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尽管不情愿,李斌还是被评为“最差的人”。当时,在同一条赛道上经历着最黑暗时刻的何肖鹏几乎没有放松。
“我已经在ICU了,快死了。”
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坐在ICU门口,准备等着进去。
这样一段对话,发生在一个早晨的香港海边。撇开他们之间的自嘲不谈,何肖鹏深深感到造一辆汽车不容易。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再难的事情,还是需要盯着深渊走下去。比起叹气和抱怨,尽力“自救”才是最迫切的。
2020年,被迫走上桌的何肖鹏打出了一张极其冒险的牌——小鹏P7,不成功则亡。好在结果还是比较喜人的。这种前无古人的新尝试最终得到了最终用户的认可。
同年8月,Xpeng Motors从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筹码”,有了生存下去的信心。一切都在逐渐向好的剧情发展。
时光荏苒,2021年在喧嚣中落下帷幕。此时此刻,如果要给这支新生力量一个年终总结,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经典台词已经能解释很多事情了。
“如果你获得银牌,你将永远被遗忘;如果你获得金牌,你将成为一名模特。"
的确,在何,于晓鹏汽车,在过去的12个月里,即使开拍时并不被看好,但后期依然努力让整个新能源行业真正实现了他们的全貌。
你到底想做什么?具体会怎么做?更大的野心是什么?将如何实现?一个个抢着问的问题都有了比较具体的答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小鹏只有在真正到达终点时才会获胜。因此,一些变数依然存在...
为了“卖冠”
“我相信,Xpeng Motors Q4的月交付量将继续提升,最终将成功突破15000辆的月交付高峰。”
在今年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Xpeng Motors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对下一步的终端表现做出了充满信心的预测。
但问题是,站在当时那个节点上,小鹏的月交付量和目标数字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旁观者看来,这样的演讲目的更像是提振信心。最后不可控因素太多,实现不了。
幸运的是,随着11月小鹏终端销量的释放,总交付量达到15,613辆,何肖鹏成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而这支新势力造车,也完成了累计交付,超过了长期占据榜首位置的蔚来。
2021年最后一个月,优势还在扩大。小鹏去年12月交付了16,000辆新车,同比增长181%。第四季度新车交付41,751辆,同比增长222%。
2021年共交付新车98155辆,同比增长263%,距离10万辆大关仅一步之遥,成功摘得新势力“年度销量桂冠”。
显然,数据不会说谎。由此看来,“夺冠”的背后,在过去的一年里,其自身的作为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小鹏的平均售价有一定差距,但通过改变角度,带来了三者中最丰富的产品结构,在售车型的区间在15-40万元,也是最广泛的。
换句话说,仅从目前的战略布局来分析,小鹏在终端中的位置无疑包含了更多的潜在用户,从而实现了最大的量变。
在这个过程中,小鹏P7不断增长的月交付量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去年7月份以来,其交付量能够稳定在6000辆以上。11月,该公司创下了7,839辆的月度纪录。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于去年7月顺利完成中期改款。虽然经历了短暂的更换阵痛,但也能逐渐提供力所能及的销售贡献。
9月中旬正式上市的小鹏P5,自上市以来就肩负重任,要成为小鹏P7之外的另一个“支撑点”。更低的价格门槛,更强的智能配置,都是小鹏的底气。
最终,结果并不令人失望。等待产能爬坡逐步完成,11月共交付新车2154辆,12月交付5030辆。毫无疑问,终端在不断放量,还在进行中。
“老实说,在2021年,小鹏可能是三大新势力中最渴望交付的。通过各种方法冲量,拿下销量桂冠才是它追求的。”
上述评价是其他新势力“友商”眼中的小鹏,但我同意,决心和执行力才是它在过去一年所展现出来的最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当芯片短缺激增时,疫情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加剧,小鹏的产能面临压力。
与此同时,小鹏疯狂铺设线下门店,无论是直营还是与……共建艺术家们。并且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扩充自己的超级充能网络。
各种措施,像无形的推手,围住下半场反超魏,一举夺冠。
袖手旁观“人民”
“新势力需要人来组建,新势力的创始人更需要人来组建。”
在过去,类似的感觉变得更加强烈。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汽车行业汪洋大海中的“后来者”,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积淀,也没有过去的辉煌可以吹嘘。如果你想让终端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你,你需要一个足够清晰的记忆点来说服他们。
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同赛道的选手来说,依然没有答案,有些人已经渐渐迷失了自我。回顾小鹏,对中国来说,最好的“智能”体验是其始终不渝的人事设计。
“别人骂你的时候你怎么这么客气?不要觉得他们有多好。”。
同样是在去年,何肖鹏在央视的《遇见大咖》节目中谈到了自己之前与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恩怨。至于原因,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广州国际车展。
当小鹏宣布将率先在目前已经交付的第三款量产车,即小鹏P5上搭载激光雷达,以提升自动驾驶架构的性能和安全冗余度时,迅速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随即,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更新了略带讽刺意味的发言。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从何的回复中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自信”。不久,今年1月,小鹏正式向用户推出了其引以为傲的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北京时间3月19日,从Xpeng Motors广州总部出发,这支身上贴上“智造”标签的新生力量,开始了为期8天、行程3675公里、途经10余个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的NGP远征。
行业内还没有人在真正的高速路况下,用推送给用户的量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完成过这样的挑战。最后的结果也足够优秀,成功超越了特斯拉NoA体验的水平。
此时此刻,经过不断的OTA迭代升级,NGP无疑变得更加强大。至于智能驾驶舱,无论是UI设计,还是全车系统语音助手的流畅度和综合能力,小鹏都已经有了值得骄傲的资本。
看到这里,我想对那些依然麻木不仁的传统车企喊一声:“进入电动化时代,并不意味着所谓的造车技术和行驶质感变得可有可无,智能才是决定你未来能否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显然,小鹏已经深刻理解了这个道理。更可怕的是,拥有4000多人且仍在不断扩张的R&D团队,把智力的“门槛”抬得越来越高。继续努力跑,才能赢得更大的领先。
相比之下,整个2021年,何肖鹏作为创始人频繁出现在各大脱口秀节目中,给外界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也想树立自己。
毕竟在创业初期,相比和李想这两个和汽车品类打了太久交道的“老”,何更像是一个刚刚选择跨界的“门外汉”。所以需要一些辅助手段,让整个行业接受和认识自己。
"你的性格是狂野、浪漫和矜持的混合体。"
他的最新评论来自不久前播出的一档央视脱口秀节目。现场资深媒体人吴伯凡直言不讳。
的确,狂野的何在收到外界提出的改名建议时,依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会改名的!换个说法,5年,10年,20年,我相信以中国命名的品牌会走向世界。到时候中国应该有信心走出去,走出去!"
浪漫的何肖鹏,在相继进入飞行汽车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后,可以自信地表示,“今天很难用一家汽车公司来定义小鹏品牌。我们希望引领未来的出行变革,用科技的探索成为未来出行的探索者。这是小鹏新的品牌定位。”
0
谨慎的何肖鹏,即使参加了足够多的采访和活动,仍然能感觉到他的轻微紧张。“我觉得没有任何解释,制造出来就是最好的答案。”“创业者最痛苦的是谁也说不清。”真实成了最贴切的表达。
在我眼里,这一年来何肖鹏真正想留下的人,是他懂得如何“造车”,如何从容面对一切问题。
简单明了的观点。
一场我不能输的世界大战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
小鹏也是。之前的空间已经给了这股新生力量更多的肯定和好评。接下来我想客观公正的谈谈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变数。
1
首先,正如《2022,魏小利互为敌人》一文中提到的:2022年,随着魏小利新计划的公布,产品序列继续扩大。“谁会是畅销书?”话题再次充满热度和关注度。
通过对小鹏的分析,如果小鹏G3i、小鹏P7、小鹏P5这三款在售车型的月交付量能够稳定在1.5万辆左右,那么年交付量将达到18万辆。
参考今年P5在小鹏的铺货节奏,G9在小鹏的真正交付时间很可能定在9月份。参考小鹏G3i,小鹏P7也将完成中期改款,新版本的交付时间可能在7月份。小鹏G9的到来可以算作是净增长。
综合来看,小鹏的年交付总量可能会达到220,000辆。2019年,尽管不情愿,李斌还是被评为“最差的人”。当时,在同一条赛道上经历着最黑暗时刻的何肖鹏几乎没有放松。
“我已经在ICU了,快死了。”
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坐在ICU门口,准备等着进去。
这样一段对话,发生在一个早晨的香港海边。撇开他们之间的自嘲不谈,何肖鹏深深感到造一辆汽车不容易。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再难的事情,还是需要盯着深渊走下去。比起叹气和抱怨,尽力“自救”才是最迫切的。
2020年,被迫走上桌的何肖鹏打出了一张极其冒险的牌——小鹏P7,不成功则亡。好在结果还是比较喜人的。这种前无古人的新尝试最终得到了最终用户的认可。
同年8月,Xpeng Motors从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筹码”,有了生存下去的信心。一切都在逐渐向好的剧情发展。
时光荏苒,2021年在喧嚣中落下帷幕。此时此刻,如果要给这支新生力量一个年终总结,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经典台词已经能解释很多事情了。
“如果你获得银牌,你将永远被遗忘;如果你获得金牌,你将成为一名模特。"
的确,在何,于晓鹏汽车,在过去的12个月里,即使开拍时并不被看好,但后期依然努力让整个新能源行业真正实现了他们的全貌。
你到底想做什么?具体会怎么做?更大的野心是什么?将如何实现?一个个抢着问的问题都有了比较具体的答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小鹏只有在真正到达终点时才会获胜。因此,一些变数依然存在...
为了“卖冠”
“我相信,Xpeng Motors Q4的月交付量将继续提升,最终将成功突破15000辆的月交付高峰。”
在今年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Xpeng Motors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对下一步的终端表现做出了充满信心的预测。
但问题是,站在当时那个节点上,小鹏的月交付量和目标数字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旁观者看来,这样的演讲目的更像是提振信心。最后不可控因素太多,实现不了。
幸运的是,随着11月小鹏终端销量的释放,总交付量达到15,613辆,何肖鹏成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而这支新势力造车,也完成了累计交付,超过了长期占据榜首位置的蔚来。
2021年最后一个月,优势还在扩大。小鹏去年12月交付了16,000辆新车,同比增长181%。第四季度新车交付41,751辆,同比增长222%。
2021年共交付新车98155辆,同比增长263%,距离10万辆大关仅一步之遥,成功摘得新势力“年度销量桂冠”。
显然,数据不会说谎。由此看来,“夺冠”的背后,在过去的一年里,其自身的作为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小鹏的平均售价有一定差距,但通过改变角度,带来了三者中最丰富的产品结构,在售车型的区间在15-40万元,也是最广泛的。
换句话说,仅从目前的战略布局来分析,小鹏在终端中的位置无疑包含了更多的潜在用户,从而实现了最大的量变。
在这个过程中,小鹏P7不断增长的月交付量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去年7月份以来,其交付量能够稳定在6000辆以上。11月,该公司创下了7,839辆的月度纪录。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小鹏G3于去年7月顺利完成中期改款。虽然经历了短暂的更换阵痛,但也能逐渐提供力所能及的销售贡献。
9月中旬正式上市的小鹏P5,自上市以来就肩负重任,要成为小鹏P7之外的另一个“支撑点”。更低的价格门槛,更强的智能配置,都是小鹏的底气。
最终,结果并不令人失望。等待产能爬坡逐步完成,11月共交付新车2154辆,12月交付5030辆。毫无疑问,终端在不断放量,还在进行中。
“老实说,在2021年,小鹏可能是三大新势力中最渴望交付的。通过各种方法冲量,拿下销量桂冠才是它追求的。”
上述评价是其他新势力“友商”眼中的小鹏,但我同意,决心和执行力才是它在过去一年所展现出来的最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当芯片短缺激增时,疫情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加剧,小鹏的产能面临压力。
与此同时,小鹏疯狂铺设线下门店,无论是直营还是与……共建艺术家们。并且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扩充自己的超级充能网络。
各种措施,像无形的推手,围住下半场反超魏,一举夺冠。
袖手旁观“人民”
“新势力需要人来组建,新势力的创始人更需要人来组建。”
在过去,类似的感觉变得更加强烈。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汽车行业汪洋大海中的“后来者”,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积淀,也没有过去的辉煌可以吹嘘。如果你想让终端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你,你需要一个足够清晰的记忆点来说服他们。
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同赛道的选手来说,依然没有答案,有些人已经渐渐迷失了自我。回顾小鹏,对中国来说,最好的“智能”体验是其始终不渝的人事设计。
“别人骂你的时候你怎么这么客气?不要觉得他们有多好。”。
同样是在去年,何肖鹏在央视的《遇见大咖》节目中谈到了自己之前与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恩怨。至于原因,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广州国际车展。
当小鹏宣布将率先在目前已经交付的第三款量产车,即小鹏P5上搭载激光雷达,以提升自动驾驶架构的性能和安全冗余度时,迅速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随即,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更新了略带讽刺意味的发言。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从何的回复中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自信”。不久,今年1月,小鹏正式向用户推出了其引以为傲的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北京时间3月19日,从Xpeng Motors广州总部出发,这支身上贴上“智造”标签的新生力量,开始了为期8天、行程3675公里、途经10余个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的NGP远征。
行业内还没有人在真正的高速路况下,用推送给用户的量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完成过这样的挑战。最后的结果也足够优秀,成功超越了特斯拉NoA体验的水平。
此时此刻,经过不断的OTA迭代升级,NGP无疑变得更加强大。至于智能驾驶舱,无论是UI设计,还是全车系统语音助手的流畅度和综合能力,小鹏都已经有了值得骄傲的资本。
看到这里,我想对那些依然麻木不仁的传统车企喊一声:“进入电动化时代,并不意味着所谓的造车技术和行驶质感变得可有可无,智能才是决定你未来能否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显然,小鹏已经深刻理解了这个道理。更可怕的是,拥有4000多人且仍在不断扩张的R&D团队,把智力的“门槛”抬得越来越高。继续努力跑,才能赢得更大的领先。
相比之下,整个2021年,何肖鹏作为创始人频繁出现在各大脱口秀节目中,给外界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也想树立自己。
毕竟在创业初期,相比和李想这两个和汽车品类打了太久交道的“老”,何更像是一个刚刚选择跨界的“门外汉”。所以需要一些辅助手段,让整个行业接受和认识自己。
"你的性格是狂野、浪漫和矜持的混合体。"
他的最新评论来自不久前播出的一档央视脱口秀节目。现场资深媒体人吴伯凡直言不讳。
的确,狂野的何在收到外界提出的改名建议时,依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会改名的!换个说法,5年,10年,20年,我相信以中国命名的品牌会走向世界。到时候中国应该有信心走出去,走出去!"
浪漫的何肖鹏,在相继进入飞行汽车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后,可以自信地表示,“今天很难用一家汽车公司来定义小鹏品牌。我们希望引领未来的出行变革,用科技的探索成为未来出行的探索者。这是小鹏新的品牌定位。”
0
谨慎的何肖鹏,即使参加了足够多的采访和活动,仍然能感觉到他的轻微紧张。“我觉得没有任何解释,制造出来就是最好的答案。”“创业者最痛苦的是谁也说不清。”真实成了最贴切的表达。
在我眼里,这一年来何肖鹏真正想留下的人,是他懂得如何“造车”,如何从容面对一切问题。
简单明了的观点。
一场我不能输的世界大战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
小鹏也是。之前的空间已经给了这股新生力量更多的肯定和好评。接下来我想客观公正的谈谈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变数。
1
首先,正如《2022,魏小利互为敌人》一文中提到的:2022年,随着魏小利新计划的公布,产品序列继续扩大。“谁会是畅销书?”话题再次充满热度和关注度。
通过对小鹏的分析,如果小鹏G3i、小鹏P7、小鹏P5这三款在售车型的月交付量能够稳定在1.5万辆左右,那么年交付量将达到18万辆。
参考今年P5在小鹏的铺货节奏,G9在小鹏的真正交付时间很可能定在9月份。参考小鹏G3i,小鹏P7也将完成中期改款,新版本的交付时间可能在7月份。小鹏G9的到来可以算作是净增长。
综合来看,小鹏的年交付总量可能会达到220,000辆。4
但问题是,以上所有推论都是建立在理想环境下的。真实情况是,2021年无缘冠军的蔚来和理想都在进攻,即将打出自己最新的“牌”。相比之下,小鹏真正采用的几款车型已经正式亮相。其中,中枢担当小鹏P7的角色,也将面临新旧车型切换的压力。
同时,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何肖鹏说:“如果谁能把芯片给我,我会请他喝酒。”今年更大的挑战在于新能源补贴持续下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成本的增加对毛利率最低的小鹏来说并不那么友好。
如果你想戴上王冠,你必须承受它的重量。从根本上说,新势力是保不住皇冠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坚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5
其次,我想谈谈对小鹏“智能化”路线的一些看法,尤其是辅助驾驶部分。
毫无疑问,从XPILOT 2.5,到XPILOT 3.0,再到XPILOT 3.5,甚至更高的XPILOT 4.0,可以预见功能体验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从最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到高速NGP,再到城市NGP,直到实现真正点对点的全自动驾驶,小鹏的眼光和野心也不用担心。
但是,唯一的疑问是,每一次阶段性的飞跃,都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作为载体。比如因为城市NGP需要激光雷达作为硬件加持,所以只能在小鹏P5上实现,而没有的小鹏P7和小鹏G3i肯定是上不了车的。
平心而论,这样“断崖式”的更新对很多老车主来说并不友好。可以站在车企的角度考虑,但这是很无奈的事情。毕竟,今天的小鹏没有太多精力去回顾一切。
6
在它的背后,可以明显感受到蔚来对理想的疯狂追求。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既然小鹏想要获得“智能”人员并继续加强“护城河”,它需要做的事情就比预期的要多得多,也复杂得多,而且绝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它还是去年广州车展上发布的小鹏G9。
在投放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小鹏P7、小鹏P5或者小鹏G3i,加在一起,一个月可以贡献15000多辆。但无一例外的是,产品本身都有明显的“长短板”,所以迫切需要一款能真实体现这支新生力量不断进步的新车。
所以,小鹏G9来了。从外观的反应和目前已经亮相的一些参数来看,基本都是正面的,但是“上市时间”又成了新问题。
7
如果你熟悉蔚来汽车的发展历程,你会清楚地发现,蔚来ES6、P7、李ONE这三款各自的主销车型,在产品定位、目标人群甚至补贴价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作为旁观者,我从未目睹过三者的交锋。众所周知,在今年4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小鹏G9将面对蔚来ES7和理想X01这两款同样代表了各自品牌最强实力的SUV。一场正面较量显然是不可避免的。
小鹏G9的优势可能更多的集中在智能的成熟度,以及整个系统较低的价格门槛。相反,作为肩负“冲高”重任的产品,在豪华感的塑造上似乎会成为其劣势。
借此机会,终于引出一个由来已久的痛点——品牌up。
8
不管承认与否,在过去的几年里,小鹏在终端的定位是品牌本身的定位和给终端消费者带来的印象,略低于其他两大新势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维的。
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品牌层面的大力支持,即使产品本身再好,也很难获得更高的溢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小鹏在品牌更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它知道这是质变的最大障碍。
今年,卖好小鹏G9只会是品牌向上的一个分支。更多时候,小鹏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填补其他分支。或许,蔚来ET7的标杆车型小鹏P9将会上市?设计一款高端纯电动MPV?还是整个服务和售后体系的创新?
9
文章最后,突然想用位于微博的李创始人李想写的一段话,作为这次年终盘点的结尾。
“中国过去六七年,智能电动汽车的创业者很多,300多个创业者剩下不到10个。三大互联网的外行成为新势力中的销售负责人,而不是汽车行业的资深企业家。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肖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控制节奏,努力工作。”
的确,从最初质疑者口中的“三电傻逼”到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意见领袖,你可以说三大新势力的绽放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努力。
而我知道的是:2021年,小鹏不会赢;2022年,无情的淘汰还在继续...4
但问题是,以上所有推论都是建立在理想环境下的。真实情况是,2021年无缘冠军的蔚来和理想都在进攻,即将打出自己最新的“牌”。相比之下,小鹏真正采用的几款车型已经正式亮相。其中,中枢担当小鹏P7的角色,也将面临新旧车型切换的压力。
同时,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何肖鹏说:“如果谁能把芯片给我,我会请他喝酒。”今年更大的挑战在于新能源补贴持续下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成本的增加对毛利率最低的小鹏来说并不那么友好。
如果你想戴上王冠,你必须承受它的重量。从根本上说,新势力是保不住皇冠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坚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5
其次,我想谈谈对小鹏“智能化”路线的一些看法,尤其是辅助驾驶部分。
毫无疑问,从XPILOT 2.5,到XPILOT 3.0,再到XPILOT 3.5,甚至更高的XPILOT 4.0,可以预见功能体验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从最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到高速NGP,再到市区NGP,直到实现真正点对点的全自动驾驶,小鹏的眼光和野心也不用担心。
但是,唯一的疑问是,每一次阶段性的飞跃,都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作为载体。比如因为城市NGP需要激光雷达作为硬件加持,所以只能在小鹏P5上实现,而没有的小鹏P7和小鹏G3i肯定是上不了车的。
平心而论,这样“断崖式”的更新对很多老车主来说并不友好。可以站在车企的角度考虑,但这是很无奈的事情。毕竟,今天的小鹏没有太多精力去回顾一切。
6
在它的背后,可以明显感受到蔚来对理想的疯狂追求。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既然小鹏想要获得“智能”人员,并继续加强“护城河”,它需要做的事情远比预期的更多、更复杂,而且绝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它还是去年广州车展上发布的小鹏G9。
在投放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小鹏P7、小鹏P5或者小鹏G3i,加在一起,一个月可以贡献15000多辆。但无一例外的是,产品本身都有明显的“长短板”,所以迫切需要一款能真实体现这支新生力量不断进步的新车。
所以,小鹏G9来了。从外观的反应和目前已经亮相的一些参数来看,基本都是正面的,但是“上市时间”又成了新问题。
7
如果你熟悉蔚来汽车的发展历程,你会清楚地发现,蔚来ES6、P7、李ONE这三款各自的主销车型,在产品定位、目标人群甚至补贴价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作为旁观者,我从未目睹过三者的交锋。众所周知,在今年4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小鹏G9将面对蔚来ES7和理想X01这两款同样代表了各自品牌最强实力的SUV。一场正面较量显然是不可避免的。
小鹏G9的优势可能更多的集中在智能的成熟度,以及整个系统较低的价格门槛。相反,作为肩负“冲高”重任的产品,在豪华感的塑造上似乎会成为其劣势。
借此机会,终于引出一个由来已久的痛点——品牌up。
8
不管承认与否,在过去的几年里,小鹏在终端的定位是品牌本身的定位,以及给终端消费者带来的印象,这是轻微的……低于其他两个新生力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维的。
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品牌层面的大力支持,即使产品本身再好,也很难获得更高的溢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小鹏在品牌更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它知道这是质变的最大障碍。
今年,卖好小鹏G9只会是品牌向上的一个分支。更多时候,小鹏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填补其他分支。或许,蔚来ET7的标杆车型小鹏P9将会上市?设计一款高端纯电动MPV?还是整个服务和售后体系的创新?
9
文章最后,突然想用位于微博的李创始人李想写的一段话,作为这次年终盘点的结尾。
“中国过去六七年,智能电动汽车的创业者很多,300多个创业者剩下不到10个。三大互联网的外行成为新势力中的销售负责人,而不是汽车行业的资深企业家。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肖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控制节奏,努力工作。”
的确,从最初质疑者口中的“三电傻逼”到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意见领袖,你可以说三大新势力的绽放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努力。
而我知道的是:2021年,小鹏不会赢;2022年,无情的淘汰还在继续...
1月9日,一场始于2021年12月25日、跨年跨界的亲子活动,完美画上句点。上汽通用携手正佳海洋世界推出的文旅跨界活动“探趣海底,别有童趣神奇海洋家庭日”圆满结束。
1900/1/1 0:00:001月18日,时代电服在线上举行首场发布会,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时代电服是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可靠的移动电能解决方案和服务。
1900/1/1 0:00:002022年1月14日,北京氮化镓GaN功率芯片的行业领导者NavitasSemiconductor(纳斯达克代码:NVTS)宣布开设新的电动汽车EV设计中心,
1900/1/1 0:00:00丰田官方公布旗下搭载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全球销量已突破1900万,在中国这个数字也达到了150万。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2021年,现代汽车全球销量为389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现代电动车的批发销量突破16万辆,同比增长44。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2亿美元,使其总投资达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