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行业都在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欢呼雀跃、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十一假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开着电动车跑长途,但结果可能不那么好。
从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根据研究机构科纳仕公司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全球销量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160%。其中,市场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共售出110万辆汽车,基本相当于2020年全年。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市场渗透率的10%,向2025年占20%左右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销售市场异常火爆。实际使用呢?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最近一两年,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们对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的疑虑乍一看似乎缓解了很多,尤其是在私人市场规模已经开始爆发的情况下,这对潜在消费者是一种无形的引导——大家都愿意选择电动汽车,所以日常使用应该更方便。
2021年十一假期回答了这个问题,让大家对当前条件下开电动车跑长途的局限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十一期间高速公路可能不堵,但如果开电动车,实际时间可能还是比你预想的要长很多。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接连出现的热搜让电动车再次出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些热搜的内容都是比较负面的。“车主争着抢充电桩”、“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怕车寿命不够不敢开空调”等字眼不断刺激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大家又一次开始反思。现在真的是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的好时机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业内总结了很多答案,甚至有人提出十一期间高速收费难。主要原因是车主知道自己开的是电动车,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充电计划?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车况提前驶出高速公路,在沿途城市寻找充电桩,充满电后再返回高速公路。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配套充电设施,在周边也不难找到充电桩。但问题是,如果你开的是油车,完全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计划。归根结底还是不如油车方便。
虽然十一假期高速充电难只是特殊时期的特定情况,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这种特定情况也可能是未来的行业常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行业本身。从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发现问题有两个关键,充电桩数量和充电速度。
其实建桩并不简单。
国内充电领域在2014年迎来了第一次爆发式增长,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家电网向民营资本开放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但由于技术和相关标准的缺失,充电行业第一波发展中的从业者普遍面临盈利难、用户体验差等行业难题。
随后几年,在技术研究和政策鼓励的双重刺激下(充电设施是“新基础设施”的七大领域之一……ture“国家大力支持”),充电行业开始新一轮洗牌。除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车企,旅游公司,科技公司,房地产公司等。,越来越多的跨界人士开始参与充电设施的生产和运营。随着阿里、华为、万科、滴滴、高德地图等新玩家陆续进入充电桩赛道,行业呈现跨界融合的大格局。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新增42.4万个,到2021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210.5万个。面向未来,充电桩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已经不可阻挡。有证券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充电行业将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芯片之外的又一热门行业。到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空间约为1000-1300万,规模比目前高5-6倍。
产业前景看起来很光明,但现状是产业发展还不完善,基础设施还不足。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目前国内充电行业面临各种挑战,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商盈利仍有难度。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地域分布不均,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低,配套充电设施的社会环境和协调机制尚未形成,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都是国内充电行业仍未解决的问题。
华为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智能充电业务总经理匡平此前表示,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快充不够快,慢充不够广,布局不够精准。急需提高过充功率,进一步完善慢充网络并合理布局,解决充电桩闲置、用户充电难等矛盾。
此外,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还面临着电网负荷的问题。在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卡汇汽车夜话上,电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祥指出,实现2060碳中和的最佳途径是电动汽车和充电网络齐头并进。但也说明目前国内的电网特性还不能同时支持大规模充电。因此,需要通过V2G技术将车辆接入电网,建立智能充电网络,根据电网剩余电量有序充电,让电动汽车通过低峰充放电参与调峰服务。
提高充电速度并不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充电方式和时长。
盖世汽车研究院在2021版《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技术产业报告》中指出,现阶段主流充电技术主要是交流和DC充电。交流充电桩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充充电桩。这种充电桩主要提供小规模的分散服务,主要在公共停车场和居民小区。交流充电桩充电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单个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在3000-20000左右,充电功率一般在3.3 kW-7.2 kW之间,对应的充电时间在5-10小时左右。DC充电桩是快速充电桩,细分的话可以分为普通快充和高压大功率快充。DC充电桩主要提供大规模集中服务,适合建设在交通密集区域和高速公路沿线。这种充电桩的充电和运营成本比较高,建设成本也比较高。单个充电站的成本在300-500万元左右(不含地价)。普通快速c的充电功率……rging在20kW-100kW左右,充电时间在10分钟-1小时左右。高压大功率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一般为100kW及以上,充电时间约为10至20分钟。
显然,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的高压大功率充电技术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以国家电网、星星充电、TELD为代表的国内充电桩巨头都在大功率充电技术上下功夫,国内新造车企业如蔚来、小鹏等也纷纷布局自己的大功率快充站(充电桩)。在国外市场,欧美汽车巨头也有自己的相关技术储备。特斯拉的250kW V3超级充电桩得到了广泛推广,戴姆勒、大众、福特、宝马组成的充电联盟IONITY早在2018年4月就已经激活。350kW充电站。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是面向未来的大趋势,但大功率充电仍然存在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目前,大功率充电技术面临三大技术瓶颈。一是电网波动大;二是缺乏安全性,三是对电池有害。此外,电池厂商、主机厂和上下游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标准,互相验证。总之,大功率充电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整车企业的关键环节,如零部件选择、整车设计、温控设计、安全注意事项等,需要整个产业链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让电动车充电难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的确值得全行业反思。目前大力推进汽车电动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终端市场准备好迎接汽车工业的全面电动化了吗?目前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最起码,建设一个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整个行业都在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欢呼雀跃、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十一假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开着电动车跑长途,但结果可能不那么好。
从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根据研究机构科纳仕公司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全球销量达到260万辆,同比增长160%。其中,市场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共售出110万辆汽车,基本相当于2020年全年。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市场渗透率的10%,向2025年占20%左右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销售市场异常火爆。实际使用呢?电动车的里程焦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最近一两年,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们对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的疑虑乍一看似乎缓解了很多,尤其是在私人市场规模已经开始爆发的情况下,这对潜在消费者是一种无形的引导——大家都愿意选择电动汽车,所以日常使用应该更方便。
2021年十一假期回答了这个问题,让大家对当前条件下开电动车跑长途的局限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十一期间高速公路可能不堵,但如果开电动车,实际时间可能还是比你预想的要长很多。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接连出现的热搜让电动车再次出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些热搜的内容都是比较负面的。“车主争着抢充电桩”、“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怕车寿命不够不敢开空调”等字眼不断刺激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大家又一次开始反思。现在真的是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的好时机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业内总结了很多答案,甚至有人提出十一期间高速收费难。主要原因是车主知道自己开的是电动车,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充电计划?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车况提前驶出高速公路,在沿途城市寻找充电桩,充满电后再返回高速公路。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配套充电设施,在周边也不难找到充电桩。但问题是,如果你开的是油车,完全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计划。归根结底还是不如油车方便。
虽然十一假期高速充电难只是特殊时期的特定情况,但随着国内新ene的快速增长……y车辆市场,这种具体情况也可能是未来的行业常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行业本身。从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发现问题有两个关键,充电桩数量和充电速度。
其实建桩并不简单。
国内充电领域在2014年迎来了第一次爆发式增长,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家电网向民营资本开放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但由于技术和相关标准的缺失,充电行业第一波发展中的从业者普遍面临盈利难、用户体验差等行业难题。
随后几年,在技术研究和政策鼓励的双重刺激下(充电设施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基础设施”七大领域之一),充电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除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车企,旅游公司,科技公司,房地产公司等。,越来越多的跨界人士开始参与充电设施的生产和运营。随着阿里、华为、万科、滴滴、高德地图等新玩家陆续进入充电桩赛道,行业呈现跨界融合的大格局。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新增42.4万个,到2021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210.5万个。面向未来,充电桩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已经不可阻挡。有证券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充电行业将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芯片之外的又一热门行业。到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空间约为1000-1300万,规模比目前高5-6倍。
产业前景看起来很光明,但现状是产业发展还不完善,基础设施还不足。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目前国内充电行业面临各种挑战,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商盈利仍有难度。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地域分布不均,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低,配套充电设施的社会环境和协调机制尚未形成,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都是国内充电行业仍未解决的问题。
华为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智能充电业务总经理匡平此前表示,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快充不够快,慢充不够广,布局不够精准。急需提高过充功率,进一步完善慢充网络并合理布局,解决充电桩闲置、用户充电难等矛盾。
此外,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还面临着电网负荷的问题。在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卡汇汽车夜话上,电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祥指出,实现2060碳中和的最佳途径是电动汽车和充电网络齐头并进。但也说明目前国内的电网特性还不能同时支持大规模充电。因此,需要通过V2G技术将车辆接入电网,建立智能充电网络,根据电网剩余电量有序充电,让电动汽车通过低峰充放电参与调峰服务。
提高充电速度并不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充电方式和时长。
盖世汽车研究院在2021版《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技术产业报告》中指出,现阶段主流充电技术主要是……交流和DC充电。交流充电桩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充充电桩。这种充电桩主要提供小规模的分散服务,主要在公共停车场和居民小区。交流充电桩充电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单个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在3000-20000左右,充电功率一般在3.3 kW-7.2 kW之间,对应的充电时间在5-10小时左右。DC充电桩是快速充电桩,细分的话可以分为普通快充和高压大功率快充。DC充电桩主要提供大规模集中服务,适合建设在交通密集区域和高速公路沿线。这种充电桩的充电和运营成本比较高,建设成本也比较高。单个充电站的成本在300-500万元左右(不含地价)。普通快充的充电功率在20kW-100kW左右,充电时间在10分钟-1小时左右。高压大功率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一般为100kW及以上,充电时间约为10至20分钟。
显然,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的高压大功率充电技术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以国家电网、星星充电、TELD为代表的国内充电桩巨头都在大功率充电技术上下功夫,国内新造车企业如蔚来、小鹏等也纷纷布局自己的大功率快充站(充电桩)。在国外市场,欧美汽车巨头也有自己的相关技术储备。特斯拉的250kW V3超级充电桩得到了广泛推广,戴姆勒、大众、福特、宝马组成的充电联盟IONITY早在2018年4月就已经激活。350kW充电站。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是面向未来的大趋势,但大功率充电仍然存在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目前,大功率充电技术面临三大技术瓶颈。一是电网波动大;二是缺乏安全性,三是对电池有害。此外,电池厂商、主机厂和上下游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标准,互相验证。总之,大功率充电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整车企业的关键环节,如零部件选择、整车设计、温控设计、安全注意事项等,需要整个产业链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让电动车充电难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的确值得全行业反思。目前大力推进汽车电动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终端市场准备好迎接汽车工业的全面电动化了吗?目前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最起码,建设一个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十一国庆假期临近尾声,打开综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视频,突然对杨蒙恩淘汰感言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
1900/1/1 0:00:00近日,东风集团股份00489公布,于2021年10月8日,公司与东风鸿泰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向东风鸿泰购买其持有的鸿泰销售100的股权和鸿泰咨询100的股权,代价合计为约人民币1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瑞萨电子公司(RenesasElectronicsCorporation)宣布推出一种创新型汽车网关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上汽旗下品牌名爵表示,该公司新款电动紧凑型SUVMarvelR在欧洲的售价为39990欧元,约为46250美元不包含补贴。
1900/1/1 0:00:00近日,工信部调整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享受免征购置税的车辆性能指标。自10月1日起,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不低于43公里,才能享受免购置税。
1900/1/1 0:00:00金九银十,在刚刚过去的九月,沃尔沃汽车继续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累计售出132372辆,同比增长171。随着沃尔沃汽车产品的全国热销,多款主力销售车型出现一车难求的紧张状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