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Reebs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以来,无论是雷军拜访汽车企业,还是最近的“收购恒大”,以及5亿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圳动力科技,小米汽车的相关事宜在汽车圈一直都是网上热议的。
但奇怪的是,尽管有各种猜测和传言,甚至当一些媒体认定小米汽车将落户北京建厂时,小米依然稳坐钓鱼台。如果真的落户北京就太好了,但是小米官方迟迟不公布的“饥饿行动”也吸引了很多吃瓜群众默默疯狂。
不过,虽然小米汽车入驻的“瓜”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不代表小米汽车没有动作。换句话说,小米的进步真的很慢吗?恐怕不行。
总的来说,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似乎很难定义。说是手机,那边有智能家居;假设是互联网和新零售,我们在这里忙着造车。
更让人惊喜的是,Reebs在忙碌的同时,手机业务也没有掉队,小米生态链也是活灵活现。就连迷雾重重的“造车”也时刻牵动着各大城市和吃瓜群众的心。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造车不是“请客吃饭”。对于小米来说,有时候“慢”也是一种“快”。
重用小米生态链“玩法”
正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说,小米造车三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财大气粗的恒大,也不是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
但是小米有点不一样。至少相比恒大,小米汽车有一个珍贵的体验包——小米生态链。
雷军很早以前就预见到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将是物联网时代,于是才逐渐出现了以小米手机为基础,辐射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家居和无所不包的小米生态链。
根据小米发布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的定义,小米生态链是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而不是过去简单的“投钱拿钱”。
具体来说,小米为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方法论和价值观提供全方位支持,与生态链公司共同定义产品、引领设计、辅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小米对通过内测的生态链公司产品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和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生态链企业是独立的公司。除了米家、小米品牌的产品,还可以开发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汽车是否也会作为“智能硬件”存在,然后被纳入小米品牌下的生态链?
从小米之前的旋风图分析,小米生态链的布局是一个“不完全”的渐进过程,由近及远,以MIUI、手机、小米为基础。它继续向外扩展。
之所以称之为“不完整”,是因为小米生态链一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时而激进时而保守,以至于遇到了很多“坑”。但“华米事件”之后,小米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态链的把握,小米生态链也进一步成为小米不可或缺的“壁垒”之一。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生态链和零部件供应链不能简单混淆。然而,一些不同的路径通向相同的目标。完善小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或许可以重演小米生态链的“打法”。
“电”相辅相成
其实通过投资的方式,逐渐渗透到汽车产业链中,不仅可以分担很多风险,还可以更容易融入汽车圈的环境。对于经历过生态链建设的小米来说,这种“投资”问路的玩法并不陌生。
与小米生态链的做法类似,自雷军宣布造车以来,“雷资本”的一系列投资行为似乎“上了发条”,不知疲倦地收集一块块“乐高”,试图“拼”出一辆米卡。
比如,为了解决智能电动车中的“电”问题,小米不仅投资了“做电池”,还投资了“做电池”。
蜂巢能源是国内动力电池装载量前10的“罕见”公司,但仍未上市,而作为长城汽车的“后备军”,蜂巢能源的实力也可圈可点。关于蜂巢能源的技术能力,今年7月发布的无钴电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或许正是因为无钴电池的推广,7月30日,蜂巢能源收到了一系列……b融资高达102.8亿元包括小米集团、深创投、IDG等投资机构。
虽然小米在其中的具体份额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小米投资动力电池公司也是在为小米汽车做铺垫。更有甚者,小米不仅投资了“制造电池的公司”蜂巢能源,还投资了一家“用来制造电池”的上游材料公司。
蜂窝能源相关融资
虽然赣锋锂电并不是一家“强”电池企业,但依靠赣锋锂业这棵大树,锂资源的供应不会“捉襟见肘”。而且就目前市场而言,动力电池的主流是锂电池,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上游材料“锂矿”的支撑。
或许正是因为看中了赣锋锂业这棵大树,小米在投资蜂巢能源后不久,就会成为下一个“城市”。
7月31日,赣锋锂业母公司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为优化控股子公司赣锋锂业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发展业务,赣锋锂业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产业投资者。此时,小米投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出资7500万元,将赣锋锂电池3.51%的股份收入囊中。
毫无疑问,未来的Micar也将作为智能电动车出现。小米投资蜂巢能源和赣锋锂电池,只是在“电力”方面的一次努力。“智力”呢?
“智能”相辅相成
汽车的智能化可以简单的分为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两部分。
在智能驾驶舱方面,小米凭借多年的手机业务经验就能做到不错的水平,更何况小米生态系统,包括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等终端节点,早就渴望将Micar纳入整个小米生态系统。
所以相对来说,智能驾驶更有可能成为小米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
总的来说,所谓的智能驾驶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范畴,仍然需要算法、算力、数据三大基石的支撑。
具体来说,智能驾驶算法将根据不同场景划分为感知、操作、执行三个项目块,最终集成为统一的智能驾驶AI模型。相应的,其算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AI模型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智能驾驶的水平、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计算能力上,需要保障AI芯片的加持。小米虽然“造核多”,但在车端还是有些不足。此外,除了AI芯片需要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外,其他外围电路也需要集成MCU、IGBT等芯片,作为一个完整的电子架构来工作。
最后,在数据方面,无论是智能驾驶AI模型训练中使用的大量“标记高质量数据”,还是感知过程中如何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也是小米需要考虑的细节。所以对应的传感器半导体公司、高精地图公司、专门的数据公司也是小米会接触合作的甲乙双方。
正是因为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不仅Reebs亲自出马招募自动驾驶人才,小米的投资部门也投资了几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上周,小米宣布以5亿元收购深动科技,这是小米7月9日收购DeepMotion的延伸。
总之,没有那么多……如今汽车江湖中的厮杀。相反,世界是最主流的颜色。所以无论各大车企、电池企业、零部件企业,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作为汽车圈新人的小米,其“交朋友”的操作无疑能给小米本人在汽车行业带来诸多便利,并迅速认识到自己在汽车行业的不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米真的想把Micar作为一个和小米手机地位相当的未来战略,而不是仅仅追赶,那么小米还是需要在智能电动车的“车”字上花很多精力。
“硬件”依然是王道
车是一个整体,简单的拼接,堆积智能。虽然有可能出一辆智能电动车,但永远不可能“长治久安”。
换句话说,虽然不否认“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性,但随着特斯拉、蔚来等智能驾驶引发的一系列严重事故,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科技也应该及时降温了。除了技术、智能、软件等方面,一辆好车的“好”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0
按照上图中的划分,“智”和“电”的主要方面分别是供电系统和车辆操作系统,但除此之外,电驱动系统也是智能电动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米卡的电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包?机械传动装置是否有适当调节的能力?动能回收系统会不会造成人在骑行中的不适?电器零部件国内可以更换吗?能否兼顾乘坐舒适性、驾驶性能、实用性等细节?
换句话说,虽然Reebs承诺小米初期投入100亿,十年投入100亿美元,但如果小米真的要造车,在现阶段汽车行业硬件依然为王的时代,只注重“智能”和“电”是不够的。
1
如果一个人不去想遥远的事,他会发现悲伤近在咫尺。只有“智能”、“电动”、“汽车”三条腿同时往前走,借助“小米生态链”的经验,共同战斗,未来的米卡品牌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站稳脚跟,源远流长。
当然,搞“饥饿噱头”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吧?自Reebs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以来,无论是雷军拜访汽车企业,还是最近的“收购恒大”,以及5亿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圳动力科技,小米汽车的相关事宜在汽车圈一直都是网上热议的。
但奇怪的是,尽管有各种猜测和传言,甚至当一些媒体认定小米汽车将落户北京建厂时,小米依然稳坐钓鱼台。如果真的落户北京就太好了,但是小米官方迟迟不公布的“饥饿行动”也吸引了很多吃瓜群众默默疯狂。
不过,虽然小米汽车入驻的“瓜”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不代表小米汽车没有动作。换句话说,小米的进步真的很慢吗?恐怕不行。
总的来说,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似乎很难定义。说是手机,那边有智能家居;假设是互联网和新零售,我们在这里忙着造车。
更让人惊喜的是,Reebs在忙碌的同时,手机业务也没有掉队,小米生态链也是活灵活现。就连迷雾重重的“造车”也时刻牵动着各大城市和吃瓜群众的心。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造车不是“请客吃饭”。对于小米来说,有时候“慢”也是一种“快”。
重用小米生态链“玩法”
正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说,小米造车三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财大气粗的恒大,也不是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
但是小米有点不一样。至少相比恒大,小米汽车有一个珍贵的体验包——小米生态链。
雷军很早以前就预见到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将是物联网时代,于是才逐渐出现了以小米手机为基础,辐射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家居和无所不包的小米生态链。
根据小米发布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的定义,小米生态链是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而不是过去简单的“投钱拿钱”。
具体来说,小米为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方法论和价值观提供全方位支持,与生态链公司共同定义产品、引领设计、辅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小米对通过内测的生态链公司产品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和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生态链企业是独立的公司。除了米家、小米品牌的产品,还可以开发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汽车是否也会作为“智能硬件”存在,然后被纳入小米品牌下的生态链?
从小米之前的旋风图分析,小米生态链的布局是一个“不完全”的渐进过程,由近及远,以MIUI、手机、小米为基础。它继续向外扩展。
之所以称之为“不完整”,是因为小米生态链一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时而激进时而保守,以至于遇到了很多“坑”。但“华米事件”之后,小米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态链的把握,小米生态链也进一步成为小米不可或缺的“壁垒”之一。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生态链和零部件供应链不能简单混淆。然而,一些不同的路径通向相同的目标。完善小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或许可以重演小米生态链的“打法”。
“电”相辅相成
其实通过投资的方式,逐渐渗透到汽车产业链中,不仅可以分担很多风险,还可以更容易融入汽车圈的环境。对于经历过生态链建设的小米来说,这种“投资”问路的玩法并不陌生。
与小米生态链的做法类似,自雷军宣布造车以来,“雷资本”的一系列投资行为似乎“上了发条”,不知疲倦地收集一块块“乐高”,试图“拼”出一辆米卡。
比如,为了解决智能电动车中的“电”问题,小米不仅投资了“做电池”,还投资了“做电池”。
蜂巢能源是国内动力电池装载量前10的“罕见”公司,但仍未上市,而作为长城汽车的“后备军”,蜂巢能源的实力也可圈可点。关于蜂巢能源的技术能力,今年7月发布的无钴电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或许正是因为无钴电池的推广,7月30日,蜂巢能源收到了一系列……b融资高达102.8亿元包括小米集团、深创投、IDG等投资机构。
虽然小米在其中的具体份额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小米投资动力电池公司也是在为小米汽车做铺垫。更有甚者,小米不仅投资了“制造电池的公司”蜂巢能源,还投资了一家“用来制造电池”的上游材料公司。
蜂窝能源相关融资
虽然赣锋锂电并不是一家“强”电池企业,但依靠赣锋锂业这棵大树,锂资源的供应不会“捉襟见肘”。而且就目前市场而言,动力电池的主流是锂电池,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上游材料“锂矿”的支撑。
或许正是因为看中了赣锋锂业这棵大树,小米在投资蜂巢能源后不久,就会成为下一个“城市”。
7月31日,赣锋锂业母公司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为优化控股子公司赣锋锂业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发展业务,赣锋锂业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产业投资者。此时,小米投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出资7500万元,将赣锋锂电池3.51%的股份收入囊中。
毫无疑问,未来的Micar也将作为智能电动车出现。小米投资蜂巢能源和赣锋锂电池,只是在“电力”方面的一次努力。“智力”呢?
“智能”相辅相成
汽车的智能化可以简单的分为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两部分。
在智能驾驶舱方面,小米凭借多年的手机业务经验就能做到不错的水平,更何况小米生态系统,包括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等终端节点,早就渴望将Micar纳入整个小米生态系统。
所以相对来说,智能驾驶更有可能成为小米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
总的来说,所谓的智能驾驶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范畴,仍然需要算法、算力、数据三大基石的支撑。
具体来说,智能驾驶算法将根据不同场景划分为感知、操作、执行三个项目块,最终集成为统一的智能驾驶AI模型。相应的,其算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AI模型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智能驾驶的水平、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计算能力上,需要保障AI芯片的加持。小米虽然“造核多”,但在车端还是有些不足。此外,除了AI芯片需要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外,其他外围电路也需要集成MCU、IGBT等芯片,作为一个完整的电子架构来工作。
最后,在数据方面,无论是智能驾驶AI模型训练中使用的大量“标记高质量数据”,还是感知过程中如何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也是小米需要考虑的细节。所以对应的传感器半导体公司、高精地图公司、专门的数据公司也是小米会接触合作的甲乙双方。
正是因为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不仅Reebs亲自出马招募自动驾驶人才,小米的投资部门也投资了几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上周,小米宣布以5亿元收购深动科技,这是小米7月9日收购DeepMotion的延伸。
总之,没有那么多……如今汽车江湖中的厮杀。相反,世界是最主流的颜色。所以无论各大车企、电池企业、零部件企业,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作为汽车圈新人的小米,其“交朋友”的操作无疑能给小米本人在汽车行业带来诸多便利,并迅速认识到自己在汽车行业的不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米真的想把Micar作为一个和小米手机地位相当的未来战略,而不是仅仅追赶,那么小米还是需要在智能电动车的“车”字上花很多精力。
“硬件”依然是王道
车是一个整体,简单的拼接,堆积智能。虽然有可能出一辆智能电动车,但永远不可能“长治久安”。
换句话说,虽然不否认“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性,但随着特斯拉、蔚来等智能驾驶引发的一系列严重事故,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科技也应该及时降温了。除了技术、智能、软件等方面,一辆好车的“好”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0
按照上图中的划分,“智”和“电”的主要方面分别是供电系统和车辆操作系统,但除此之外,电驱动系统也是智能电动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米卡的电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包?机械传动装置是否有适当调节的能力?动能回收系统会不会造成人在骑行中的不适?电器零部件国内可以更换吗?能否兼顾乘坐舒适性、驾驶性能、实用性等细节?
换句话说,虽然Reebs承诺小米初期投入100亿,十年投入100亿美元,但如果小米真的要造车,在现阶段汽车行业硬件依然为王的时代,只注重“智能”和“电”是不够的。
1
如果一个人不去想遥远的事,他会发现悲伤近在咫尺。只有“智能”、“电动”、“汽车”三条腿同时往前走,借助“小米生态链”的经验,共同战斗,未来的米卡品牌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站稳脚跟,源远流长。
当然,搞“饥饿噱头”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吧?
8月29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当踏出双流机场的那一刻,收于眼底和纳入耳中的一切,便是成都车展的一部分了。
1900/1/1 0:00:002018年6月,哪吒在北京公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一股脑儿扎进了造车新势力的阵营。彼时,叫好与唱衰者兼具。2019年12月,哪吒汽车第10000辆量产车下线。
1900/1/1 0:00:008月26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1行业首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创新峰会”于上海汽车城瑞立酒店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对英伟达公司计划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商Arm表示担忧,他担心会出现不公平竞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