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消费者关注的,光怪陆离的汽车圈,有一种奇怪的氛围。圈子外的人都想破头皮挤进这个生死未卜的江湖,而圈子内的人都在努力定义“破圈子”这个词,而这一切的源头都直指“流”字。
当汽车行业的各种东西很难推到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能做的言论和行为就立刻展开,从各个维度向消费者灌输看似正确但有失偏颇的观点。
近一个月来,从三缸发动机的新一代琦君,到起步价徘徊在30万元左右的国产起亚嘉华,所有正在挑战固有认知的新车型都成为众矢之的。相比之下,一直聚焦于10万元的广汽传祺影豹的价格,则引起了更大的舆论震动。
产品力强不强并不重要。车企为什么要这样规划并不重要。只要能引发热议,没有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论证思维。对于一个新产品,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不好,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各种极端评价,影豹在终端市场“一车难求”。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这背后的逻辑。
不出格,不“影豹”
影豹做了什么?题目一开始就急着回答这个问题。
回到去年的广州车展,一款名为EMPOW55的全新轿车在广汽传祺的展台上占据了C位。虽然市场一直在以新一代GA5的名义猜测这款车的定位,但很明显与以往不收敛的形象依然在诠释这款新车独特的一面。
今年3月27日,当EMPOW55出人意料地被正式命名为“影豹”时,听闻此事的人更是满腹疑问。第一,出于广汽传祺一贯形象的考虑,最终量产车型的造型完全无视固有的设计思路,另辟蹊径。还是那句话,彻底脱离传祺命名体系的举动,一点预兆都没有。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也一度让人怀疑传祺为了尽快振兴车企过于浮躁。但是,就像现在的玩家都想着顺势而为,打破圈子一样,只有消费趋势在,所有标新立异的创新似乎都是有意为之。
没错,于英宝这款新车,以“百公里加速时间6.95s”为卖点打广告,试图以战斗机的名义让消费者想起J系列,或者以加大排气噪音、装饰性制动钳盖等外在元素打造个性,这些都着实让熟悉传祺的人迷惑不解。
而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关注点恰恰集中在这样的产品功能上。有人说,影豹是同价位少有的,运动属性极其鲜明的车。有人会说,影豹只是一辆“伪运动”车;有人对它的操控性、调校等产品特性赞不绝口,也有人会用各种恶评来表达对这款车的不满。
虽然在潜在消费者看来,国外的一切主观臆断都不足以影响他们选择影豹的想法,但很明显,自MG 6以来,很少有一款自主车能引发如此激烈的行业争论。
尤其是自8月1日影豹上市以来,这种两极分化的舆论博弈不仅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甚至,有一种片面的说法,认为“用户画像”是对影豹定位的补充说明。
不管你承不承认,除了影豹本身如此分裂的原因,对于广汽传祺来说,影豹产生的流量才是它一直向往的。表面上看,由此产生的质疑和批评会在内部警醒传祺,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影豹为传祺贡献的实际增量,其实也体现了传祺此举的正确性。
自8月1日上市以来,上市首月订单已达15366辆,预售以来累计订单量超过3辆。在对终端市场的走访中,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至此,仍会有人怀疑这一成果的真实性,甚至后悔消费者选择了影豹。而中国车市的神奇之处在于,消费者对新车的主观偏好早已脱离了之前的从众阶段。
一句“我为我的结论负责”不仅能引发看客的颅内高潮,大家都知道,对影豹优劣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定位是否符合实际性能,产品本身是否符合各种车评对一款跑车的固有认知。
而且在GS4无法重现往日辉煌,M8和M6无法从其他维度贡献额外力量的情况下,广汽传祺对新支点的期待早已溢于言表。影豹的诞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绝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项目。
当大家都在专注于影豹本身,试图在各种言论中收集自己愿意认同的观点时,又有多少人试图去理解背后的逻辑呢?
这已经不是当年的传说了。
广汽传祺自品牌诞生以来,无论是产品规划还是形象塑造,都保持着极其务实和谨慎的态度。对外,这个以国外技术起家的中国品牌,直到SUV的红利逐渐开始,才崭露头角。对内,受限于集团的品牌定位,新车型的推出一直延续特定规则。
经过五年的磕磕绊绊,2015年,随着传祺GS4的上市,广汽传祺确实展现出了成为增长最快的自主品牌的潜力。
继2015年实现19万辆的年销量,同比增长63%后,2016年其销量再次同比上涨90.7%,达到37.2万辆。同年10月,GS8上市。2017年,广汽传祺销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6.7%,仅GS4单车销量就达到33.7万辆。
借助这一波攻势,广汽传祺完成了品牌的原始积累。但是,时代的红利终究是短暂的。中国SUV市场进入洗牌期以来,曾经打造的美好逐渐崩塌。并不是说某个车企会以什么方式逐渐沉沦,而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被荣耀牵制的企业,都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速度,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广汽传祺骨子里是传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对新消费趋势的暴露无动于衷。既然SUV市场一直没有给传祺一个振兴的机会,那么势必会落在GS系列SUV以外的车型上来帮助广汽蔡氏……我完成它“走出圈子”的使命。
不可否认,这两年MPV兄弟M8和M6让广汽传祺找到了久违的曙光。从每月的官方公布也可以看出,MPV的销量一直是它的骄傲。但这对于广汽传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用销量来证明自己。而这也成为了影豹诞生的原因。
或许,针对影豹的运动特性的负面评价太多了。比如影豹看不到跑车应该是什么样子,传祺的工程师不知道怎么做性能车,等等。但这一切改变不了的是广汽传祺从车市中寻找出路的决心。
很多人忘了,以汽车起家的广汽传祺,今天依然保留着非常全面的汽车矩阵。从入门级A级车GA4,到准b级车GA6,甚至更高一级的GA8,都是一代一代在变,小变的步伐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发生了什么?乘联会数据显示,在影豹上市前,广汽传祺前8个月仅销售7091辆。
就算往前推,单款车型月销量上千辆的局面,也已经让传祺如鲠在喉。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再按照旧有的思维去规划影豹的未来,这一定是广汽传祺吸取惨痛教训后做出的决定。
影豹从出道开始就抛弃了汽车GA系列的命名体系。上市后,各种与新车相关的营销方式,无一不是偏向。有什么不好?
宣传运动或者关注家用,从来都只是车企给产品贴标签的一个举动。而且我一直坚信一个观点,专业的事情是专业的人做的。即使业内有无数拥有“上帝之脚”和“上帝之手”的专家,但“研发新车的工程师不是‘外行’”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影豹也同样适用。但在舆论场,你不可能听到全部的赞美,所以你必须真实,也请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影豹不适合运动,也从来不考虑GA6存在的意义,纯粹是为了舒适和家用。
影豹不是一款完美的新车,也不是一款能做到极致宣传点的新车。我们不需要争论。但是,把视角从产品转向行业,用这款车的底层逻辑来分析,究竟是广汽传祺不愿意在车市再次沉默的信号,还是家用车不得不蹭本田思域甚至那些地上几十万的性能车?我相信现在的消费者是能够分清黑白的。这几年,消费者关注的,光怪陆离的汽车圈,有一种奇怪的氛围。圈子外的人都想破头皮挤进这个生死未卜的江湖,而圈子内的人都在努力定义“破圈子”这个词,而这一切的源头都直指“流”字。
当汽车行业的各种东西很难推到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能做的言论和行为就立刻展开,从各个维度向消费者灌输看似正确但有失偏颇的观点。
近一个月来,从三缸发动机的新一代琦君,到起步价徘徊在30万元左右的国产起亚嘉华,所有正在挑战固有认知的新车型都成为众矢之的。相比之下,一直聚焦于10万元的广汽传祺影豹的价格,则引起了更大的舆论震动。
产品力强不强并不重要。没关系……为什么车企会这样规划。只要能引发热议,没有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论证思维。对于一个新产品,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不好,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各种极端评价,影豹在终端市场“一车难求”。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这背后的逻辑。
不出格,不“影豹”
影豹做了什么?题目一开始就急着回答这个问题。
回到去年的广州车展,一款名为EMPOW55的全新轿车在广汽传祺的展台上占据了C位。虽然市场一直在以新一代GA5的名义猜测这款车的定位,但很明显与以往不收敛的形象依然在诠释这款新车独特的一面。
今年3月27日,当EMPOW55出人意料地被正式命名为“影豹”时,听闻此事的人更是满腹疑问。第一,出于广汽传祺一贯形象的考虑,最终量产车型的造型完全无视固有的设计思路,另辟蹊径。还是那句话,彻底脱离传祺命名体系的举动,一点预兆都没有。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也一度让人怀疑传祺为了尽快振兴车企过于浮躁。但是,就像现在的玩家都想着顺势而为,打破圈子一样,只有消费趋势在,所有标新立异的创新似乎都是有意为之。
没错,于英宝这款新车,以“百公里加速时间6.95s”为卖点打广告,试图以战斗机的名义让消费者想起J系列,或者以加大排气噪音、装饰性制动钳盖等外在元素打造个性,这些都着实让熟悉传祺的人迷惑不解。
而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关注点恰恰集中在这样的产品功能上。有人说,影豹是同价位少有的,运动属性极其鲜明的车。有人会说,影豹只是一辆“伪运动”车;有人对它的操控性、调校等产品特性赞不绝口,也有人会用各种恶评来表达对这款车的不满。
虽然在潜在消费者看来,国外的一切主观臆断都不足以影响他们选择影豹的想法,但很明显,自MG 6以来,很少有一款自主车能引发如此激烈的行业争论。
尤其是自8月1日影豹上市以来,这种两极分化的舆论博弈不仅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甚至,有一种片面的说法,认为“用户画像”是对影豹定位的补充说明。
不管你承不承认,除了影豹本身如此分裂的原因,对于广汽传祺来说,影豹产生的流量才是它一直向往的。表面上看,由此产生的质疑和批评会在内部警醒传祺,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影豹为传祺贡献的实际增量,其实也体现了传祺此举的正确性。
自8月1日上市以来,上市首月订单已达15366辆,预售以来累计订单量超过3辆。在对终端市场的走访中,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至此,仍会有人怀疑这一成果的真实性,甚至后悔消费者选择了影豹。而中国车市的神奇之处在于,消费者对新车的主观偏好早已脱离了之前的从众阶段。
一句“我为我的结论负责”不仅能引发看客的颅内高潮,大家都知道,对影豹优劣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定位是否符合实际性能,产品本身是否符合各种车评对一款跑车的固有认知。
而且在GS4无法重现往日辉煌,M8和M6无法从其他维度贡献额外力量的情况下,广汽传祺对新支点的期待早已溢于言表。影豹的诞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绝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项目。
当大家都在专注于影豹本身,试图在各种言论中收集自己愿意认同的观点时,又有多少人试图去理解背后的逻辑呢?
这已经不是当年的传说了。
广汽传祺自品牌诞生以来,无论是产品规划还是形象塑造,都保持着极其务实和谨慎的态度。对外,这个以国外技术起家的中国品牌,直到SUV的红利逐渐开始,才崭露头角。对内,受限于集团的品牌定位,新车型的推出一直延续特定规则。
经过五年的磕磕绊绊,2015年,随着传祺GS4的上市,广汽传祺确实展现出了成为增长最快的自主品牌的潜力。
继2015年实现19万辆的年销量,同比增长63%后,2016年其销量再次同比上涨90.7%,达到37.2万辆。同年10月,GS8上市。2017年,广汽传祺销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6.7%,仅GS4单车销量就达到33.7万辆。
借助这一波攻势,广汽传祺完成了品牌的原始积累。但是,时代的红利终究是短暂的。中国SUV市场进入洗牌期以来,曾经打造的美好逐渐崩塌。并不是说某个车企会以什么方式逐渐沉沦,而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被荣耀牵制的企业,都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速度,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广汽传祺骨子里是传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对新消费趋势的暴露无动于衷。既然SUV市场一直没有给传祺一个振兴的机会,那么势必会落在GS系列SUV以外的车型上来帮助广汽蔡氏……我完成它“走出圈子”的使命。
不可否认,这两年MPV兄弟M8和M6让广汽传祺找到了久违的曙光。从每月的官方公布也可以看出,MPV的销量一直是它的骄傲。但这对于广汽传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用销量来证明自己。而这也成为了影豹诞生的原因。
或许,针对影豹的运动特性的负面评价太多了。比如影豹看不到跑车应该是什么样子,传祺的工程师不知道怎么做性能车,等等。但这一切改变不了的是广汽传祺从车市中寻找出路的决心。
很多人忘了,以汽车起家的广汽传祺,今天依然保留着非常全面的汽车矩阵。从入门级A级车GA4,到准b级车GA6,甚至更高一级的GA8,都是一代一代在变,小变的步伐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发生了什么?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影豹上市之前,广汽传祺前8个月销量仅为7091辆。
就算往前推,单款车型月销量上千辆的局面,也已经让传祺如鲠在喉。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再按照旧有的思维去规划影豹的未来,这一定是广汽传祺吸取惨痛教训后做出的决定。
影豹从出道开始就抛弃了汽车GA系列的命名体系。上市后,各种与新车相关的营销方式,无一不是偏向。有什么不好?
宣传运动或者关注家用,从来都只是车企给产品贴标签的一个举动。而且我一直坚信一个观点,专业的事情是专业的人做的。即使业内有无数拥有“上帝之脚”和“上帝之手”的专家,但“研发新车的工程师不是‘外行’”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影豹也同样适用。但在舆论场,你不可能听到全部的赞美,所以你必须真实,也请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影豹不适合运动,也从来不考虑GA6存在的意义,纯粹是为了舒适和家用。
影豹不是一款完美的新车,也不是一款能做到极致宣传点的新车。我们不需要争论。但是,把视角从产品转向行业,用这款车的底层逻辑来分析,究竟是广汽传祺不愿意在车市再次沉默的信号,还是家用车不得不蹭本田思域甚至那些地上几十万的性能车?我相信现在的消费者是能够分清黑白的。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由于挡风玻璃和天窗连接不当,可能会脱落,福特汽车公司正在北美和欧洲召回38714辆野马MachEMustangMachE跨界车。
1900/1/1 0:00:00从2015年开始,罗振宇每年都要举办一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每年,罗振宇都在寻找各种与时间做朋友的人。今年初,他说,“我们需要共同寻找一样东西,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确定性和未来生活的确定性。
1900/1/1 0:00:00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遮风挡雨的便捷工具,更舒适、更安全、更智能成为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汽车将成为一个集办公、休息、娱乐为一体的移动空间。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8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生产了约24万辆电动汽车,其中许多用于出口。
1900/1/1 0:00:009月26日,“东方风起2021东风汽车品牌秋季发布会暨第六届科技创新周”正式开幕。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9月27日,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及其韩国电池合作伙伴SKInnovation宣布将投资114亿美元,在美国建造一座F150电动车组装厂和三家电池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