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那么多人,耳朵里那么多声音,一切都如期而至,一切都充满新鲜感。第19届广州车展感动了我,最后浓缩成两个字:幸运。
陈独秀在《告青年》中高呼:“从宇宙的根本规律来看,一切都在进化的道路上,没有理由保持现状。”汽车工业的剧变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如果你看看两年前广州车展上同样写的“再见,广州”!当时觉得弱势车企的没落现在已经在众泰的破产中实现了。新格局的形成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变化意味着起伏,所以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一场宏大的行业变革的精彩;改变也意味着机遇和风险频繁交织,我很高兴大部分人受益于机遇红利而非风险压力。
展台的配色、布置、灯光,既体现了品牌目前的营销风格,也展现了技术实力和战略路线。甚至这一切的内涵都超越了车企进取或无力的状态,也是时代伟力塑业的写照。
多元化的机会和变化
至少,没有抱怨这次车展没什么看头的声音。
这样的线索从今年的上海车展就拉开了序幕。主导角度是由于众多新品牌和重磅车型的加入,以及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新重点;隐藏的角度是因为审美、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为品牌个性化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也为跨界、联名、共创提供了土壤。既然品牌都有自己的个性,跨界无处不在,怎么能缺少看点呢?
从视觉上看,本届广州车展的新车特别喜欢玩文创主题或者品牌联名车身涂鸦。小鹏P7的图案是成都2021年大运会;凯迪拉克CT4与原神手游联名,车身喷漆“雕花”;比亚迪元Plus有民族风早茶和“活力”图案,特别适合广州这个广式休闲养生的城市。其他品牌,如几何,也加入了民族潮流或新颖的文化创意序列,增加了色彩和造型的丰富性。
如果说车身涂装的主题还是文艺的话,那么机甲风格就是本次车展的另一个趋势。
我把今年车展的MVP头衔给了2.1馆沙龙知行的吉佳龙。相信肯定有很多赞同的声音,也有激烈反对的声音。
并不是我个人对机械龙有很大的偏爱,或者说我打算花48.8万元订一只。从微观上看,考虑到体量、话题性和关注度,机械龙是当之无愧的焦点,与其他热门车型一起,显著拉动了整个广州车展的人气。从宏观上看,机械龙和之前的坦克系列一样,甚至类似于特斯拉和蔚来,在争议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充分体现了“多元化定位,不同活法”的市场新局面。
“这不是一辆无聊的车”。虽然我们团队有同事明确表示不喜欢机甲龙的设计,但微信上也有媒体老师表示不认同。甚至我质疑过纯装饰的虚拟排气口的意义和车尾龙爪设计的空气动力学效果(因为翼面是垂直的,这种解释适合侧向控制增加稳定性,而不是像固定尾翼或水平部件那样提高水平气流或下压力/抓地力),但终究没人否定机器。
正如“奔跑吧工作室”提供的哔哩哔哩调查结果,在近2000张投票中,59%的人认为机械龙好看,其余的人则称其“太丑”,呈现出两种极端情况。那么机械龙成功了吗?
一方面,用新技术锚定品牌形象越来越难。不仅“科技品牌”同质化越来越明显,所有的新车品牌都要在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宣称自己高人一等,同时技术迭代和参数升级的速度也太快,尤其是“未来新车”。不如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设计语言和造型风格。当然前提是我们有把握让市场接受这样的设计。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审美、调性、价值观的多元化推动了品牌个性化的进化,这也是为什么营销和商品投放越来越依赖私域流量的原因。现在市场巨大,成功的产品不是“取悦全民”,而是“引起全民关注,取悦潜在客户”。大家都喜欢的橘子呢?正如文飞所说,在10%的市场中赢得80%的份额是沙龙定义的成功标准。
就是一些产品力指标最终能否兑现,会给R&D、制造业、SQE等带来挑战。现在旗帜很高,难免有质疑。当然,正如文飞所说,九月怀胎,于是有了结晶。汇聚长城之力的沙龙智行,凝聚吉利之力的氪星,融汇长安、华为、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奥伊塔,下一阶段一定会走出最好的本土品牌,当然也可能有人倒在征途上。
除了莎伦的智慧,捷达还带来了一台变形金刚风格的机甲。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这个应该定位在接近高达而不是变形金刚,就是日本有高达,中国/德国有捷达。这么高,捷达能快。”作为一个廉价品牌,形象塑造比感性的高端品牌更难,捷达可以说打出了一张好牌,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良久。
受众胃口决定品牌行动方向。
因此,当消费者对汽车设计风格的要求发生变化时,自然有人继续提供优雅的风格,有人拿出硬核o……——路,还有人给机甲设计;在消费者关注不同性能参数的时候,有的厂商打颜值牌,有的堆砌芯片运算能力和激光雷达数量,有的喋喋不休百公里加速是4秒还是3秒。每个人都是对的,没有人是真理。
多元化的结果是弱势企业流失,而强势企业总想向其他厂商伸手。由此,广州车展部分展位的调性似乎与上海车展、成都车展大相径庭。
比如蔚来展台上有相当多的技术说明,从热熔自攻铆接双伺服FDS、高强度抽芯铆接、自攻铆接SPR等三种充电桩,都不是自驾车技术,而是工匠式的技术。我猜蔚来是想用更详细的分析来帮助观众对“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4140Nm/度”有一些辅助知识,虽然理解门槛不低。极狐干脆在αT旁边放了个越野品牌都爱的户外帐篷;而是斯巴鲁开始用丰田bZ4X的姊妹车来谈“电气化”。
3.1在博物馆里,SAIC的三儿子占据了大部分镜头,其中荣威酷炫的展台风格最为抢眼。炫目的灯光有些接近领克的夜店风格,但更多的是科幻元素,框架结构也和奥迪以前喜欢的展台风格略有相似。
相对来说,名爵的布局更简单,颜色更温暖,略显“梦幻”。然而,which蔡斯是模型产品的要素,这使我呆得更久。D90 pro亚马逊使用的军绿色涂装结合粗犷的设计,相当有感觉,显然是针对硬派越野SUV被坦克打火后的趋势。“SAIC公牛”皮卡的命名之前就已经在业内引起了讨论,所以“牛王默”就更有效果了。我路过的时候听到几个女生在讨论“这车怎么叫牛王默?很有意思。”房车叫“生命之家”,确实很合适。现在房车也是SAIC、奇瑞和其他汽车公司打算挖掘潜力的领域。
9月份把成都车展变成保定车展的长城军团,除了沙龙智行,哈弗和摊的创意风格与本次车展的潮流是一致的,但要说把整个展区打造成全国潮流,哈弗是唯一做到极致的品牌。相比之下,坦克从展台的风格到产品的外观都比原来厚重,把更格格不入、令人反感的元素留给沙龙作为发挥的空间。
对于多元化的作用,接受者称之为高明,拒绝者称之为离奇。然而,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个万花筒。广州车展不例外,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势力有了新的王牌。
我从来没有想到传统的汽车公司是诺基亚,而新生力量是苹果。就像多年前特斯拉出现的时候,我就预言它必然会搅起风波,虽然没想到风波会席卷全球。
这是由汽车的性质决定的。消费电子永远不会像汽车一样承担用户的生命安全,所以对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于工程师来说已经到了离谱的程度。这种诉求注定了互联网式的高速发展模式很难100%复制。换句话说,FOTA省不了各种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程序。
同样的道理,在这次车展上,我赞赏小鹏用G9来支撑高端的品牌形象,但我仍然质疑飞行汽车——民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由极其庞大的团队和严格的标准体系来保证的。个人飞行器如何接近它?不可能把地勤人员留在家里吧?所有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也很难通过OTA。
再往后,那就意味着传统车企还是有自己的大牌。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展出的汽车总数达到1020辆,其中包括54辆世界首发车和28辆概念车,均高于去年。新能源汽车241辆,比上届增加7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品牌新能源展车有88辆,占比近四成。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智能电动车市场,传统势力开始反攻,合资品牌开始反攻。
豪华品牌大规模展出电动车,意味着传统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有了自己的实力,可以组织对新势力和特斯拉的“反击”。但由于投资不同,项目进度不同,思路不同,体现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8.1馆的奥迪展台值得专门订一个,应该是全馆最大的展台。广州自不必说,因为旁边佛山的古代命运,一直是奥迪的主场,所以这次奥迪展台依然大而全,一汽奥迪及其进口车悉数登场。
在与同事讨论时,我们可以从中央的三款新车看出奥迪的想法……ooth:
奥迪A8L Horch HOOSHI版是继60TFSI之后的又一次品牌出击,目标直指Maibakh S级——这意味着奥迪维护和巩固品牌溢价的决心比以往更加突出。
能够站在三辆车中间,我敢肯定Q4 e-tron已经被奥迪赋予了电动时代冲量的功能。毕竟e-tron国产后价格还是50多万,很多人误以为是B级SUV,殊不知4.9米长的车身其实针对的是宝马iX而不是iX3。那么价格高、平台油改电的e-tron也不可能起到量车的作用。需要有更小的纯电动平台的车型来增加电动车的销售规模。
奥迪e-tron GT代表了该品牌的高性能部门,也在推动电气化。毕竟J1平台是保时捷Taycan的基础。
相比奥迪,凯迪拉克尤其是LYRIQ更值得关注。
在此次展出的豪华电动车中,宝马iX的平台是两用的,在电气一致性(包括接线和响应速度)、电池规律性(影响车厢布局、电池寿命等)方面会弱于纯电专用平台。)并支持智能功能。奔驰EQA和EQB号称基于MEA电动车架构,但MEA 1.0版本仍然与MFA燃油车平台有关,这实际上是从油到电的“神奇变化”。路虎和沃尔沃都不是纯电动平台。前面那么多人,耳朵里那么多声音,一切都如期而至,一切都充满新鲜感。第19届广州车展感动了我,最后浓缩成两个字:幸运。
陈独秀在《告青年》中高呼:“从宇宙的根本规律来看,一切都在进化的道路上,没有理由保持现状。”汽车工业的剧变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如果你看看两年前广州车展上同样写的“再见,广州”!当时觉得弱势车企的没落现在已经在众泰的破产中实现了。新格局的形成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变化意味着起伏,所以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一场宏大的行业变革的精彩;改变也意味着机遇和风险频繁交织,我很高兴大部分人受益于机遇红利而非风险压力。
展台的配色、布置、灯光,既体现了品牌目前的营销风格,也展现了技术实力和战略路线。甚至这一切的内涵都超越了车企进取或无力的状态,也是时代伟力塑业的写照。
多元化的机会和变化
至少,没有抱怨这次车展没什么看头的声音。
这样的线索从今年的上海车展就拉开了序幕。主导角度是由于众多新品牌和重磅车型的加入,以及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新重点;隐藏的角度是因为审美、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为品牌个性化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也为跨界、联名、共创提供了土壤。既然品牌都有自己的个性,跨界无处不在,怎么能缺少看点呢?
从视觉上看,本届广州车展的新车特别喜欢玩文创主题或者品牌联名车身涂鸦。小鹏P7的图案是成都2021年大运会;凯迪拉克CT4与原神手游联名,车身喷漆“雕花”;比亚迪元Plus有民族风早茶和“活力”图案,特别适合广州这个广式休闲养生的城市。其他品牌,如几何,也加入了民族潮流或新颖的文化创意序列,增加了色彩和造型的丰富性。
如果说车身涂装的主题还是文艺的话,那么机甲风格就是本次车展的另一个趋势。
我把今年车展的MVP头衔给了2.1馆沙龙知行的吉佳龙。相信肯定有很多赞同的声音,也有激烈反对的声音。
并不是我个人对机械龙有很大的偏爱,或者说我打算花48.8万元订一只。从微观上看,考虑到体量、话题性和关注度,机械龙是当之无愧的焦点,与其他热门车型一起,显著拉动了整个广州车展的人气。从宏观上看,机械龙和之前的坦克系列一样,甚至类似于特斯拉和蔚来,在争议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充分体现了“多元化定位,不同活法”的市场新局面。
“这不是一辆无聊的车”。虽然我们团队有同事明确表示不喜欢机甲龙的设计,但微信上也有媒体老师表示不认同。甚至我质疑过纯装饰的虚拟排气口的意义和车尾龙爪设计的空气动力学效果(因为翼面是垂直的,这种解释适合侧向控制增加稳定性,而不是像固定尾翼或水平部件那样提高水平气流或下压力/抓地力),但终究没人否定机器。
正如“奔跑吧工作室”提供的哔哩哔哩调查结果,在近2000张投票中,59%的人认为机械龙好看,其余的人则称其“太丑”,呈现出两种极端情况。那么机械龙成功了吗?
一方面,用新技术锚定品牌形象越来越难。不仅“科技品牌”同质化越来越明显,所有的新车品牌都要在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宣称自己高人一等,同时技术迭代和参数升级的速度也太快,尤其是“未来新车”。不如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设计语言和造型风格。当然前提是我们有把握让市场接受这样的设计。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审美、调性、价值观的多元化推动了品牌个性化的进化,这也是为什么营销和商品投放越来越依赖私域流量的原因。现在市场巨大,成功的产品不是“取悦全民”,而是“引起全民关注,取悦潜在客户”。大家都喜欢的橘子呢?正如文飞所说,在10%的市场中赢得80%的份额是沙龙定义的成功标准。
就是一些产品力指标最终能否兑现,会给R&D、制造业、SQE等带来挑战。现在旗帜很高,难免有质疑。当然,正如文飞所说,九月怀胎,于是有了结晶。汇聚长城之力的沙龙智行,凝聚吉利之力的氪星,融汇长安、华为、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奥伊塔,下一阶段一定会走出最好的本土品牌,当然也可能有人倒在征途上。
除了莎伦的智慧,捷达还带来了一台变形金刚风格的机甲。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这个应该定位在接近高达而不是变形金刚,就是日本有高达,中国/德国有捷达。这么高,捷达能快。”作为一个廉价品牌,形象塑造比感性的高端品牌更难,捷达可以说打出了一张好牌,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良久。
受众胃口决定品牌行动方向。
因此,当消费者对汽车设计风格的要求发生变化时,自然有人继续提供优雅的风格,有人拿出硬核o……——路,还有人给机甲设计;在消费者关注不同性能参数的时候,有的厂商打颜值牌,有的堆砌芯片运算能力和激光雷达数量,有的喋喋不休百公里加速是4秒还是3秒。每个人都是对的,没有人是真理。
多元化的结果是弱势企业流失,而强势企业总想向其他厂商伸手。由此,广州车展部分展位的调性似乎与上海车展、成都车展大相径庭。
比如蔚来展台上有相当多的技术说明,从热熔自攻铆接双伺服FDS、高强度抽芯铆接、自攻铆接SPR等三种充电桩,都不是自驾车技术,而是工匠式的技术。我猜蔚来是想用更详细的分析来帮助观众对“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4140Nm/度”有一些辅助知识,虽然理解门槛不低。极狐干脆在αT旁边放了个越野品牌都爱的户外帐篷;而是斯巴鲁开始用丰田bZ4X的姊妹车来谈“电气化”。
3.1在博物馆里,SAIC的三儿子占据了大部分镜头,其中荣威酷炫的展台风格最为抢眼。炫目的灯光有些接近领克的夜店风格,但更多的是科幻元素,框架结构也和奥迪以前喜欢的展台风格略有相似。
相对来说,名爵的布局更简单,颜色更温暖,略显“梦幻”。然而,which蔡斯是模型产品的要素,这使我呆得更久。D90 pro亚马逊使用的军绿色涂装结合粗犷的设计,相当有感觉,显然是针对硬派越野SUV被坦克打火后的趋势。“SAIC公牛”皮卡的命名之前就已经在业内引起了讨论,所以“牛王默”就更有效果了。我路过的时候听到几个女生在讨论“这车怎么叫牛王默?很有意思。”房车叫“生命之家”,确实很合适。现在房车也是SAIC、奇瑞和其他汽车公司打算挖掘潜力的领域。
9月份把成都车展变成保定车展的长城军团,除了沙龙智行,哈弗和摊的创意风格与本次车展的潮流是一致的,但要说把整个展区打造成全国潮流,哈弗是唯一做到极致的品牌。相比之下,坦克从展台的风格到产品的外观都比原来厚重,把更格格不入、令人反感的元素留给沙龙作为发挥的空间。
对于多元化的作用,接受者称之为高明,拒绝者称之为离奇。然而,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个万花筒。广州车展不例外,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势力有了新的王牌。
我从来没有想到传统的汽车公司是诺基亚,而新生力量是苹果。就像多年前特斯拉出现的时候,我就预言它必然会搅起风波,虽然没想到风波会席卷全球。
这是由汽车的性质决定的。消费电子永远不会像汽车一样承担用户的生命安全,所以对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于工程师来说已经到了离谱的程度。这种诉求注定了互联网式的高速发展模式很难100%复制。换句话说,FOTA省不了各种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程序。
同样的道理,在这次车展上,我赞赏小鹏用G9来支撑高端的品牌形象,但我仍然质疑飞行汽车——民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由极其庞大的团队和严格的标准体系来保证的。个人飞行器如何接近它?不可能把地勤人员留在家里吧?所有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也很难通过OTA。
再往后,那就意味着传统车企还是有自己的大牌。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展出的汽车总数达到1020辆,其中包括54辆世界首发车和28辆概念车,均高于去年。新能源汽车241辆,比上届增加7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品牌新能源展车有88辆,占比近四成。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智能电动车市场,传统势力开始反攻,合资品牌开始反攻。
豪华品牌大规模展出电动车,意味着传统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有了自己的实力,可以组织对新势力和特斯拉的“反击”。但由于投资不同,项目进度不同,思路不同,体现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8.1馆的奥迪展台值得专门订一个,应该是全馆最大的展台。广州自不必说,因为旁边佛山的古代命运,一直是奥迪的主场,所以这次奥迪展台依然大而全,一汽奥迪及其进口车悉数登场。
在与同事讨论时,我们可以从中央的三款新车看出奥迪的想法……ooth:
奥迪A8L Horch HOOSHI版是继60TFSI之后的又一次品牌出击,目标直指Maibakh S级——这意味着奥迪维护和巩固品牌溢价的决心比以往更加突出。
能够站在三辆车中间,我敢肯定Q4 e-tron已经被奥迪赋予了电动时代冲量的功能。毕竟e-tron国产后价格还是50多万,很多人误以为是B级SUV,殊不知4.9米长的车身其实针对的是宝马iX而不是iX3。那么价格高、平台油改电的e-tron也不可能起到量车的作用。需要有更小的纯电动平台的车型来增加电动车的销售规模。
奥迪e-tron GT代表了该品牌的高性能部门,也在推动电气化。毕竟J1平台是保时捷Taycan的基础。
相比奥迪,凯迪拉克尤其是LYRIQ更值得关注。
在此次展出的豪华电动车中,宝马iX的平台是两用的,在电气一致性(包括接线和响应速度)、电池规律性(影响车厢布局、电池寿命等)方面会弱于纯电专用平台。)并支持智能功能。奔驰EQA和EQB号称基于MEA电动车架构,但MEA 1.0版本仍然与MFA燃油车平台有关,这实际上是从油到电的“神奇变化”。路虎和沃尔沃都不是纯电动平台。所以这些就像奥迪e-tron,不能算是豪华品牌电气化产品的最佳代表。
奥迪的Q5 e-tron和Q4 e-tron虽然不是油改电,但是MEB是通用平台,高端电动平台PPE还没有衍生出量产车型。所以目前豪华电动车最好的代表就是大众化的凯迪拉克LYRIQ。
凯迪拉克的Ultium/BEV3平台是自上而下的应用,其电子电气架构也是全新设计。再加上大屏的设计,可以算是本届车展最值得关注和最具代表性的豪华品牌电气化产品了。
0
说到车辆平台,显然深谙此道的朋友会认为凯迪拉克真正的精品在于除了图腾凯雷德之外的车系。在最近两代产品中,阿尔法和欧米茄渗透到了凯迪拉克除XTS以外的所有车系车型,所以“同级最佳操控”、“无后驱,不豪华”的口号才敢咄咄逼人地喊出来。
但在电气化时代,凯迪拉克率先拿出了LYRIQ SUV。这就让人想起了奥迪。在燃油车的年代,A6L定义了自己在国内的市场地位。进入电动车行列时,e-tron以SUV的形式诞生,成为第一个铆钉奥迪电动车调性的车型。我比较喜欢车,也很期待凯迪拉克纯电动车CELESTIQ,但是贵而且晚,替代不了LYRIQ。可见凯迪拉克无论是动力技术路线还是车身形式,都在重构自己的定向体系。那么问题来了,在价格策略上,我们是否也会尝试改变目前依靠价格战来侵蚀品牌溢价的局面?
1
2.1展馆内有大量传统奢侈品牌。除了沙龙之星,唯一一个有新势力的高端品牌就是理想。在我看来,理想和隔壁的林肯差不多,都是能够了解目标人群的诉求并迎合他们,侧重于设计、内饰(林肯),或者空间、配置(理想)这些东西。在更低的技术层面,不会像凯迪拉克那样烧钱打造新平台。所以工程师品牌和产品经理品牌有各自的发展路径。
明年是虎年。能给路虎带来更多的机会吗?现在路虎展台上最受欢迎的车型是对中国市场不太熟悉的卫士,硬朗风格成为新潮流。难怪沙龙智行会鄙视一个“贱人设计”。
与同事交谈……在最喜欢的品牌中,她不仅提到了奥迪,还提到了沃尔沃。一方面,纯电动C40EV的上市让我们看到,C系列并没有因为北极星的独立而在沃尔沃体系中被砍掉(但传闻中的C90确实应该给北极星)。另一方面,Coupe也变成了Coupe SUV,还是有更多的人青睐高车身的设计。
2
在奢侈品牌中,大量的技术描述可以堆在展台上。今年车展除了蔚来,就是讴歌了。电动-燃油,新兴-老牌(当然讴歌也不算太老),上升势头-低量。“长安大王”和“奇瑞大王”的技术从来都不是短板,但品牌和营销要突破并不容易。也许舞台上的某些场景要交给新势力的高端,这已经成为产业变革和进化的车辙痕迹。
“配角”走到舞台中央
能够重视供应商的车展,一定是行业意义大于商业意义。这也是我推崇北京/上海车展和广州车展的原因。正是因为2021年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提供商的地位更加突出,所以我把上海车展评为我最喜欢的车展。
我的同事王晓曦在《潜移默化中的光》一文中总结了今年广汽车展零部件馆的内容:充电桩争夺480kw;“大包装”电池;并通过AR-HUD等产品推动智能化的三大趋势。
3
除了这些,我还关注了几家供应商和改装商。激光雷达的领导者威力登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威力登因为福特的投资等消息已经火热了很久,但是真正开始汽车级激光雷达业务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所以一度被新兴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分流,但是威力登对自己的底蕴和积累充满信心。
关于905nm和1550nm路线的问题(包裹在整车法规水平如何转化的大问题中),翁老师的回答是,要看成本可控性和应用场景。此外,威力登的905纳米产品现在有一个严格的测试系统,以确保它们符合一流的眼睛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后,选择了905nm;多年前,该公司应美国国防部项目要求开发了1550nm方案,但适应温湿度变化的性能并不理想,也被美国国防部终止。
松散型机车近年来在各大车展上大放异彩,借鉴了老款凯迪拉克、林肯、克莱斯勒、大众T1等老爷车的设计元素,而动力总成则是比亚迪电驱技术。不得不说,老爷车切割了很多人的感情。复古元素与当代电驱动的结合,必然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给人的感觉是色彩多样但不刺眼,饱和度不高,有时间感而不是侵略性。
4
随着供应商地位和实力的提升,在整车领域甚至出现了不少“逆袭”的案例。比如新二线力量之一的零跑,就来自安防、智能技术提供商大华集团。
除了发布智能电驱“新三大件”,零跑这次还在大力推C11。进入这个阶段是令人欣慰的。这款车性价比很好,但是同价位燃油车的对手也很猛,价格区间的消费者也很挑剔。很期待电动车进入主流价格区间后的市场情况。
随着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华为等供应商的更深入进入,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观察者的思维需要重构。
黄金时代重新开启。
在我看来,汽车行业的黄金时代不应该只属于粗放式增长的那一年,虽然“只要一款车推出,就能卖的很好”已经把最后的浪漫锁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康有为早就提到:“变,天道也。”现在的汽车行业颠覆了价值增长的旧逻辑,让有能力的人打破旧规则,不拘泥于论资排辈,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这是韦小立等新势力的机会,也是沙龙等传统汽车企业“内部新势力”的机会。从钢铁制造业向智能终端转型,连接更广阔的生态系统,挖掘软件、圈子等新的商机,在烧钱压力的另一面,是实现更大经济效益的机会。
5
更重要的是,汽车工业的地位比任何时候都高。无论是政策资源还是投资流向,汽车现在都是头号焦点,已经超过了房地产。
首先,汽车是一个“大”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8%,达到106.14万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至64516.1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收入增长3.4%至81557.7亿元,占比7.7%;利润增长4.0%至5093.6亿元,占比7.9%。规模仅次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回顾新车销量最高的2017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产值为12791亿美元,占GDP的10.44%,美国为7013亿美元,占GDP的3.62%。结论很简单:汽车对中美两国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中国。
其次,汽车是一个“杠杆”行业,属于制造业中杠杆最大的分支,撬动了从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到服务商的大量上下游环节和相关产业,甚至产值排名高于汽车的计算机、电子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汽车产业的带动。所以汽车的影响力远不止上面说的“8万亿”,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投资行业的重视。
无论是二级市场的VC/PE还是证券运作,还是产业资本/政府背景的资本,对资本最根本的追求是利润增长,所以企业和行业的增长预期决定了它在哪里。
6
“这里有玫瑰。我们在这里跳舞吧。”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可以有这么一句诙谐轻松的话。有些人没有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汽车行业是玫瑰之地,足以让所有人手舞足蹈。
唯一的问题是,谁才是能站在舞台中央的强者?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但也是对弱者进行审判的时代。所以这些就像奥迪e-tron,不能算是豪华品牌电气化产品的最佳代表。
奥迪的Q5 e-tron和Q4 e-tron虽然不是油改电,但是MEB是通用平台,高端电动平台PPE还没有衍生出量产车型。所以目前豪华电动车最好的代表就是大众化的凯迪拉克LYRIQ。
凯迪拉克的Ultium/BEV3平台是自上而下的应用,其电子电气架构也是全新设计。再加上大屏的设计,可以算是本届车展最值得关注和最具代表性的豪华品牌电气化产品了。
0
说到车辆平台,显然深谙此道的朋友会认为凯迪拉克真正的精品在于除了图腾凯雷德之外的车系。在最近两代产品中,阿尔法和欧米茄渗透到了凯迪拉克除XTS以外的所有车系车型,所以“同级最佳操控”、“无后驱,不豪华”的口号才敢咄咄逼人地喊出来。
但在电气化时代,凯迪拉克率先拿出了LYRIQ SUV。这就让人想起了奥迪。在燃油车的年代,A6L定义了自己在国内的市场地位。进入电动车行列时,e-tron以SUV的形式诞生,成为第一个铆钉奥迪电动车调性的车型。我比较喜欢车,也很期待凯迪拉克纯电动车CELESTIQ,但是贵而且晚,替代不了LYRIQ。可见凯迪拉克无论是动力技术路线还是车身形式,都在重构自己的定向体系。那么问题来了,在价格策略上,我们是否也会尝试改变目前依靠价格战来侵蚀品牌溢价的局面?
1
2.1展馆内有大量传统奢侈品牌。除了沙龙之星,唯一一个有新势力的高端品牌就是理想。在我看来,理想和隔壁的林肯差不多,都是能够了解目标人群的诉求并迎合他们,侧重于设计、内饰(林肯),或者空间、配置(理想)这些东西。在更低的技术层面,不会像凯迪拉克那样烧钱打造新平台。所以工程师品牌和产品经理品牌有各自的发展路径。
明年是虎年。能给路虎带来更多的机会吗?如今,路虎展台上最受欢迎的车型是一名卫士,他是……ess熟悉中国市场,硬朗风格已经成为一种新潮流。难怪沙龙智行会鄙视一个“贱人设计”。
和同事聊起喜欢的品牌,她提到的不仅仅是奥迪,还有沃尔沃。一方面,纯电动C40EV的上市让我们看到,C系列并没有因为北极星的独立而在沃尔沃体系中被砍掉(但传闻中的C90确实应该给北极星)。另一方面,Coupe也变成了Coupe SUV,还是有更多的人青睐高车身的设计。
2
在奢侈品牌中,大量的技术描述可以堆在展台上。今年车展除了蔚来,就是讴歌了。电动-燃油,新兴-老牌(当然讴歌也不算太老),上升势头-低量。“长安大王”和“奇瑞大王”的技术从来都不是短板,但品牌和营销要突破并不容易。也许舞台上的某些场景要交给新势力的高端,这已经成为产业变革和进化的车辙痕迹。
“配角”走到舞台中央
能够重视供应商的车展,一定是行业意义大于商业意义。这也是我推崇北京/上海车展和广州车展的原因。正是因为2021年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提供商的地位更加突出,所以我把上海车展评为我最喜欢的车展。
我的同事王晓曦在《潜移默化中的光》一文中总结了今年广汽车展零部件馆的内容:充电桩争夺480kw;“大包装”电池;并通过AR-HUD等产品推动智能化的三大趋势。
3
除了这些,我还关注了几家供应商和改装商。激光雷达的领导者威力登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威力登因为福特的投资等消息已经火热了很久,但是真正开始汽车级激光雷达业务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所以一度被新兴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分流,但是威力登对自己的底蕴和积累充满信心。
关于905nm和1550nm路线的问题(包裹在整车法规水平如何转化的大问题中),翁老师的回答是,要看成本可控性和应用场景。此外,威力登的905纳米产品现在有一个严格的测试系统,以确保它们符合一流的眼睛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后,选择了905nm;多年前,该公司应美国国防部项目要求开发了1550nm方案,但适应温湿度变化的性能并不理想,也被美国国防部终止。
松散型机车近年来在各大车展上大放异彩,借鉴了老款凯迪拉克、林肯、克莱斯勒、大众T1等老爷车的设计元素,而动力总成则是比亚迪电驱技术。不得不说,老爷车切割了很多人的感情。复古元素与当代电驱动的结合,必然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给人的感觉是色彩多样但不刺眼,饱和度不高,有时间感而不是侵略性。
4
随着供应商地位和实力的提升,在整车领域甚至出现了不少“逆袭”的案例。比如新二线力量之一的零跑,就来自安防、智能技术提供商大华集团。
除了发布智能电驱“新三大件”,零跑这次还在大力推C11。进入这个阶段是令人欣慰的。这款车性价比很好,但是同价位燃油车的对手也很猛,价格区间的消费者也很挑剔。很期待电动车进入主流价格区间后的市场情况。
随着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和华为等供应商的更深入进入,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观察者的思维需要重构。
黄金时代重新开启。
在我看来,汽车行业的黄金时代不应该只属于粗放式增长的那一年,虽然“只要一款车推出,就能卖的很好”已经把最后的浪漫锁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康有为早就提到:“变,天道也。”现在的汽车行业颠覆了价值增长的旧逻辑,让有能力的人打破旧规则,不拘泥于论资排辈,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这是韦小立等新势力的机会,也是沙龙等传统汽车企业“内部新势力”的机会。从钢铁制造业向智能终端转型,连接更广阔的生态系统,挖掘软件、圈子等新的商机,在烧钱压力的另一面,是实现更大经济效益的机会。
5
更重要的是,汽车工业的地位比任何时候都高。无论是政策资源还是投资流向,汽车现在都是头号焦点,已经超过了房地产。
首先,汽车是一个“大”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8%,达到106.14万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1%至64516.1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收入增长3.4%至81557.7亿元,占比7.7%;利润增长4.0%至5093.6亿元,占比7.9%。规模仅次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回顾新车销量最高的2017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产值为12791亿美元,占GDP的10.44%,美国为7013亿美元,占GDP的3.62%。结论很简单:汽车对中美两国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中国。
其次,汽车是一个“杠杆”行业,属于制造业中杠杆最大的分支,撬动了从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到服务商的大量上下游环节和相关产业,甚至产值排名高于汽车的计算机、电子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汽车产业的带动。所以汽车的影响力远不止上面说的“8万亿”,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投资行业的重视。
无论是二级市场的VC/PE还是证券运作,还是产业资本/政府背景的资本,对资本最根本的追求是利润增长,所以企业和行业的增长预期决定了它在哪里。
6
“这里有玫瑰。我们在这里跳舞吧。”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可以有这么一句诙谐轻松的话。有些人没有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汽车行业是玫瑰之地,足以让所有人手舞足蹈。
唯一的问题是,谁才是能站在舞台中央的强者?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但也是对弱者进行审判的时代。
特斯拉放弃德国13亿美元援助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将放弃德国政府对其提供的11
1900/1/1 0:00:00早在5年前,三星电子会长李健熙在功成身退时曾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未来在全球化分工里面,韩国和日本的产品优势会被后来居上的中国逐渐取代。
1900/1/1 0:00:00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Future)宣布,由于未能按照要求及时提交季度收益报告,该公司已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
1900/1/1 0:00:00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法拉第未来FaradayFuture宣布,由于未能及时提交季度收益报告,该公司已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近日,FF公司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警示函。
1900/1/1 0:00:00汽车产业的新赛道,从这一届广州车展开始,将被重新划分。2015年,时任卡特彼勒集团总裁托马斯派尔莱特认为,技术变革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制造业将迎来弯道超车的机遇。
1900/1/1 0:00:00近日,据外媒electrek报道,特斯拉ModelSPlaid又破记录了,首次用时8994秒跑完了14英里直线加速赛,尾速高达15510英里时(24961公里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