个带着颓废腔的灰色寓言。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赛博朋克”的灰色寓言有其现实意义。
摩天大楼和贫民窟并存,高科技下的低下生活
我相信大多数人虽然会同情甚至谴责技术面的行为,但未必会太当真。由于美团外卖目前的核心指标“预计配送时间”是为了讨好订餐用户,未来的调整无非是放宽配送时间。
作为订餐大军中的一员,而不是外卖小哥,我可以表现出大度的态度。至于其他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关心底层群体的利益不应该只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行动。
但是,有了这种想法,你只能说“太年轻,太单纯”——你在赛博朋克,你以为你能跑吗?
2020年12月,一张“驴肉火烧”外卖页面对比截图引起热议,让美团时隔三个月再次站在风口浪尖。
根据发帖人的解释,他之前多次光顾的这家老烧驴店,配送费从未超过3元。但在其开通VIP会员后,“我在12月9日12点半左右点开了美团外卖”,发现配送费居然翻了一倍,达到6块钱那么多。
同时,就餐者以为是点餐高峰,导致临时加收配送费。于是,这位忍着饥饿,关闭美团APP,等了四十分钟。
然而,到了凌晨13点多,他再次打开手机,却发现配送费依然未变。
因为怀疑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大数据杀熟”,出于严谨的态度,发帖人想试试同事的非会员手机,结果让他怒了:
同样的时间(只差1分钟),同样的配送地点,同样的餐厅,配送价格居然不一样。而且讽刺的是,我开了一个VIP账号,配送费需要6块钱,但是我没有同事,只是去取2块钱!
VIP用户配送费6元,普通用户2元。不是有害,是侮辱。
基于特定算法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从去年年中开始就是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之一。于是,美团外卖大数据的这个活动被“活捉”,有图有真相的新闻迅速在微博中被搜索,发展成为一个舆论事件。
面对舆情,美团外卖官方也被迫回应:
美团外卖不存在“杀熟食”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软件定位缓存问题,导致系统定位的偏差,所以会有不同的派送费。
但是,用户也不是傻子。因为这不是第一次,相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其实外卖平台因为其特殊性,杀大数据并没有那么方便,大多只能在配送价格和送不送券上有猫腻。真正大数据的重灾区是酒店住宿和机票预订。而且在这方面,美团被消费者“活捉”的案例其实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只是很多时候,被曝光的贴石沉大海,没有机会发酵成为舆论热点。
自己手机和女朋友手机的预订价格相差38%。
当然,采用大数据杀人的公司其实远不止美团一家。在这个“大数据”实际上已经从营销的前沿概念成为各个企业的核心资源的当下,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可以称得上是无形中杀死客户的武器。
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自己被大数据这个可信的网络平台害死的时候,是因为账号上的哪个标签,是怎么运作的。
无论是极端压榨劳动力送外卖员,还是利用大数据做饭,背后都有算法。虽然技术是无辜的,但也很难防范各种有心人的过激行为。这正如阿里巴巴前副总裁涂子沛在《大数据》一书中坦言:
0
在算法欺凌下,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算法从诞生开始,就以竞争商业秘密为由,一直生长在一个黑暗封闭的空间里。
这是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新问题。一些算法会提供个人服务,这让人感觉像春风。有些算法可能涉及歧视、公平,甚至损害公共利益,滋生“算法腐败”。
这些算法不仅需要公开,还需要接受“算法审核”。
近日,人民政协也对美团的“算法霸凌”行为进行了批评,并倡导“坚决防止和避免平台经济中囤积垄断、割韭菜竞争和无休止压榨剩余劳动力的行为。”文章中还有另外两句话相当引人注目:
“把员工绝望飞行的每一分钟与精确计算的焦媛挂钩,无视员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生命安全。"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人的两条腿当作电动车的两个轮子,把人的两只手当作智能机器人,这显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违背。”
其实美团的问题也可以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特色”问题。比如外卖平台采取的这种“众包”模式,带来了很多时代特有的问题:平台垄断了数据,但并没有实际垄断实物资产。对于美团外卖的反垄断调查,可能暂时告一段落。
华尔街日报上周末(8月6日)爆料称,国家反垄断监管机构将以“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名义,对销售巨头美团处以总计约10亿美元的罚款。与此同时,美团将被要求调整运营,结束被称为“二选一”的做法。
如无意外,具体处罚结果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当然……,美团的问题远不止是“二选一”。算法被用来把外卖配送员压榨到极致,基于大数据“杀死”用户,也是被声讨的主要原因。它利用科技作恶,一再惊动中央媒体批评它。甚至市场监管部门在调查其行业垄断的同时,也以官方名义表达态度。
7月底,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专门发布了《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配送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配送平台不得将“最严格算法”作为对配送员的考核要求。
2020年,美团全年营收1148亿元。按照反垄断处罚标准的四点,约为45.92亿元。然而,根据昨天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华尔街日报报告的“10亿美元罚款”相当于近65亿元人民币。
当然,美团的问题也要慎重。毕竟注册骑手1000万,活跃人群至少100万。
如果外媒给出的数据大体正确,那么除了垄断问题,显然还包括规避劳动法相关规定,甚至利用技术将配送员压榨到极限的处罚。
赛博朋克:外卖。
去年9月初,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体制内》的文章引爆全网。在波兰著名游戏制作公司CD PROJEKT RED的3A大作《赛博朋克2077》之前,用了一个充满“赛博朋克”的故事来提前加热热点:
除了舞台不在不夜城,美团骑手的故事与赛博朋克2077的基调高度一致。
单量,加班率,差评率,投诉率。
在美团外卖平台各种严格量化指标的驱动下,送餐员必须准时,确保加班率、差评率、投诉率压缩在3%的合格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单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月收入。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一个名为“超级大脑”的配送系统的驱动下,他们开始了疯狂的送餐之旅:乱穿马路都不算什么,更不用说必要时闯红灯、倒着走了。和准时送达相比,交通法规甚至你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算不了什么。
然而,最终,送货人员的努力只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很快,系统根据配送员的准时表现判断配送时间可以进一步压缩...
于是,新一轮疯狂送餐之旅重新开启。
美团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是“超脑”配送系统:一张基于各大城市基础道路数据、美团外卖近十年历史数据、分层在服务器内层的神经网络、分布在外卖员手机上的传感器的“巨网”。
“超脑”除了不近人情,简直完美。
在“超脑”的实际运作中,其算法围绕着名为“预计送达时间”的核心指标——也就是基础指标,迫使外卖小哥不断“上天入地”。
那么,这个迫使送餐员视交通法规为无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的“预计配送时间”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在一份完整的外卖订单中,实际送达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接单/派单时间、上楼/下楼时间、外出就餐时间、送达时间。
“潮脑”在里面的工作就是给出送餐员的位置,途中的订单情况,送餐员的能力,商家送餐的速度,以及从当天当时的天气、路况等综合数据得出的送餐难度。最后考虑未来单量等因素,将订单分配给认为最合适的骑手。
< img alt = "discovery" src……"/ee img/{ HostI }/img/202303205507026514/5 . jpg "/>
注意顶部的“众包”字样。
配送完成后,通过以上节点的综合评估和计算,预测时长就是点餐用户和送餐员最关心的“预计配送时间”。
这个参数关系到用户体验、骑手评价、平台运营效率,直接影响整个配送体系的最终决策。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兴直接表示“美团外卖平均28分钟内到达”,更体现了平台对这一核心参数的重视。
于是,如文中所述:2016年,3公里的最长配送距离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缩短了7分钟,只有38分钟,甚至更短。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间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美团的外卖平均28分钟内就会到。”
事实上,如果部委没有表示“意见”,恐怕这个交付时限还可以继续压缩。毕竟老板王兴在2016年说过,“平均28分钟之内”。
对于美团来说,千方百计减少“预计配送时间”算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悦订餐用户。毕竟最大的竞争对手饿了么并没有倒下,甚至正在全力推进其线上线下融合方案,试图从供应链层面优化外卖商家的包装材料和食材采购。
“杀死”对手是不可能的。在APP里塞恶意代码强制同行的APP,早些年还能“辞退员工”,今天放在一边无异于自杀。那么,只有用最短的交付时间和优秀的用户体验来抢占市场。
尽可能最短的交付时间,需要“众包”的努力!站在平台的角度,在点餐用户、餐厅、送餐员中,显然最后一个才是最好的“软柿子”。
科技应该让生活更美好。
赛博朋克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概念,更是一个哲学体系,对技术发展表现出绝对悲观的态度。赛博朋克被创造这一体系的欧美科幻迷们赋予了“高科技低生活”的核心理念。技术非但没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反而成为了渗透每个人生活,进行极端剥削和控制的关键。
曾经,我们以为这只是一个带着颓废腔的灰色寓言。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赛博朋克”的灰色寓言有其现实意义。
摩天大楼和贫民窟并存,高科技下的低下生活
相信大部分人虽然会同情甚至谴责技术面的行为,但未必会太当真。由于美团外卖目前的核心指标“预计配送时间”是为了讨好订餐用户,未来的调整无非是放宽配送时间。
作为订餐大军中的一员,而不是外卖小哥,我可以表现出大度的态度。至于其他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关心底层群体的利益不应该只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行动。
但是,有了这种想法,你只能说“太年轻,太单纯”——你在赛博朋克,你以为你能跑吗?
2020年12月,一张“驴肉火烧”外卖页面对比截图引起热议,让美团时隔三个月再次站在风口浪尖。
根据发帖人的解释,他之前多次光顾的这家老烧驴店,配送费从未超过3元。但在其开通VIP会员后,“我在12月9日12点半左右点开了美团外卖”,发现配送费居然翻了一倍,达到6块钱那么多。
同时,就餐者以为是点餐高峰,导致临时加收配送费。于是,这位忍着饥饿,关闭美团APP,等了四十分钟。
然而,到了凌晨13点多,他再次打开手机,却发现配送费依然未变。
因为怀疑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大数据杀熟”,出于严谨的态度,发帖人想试试同事的非会员手机,结果让他怒了:
同样的时间(只差1分钟),同样的配送地点,同样的餐厅,配送价格居然不一样。而且讽刺的是,我开了一个VIP账号,配送费需要6块钱,但是我没有同事,只是去取2块钱!
VIP用户配送费6元,普通用户2元。不是有害,是侮辱。
基于特定算法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从去年年中开始就是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之一。于是,美团外卖大数据的这个活动被“活捉”,有图有真相的新闻迅速在微博中被搜索,发展成为一个舆论事件。
面对舆情,美团外卖官方也被迫回应:
美团外卖不存在“杀熟食”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软件定位缓存问题,导致系统定位的偏差,所以会有不同的派送费。
但是,用户也不是傻子。因为这不是第一次,相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其实外卖平台因为其特殊性,杀大数据并没有那么方便,大多只能在配送价格和送不送券上有猫腻。真正大数据的重灾区是酒店住宿和机票预订。而且在这方面,美团被消费者“活捉”的案例其实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只是很多时候,被曝光的贴石沉大海,没有机会发酵成为舆论热点。
自己手机和女朋友手机的预订价格相差38%。
当然,采用大数据杀人的公司其实远不止美团一家。在这个“大数据”实际上已经从营销的前沿概念成为各个企业的核心资源的当下,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可以称得上是无形中杀死客户的武器。
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自己被大数据这个可信的网络平台害死的时候,是因为账号上的哪个标签,是怎么运作的。
无论是极端压榨劳动力送外卖员,还是利用大数据做饭,背后都有算法。虽然技术是无辜的,但也很难防范各种有心人的过激行为。这正如阿里巴巴前副总裁涂子沛在《大数据》一书中坦言:
0
在算法欺凌下,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算法从诞生开始,就以竞争商业秘密为由,一直生长在一个黑暗封闭的空间里。
这是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新问题。一些算法会提供个人服务,这让人感觉像春风。有些算法可能涉及歧视、公平,甚至损害公共利益,滋生“算法腐败”。
这些算法不仅需要公开,还需要接受“算法审核”。
近日,人民政协也对美团的“算法霸凌”行为进行了批评,并倡导“坚决防止和避免平台经济中囤积垄断、割韭菜竞争和无休止压榨剩余劳动力的行为。”文章中还有另外两句话相当引人注目:
“把员工绝望飞行的每一分钟与精确计算的焦媛挂钩,无视员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和生命安全。"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人的两条腿当作电动车的两个轮子,把人的两只手当作智能机器人,这显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违背。”
其实美团的问题也可以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特色”问题。比如外卖平台采取的这种“众包”模式,带来了很多时代特有的问题:平台垄断了数据,但并没有实际垄断实物资产。
标签:
盖世汽车讯8月10日,智能移动基础设施管理领导者Iteris和互联车辆数据供应商Wejo宣布达成协议,将在全北美向Iteris的公共部门和商业客户提供增强的互联车辆数据。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由于马来西亚一家微芯片供应商工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日产汽车暂时关闭了其位于田纳西州士麦那的大型组装工厂的生产线,直到月底。
1900/1/1 0:00:00对于美团外卖的反垄断调查案,也许将暂告一段落。《华尔街日报》上周末(8月6日)爆料称:国家反垄断监管机构准备以“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名义,对外卖巨头美团处以总额约10亿美元的罚款。
1900/1/1 0:00:00长城汽车将把部分印度投资转移到巴西据三名消息人士透露,长城汽车已决定将其在印度10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或达3亿美元)重新分配给巴西,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在过去一年中,新加坡公布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相关投资,但是如果希望与中国和其他芯片制造中心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该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00/1/1 0:00:00如果你买了一台搭载20T发动机的小钢炮,本想在朋友们面前炫耀一把,在车辆的一次“升级“之后,发动机参数成了1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