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由雷锋。com &由新智家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在深圳正式召开。
此次,以“智能驾驶的决战时刻”为主题,Leifeng.com新智佳将话筒交给了行业内19家标杆企业,辐射13项技术/场景,涵盖智能驾驶算法、芯片、感知、落地等多个维度,仅评选出每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遵循“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两大黄金标准,演讲嘉宾与业界分享了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回顾、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以及有效模式的分享。
峰会之巅,智加科技业务副总裁刘力博士做了题为《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智能加路径》的精彩演讲。
作为一家专注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企业,智驾相信全自动无人驾驶将给物流运输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借助无人驾驶技术,企业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车队运营成本,节能减排,提高行车安全性。智能驾驶在干线物流行业的商业化潜力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但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数十亿里程数据积累的迭代优化,不断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量产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商业应用,为终端客户带来价值。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还有多远?刘力认为,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截至目前,智加科技已实现自动驾驶系统PlusDrive的量产,搭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智能重卡也已开始在实际道路上进行商业运营。
据介绍,到2021年底,由智加科技和智途科技在一汽解放打造的智能重卡J7已经小批量量产,智加科技已经完成了包括苏州至敦煌长途自动驾驶测试在内的整车验证。此外,智加科技还完成了全球首个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的纯无人驾驶展示。
“从技术角度,我们预计2024年后,智加科技可以在有限条件下实现L4无人车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刘力说。
以下为刘力演讲全文。Leifeng.com新智元司机在不改变初衷的情况下做了整理和剪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自动驾驶在干线物流中的应用,以及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智能加路径”。
智加科技于2016年创立于硅谷,目前在硅谷、上海、北京、苏州设有R&D中心。公司的愿景是让交通更安全,运输更便捷。基于L4自主研发的全栈自动驾驶系统PlusDrive。我们致力于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让长途卡车运输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有两个关键词:自动驾驶和干线物流,这是我们的重点。
汽车已经有将近140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革命性的变化。
如今,我们正在进入智能革命的时代。对于汽车来说,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上。机器将进一步延伸人类的控制能力,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智力,甚至解放人类。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和快速发展,客观上也极大地推动了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
智能驾驶的金三角是硬件、数据和软件。硬件本身成本的降低,性能的不断增强,计算单元更高计算能力的提升,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同时,基于AI的软件算法和海量里程数据的不断迭代优化,让车辆更安全……你很可靠。
当我们考虑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时候,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第一市场规模;第二种技术的成熟度;第三,政府法规的约束。同时也要看它给终端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或者能帮助解决什么痛点。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公路运输市场规模都很大。在中国,我们现在大约有800万辆重型卡车,高速公路的里程是16万公里,其中很大比例的重型卡车在跑干线物流。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市场规模差不多在3万亿以上。
美国的市场规模和中国差不多。美国是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重型卡车350万辆,市场规模万亿。因此,从市场规模来看,干线物流的市场规模和潜在商业化前景是巨大的。这也是智加科技要专注干线物流自动驾驶的原因之一。
除了市场规模,还要考虑商业化,以及智能驾驶技术在商业化中能带来什么价值,即给终端物流车队和物流公司带来什么价值,或者说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道路安全和运营成本一直是困扰物流车队和物流公司很久的一大痛点。
在交通安全方面,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普及率足够高,将会大大提高交通事故的减少甚至避免,对终端客户和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价值。
第二,燃料和人工成本大致占总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二,即60%以上。目前,智加科技通过美国和中国数十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验证了自动驾驶至少可以提高10%的燃油效率,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着驾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双人驾驶可以变成单人驾驶,甚至不用司机,整体效率将大幅提升38%,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同时因为实现了自动驾驶,我们整个重卡的运营时间可以从平均每天11个小时左右发展到几乎一周24小时,一周7天,运营效率和资产运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大家也在问: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商业化还有多远?我们的回答是,不远了,甚至现在已经开始了。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智家科技以无人驾驶为终极目标,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方面,通过数十亿里程数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量产车在实际道路上的商业应用,为终端客户和社会带来价值。
截至目前,智驾科技已实现智能驾驶系统量产,也已开始实际道路试运营,迈出了商业化运营的重要一步。
目前因为法律和政策的要求,我们还是需要安全员坐在车里监管,但客观上带来了至少10%的燃油效率和司机利用率的提升。此外,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2021年,搭载PlusDrive自动驾驶系统的一汽解放智能重卡J7超级卡车已经小批量量产。整体硬件配件方面,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驾驶员监控系统等。这是一个外部设置,我们内部也有很多计算单元和其他软件。
总的来说,对于重卡来说,车辆的主体结构和外观都没有改变。此外,所有的软件和硬件必须符合车辆法规的要求。与一般消费品相比,汽车法规的要求非常苛刻。
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满足车规硬件要求方面,在高低温要求的情况下,车规一般是-40到85度,而普通消费品的要求可能是0到50度。
要实现工程化并最终完成量产,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任务非常艰巨,因为……e它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测试和验证,包括高低温、振动和冲击、耐久性和可靠性,这对于最终的量产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个我们引以为豪的验证体验。我们PlusDrive满载的一汽解放J7智能重卡在安全员的监督下,完成了从苏州到敦煌6500公里的自驾长途测试。其中经历了平原、高原、山地、戈壁等不同地貌,其中最大温差达到30度,海拔差达到3600米,最长隧道达到1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几乎经历了所有的极端环境和地貌,自动驾驶的比例达到了96%。
当然,我们还得和终端客户、物流车队一起实现实际道路上的商业化运营,才能真正体现自动驾驶的价值。
为此,荣庆和我们共同打造了国内首条智能重卡量产运营线,连接长三角、京津冀、济南商圈。我们的核心指标可以实现90%以上的自动驾驶,充分体现了自动驾驶的价值。此外,我们还实际验证了自动驾驶模式让燃油经济性真正达到了10%以上,同时驾驶者的驾驶舒适性和道路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升级。
此外,我们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展示。五峰山过江公路是国内首条未来智慧高速公路,全长35.8公里,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核心区,包括过道、弯道和桥梁。这段视频显示,智驾已经完成了全球首次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与社会车辆混合行驶的纯无人驾驶演示。
也经常有人问我们,智加科技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路线图是什么。
今年已经完成PlusDrive的量产,基本可以实现主干道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当然,因为法律要求,我们还是有一个安全员坐在驾驶室里,但是它的功能现在可以实现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阶段,在未来一两年内,我们计划实现从收费站到收费站的流程,包括上下匝道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将更新相应的传感系统硬件和软件以及计算单元。
从技术角度,我们预计2024年以后,如果政策法规或其他环境允许,智加科技可以在有限条件下实现L4无人驾驶。
最后,智加科技计划实现仓库到仓库的无人运输,包括上下匝道和收费站。这是智加科技未来几年实现高速公路或干线物流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图。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2021年12月10日,由雷锋。com &由新智家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在深圳正式召开。
此次,以“智能驾驶的决战时刻”为主题,Leifeng.com新智佳将话筒交给了行业内19家标杆企业,辐射13项技术/场景,涵盖智能驾驶算法、芯片、感知、落地等多个维度,仅评选出每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遵循“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两大黄金标准,演讲嘉宾与业界分享了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回顾、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以及有效模式的分享。
峰会之巅,智加科技业务副总裁刘力博士做了题为《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智能加路径》的精彩演讲。
作为一家专注干线物流场景的智能驾驶企业,智驾相信全自动无人驾驶将给物流运输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借助无人驾驶技术,企业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车队运营成本,节能减排,提高行车安全性。智能手机的商业化潜力和社会效益……干线物流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
但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数十亿里程数据积累的迭代优化,不断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量产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上的商业应用,为终端客户带来价值。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还有多远?刘力认为,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截至目前,智加科技已实现自动驾驶系统PlusDrive的量产,搭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智能重卡也已开始在实际道路上进行商业运营。
据介绍,到2021年底,由智加科技和智途科技在一汽解放打造的智能重卡J7已经小批量量产,智加科技已经完成了包括苏州至敦煌长途自动驾驶测试在内的整车验证。此外,智加科技还完成了全球首个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的纯无人驾驶展示。
“从技术角度,我们预计2024年后,智加科技可以在有限条件下实现L4无人车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刘力说。
以下为刘力演讲全文。Leifeng.com新智元司机在不改变初衷的情况下做了整理和剪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自动驾驶在干线物流中的应用,以及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智能加路径”。
智加科技于2016年创立于硅谷,目前在硅谷、上海、北京、苏州设有R&D中心。公司的愿景是让交通更安全,运输更便捷。基于L4自主研发的全栈自动驾驶系统PlusDrive。我们致力于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让长途卡车运输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有两个关键词:自动驾驶和干线物流,这是我们的重点。
汽车已经有将近140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革命性的变化。
如今,我们正在进入智能革命的时代。对于汽车来说,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上。机器将进一步延伸人类的控制能力,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智力,甚至解放人类。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和快速发展,客观上也极大地推动了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
智能驾驶的金三角是硬件、数据和软件。硬件本身成本的降低,性能的不断增强,计算单元更高计算能力的提升,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同时,基于AI的软件算法,以及海量里程数据的不断迭代优化,让车辆更加安全可靠。
当我们考虑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时候,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第一市场规模;第二种技术的成熟度;第三,政府法规的约束。同时也要看它给终端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或者能帮助解决什么痛点。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公路运输市场规模都很大。在中国,我们现在大约有800万辆重型卡车,高速公路的里程是16万公里,其中很大比例的重型卡车在跑干线物流。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市场规模差不多在3万亿以上。
美国的市场规模和中国差不多。美国是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重型卡车350万辆,市场规模万亿。因此,从市场规模来看,干线物流的市场规模和潜在商业化前景是巨大的。这也是智加科技要专注干线物流自动驾驶的原因之一。
除了市场规模,还要考虑商业化,以及智能驾驶技术在商业化中能带来什么价值,即给终端物流车队和物流公司带来什么价值,或者说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道路安全和运营成本一直是困扰物流车队和物流公司很久的一大痛点。
在交通安全方面,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普及率足够高,将会大大提高交通事故的减少甚至避免,对终端客户和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价值。
第二,燃料和人工成本大致占总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二,即60%以上。目前,智加科技通过美国和中国数十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验证了自动驾驶至少可以提高10%的燃油效率,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着驾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双人驾驶可以变成单人驾驶,甚至不用司机,整体效率将大幅提升38%,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同时因为实现了自动驾驶,我们整个重卡的运营时间可以从平均每天11个小时左右发展到几乎一周24小时,一周7天,运营效率和资产运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大家也在问: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商业化还有多远?我们的回答是,不远了,甚至现在已经开始了。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智家科技以无人驾驶为终极目标,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方面,通过数十亿里程数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量产车在实际道路上的商业应用,为终端客户和社会带来价值。
截至目前,智驾科技已实现智能驾驶系统量产,也已开始实际道路试运营,迈出了商业化运营的重要一步。
目前因为法律和政策的要求,我们还是需要安全员坐在车里监管,但客观上带来了至少10%的燃油效率和司机利用率的提升。此外,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2021年,搭载PlusDrive自动驾驶系统的一汽解放智能重卡J7超级卡车已经小批量量产。整体硬件配件方面,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驾驶员监控系统等。这是一个外部设置,我们内部也有很多计算单元和其他软件。
总的来说,对于重卡来说,车辆的主体结构和外观都没有改变。此外,所有的软件和硬件必须符合车辆法规的要求。与一般消费品相比,汽车法规的要求非常苛刻。
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满足车规的硬件要求方面,在高低温要求的情况下,车规一般是-40到85度,而普通消费品的要求可能是0到50度。
要实现工程化并最终完成量产,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任务非常艰巨,因为……e它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测试和验证,包括高低温、振动和冲击、耐久性和可靠性,这对于最终的量产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个我们引以为豪的验证体验。我们PlusDrive满载的一汽解放J7智能重卡在安全员的监督下,完成了从苏州到敦煌6500公里的自驾长途测试。其中经历了平原、高原、山地、戈壁等不同地貌,其中最大温差达到30度,海拔差达到3600米,最长隧道达到1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几乎经历了所有的极端环境和地貌,自动驾驶的比例达到了96%。
当然,我们还得和终端客户、物流车队一起实现实际道路上的商业化运营,才能真正体现自动驾驶的价值。
为此,荣庆和我们共同打造了国内首条智能重卡量产运营线,连接长三角、京津冀、济南商圈。我们的核心指标可以实现90%以上的自动驾驶,充分体现了自动驾驶的价值。此外,我们还实际验证了自动驾驶模式让燃油经济性真正达到了10%以上,同时驾驶者的驾驶舒适性和道路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升级。
此外,我们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展示。五峰山过江公路是国内首条未来智慧高速公路,全长35.8公里,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核心区,包括过道、弯道和桥梁。这段视频显示,智驾已经完成了全球首次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与社会车辆混合行驶的纯无人驾驶演示。
也经常有人问我们,智加科技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路线图是什么。
今年已经完成PlusDrive的量产,基本可以实现主干道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当然,因为法律要求,我们还是有一个安全员坐在驾驶室里,但是它的功能现在可以实现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阶段,在未来一两年内,我们计划实现从收费站到收费站的流程,包括上下匝道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将更新相应的传感系统硬件和软件以及计算单元。
从技术角度,我们预计2024年以后,如果政策法规或其他环境允许,智加科技可以在有限条件下实现L4无人驾驶。
最后,智加科技计划实现仓库到仓库的无人运输,包括上下匝道和收费站。这是智加科技未来几年实现高速公路或干线物流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图。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在环保人士抨击早前的提议过于宽松后,拜登政府正在对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推行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早在2017年发布Roadster时就表示,该车将在2020年上市销售。然而现在2021年已经快要过去了,这款纯电动超跑依然没有上市。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在12月20日表示,将延长密歇根Orion装配厂的停工时间,直至明年2月底,该工厂负责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生产。
1900/1/1 0:00:00“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12月22日,理想汽车CEO李想通过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配文“感谢鞭策,继续努力。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研究表明,使用电解质添加剂,可以延长锂金属电池的寿命,并大幅提升快速充放电性能。
1900/1/1 0:00:00关于大疆车载的动态,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今年的上海车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