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当前的时间节点,今年对时宇科技来说并不是一个丰收年。
2021年11月28日,香港国际机场管理局宣布,其于今年9月正式引入的时宇科技无人巡逻车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
而且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用于机场禁区巡逻的无人车。
从外观上看,这款无人巡逻车基于宝骏KiWi EV车型打造,车身配备了8个高清摄像头、3个激光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车辆充满电后可行驶200公里。
内核方面,这款车的无人驾驶能力来自于技术栈U-Drive,是时宇科技的通用自动驾驶车辆。
在U-Drive的加持下,无人巡逻车可以实现全天候无人操作,包括按照设定路线行走、自动掉头、自动刹车。
机场禁区首款无人巡逻车
目前,机场保安人员负责巡逻机场禁区的边界。
随着无人巡逻车的加入,机场南跑道道路沿线1.5公里路段将由无人车巡逻(第一阶段),不仅加强了巡逻频率和安保级别,也减轻了安保人员的压力。
由于无人车车队表现优异,在即将到来的12月,无人巡逻车车队规模将扩大一倍,巡逻范围也将增加到限行区域的北环路。
在作业过程中,无人巡逻车可以扫描机场边界沿线是否有入侵,监控铁丝网的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巡逻车会立即报警,并提醒机场中控中心远程监控员。
由于地形开阔,无人巡逻车还需要有很强的抗风能力。据报道,这辆由时宇科技公司制造的无人巡逻车可以承受每小时180公里的风速,在风暴信号期间也正常使用。
事实上,这并不是香港国际机场与时宇科技的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9年,香港国际机场就携手时宇科技落地全球首个机场无人物流项目,并于今年一季度宣布全面启用无人物流车运送旅客行李;第二季度,无人物流车已经在机场进行货物运输。
截至目前,无人物流项目已经实现了近700天的完全无人常态化运行,没有出现因系统错误导致的事故。
而这700天的零事故和真正的无人运营,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机场无人运营数据和经验,反哺了时宇科技的无人技术迭代;一方面帮助香港国际机场降本增效,实现智能化升级。
除了目前已知的无人物流和无人巡逻项目,香港国际机场和时宇科技正在联合进行无人巴士的研发测试,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
全场景策略中的优等生
时宇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坚定不移地走全场景战略路线。具体来说:
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赛道,而是强调轻量化,以灵活高效的方式赋能各行各业,不成为制造商或服务运营商。
时宇科技全场景战略的核心支撑是u盘平台。
u盘平台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自动驾驶算法和云运营管理平台。三种功能结合起来就像一个“AI司机”,可以处理各种场景下的驾驶/交通需求,包括上面提到的无人巡逻车。
过去几年,时宇科技基于u盘平台已经达成了四个应用场景:无人驾驶公交、乘用车、无人驾驶物流、智慧城市服务。在无人巴士、自动泊车服务、Robotaxi等主流开放场景中有不少成果。
在无人驾驶公共交通领域,时宇科技起步较早:
2017年,在广州白云机场,时宇科技惊艳亮相打造无人摆渡车,为中外游客提供机场摆渡服务;
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时宇科技无人巴士被用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在乘用车领域,时宇科技利用自动泊车服务和L2+量产乘用车推动市场发展:
2018年11月,时宇科技与上汽通用五菱交付行业首款L4独立代客泊车产品;2020年1月,时宇科技受上汽通用五菱委派,小批量交付基于宝骏E300的全自动前装代客泊车技术。
Robotaxi的相关布局也已经全面展开:
今年3月,时宇科技在东风自动驾驶试点项目中正式开通了Robotaxi试乘服务,该服务已覆盖超过300公里的当地路网和100多个站点。
在时宇科技最基准的园区物流场景下:
2019年9月,与上汽通用五菱成功打造国内首条工厂无人物流线。到2021年1月,该项目已建成20多条无人物流线路,正常运营的“真正无人”无人物流车达到100辆。
据官方介绍,目前,时宇科技到安全员“真无人驾驶”的商业运营总里程已超过100万公里(指客户场景下的真实里程,全天候,不包括安全员未被撤除的场景)。
前段时间,时宇科技酝酿已久的UiBox也诞生了。这是时宇科技业务板块的重要补充,也是其“全场景战略”目标逐步实现的关键一环。
UiBox定位于城市服务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该传感器配备了五个激光雷达和七个摄像头,可以在开放道路的场景下正常工作,即使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复杂路况下。
UiBox可以与时宇科技已经布局的各种机型共享u盘平台和供应链,形成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如此广阔的全场景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时宇科技雄厚的技术基础。
迎接丰收的一年
从2016年到2021年,时宇科技走过了五年,也在智能驾驶领域耕耘了五年。此外,过去的每一点努力现在都开始变成丰收。
今年,时宇科技迎来了更大规模的爆发式落地,其身影出现在国内十余个省市,包括香港和沙特等海外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时宇科技已与国内外汽车制造、危化品、食品加工、农业养殖、重工制造、民航机场、工业园区等领域的数十家头部企业合作。
除了合作伙伴的赞誉,时宇科技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潜力也得到了国家和资本的认可。
比如,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北京专业化中小企业、全国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全国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的三级跳。
此外,在今年年初CDB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战略注资完成并成为“国家队”后,时宇科技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吸引了上海郭盛资本、中信证券投资、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重磅加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自驾玩家的技术水平会非常接近,而时宇科技一点一滴积累的生态资源,很可能在未来带来更大的回馈。
形成口碑效应和规模效应,强化时宇科技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加速正向发展的进程。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回顾当前的时间节点,今年对时宇科技来说并不是一个丰收年。
2021年11月28日,香港国际机场管理局宣布,其于今年9月正式引入的时宇科技无人巡逻车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
而且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用于机场禁区巡逻的无人车。
从外观上看,这款无人巡逻车基于宝骏KiWi EV车型打造,车身配备了8个高清摄像头、3个激光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车辆可以行驶200公里……急诊室充满电。
内核方面,这款车的无人驾驶能力来自于技术栈U-Drive,是时宇科技的通用自动驾驶车辆。
在U-Drive的加持下,无人巡逻车可以实现全天候无人操作,包括按照设定路线行走、自动掉头、自动刹车。
机场禁区首款无人巡逻车
目前,机场保安人员负责巡逻机场禁区的边界。
随着无人巡逻车的加入,机场南跑道道路沿线1.5公里路段将由无人车巡逻(第一阶段),不仅加强了巡逻频率和安保级别,也减轻了安保人员的压力。
由于无人车车队表现优异,在即将到来的12月,无人巡逻车车队规模将扩大一倍,巡逻范围也将增加到限行区域的北环路。
在作业过程中,无人巡逻车可以扫描机场边界沿线是否有入侵,监控铁丝网的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巡逻车会立即报警,并提醒机场中控中心远程监控员。
由于地形开阔,无人巡逻车还需要有很强的抗风能力。据报道,这辆由时宇科技公司制造的无人巡逻车可以承受每小时180公里的风速,在风暴信号期间也正常使用。
事实上,这并不是香港国际机场与时宇科技的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9年,香港国际机场就携手时宇科技落地全球首个机场无人物流项目,并于今年一季度宣布全面启用无人物流车运送旅客行李;第二季度,无人物流车已经在机场进行货物运输。
截至目前,无人物流项目已经实现了近700天的完全无人常态化运行,没有出现因系统错误导致的事故。
而这700天的零事故和真正的无人运营,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机场无人运营数据和经验,反哺了时宇科技的无人技术迭代;一方面帮助香港国际机场降本增效,实现智能化升级。
除了目前已知的无人物流和无人巡逻项目,香港国际机场和时宇科技正在联合进行无人巴士的研发测试,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
全场景策略中的优等生
时宇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坚定不移地走全场景战略路线。具体来说:
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赛道,而是强调轻量化,以灵活高效的方式赋能各行各业,不成为制造商或服务运营商。
时宇科技全场景战略的核心支撑是u盘平台。
u盘平台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自动驾驶算法和云运营管理平台。三种功能结合起来就像一个“AI司机”,可以处理各种场景下的驾驶/交通需求,包括上面提到的无人巡逻车。
过去几年,时宇科技基于u盘平台已经达成了四个应用场景:无人驾驶公交、乘用车、无人驾驶物流、智慧城市服务。在无人巴士、自动泊车服务、Robotaxi等主流开放场景中有不少成果。
在无人驾驶公共交通领域,时宇科技起步较早:
2017年,在广州白云机场,时宇科技惊艳亮相打造无人摆渡车,为中外游客提供机场摆渡服务;
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时宇科技无人巴士被用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在乘用车领域,时宇科技利用自动泊车服务和L2+量产乘用车推动市场发展:
2018年11月,时宇科技与上汽通用五菱交付行业首款L4独立代客泊车产品;2020年1月,时宇科技受上汽通用五菱委派,小批量交付基于宝骏E300的全自动前装代客泊车技术。
Robotaxi的相关布局也已经全面展开:
今年3月,时宇科技在东风自动驾驶试点项目中正式开通了Robotaxi试乘服务,该服务已覆盖超过300公里的当地路网和100多个站点。
在时宇科技最基准的园区物流场景下:
2019年9月,与上汽通用五菱成功打造国内首条工厂无人物流线。到2021年1月,该项目已建成20多条无人物流线路,正常运营的“真正无人”无人物流车达到100辆。
据官方介绍,目前,时宇科技到安全员“真无人驾驶”的商业运营总里程已超过100万公里(指客户场景下的真实里程,全天候,不包括安全员未被撤除的场景)。
前段时间,时宇科技酝酿已久的UiBox也诞生了。这是时宇科技业务板块的重要补充,也是其“全场景战略”目标逐步实现的关键一环。
UiBox定位于城市服务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该传感器配备了五个激光雷达和七个摄像头,可以在开放道路的场景下正常工作,即使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复杂路况下。
UiBox可以与时宇科技已经布局的各种机型共享u盘平台和供应链,形成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如此广阔的全场景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时宇科技雄厚的技术基础。
迎接丰收的一年
从2016年到2021年,时宇科技走过了五年,也在智能驾驶领域耕耘了五年。此外,过去的每一点努力现在都开始变成丰收。
今年,时宇科技迎来了更大规模的爆发式落地,其身影出现在国内十余个省市,包括香港和沙特等海外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时宇科技已与国内外汽车制造、危化品、食品加工、农业养殖、重工制造、民航机场、工业园区等领域的数十家头部企业合作。
除了合作伙伴的赞誉,时宇科技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潜力也得到了国家和资本的认可。
比如,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北京专业化中小企业、全国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全国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的三级跳。
此外,在今年年初CDB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战略注资完成并成为“国家队”后,时宇科技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吸引了上海郭盛资本、中信证券投资、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重磅加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自驾玩家的技术水平会非常接近,而时宇科技一点一滴积累的生态资源,很可能在未来带来更大的回馈。
形成口碑效应和规模效应,强化时宇科技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加速正向发展的进程。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近日有国内媒体报道,吉利科技集团近日分别与重庆两江新区、涪陵区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吉利科技集团将在两江新区设立西部总部公司,同步设立创新研究院,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1900/1/1 0:00:00来源:BusinessInsider作者秦章勇编辑王妍当所有车企都向年底交付KPI冲刺时,特斯拉却一反常态地进行战略性调整。
1900/1/1 0:00:00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回望,今年于驭势科技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丰收年。2021年11月28日,香港国际机场管理局宣布,其于今年9月正式引入的驭势科技无人驾驶巡逻车,运营里程已超过一万公里。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获悉,天龙股份研发的IGBT功能模块目前已获得客户项目定点,据悉,这些功能模块未来将会被装配到本田下一代新能源车型上。
1900/1/1 0:00:00理想汽车营收、交付量、毛利率再创新高。11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司三季度财报。理想汽车Q3营收总额达778亿元,同比增长2097,环比增长543。
1900/1/1 0:00:00日前,浙江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无线电频率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