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在全球最大车市败北 极星还能点亮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全新汽车5.x折叠北极星2,车主推荐可靠渠道”,在某二手平台搜索北极星2会出现大量这样的新闻。诱惑的话语,惊人的折扣,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难以置信的错觉。

然而,这是真的。

“这批车主主要是2020年6月到10月生产的第一版北极星2,都是直接从厂家拿的。”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老板范蠡(化名)告诉汽车之家,“这些车辆在沃尔沃可以享受正常的售后服务。”

同时,汽车之家还了解到,除了第一版,北极星2的其他车型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单电机标准续航版入门级从25.78万降到了19.3万。

但即便如此,北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依然不见起色。

不久前,Polestar北极星发布了2021年销量数据:全球累计销量2.9万辆,同比增长185%。说到中国市场,只提到了“471%”的同比增长率。结合Polestar极星2020年在中国的保额(只有365辆),2021年的成绩显然只停留在2000多辆的规模。

作为一个成立四年多的新动力品牌,这样的表现显然难以服众。而且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来说,北极星的表现有些反常。北极星怎么了?为什么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差别这么大?北极星的出路在哪里?

价格“崩盘”渠道乱象

在过去的四年里,北极星先后推出了北极星1号和北极星2号两款机型。前者是搭载插电式混动的GT跑车,售价高达145万(现已停产);后者是官方纯电动汽车,标配特斯拉Model 3,被北极星寄予厚望。

然而事与愿违,北极星2号并没有承担起国内“取量”的重任,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很多人都听说过Polestar极星在卖《断裂》的消息,网上也有曝光。但是,这些各种各样的价格,都是来自汽车经销商或者汽车销售平台的口气。

车况几乎是全新的,手续难免让人怀疑是二手车。“第一版实际上并没有在终端发售。这些汽车被一个批发商买走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商品都是从这家公司批发的。很多汽车经销商就是赚中间的差价。”范蠡对汽车之家说。

“这是库存车的促销活动。”范蠡如实说道,“北极星也希望尽快采取行动,让它尽快消化库存,回笼资金。”

带着对价格的疑问,汽车之家也走访了北京的一些极地空间。

作为北极星品牌的实体销售终端,北极星空间在中国只有两家真正的直营店,分别是北京的侨福芳草地店和上海的静安嘉里中心店,其余都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开设的门店。

当被问及北极星2是否有优惠时,北极星空间销售人员王明(化名)说:“如果你确定要车,我会告诉你具体优惠。现在不能告诉你具体优惠后的价格。”

作为北京侨福坊草原店的旗舰店,销售声明非常简洁官方。“我们都是全国统一价格,车型没有优惠。”当被问及网上的“骨折价”时,他很生气。“我们也想知道这个价位在哪里能买到车。”

今天对于北极星来说,价格透明只能是表象,而不是真相。

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北极星空间显得冷清。走进偌大的店面,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顾客,销售人员也姗姗来迟,有一搭没一搭地介绍北极星2,只卖不卖。

“极地空间分布在中国,Xi安和南京的店都倒闭了。"

由于客流稀少,部分城市的极地空间只能选择闭店。去年,Polestar在Xi和南京的门店被关闭。在最近的业绩预测中,北极星宣布,2021年中国市场的零售网络数量将从15个增加到20个。但是当我们打开北极星官网,可以发现只有18个。

显然,渠道布局缓慢也是阻碍极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来看,相比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晋头部势力,相比成立仅两年多的高河,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去年年初,第一批10家高科技中心HiPhi Hub在高河开业,一年时间就扩展到全国37家。

中国和欧洲有什么不同?

相对于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北极星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基本能排进前20。根据EU-EVs的数据,2021年北极星一半的销量来自欧洲市场。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仅占十分之一。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首先,Polestar脱胎于沃尔沃,诞生于欧洲。

Polestar于1996年首次出现在STCC(瑞典房车锦标赛)上。就像宝马的M,奔驰的AMG,奥迪的RS,高性能根植于骨子里。2015年,沃尔沃全资收购Polestar,成为其高性能部门。2017年,Polestar正式成为沃尔沃的子品牌,随后公布了其中文品牌名称——Polar Star。

换句话说,Polestar在欧洲市场深耕近30年,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

其次,面对新能源汽车,欧洲消费者的喜好与中国消费者有很大不同。欧洲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消费理念,性能和品质仍然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

“而且,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主要基于交通工具。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续航水平没有那么多顾虑。汽车分析师刘明认为,“同时……ime,这两年欧洲对电动车的补贴力度非常大,这也是人们在购车成本上选择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续航里程、服务和智能的需求更强。特斯拉、小鹏等以智能著称,而蔚来则因其服务成为众多消费者的粉丝。

不同的消费观念产生了独特的市场特征。对于北极星来说,显然很难两全其美。

再者,从“纯净、先锋、高性能”的品牌理念也可以看出,北极星更注重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在“纯粹”的车辆设计方面,北极星品牌继承了北欧风格和极简美学设计。极简主义的审美和生活方式是欧美的主流。

"显然,北极星严重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刘明为人直爽。北极星在全球的整体布局是:欧洲设计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同步销售。北极星在研发上完全被外方控制,中国没有太大话语权。Polar Star在瑞典有一个设计和R&D团队,在英国有一个独立的R&D工程团队。

“总而言之,北极星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欧洲品牌。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工程设计,都是以欧洲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对中国消费者缺乏足够的重视。”刘明总结道。

" Polestar2(参数|查询)"

曾经的“心比天高”,现在的出路在哪里?

不得不说,作为吉利体系下的高端电动车先锋,北极星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受到几何级冲击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北极星汽车定调:“青(北极星)胜于蓝,因为蓝(沃尔沃)”。

北极星似乎别无选择,只能高举高打。北极星起点高,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高性能电动车品牌。第一辆车Polestar 1以145万的高价问世。而且,北极星一直想装豪华高端,但残酷的现实迫使其“低头”。直到2020年才出现第二款车Polestar 2,其价格还不到Polestar 1的零头。

“但即便如此,北极星在中国市场已经陷入泥潭,战略地位濒临丧失。换句话说,北极星现在处于‘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境地,处境略显尴尬。吉利控股本来想把它作为冲击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冲锋’。谁曾想到关键时刻‘哑火’。”刘明对汽车之家说。

“北极星的出现有点仓促,更像是电气化浪潮下跟风的产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吉利在电气化布局上的困惑。从最初的“蓝色吉利行动”,到几何品牌,再到北极星的出现,无疑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氪的出现。

换句话说,北极星的未来并不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其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

吉利控股集团一直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电气化轨道上,吉利目前上面是极地氪,下面是几何和枫叶。此外,沃尔沃还将成为智能纯电动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并计划在2030年成为100%纯电动豪华汽车企业。

Volvo, Polaris Polestar, Beijing, Tesla, Krypton

『北极星2』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北极星显然已经处于被战略抛弃的边缘。

那么北极星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北极星的出路一是作为小众高性能品牌存在,二是作为吉利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刘明如实说道,“有些类似于宝腾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北极星的品牌资产在欧洲市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阶段,在电动车领域,吉利控股体系下有两大电动车架构,SEA郝汉和SPA2,以及下一代纯电动专属mod……ar架构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吉利、沃尔沃、林克、北极星品牌都将共享上述架构。

曾经,Polestar是在赛道上驰骋的运动员;四年前,我转向《大海》,想做电气化的浪潮;现在,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它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定位。(文/汽车之家杨一春)“全新汽车5.x折叠北极星2,车主推荐可靠渠道”,在某二手平台搜索北极星2会出现大量这样的新闻。诱惑的话语,惊人的折扣,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难以置信的错觉。

然而,这是真的。

“这批车主主要是2020年6月到10月生产的第一版北极星2,都是直接从厂家拿的。”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老板范蠡(化名)告诉汽车之家,“这些车辆在沃尔沃可以享受正常的售后服务。”

同时,汽车之家还了解到,除了第一版,北极星2的其他车型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单电机标准续航版入门级从25.78万降到了19.3万。

但即便如此,北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依然不见起色。

不久前,Polestar北极星发布了2021年销量数据:全球累计销量2.9万辆,同比增长185%。说到中国市场,只提到了“471%”的同比增长率。结合Polestar极星2020年在中国的保额(只有365辆),2021年的成绩显然只停留在2000多辆的规模。

作为一个成立四年多的新动力品牌,这样的表现显然难以服众。而且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来说,北极星的表现有些反常。北极星怎么了?为什么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差别这么大?北极星的出路在哪里?

价格“崩盘”渠道乱象

在过去的四年里,北极星先后推出了北极星1号和北极星2号两款机型。前者是搭载插电式混动的GT跑车,售价高达145万(现已停产);后者是官方纯电动汽车,标配特斯拉Model 3,被北极星寄予厚望。

然而事与愿违,北极星2号并没有承担起国内“取量”的重任,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很多人都听说过Polestar极星在卖《断裂》的消息,网上也有曝光。但是,这些各种各样的价格,都是来自汽车经销商或者汽车销售平台的口气。

车况几乎是全新的,手续难免让人怀疑是二手车。“第一版实际上并没有在终端发售。这些汽车被一个批发商买走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商品都是从这家公司批发的。很多汽车经销商就是赚中间的差价。”范蠡对汽车之家说。

“这是库存车的促销活动。”范蠡如实说道,“北极星也希望尽快采取行动,让它尽快消化库存,回笼资金。”

带着对价格的疑问,汽车之家也走访了北京的一些极地空间。

作为北极星品牌的实体销售终端,北极星空间在中国只有两家真正的直营店,分别是北京的侨福芳草地店和上海的静安嘉里中心店,其余都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开设的门店。

当被问及北极星2是否有优惠时,北极星空间销售人员王明(化名)说:“如果你确定要车,我会告诉你具体优惠。现在不能告诉你具体优惠后的价格。”

作为北京侨福坊草原店的旗舰店,销售声明非常简洁官方。“我们都是全国统一价格,车型没有优惠。”当被问及网上的“骨折价”时,他很生气。“我们也想知道这个价位在哪里能买到车。”

今天对于北极星来说,价格透明只能是表象,而不是真相。

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北极星空间显得冷清。走进偌大的店面,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顾客,销售人员也姗姗来迟,有一搭没一搭地介绍北极星2,只卖不卖。

“极地空间分布在中国,Xi安和南京的店都倒闭了。"

由于客流稀少,部分城市的极地空间只能选择闭店。去年,Polestar在Xi和南京的门店被关闭。在最近的业绩预测中,北极星宣布,2021年中国市场的零售网络数量将从15个增加到20个。但是当我们打开北极星官网,可以发现只有18个。

显然,渠道布局缓慢也是阻碍极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来看,相比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晋头部势力,相比成立仅两年多的高河,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去年年初,第一批10家高科技中心HiPhi Hub在高河开业,一年时间就扩展到全国37家。

中国和欧洲有什么不同?

相对于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北极星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基本能排进前20。根据EU-EVs的数据,2021年北极星一半的销量来自欧洲市场。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仅占十分之一。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首先,Polestar脱胎于沃尔沃,诞生于欧洲。

Polestar于1996年首次出现在STCC(瑞典房车锦标赛)上。就像宝马的M,奔驰的AMG,奥迪的RS,高性能根植于骨子里。2015年,沃尔沃全资收购Polestar,成为其高性能部门。2017年,Polestar正式成为沃尔沃的子品牌,随后公布了其中文品牌名称——Polar Star。

换句话说,Polestar在欧洲市场深耕近30年,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

其次,面对新能源汽车,欧洲消费者的喜好与中国消费者有很大不同。欧洲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消费理念,性能和品质仍然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

“而且,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主要基于交通工具。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续航水平没有那么多顾虑。汽车分析师刘明认为,“同时……ime,这两年欧洲对电动车的补贴力度非常大,这也是人们在购车成本上选择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续航里程、服务和智能的需求更强。特斯拉、小鹏等以智能著称,而蔚来则因其服务成为众多消费者的粉丝。

不同的消费观念产生了独特的市场特征。对于北极星来说,显然很难两全其美。

再者,从“纯净、先锋、高性能”的品牌理念也可以看出,北极星更注重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在“纯粹”的车辆设计方面,北极星品牌继承了北欧风格和极简美学设计。极简主义的审美和生活方式是欧美的主流。

"显然,北极星严重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刘明为人直爽。北极星在全球的整体布局是:欧洲设计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同步销售。北极星在研发上完全被外方控制,中国没有太大话语权。Polar Star在瑞典有一个设计和R&D团队,在英国有一个独立的R&D工程团队。

“总而言之,北极星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欧洲品牌。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工程设计,都是以欧洲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对中国消费者缺乏足够的重视。”刘明总结道。

" Polestar2(参数|查询)"

曾经的“心比天高”,现在的出路在哪里?

不得不说,作为吉利体系下的高端电动车先锋,北极星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受到几何级冲击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北极星汽车定调:“青(北极星)胜于蓝,因为蓝(沃尔沃)”。

北极星似乎别无选择,只能高举高打。北极星起点高,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高性能电动车品牌。第一辆车Polestar 1以145万的高价问世。而且,北极星一直想装豪华高端,但残酷的现实迫使其“低头”。直到2020年才出现第二款车Polestar 2,其价格还不到Polestar 1的零头。

“但即便如此,北极星在中国市场已经陷入泥潭,战略地位濒临丧失。换句话说,北极星现在处于‘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境地,处境略显尴尬。吉利控股本来想把它作为冲击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冲锋’。谁曾想到关键时刻‘哑火’。”刘明对汽车之家说。

“北极星的出现有点仓促,更像是电气化浪潮下跟风的产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吉利在电气化布局上的困惑。从最初的“蓝色吉利行动”,到几何品牌,再到北极星的出现,无疑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氪的出现。

换句话说,北极星的未来并不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其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

吉利控股集团一直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电气化轨道上,吉利目前上面是极地氪,下面是几何和枫叶。此外,沃尔沃还将成为智能纯电动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并计划在2030年成为100%纯电动豪华汽车企业。

Volvo, Polaris Polestar, Beijing, Tesla, Krypton

『北极星2』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北极星显然已经处于被战略抛弃的边缘。

那么北极星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北极星的出路一是作为小众高性能品牌存在,二是作为吉利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刘明如实说道,“有些类似于宝腾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北极星的品牌资产在欧洲市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阶段,在电动车领域,吉利控股体系下有两大电动车架构,SEA郝汉和SPA2,以及下一代纯电动专属mod……ar架构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吉利、沃尔沃、林克、北极星品牌都将共享上述架构。

曾经,Polestar是在赛道上驰骋的运动员;四年前,我转向《大海》,想做电气化的浪潮;现在,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它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定位。(文/汽车之家杨一春)

标签:沃尔沃Polestar极星北京特斯拉极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成年度消费维权热点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达1009,成为“年度最热”。

1900/1/1 0:00:00
Stellantis将向西欧出口俄罗斯产厢式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Stellantis将开始向欧洲出口该公司位于俄罗斯卡卢加(Kaluga)的工厂所生产的商用厢式车,以满足欧洲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1900/1/1 0:00:00
「二把手」卸任副董事长,长城汽车在下什么棋?

来源:长城汽车作者秦章勇编辑王妍1月23日,作为整车上市公司,长城汽车率先发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

1900/1/1 0:00:00
极寒5min充电130km,极狐4C“速热速充速冷”技术首测成功

1月21日,张家口光储充换智能微网超级能源补给站开幕活动在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联动举办,

1900/1/1 0:00:00
注资10万 沙龙机甲汽车杭州设销售公司

1月24日,据企查查App显示,沙龙机甲(杭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固定班车经营租赁;金属结构销售;工程管理服务;

1900/1/1 0:00:00
小鹏P7记忆泊车 加速撞致尾门凹陷

1月21日,浙江卫视《1818黄金眼》消息,一位来自杭州的小鹏P7车主在使用记忆泊车功能时,车辆突然加速,撞到了后面的消防栓阀门,导致尾门凹陷。经4S店评估,该损伤的修复可能要花费9000元左右。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