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一直是自主品牌的痛。
说到汽车,绝大多数消费者想到的是轩逸、朗逸等合资品牌车型。资料显示,轩逸和朗逸近两年的年销量一直稳定在45万辆左右。合资品牌凭借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和超高的车辆知名度,常年称霸车市。
在合资品牌的严防死守下,自主品牌突围相当困难,直到秦PLUS强势进入合资品牌腹地,这种情况才逐渐好转。
技术突破秦加进军合资腹地
根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秦PLUS以25908辆的月销量,跻身A级车销量榜前三,仅次于轩逸和朗逸。其中秦加DM-i销量为17503辆,秦加EV销量为8405辆。秦PLUS的突破是自主品牌开始反击的重要标志。
在销售业绩上,秦PLUS具备了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在销售品质上,以DM-i车型为主的销售格局,也让秦PLUS与轩逸、朗逸处于同一价位区间。毫不夸张地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直接竞争的梦想,对秦PLUS来说已经成为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合资中级车性能差很大程度上是核心不足造成的,但秦PLUS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由于电池产能问题,秦加DM-i在终端市场积累了大量未发货订单。如果DM-i车型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秦PLUS将再次突破,甚至有挑战轩逸、朗逸的可能。
作为一套电驱动的混合动力系统,DM-i以更快、更经济、更安静、更平顺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驾驶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丰田、本田的通用混合动力技术不同,DM-i以超安全的大容量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线电机为基础,主要由大功率高效率电机驱动。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的转速范围内发电,并在合适的时间直接驱动,改变了传统混合动力技术主要依靠发动机、主要使用机油的设计框架,从而大大降低油耗。动力充足的情况下,DM-i超级混动是纯电动汽车。动力不足时,DM-i超级混动是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汽车。
相比燃油车,电动车具有天然的静音性和平顺性优势,以电为主的DM-i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也让秦PLUS拥有了超越轩逸、朗逸等合资车的用车体验,开启了自主与合资直接竞争的新时代。
除了DM-i系统的先进技术,以安全著称的刀片电池也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作为市场上唯一能通过“针刺实验”的动力电池,刀锋电池更安全,在同体积下能量密度更高,为秦EV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在纯电动市场以安全著称的刀锋电池,不仅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也极大地推动了电池安全的发展,那么混动市场上以性能为导向的DM-p和以经济为导向的DM-i混合动力系统,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安全的刀锋电池,还是独有的DM混动系统,都是合资品牌所不具备的,而这种技术优势正是比亚迪抗衡合资品牌的根本。
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多点爆发的技术优势,为比亚迪营造了全力爆发的局面。10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达到……新高,月销量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如此突出的成绩帮助比亚迪实现了新能源市场的五连冠,同时也打破了其历史同期的销量纪录。截至今年10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410,801辆,同比增长226.3%。
比亚迪拉开合资之外的序幕。
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持续投入的结果。根据比亚迪发布的财报,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投入的研发支出为52.34亿元,同比增长6.99%。根据《企业调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前20强企业名单,比亚迪以9426项专利位列第一,甚至高于第二、三名专利的总和,表现突出。
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快速提升,新能源市场有望实现又一次突破。在近日举行的“2021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预计,到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高达35%,这不仅为自主品牌加速在新能源市场领先创造了机会,也为新能源和燃油汽车形成抗衡局面创造了可能。
王传福之所以敢做出如此大胆的预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DM-i系列机型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预期。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比亚迪表示DM-i系列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7万辆。随着相关产能的提升,DM-i系列车辆的潜力也将得到深度挖掘。未来两个月,比亚迪月销量有望突破10万辆。
出色的销量表现,一方面说明DM-i系列车型相当符合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有实力面对合资品牌的竞争,这在前几年是很多人不敢想的。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与合资品牌同平台竞争并不容易。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合资情节”,“外国的月亮是圆的”的消费心理成为自主品牌最大的问题。换句话说,要想打破这种局面,自主品牌需要做得更好、更多,才能逐渐消除消费者心中的恶感。
比亚迪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向世界证明,比亚迪做到了。
随着比亚迪的日益繁荣,自主和合资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良性竞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合资品牌凭借其在燃油汽车市场的先发优势在中国市场“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比亚迪自主品牌依靠自身努力在新能源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序幕已经到来。汽车一直是自主品牌的痛。
说到汽车,绝大多数消费者想到的是轩逸、朗逸等合资品牌车型。资料显示,轩逸和朗逸近两年的年销量一直稳定在45万辆左右。合资品牌凭借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和超高的车辆知名度,常年称霸车市。
在合资品牌的严防死守下,自主品牌突围相当困难,直到秦PLUS强势进入合资品牌腹地,这种情况才逐渐好转。
技术突破秦加进军合资腹地
根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秦PLUS以25908辆的月销量,跻身A级车销量榜前三,仅次于轩逸和朗逸。其中秦加DM-i销量为17503辆,秦加EV销量为8405辆。秦PLUS的突破是自主品牌开始反击的重要标志。
< img alt = "比亚迪、朗逸、轩逸、本田、丰田" src = "/eeimg/{Ho……I }/img/20230303200620778106/2 . jpg "/>
在销售业绩上,秦PLUS具备了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在销售品质上,以DM-i车型为主的销售格局,也让秦PLUS与轩逸、朗逸处于同一价位区间。毫不夸张地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直接竞争的梦想,对秦PLUS来说已经成为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合资中级车性能差很大程度上是核心不足造成的,但秦PLUS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由于电池产能问题,秦加DM-i在终端市场积累了大量未发货订单。如果DM-i车型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秦PLUS将再次突破,甚至有挑战轩逸、朗逸的可能。
作为一套电驱动的混合动力系统,DM-i以更快、更经济、更安静、更平顺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驾驶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丰田、本田的通用混合动力技术不同,DM-i以超安全的大容量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线电机为基础,主要由大功率高效率电机驱动。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的转速范围内发电,并在合适的时间直接驱动,改变了传统混合动力技术主要依靠发动机、主要使用机油的设计框架,从而大大降低油耗。动力充足的情况下,DM-i超级混动是纯电动汽车。动力不足时,DM-i超级混动是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汽车。
相比燃油车,电动车具有天然的静音性和平顺性优势,以电为主的DM-i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也让秦PLUS拥有了超越轩逸、朗逸等合资车的用车体验,开启了自主与合资直接竞争的新时代。
除了DM-i系统的先进技术,以安全著称的刀片电池也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作为市场上唯一能通过“针刺实验”的动力电池,刀锋电池更安全,在同体积下能量密度更高,为秦EV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在纯电动市场以安全著称的刀锋电池,不仅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也极大地推动了电池安全的发展,那么混动市场上以性能为导向的DM-p和以经济为导向的DM-i混合动力系统,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安全的刀锋电池,还是独有的DM混动系统,都是合资品牌所不具备的,而这种技术优势正是比亚迪抗衡合资品牌的根本。
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多点爆发的技术优势,为比亚迪营造了全力爆发的局面。10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月销量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如此突出的成绩帮助比亚迪实现了新能源市场的五连冠,同时也打破了其历史同期的销量纪录。截至今年10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410,801辆,同比增长226.3%。
比亚迪拉开合资之外的序幕。
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持续投入的结果。根据比亚迪发布的财报,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投入的研发支出为52.34亿元,同比增长6.99%。根据《企业调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前20强企业名单,比亚迪以9426项专利位列第一,甚至高于第二、三名专利的总和,表现突出。
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快速提升,新能源市场有望实现又一次突破。在最近的“2021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上,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比亚迪集团,预测到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高达35%,这不仅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加速领先创造了机会,也为新能源和燃油汽车形成抗衡局面创造了可能。
王传福之所以敢做出如此大胆的预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DM-i系列机型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预期。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比亚迪表示DM-i系列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7万辆。随着相关产能的提升,DM-i系列车辆的潜力也将得到深度挖掘。未来两个月,比亚迪月销量有望突破10万辆。
出色的销量表现,一方面说明DM-i系列车型相当符合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有实力面对合资品牌的竞争,这在前几年是很多人不敢想的。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与合资品牌同平台竞争并不容易。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合资情节”,“外国的月亮是圆的”的消费心理成为自主品牌最大的问题。换句话说,要想打破这种局面,自主品牌需要做得更好、更多,才能逐渐消除消费者心中的恶感。
比亚迪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向世界证明,比亚迪做到了。
随着比亚迪的日益繁荣,自主和合资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良性竞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合资品牌凭借其在燃油汽车市场的先发优势在中国市场“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比亚迪自主品牌依靠自身努力在新能源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序幕已经到来。
11月29日,法拉第未来FaradayFuture(FF)官方发布公告,以澄清日前关于“法拉第未来收到退市通知”的传闻。“这是错误的解读。”FF官方如是表示。
1900/1/1 0:00:00前几天,采埃孚与微软扩大了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两家公司将共建一个整合数据和集成平台的采埃孚云(ZFCloud),最终,采埃孚所有的生产与运营,包括微软的云业务都将从中获益。
1900/1/1 0:00:00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法拉第未来FaradayFuture宣布,由于未能及时提交季度收益报告,该公司已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点这里了解)。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汽车技术公司GuardKnox宣布与一站式OTA升级和远程诊断完整解决方案供应商Carota合作,双方将使用安全的端到端通信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无缝的OTA更新功能。
1900/1/1 0:00:0011月26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蒋理,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
1900/1/1 0:00:00随着消费年轻化,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各项指标越来越苛求,然而其中燃油经济性却是永远不变的标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