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特斯拉真的在世界范围内大获全胜。中国板块提供的产销贡献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终数据,特斯拉中国12月销量为70,847辆,仅出口245辆。同时,包括出口在内,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交付汽车413,283辆,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1.7%。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战略版图中最大的单一市场。
今年,追求更高的产销目标是这家美国车企最迫切的事情。所以,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野心依旧展露无遗。最感同身受的是,到2030年,年销量达到2000万辆。
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1%,这是所有车企中非常恐怖的增长率。”
接下来,只要能尽快缓解芯片短缺的问题,特斯拉保持目前的增速就没有问题,至少长期保持50%以上的增速。也就是说,特斯拉2022年的新产销目标将大概率冲击150万辆大关。
正因如此,马斯克深知仅仅依靠上海工厂和美国两家工厂的“产量”是不够的。
就在最近,根据特斯拉的一封内部邮件,其官方已经通知德国员工,柏林工厂的Model Y可以开始订购,并将于3月份交付。同时还有一封邮件显示,Model Y已经在柏林工厂开始生产。
此前有外媒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该工厂组装的新车总数已经达到两位数。原因是特斯拉之前获得了新的试制批准,作为量产准备的一部分,可以在柏林工厂生产2000辆Model Y。
马斯克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回复网友,“我会在2月份去德国庆祝顺利开始。”
综合各种迹象,可以确定的是,经过与当地环保组织的几轮“拉扯”和与政府的谈判,特斯拉的德国柏林工厂终于即将投产。欧洲当地用户也越来越接近一款“德国制造”Model Y的交付日期。
至于此举的意义,正如《特斯拉对狼堡的进攻》一文中提到的,在中国的帮助下,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确实实现了量变带来的质变,我们也用这条“鲶鱼”成功盘活了一片死水。
但对于特斯拉本身来说,如果要进一步证明其含金量和实力,欧洲新能源市场显然是更完美的“试金石”。
毕竟无论奔驰、宝马、奥迪还是大众,这些走过百年的传统汽车巨头,都已经进入了电气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由新正平台诞生的多种模式逐渐落地。而他们是“德国制造”的Y型,直接面对的最大敌人。
由此看得更深,特斯拉还必须克服以下两个挑战,才能“深耕”欧洲新能源市场。
第一,整个汽车行业的芯片荒会继续蔓延。
在过去的一年里,马斯克不止一次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言:“正如公开披露的那样,我们的新车正在一些标准芯片的极端供应限制下运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瑞萨和博世。”
显然,公开喊出全球最大的两家汽车芯片供应商,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助感。正因如此,即使德国柏林工厂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产能似乎也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值……在短期内,攀登的过程会很长。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到Model Y的制造成本。
第二,本地用户的购买习惯和认知。
为什么特斯拉在中国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它的品牌力足够高,同级别竞品很少,性价比优势突出,占了很大比重。
在我心目中,除了这些,无论Model 3还是Model Y,越来越极致的科技感和智能体验也在吸引着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但结合以往经验,相比国内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欧洲本土消费者相对保守。很多时候,我们在意的东西并不能很好的激发一些人的购买欲望。
更严峻的考验是,欧洲用户对质量控制的高要求恰恰是特斯拉目前最大的短板之一。2020年,在《消费者报告》杂志中,它在26个汽车品牌的可靠性调查中排名倒数第二。
综上所述,新的战斗已经打响。今年,即使有柏林工厂的加持和协助,特斯拉想要成为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头把交椅”,将面临的封锁也不容小觑。
要冲击150万辆的产销量并不容易...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特斯拉真的在世界范围内大获全胜。中国板块提供的产销贡献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终数据,特斯拉中国12月销量为70,847辆,仅出口245辆。同时,包括出口在内,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交付汽车413,283辆,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1.7%。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战略版图中最大的单一市场。
今年,追求更高的产销目标是这家美国车企最迫切的事情。所以,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野心依旧展露无遗。最感同身受的是,到2030年,年销量达到2000万辆。
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1%,这是所有车企中非常恐怖的增长率。”
接下来,只要能尽快缓解芯片短缺的问题,特斯拉保持目前的增速就没有问题,至少长期保持50%以上的增速。也就是说,特斯拉2022年的新产销目标将大概率冲击150万辆大关。
正因如此,马斯克深知仅仅依靠上海工厂和美国两家工厂的“产量”是不够的。
就在最近,根据特斯拉的一封内部邮件,其官方已经通知德国员工,柏林工厂的Model Y可以开始订购,并将于3月份交付。同时还有一封邮件显示,Model Y已经在柏林工厂开始生产。
此前有外媒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该工厂组装的新车总数已经达到两位数。原因是特斯拉之前获得了新的试制批准,作为量产准备的一部分,可以在柏林工厂生产2000辆Model Y。
马斯克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回复网友,“我会在2月份去德国庆祝顺利开始。”
综合各种迹象,可以确定的是,经过与当地环保组织的几轮“拉扯”和与政府的谈判,特斯拉的德国柏林工厂终于即将投产。欧洲当地用户也越来越接近一款“德国制造”Model Y的交付日期。
至于……的意义动起来,正如《特斯拉对狼堡的进攻》一文中提到的,在中国的帮助下,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确实实现了量变带来的质变,我们也用这条“鲶鱼”成功盘活了一片死水。
但对于特斯拉本身来说,如果要进一步证明其含金量和实力,欧洲新能源市场显然是更完美的“试金石”。
毕竟无论奔驰、宝马、奥迪还是大众,这些走过百年的传统汽车巨头,都已经进入了电气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由新正平台诞生的多种模式逐渐落地。而他们是“德国制造”的Y型,直接面对的最大敌人。
由此看得更深,特斯拉还必须克服以下两个挑战,才能“深耕”欧洲新能源市场。
第一,整个汽车行业的芯片荒会继续蔓延。
在过去的一年里,马斯克不止一次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言:“正如公开披露的那样,我们的新车正在一些标准芯片的极端供应限制下运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瑞萨和博世。”
显然,公开喊出全球最大的两家汽车芯片供应商,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助感。正因如此,德国柏林工厂即使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产能短期内似乎也达不到理想的期望值,爬坡过程会很漫长。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到Model Y的制造成本。
第二,本地用户的购买习惯和认知。
为什么特斯拉在中国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它的品牌力足够高,同级别竞品很少,性价比优势突出,占了很大比重。
在我心目中,除了这些,无论Model 3还是Model Y,越来越极致的科技感和智能体验也在吸引着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但结合以往经验,相比国内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欧洲本土消费者相对保守。很多时候,我们在意的东西并不能很好的激发一些人的购买欲望。
更严峻的考验是,欧洲用户对质量控制的高要求恰恰是特斯拉目前最大的短板之一。2020年,在《消费者报告》杂志中,它在26个汽车品牌的可靠性调查中排名倒数第二。
综上所述,新的战斗已经打响。今年,即使有柏林工厂的加持和协助,特斯拉想要成为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头把交椅”,将面临的封锁也不容小觑。
要冲击150万辆的产销量并不容易...
春节是久别重逢的故乡、、亲朋在侧的温暖还是琳琅满目的年货、热气腾腾的饺子在这个“牛去虎来”的辞旧迎新之夜对这部分人来说却是零下二十七度的夜晚与简单的火腿泡面。
1900/1/1 0:00:001月24日,岚图汽车宣布将牵手京东,在汽车生态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汽车互联网”全新模式与机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用车体验。
1900/1/1 0:00:00日前,据AutomotiveNews报道,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roMibe)最近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原厂近年来对氢燃料动力进行多方尝试与调查,
1900/1/1 0:00:002021年1月,广汽丰田威飒正式上市,就此,广汽丰田旗下SUV阵容又追加了一名新兵。威飒此次共有6个车型版本,售价覆盖区间为2168万到3038万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为帮助驾驶员更好地了解自动驾驶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运行方式,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计划在碰撞和安全测试中增加一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相关测试。
1900/1/1 0:00:002021年,无论是芯片短缺还是久治不愈的全球疫情都使得整个汽车行业感到千斤重担在身。但直到成绩单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在如此重压下部分豪华车品牌的销量,却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正增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