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汽车出现于1820年,歧视它的法律在76年后被废除。直到20世纪,汽车才开始迅速取代马车――喜欢看历史的人,总喜欢把这个故事和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过程相提并论。不管这个简单的推理是否靠谱,新能源汽车正在被世界各国政府的“推手”推进快车道,这是事实。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马当先,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渗透率15%。从2009年到2021年的12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面貌”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变化。不得不提的一个变化是,目前私人消费真正启动,纯电动汽车私人消费占比已经超过64%。在本次盘点中,我们基于这一事实来描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中场之战”。
本次盘点是汽车之家“2021年盘点”系列的最后一次(抱歉来的有点晚),之前的盘点如下:
2021年年中盘点:中国头部车企突围。
2021年盘点:海外主流品牌地位如何?》
2021年盘点:奢侈品牌市场格局分析
市场规模:保底200万辆,全年可期250万辆。
乘联会批发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达134.04万辆,同比增长227%。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10.9%。7月单月销量接近25万辆。看来今年年销量超过200万辆是肯定的,不小心250万辆也能轻松做到。
如果你觉得这个数据有点浮动,那就看看交强险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99.1万辆,普及率9.9%。7月份保险量虽略有下降,但仍超过20万。你看,就算全年终端销量在200万辆以上,也没有问题。
但谨慎的说,汽车行业芯片短期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扩大。如果后续芯片持续供不应求,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不及预期。
动力类型:纯电动双,混动板“一个年轻人”
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纯电动板块依然比混动市场更“受宠”——前7个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售总量达111万辆,占比83%,同比增长241%;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总批发销量达23.1万辆,占比17%,同比增长172%。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供需结构与整体汽车市场完全不同:微型车成为第一领头羊,前7个月销量占比37%,较去年同期增长548%。微型车的易卖易赚(分)也刺激了车企的神经。在8月11日公布的第347批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14款mini纯电动汽车,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洪光MINIEV(参数|询价)模仿秀”。
不过,不要笑,今年大中型纯电动车的增速也是蛮大的。大家可以猜到,这就是韩EV的原因——前7个月,韩EV批发销售44586辆,占同期大中型纯电动汽车的69.2%。
在混合市场中,李ONE在自行车方面仍然排名第一,前7个月其自身销售额占17%。这个混市场的“小伙子”表现不错。然而,比亚迪搭载DM-i系统的系列车型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秦PLUS、韩和唐的DM车型在半年混合榜单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和第五。以往混动市场依赖宝马5系新能源、途观L新能源、帕萨特新能源等海外主流品牌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
“秦PLUS2021 DM-i 120KM旗舰”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信息量较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真相。由于在撰写时只公布了半年的数据,因此相关分析主要基于上半年的数据。
哑铃型消费结构:足够贵或者足够便宜,就容易卖出去。
先看“英雄榜”。洪光·米尼耶夫获得冠军并非偶然。保险半年累计销量接近16万,月保量达到了3万的水平。根据五菱的官方数字,今年1-7月洪光MINIEV的批发销量达到21万辆。
以下榜单为半年累计销量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共16款,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这些半年热销车型中,10万块以下的微型车有6款,其中4款进入前十;20-40万元有5款,均排名前十;只有一款车,AION S,价格在10-20万,进入了前10的榜单,但很可惜这位车主玩的是B端出行市场——这个价位的纯电动汽车目前还没有进入私人消费的主流,后面我们再分析。
因此,目前热销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高端车型(均价20万元以上)和中低端/低价位车型(均价10万元以下),价格和车型水平两极分化,哑铃型消费结构持续增加。
上半年保险销量过万的新能源车,除了AION S,主要还是私人消费——够贵或者够便宜,大家买单。其中7款高端车(Model 3、Model Y、韩、李ONE、Xpeng Motors P7、蔚来ES6、蔚来EC6)半年总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29%;七款中低端/低价车(洪光MINIEV、欧拉黑猫、奔奔E星、小蚁、机灵、T03、哪吒V)总销量占比32%。往下看,低端车打败了高端车。
"零运行T03 "
区域市场分化:双限城市靠绿卡,非限城市靠低价。
如前所述,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9.9%,这是平均水平,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限购城市,上半年新能源小客车普及率达到24.7%,限购城市为8.8%,未限购城市仅为7.1%,远低于平均水平。显然,限购仍然是普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力。
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哑铃型消费结构,也和地区有关。高端新能源汽车主要分布在限购城市;低端新能源车主要分布在限购城市。在购买力相对较低、没有限购的地区,新能源汽车比同价位的燃油车使用成本更低,成为吸引消费的利器。
数据显示,上半年销量较好的中低端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限购城市,而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仍受政策红利推动,限购城市销量普遍在70%左右。
我们分别选取了三款高端车和三款低端车的代表,看了一下它们的销售区域分布。没有意外。三款低端车的第一销售区域是四线城市,而三款高端车的第一销售区域是一线城市。但随着绿色品牌汽车的增加,限购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初衷可能会消失,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能承受充电基础设施扩张的压力。
10-20万元的“腰车”何时迎来春天?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乘用车消费的主流区间是10-20万元价位区间的车,燃油车的最大消费基数就在这个档。然而,新能源汽车目前缺席这一主流市场。原因何在?
在这个消费区间,纯电动车的价格比同级别燃油车贵4-5万元,购买成本几乎是“半辆车”。对于只愿意花十几万买一辆车的消费者来说,这个贵的部分太敏感了,基本上对没有绿卡需求的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这也是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阶段性失利的根本原因。虽然有一些对其营销不利的判断,但根本问题还是ID系列的错误摆放。
但是新能源汽车迟早会进入这个主流消费区间。今年4月,比亚迪发布了E平台3.0。前两款新车型海豚和元加EV已经进入工信部公告,预计今年三季度上市。海豚预售价9.68万-12.48万元,元加EV预估价10-15万元。基于该平台将推出更多车型。
海豚
不仅是比亚迪,去年12月中型纯电动SUV < SUV的零售润C11开始预售,指导价159.8-199.8万元,最大续航里程600km,今年第四季度交付;今年6月,在B端市场取得不俗销量的升级版AION S Plus正式上市,补贴后价格为139.6-172.6万元;7月,紧凑型纯电动汽车Xpeng Motors P5开启预售,预售价16-23万元,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交付。此外,欧拉猫家族还将迎来两只售价不到20万元的“新猫”——闪电猫和朋克猫。
朋克猫
插电式混动车方面,比亚迪上市的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的车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秦PLUS DM系列月销量已经突破7000,比亚迪DM系列主力销售车型价格正好落在10-20万元区间。上半年国内车企陆续发布混动技术平台,推出相关车型,如长城汽车推出基于柠檬DHT平台的玛奇朵新能源,奇瑞汽车推出基于鲲鹏DHT平台的瑞虎8 PLUS新能源,长安汽车推出基于蓝鲸iDD平台的UNI-K新能源。业内预测,未来10-20万元的混动车会更多,插电式混动车的供应将迎来新局面。
瑞虎8 PLUS新能源
虽然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是针对10-20万元的消费区间,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类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先于纯电动汽车抢占价格区间市场。
车企排名:特斯拉有可能第一吗?
最后,既然是盘点,那就来看看车企排行榜吧。批发销量方面,上半年销量冠军依然是上汽通用五菱,占14.1%的市场份额;特斯拉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2.9%;比亚迪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4%。这三家目前是第一梯队,后面几家半年总销量不到10万辆。
三强之所以是三强,是因为各有各的武器。上汽通用五菱依托洪光MINIEV这支穿云之箭,也吸引了一大批微型车如千军万马相见;特斯拉的两款车不仅启迪了纯电动车行业的潮流,也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而比亚迪则是多技术路线、车型最多、自主技术储备最丰富的三大车企之一。所以,如果你没有杀手锏,真的不能“杀”它。
蔚来汽车排名第七,半年销量4.2万辆,依然是造车新势力的首席;Xpeng Motors排名第9,半年销量31000辆,李半年销量30000辆,但这仅仅是一辆车的成绩。因此,李ONE是新势力的自行车销量冠军,其次是Xpeng Motors P7,蔚来ES6排名第三。
说说众目睽睽下的特斯拉吧。特斯拉7月份的保险销量死气沉沉,相比6月份锐减近70%。原因是“内销转向出口”——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数据,7月份在华批发销量为32968辆,其中内销8621辆,出口24347辆(其中Model 3为16137辆,Model Y为8210辆)。这些出口型号中的大部分补充了欧洲市场。
7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一期工程竣工调试,预计2021年实现55万辆的产能,其中20% (11万辆)用于供应海外市场。按照这个预设,马力全开的特斯拉今年能否在车企中排名第一,值得关注。然而,上述预期并没有考虑到芯片的短缺。大危机之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简单总结:
都说“光脚的人不怕穿鞋”,但我们也求助于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00多年前汽车出现后,马并没有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甚至人均拥有量和物价水平也长期上升。蒸汽汽车出现于1820年,歧视它的法律在76年后被废除。直到20世纪,汽车才开始迅速取代马车――喜欢看历史的人,总喜欢把这个故事和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过程相提并论。不管这个简单的推理是否靠谱,新能源汽车正在被世界各国政府的“推手”推进快车道,这是事实。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马当先,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渗透率15%。从2009年到2021年的12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面貌”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变化。不得不提的一个变化是,目前私人消费真正启动,纯电动汽车私人消费占比已经超过64%。在本次盘点中,我们基于这一事实来描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中场之战”。
本次盘点是汽车之家“2021年盘点”系列的最后一次(抱歉来的有点晚),之前的盘点如下:
2021年年中盘点:中国头部车企突围。
2021年盘点:海外主流品牌地位如何?》
2021年盘点:奢侈品牌市场格局分析
市场规模:保底200万辆,全年可期250万辆。
乘联会批发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达134.04万辆,同比增长227%。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10.9%。7月单月销量接近25万辆。看来今年年销量超过200万辆是肯定的,不小心250万辆也能轻松做到。
如果你觉得这个数据有点浮动,那就看看交强险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99.1万辆,普及率9.9%。7月份保险量虽略有下降,但仍超过20万。你看,就算全年终端销量在200万辆以上,也没有问题。
但谨慎的说,汽车行业芯片短期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扩大。如果后续芯片持续供不应求,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不及预期。
动力类型:纯电动双,混动板“一个年轻人”
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纯电动板块依然比混动市场更“受宠”——前7个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售总量达111万辆,占比83%,同比增长241%;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总批发销量达23.1万辆,占比17%,同比增长172%。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供需结构与整体汽车市场完全不同:微型车成为第一领头羊,前7个月销量占比37%,较去年同期增长548%。微型车的易卖易赚(分)也刺激了车企的神经。在8月11日公布的第347批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14款mini纯电动汽车,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洪光MINIEV(参数|询价)模仿秀”。
不过,不要笑,今年大中型纯电动车的增速也是蛮大的。大家可以猜到,这就是韩EV的原因——前7个月,韩EV批发销售44586辆,占同期大中型纯电动汽车的69.2%。
在混合市场中,李ONE在自行车方面仍然排名第一,前7个月其自身销售额占17%。这个混市场的“小伙子”表现不错。然而,比亚迪搭载DM-i系统的系列车型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秦PLUS、韩和唐的DM车型在半年混合榜单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和第五。以往混动市场依赖宝马5系新能源、途观L新能源、帕萨特新能源等海外主流品牌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
“秦PLUS2021 DM-i 120KM旗舰”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信息量较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真相。由于在撰写时只公布了半年的数据,因此相关分析主要基于上半年的数据。
哑铃型消费结构:足够贵或者足够便宜,就容易卖出去。
先看“英雄榜”。洪光·米尼耶夫获得冠军并非偶然。保险半年累计销量接近16万,月保量达到了3万的水平。根据五菱的官方数字,今年1-7月洪光MINIEV的批发销量达到21万辆。
以下榜单为半年累计销量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共16款,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这些半年热销车型中,10万块以下的微型车有6款,其中4款进入前十;20-40万元有5款,均排名前十;只有一款车,AION S,价格在10-20万,进入了前10的榜单,但很可惜这位车主玩的是B端出行市场——这个价位的纯电动汽车目前还没有进入私人消费的主流,后面我们再分析。
因此,目前热销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高端车型(均价20万元以上)和中低端/低价位车型(均价10万元以下),价格和车型水平两极分化,哑铃型消费结构持续增加。
上半年保险销量过万的新能源车,除了AION S,主要还是私人消费——够贵或者够便宜,大家买单。其中7款高端车(Model 3、Model Y、韩、李ONE、Xpeng Motors P7、蔚来ES6、蔚来EC6)半年总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29%;七款中低端/低价车(洪光MINIEV、欧拉黑猫、奔奔E星、小蚁、机灵、T03、哪吒V)总销量占比32%。往下看,低端车打败了高端车。
"零运行T03 "
区域市场分化:双限城市靠绿卡,非限城市靠低价。
如前所述,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9.9%,这是平均水平,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限购城市,上半年新能源小客车普及率达到24.7%,限购城市为8.8%,未限购城市仅为7.1%,远低于平均水平。显然,限购仍然是普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力。
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哑铃型消费结构,也和地区有关。高端新能源汽车主要分布在限购城市;低端新能源车主要分布在限购城市。在购买力相对较低、没有限购的地区,新能源汽车比同价位的燃油车使用成本更低,成为吸引消费的利器。
数据显示,上半年销量较好的中低端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限购城市,而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仍受政策红利推动,限购城市销量普遍在70%左右。
我们分别选取了三款高端车和三款低端车的代表,看了一下它们的销售区域分布。没有意外。三款低端车的第一销售区域是四线城市,而三款高端车的第一销售区域是一线城市。但随着绿色品牌汽车的增加,限购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初衷可能会消失,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能承受充电基础设施扩张的压力。
10-20万元的“腰车”何时迎来春天?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乘用车消费的主流区间是10-20万元价位区间的车,燃油车的最大消费基数就在这个档。然而,新能源汽车目前缺席这一主流市场。原因何在?
在这个消费区间,纯电动车的价格比同级别燃油车贵4-5万元,购买成本几乎是“半辆车”。对于只愿意花十几万买一辆车的消费者来说,这个贵的部分太敏感了,基本上对没有绿卡需求的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这也是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阶段性失利的根本原因。虽然有一些对其营销不利的判断,但根本问题还是ID系列的错误摆放。
但是新能源汽车迟早会进入这个主流消费区间。今年4月,比亚迪发布了E平台3.0。前两款新车型海豚和元加EV已经进入工信部公告,预计今年三季度上市。海豚预售价9.68万-12.48万元,元加EV预估价10-15万元。基于该平台将推出更多车型。
海豚
不仅是比亚迪,去年12月中型纯电动SUV < SUV的零售润C11开始预售,指导价159.8-199.8万元,最大续航里程600km,今年第四季度交付;今年6月,在B端市场取得不俗销量的升级版AION S Plus正式上市,补贴后价格为139.6-172.6万元;7月,紧凑型纯电动汽车Xpeng Motors P5开启预售,预售价16-23万元,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交付。此外,欧拉猫家族还将迎来两只售价不到20万元的“新猫”——闪电猫和朋克猫。
朋克猫
插电式混动车方面,比亚迪上市的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的车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秦PLUS DM系列月销量已经突破7000,比亚迪DM系列主力销售车型价格正好落在10-20万元区间。上半年国内车企陆续发布混动技术平台,推出相关车型,如长城汽车推出基于柠檬DHT平台的玛奇朵新能源,奇瑞汽车推出基于鲲鹏DHT平台的瑞虎8 PLUS新能源,长安汽车推出基于蓝鲸iDD平台的UNI-K新能源。业内预测,未来10-20万元的混动车会更多,插电式混动车的供应将迎来新局面。
瑞虎8 PLUS新能源
虽然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是针对10-20万元的消费区间,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类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先于纯电动汽车抢占价格区间市场。
车企排名:特斯拉有可能第一吗?
最后,既然是盘点,那就来看看车企排行榜吧。批发销量方面,上半年销量冠军依然是上汽通用五菱,占14.1%的市场份额;特斯拉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2.9%;比亚迪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4%。这三家目前是第一梯队,后面几家半年总销量不到10万辆。
三强之所以是三强,是因为各有各的武器。上汽通用五菱依托洪光MINIEV这支穿云之箭,也吸引了一大批微型车如千军万马相见;特斯拉的两款车不仅启迪了纯电动车行业的潮流,也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而比亚迪则是多技术路线、车型最多、自主技术储备最丰富的三大车企之一。所以,如果你没有杀手锏,真的不能“杀”它。
蔚来汽车排名第七,半年销量4.2万辆,依然是造车新势力的首席;Xpeng Motors排名第9,半年销量31000辆,李半年销量30000辆,但这仅仅是一辆车的成绩。因此,李ONE是新势力的自行车销量冠军,其次是Xpeng Motors P7,蔚来ES6排名第三。
说说众目睽睽下的特斯拉吧。特斯拉7月份保险销量死亡,较6月份大幅下降近70%。原因是“内销转向出口”——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数据,7月份在华批发销量为32968辆,其中内销8621辆,出口24347辆(其中Model 3为16137辆,Model Y为8210辆)。这些出口型号中的大部分补充了欧洲市场。
7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一期工程竣工调试,预计2021年实现55万辆的产能,其中20% (11万辆)用于供应海外市场。按照这个预设,马力全开的特斯拉今年能否在车企中排名第一,值得关注。然而,上述预期并没有考虑到芯片的短缺。大危机之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简单总结:
都说“光脚的人不怕穿鞋”,但我们也求助于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00多年前汽车出现后,马并没有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甚至人均拥有量和物价水平也长期上升。目前新能源车确实是披着战袍,头上顶着光环,但历经百年磨砺的燃油车进入了性能最好的时代也是不争的事实。肩负减排降碳绿色责任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初生牛犊”。技术和性能需要进一步磨练,市场需要无限细分。不同的场景和用户也会对它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桌上的这个“麻将”还得搓一会儿。只是,让子弹飞一会儿。(文/汽车之家汪静波)目前新能源车确实是披着战袍,头上顶着光环,但历经百年磨砺的燃油车进入了性能最好的时代也是不争的事实。肩负减排降碳绿色责任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初生牛犊”。技术和性能需要进一步磨练,市场需要无限细分。不同的场景和用户也会对它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桌上的这个“麻将”还得搓一会儿。只是,让子弹飞一会儿。(文/汽车之家汪静波)
来源:蔚来官方小鹏与理想顺利在港股会师之后,大家都在等,蔚来何时“归队”?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蔚来已经有意赴港上市。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在8月18日表示,受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其位于美国的工厂将于本周降低产量。目前全球汽车行业都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导致汽车产量大幅下降。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初创公司DeepDrive宣布其获得专利的轮毂电机可产出扭矩达1800Nm,功率达150kW,效率超96,可增加车辆续航里程多达20。
1900/1/1 0:00:00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佛吉亚收购海拉60股份,全球第七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诞生8月16日,佛吉亚和海拉双双发布消息,
1900/1/1 0:00:008月18日,2021中国汽车消费年度发布正式揭晓,在行业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强烈的反响。本次发布共有8个品牌、8款车型夺得佳绩,这些荣誉的获得者是消费者最为认可的品牌、车型或企业。
1900/1/1 0:00:001特斯拉机器人计划遭嘲讽Wedbush:与公司重点无关韦德布什(Wedbush)分析师艾夫斯表示,人形机器人是“马斯克的又一个科幻项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