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
马瑞利计划在全球裁员1500人。
据外媒报道,在疫情导致零配件短缺的背景下,马瑞利已经缩减企业规模,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贝达·博尔泽纽斯(Beda Bolzenius)发给员工的一封信显示,该公司目前有2万名上班族,它计划裁减其中的7.5%,这将使其劳动力和成本符合行业平均水平。除了裁员,马瑞利还计划进行更大范围的重组,这将包括10个新的业务部门和6个事业部。
马瑞利还在信中宣布,Volker Krebs将被任命为首席财务官,Juan Molla将被任命为全球首席商务官,Bharat Vennapusa将成为新的全球运营总监。信中还提到,该公司将加强在中国的业务。
盖世点评:相比去年汽车产业链的大裁员,今年的裁员幅度其实要小很多。但如果疫情持续导致零部件持续短缺,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难以承受沉重的压力,进而裁员。
大众投资超过1.4亿欧元在合肥建设电池系统工厂。
9月23日,奥迪股份公司(中国)宣布将投资超过1.4亿欧元在安徽省合肥市设立电池系统工厂。工厂已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投产后,每年将为大众安徽MEB工厂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提供超过15万套电池系统。
合肥电池系统工厂效果图;图片来源:奥迪股份公司
据悉,合肥电池系统工厂是奥迪股份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全资电池系统工厂,毗邻大众安徽MEB工厂,占地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初期年产能为15-18万套高压电池系统。合肥电池系统工厂将与奥迪股份公司在不伦瑞克的全资电池工厂和中国天津的零部件工厂发挥协同作用。
目前,奥迪股份公司正在全球建设电池系统工厂,位于不伦瑞克的德国工厂每年将生产50万套电池系统。在合肥电池系统工厂建设的同时,奥迪股份公司也在推进捷克波列斯拉夫、姆拉达和美国查塔努加的电池组装产能建设,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套电池系统的目标。
盖世点评:自建电池系统工厂,与郭萱高科共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新能源汽车的宏伟发展目标下,大众正在多方面增加电池储备。
李将第三季度的交货预期下调了至少500辆。
9月20日,李公司宣布,由于马拉西亚的疫情,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在李使用的专用芯片产量严重减少。基于此,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约为2.45万辆,比之前的2.5万至2.6万辆的交付量减少了500至1500辆。
李公告截图
数据显示,8月份李交付量持续增长,当月首次交付量突破9000辆,达到9433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248%,创造月度交付新纪录。届时,根据李第三季度的交付预期,其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将达到2.5万至2.6万辆,同比增长188.7%至200.2%。根据7月(8,589辆)和8月的交付量,李目前比第三季度的预期交付量少6,978辆。基于这一预期下调,预计其9月份的交付量至少将达到6478辆。
点评:在全球芯片荒的风暴中,任何玩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虽然李的“缺芯”比蔚来汽车和Xpeng汽车晚了一点,但来的正是时候。
小米投资黑芝麻智能,造车,迎来新进展。
9月22日,黑芝麻智能宣布今年完成数亿美元战略轮和C轮融资。上述两轮融资完成后,黑芝麻智能估值接近20亿美元,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新一轮C+融资。在黑芝麻智能官方公布的最新两轮融资中,最大的看点是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两轮融资均有参与。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企业;信息来源:企业调查
自3月底宣布正式进军造车以来,小米在过去几个月里一直在积极组建造车团队,包括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并通过小米集团和雷军相关的投资基金,先后投资了穆宗科技、何塞科技、Geometry Partners、宇泰微电子等多家企业,覆盖自动驾驶感知、车载芯片等领域。此次对黑芝麻智能的投资,无疑将填补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决策层面的短板。不排除小米汽车基于黑芝麻的智能自动驾驶芯片平台开发相关自动驾驶系统。
人间点评:开弓没有回头箭。小米汽车正在造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虽然晚了,但不一定会晚。
佛吉亚可能因半导体短缺损失10亿欧元。
据外媒报道,某知名商业信息服务机构近日发布了全球汽车市场减产的新预测。根据这一预测,佛吉亚调整了2021年销售额、营业利润率、净现金流总额等财务预测目标。
由于半导体短缺的影响高于预期,全球汽车产量大幅下降。根据上述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最新估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预计为7200万辆,而此前的预计产量为7660万辆。佛吉亚表示,其此前对2021年的财务目标是基于2021年全球生产7660万辆汽车的假设,而根据最新数据,佛吉亚2021年的预期销售额也有望从165亿欧元下调至155亿欧元(约合182亿美元)。
盖世点评:对于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半导体短缺带来的亏损持续增加,何时止损还很难说。
长城汽车蜂巢智能转向总部落户苏州吴江
9月22日下午,长城汽车与苏州吴江开发区政府举行智能蜂巢转总部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规划,长城汽车蜂窝智能转向总部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集总部和R&D中心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签约仪式现场;图片来源:蜂巢智能转向
目前,蜂巢智能转向拥有两个R&D基地(保定和上海)和两个生产基地(徐水和扬中)。苏州总部/R&D基地的建设是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充分整合长三角地区的优秀人力资源和供应链,深度挖掘市场潜力,为战略规划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盖世点评:智能转向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随着更多投资布局的逐步落地,长城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有望迎来新的突破阶段。
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
马瑞利计划在全球裁员1500人。
据外媒报道,在疫情导致零配件短缺的背景下,马瑞利已经缩减企业规模,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贝达·博尔泽纽斯(Beda Bolzenius)发给员工的一封信显示,该公司目前有2万名上班族,它计划裁减其中的7.5%,这将使其劳动力和成本符合行业平均水平。除了裁员,马瑞利还计划进行更大范围的重组,这将包括10个新的业务部门和6个事业部。
马瑞利还在信中宣布,Volker Krebs将被任命为首席财务官,Juan Molla将被任命为全球首席商务官,Bharat Vennapusa将成为新的全球运营总监。信中还提到,该公司将加强在中国的业务。
盖世点评:相比去年汽车产业链的大裁员,今年的裁员幅度其实要小很多。但如果疫情持续导致零部件持续短缺,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难以承受沉重的压力,进而裁员。
大众投资超过1.4亿欧元在合肥建设电池系统工厂。
9月23日,奥迪股份公司(中国)宣布将投资超过1.4亿欧元在安徽省合肥市设立电池系统工厂。工厂已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投产后,每年将为大众安徽MEB工厂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提供超过15万套电池系统。
合肥电池系统工厂效果图;图片来源:奥迪股份公司
据悉,合肥电池系统工厂是奥迪股份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全资电池系统工厂,毗邻大众安徽MEB工厂,占地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初期年产能为15-18万套高压电池系统。合肥电池系统工厂将与奥迪股份公司在不伦瑞克的全资电池工厂和中国天津的零部件工厂发挥协同作用。
目前,奥迪股份公司正在全球建设电池系统工厂,位于不伦瑞克的德国工厂每年将生产50万套电池系统。在合肥电池系统工厂建设的同时,奥迪股份公司也在推进捷克波列斯拉夫、姆拉达和美国查塔努加的电池组装产能建设,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套电池系统的目标。
盖世点评:自建电池系统工厂,与郭萱高科共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新能源汽车的宏伟发展目标下,大众正在多方面增加电池储备。
李将第三季度的交货预期下调了至少500辆。
9月20日,李公司宣布,由于马拉西亚的疫情,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在李使用的专用芯片产量严重减少。基于此,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车辆交付量约为2.45万辆,比此前的2.5万至2.6万辆的交付量减少了500至1500辆。
李公告截图
数据显示,8月份李交付量持续增长,当月首次交付量突破9000辆,达到9433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248%,创造月度交付新纪录。届时,根据李第三季度的交付预期,其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将达到2.5万至2.6万辆,同比增长188.7%至200.2%。根据7月(8,589辆)和8月的交付量,李目前比第三季度的预期交付量少6,978辆。基于这一预期下调,预计其9月份的交付量至少将达到6478辆。
点评:在全球芯片荒的风暴中,任何玩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虽然李的“缺芯”比蔚来汽车和Xpeng汽车晚了一点,但来的正是时候。
小米投资黑芝麻智能,造车,迎来新进展。
9月22日,黑芝麻智能宣布今年完成数亿美元战略轮和C轮融资。上述两轮融资完成后,黑芝麻智能估值接近20亿美元,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新一轮C+融资。在黑芝麻智能官方公布的最新两轮融资中,最大的看点是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两轮融资均有参与。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企业;信息来源:企业调查
自3月底宣布正式进军造车以来,小米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在积极组建造车团队,包括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并通过小米集团和雷军相关的投资基金,先后投资了穆宗科技、何塞科技、几何伙伴、宇泰微电子等多家企业,涵盖自动驾驶感知、车载芯片等领域。此次对黑芝麻智能的投资,无疑将填补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决策层面的短板。不排除小米汽车基于黑芝麻的智能自动驾驶芯片平台开发相关自动驾驶系统。
人间点评:开弓没有回头箭。小米汽车正在造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虽然晚了,但也不一定晚。
佛吉亚可能因半导体短缺损失10亿欧元。
据外媒报道,某知名商业信息服务机构近日发布了全球汽车市场减产的新预测。根据这一预测,佛吉亚调整了2021年销售额、营业利润率、净现金流总额等财务预测目标。
由于半导体短缺的影响高于预期,全球汽车产量大幅下降。根据上述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最新估计,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预计为7200万辆,而此前的预计产量为7660万辆。佛吉亚表示,其此前对2021年的财务目标是基于2021年全球生产7660万辆汽车的假设,而根据最新数据,佛吉亚2021年的预期销售额也有望从165亿欧元下调至155亿欧元(约合182亿美元)。
盖世点评:对于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半导体短缺带来的亏损持续增加,何时止损还很难说。
长城汽车蜂巢智能转向总部落户苏州吴江
9月22日下午,长城汽车与苏州吴江开发区政府举行智能蜂巢转总部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规划,长城汽车蜂窝智能转向总部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集总部和R&D中心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签约仪式现场;图片来源:蜂巢智能转向
目前,蜂巢智能转向拥有两个R&D基地(保定和上海)和两个生产基地(徐水和扬中)。苏州总部/R&D基地的建设是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充分整合长三角地区的优秀人力资源和供应链,深度挖掘市场潜力,为战略规划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盖世点评:智能转向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随着更多投资布局的逐步落地,长城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发有望迎来新的突破阶段。
日前,据报道,福特汽车公司将在加拿大召回近5000辆野马MachE电动汽车,原因是玻璃车顶和挡风玻璃可能松动并脱落。
1900/1/1 0:00:009月29日上午,伴随上汽变速器第50万台CVT180的下线,及全新产品CVT280、首个混动变速器ECVT量产双下线,上汽乘用车及上汽变速器又一次书写了自己的里程碑。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美洲分公司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超过13万辆汽车,原因是车辆发动机存在缺陷,可能会增加起火的风险。
1900/1/1 0:00:00昨日,有消息传出吉利正在谋划手机项目,并可能在武汉、上海等地设置办公场所。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汽车巨头宝马与韩国跨国电子公司LG等全球知名品牌在本月都推出了新产品,而且此类产品都采用了Gauzy公司研发的智能玻璃技术。
1900/1/1 0:00:002018年4月16日,当“1698万2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