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双碳”重压下,汽车行业减碳需多路线并行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自2020年中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都表示将在“十五”期间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其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汽车产业将提前在2028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基础上减排20%以上,2050年实现接近零排放。

据了解,汽车碳排放主要包括两部分:物质循环碳排放和燃料循环碳排放。其中,物质循环碳排放包括原材料供应、制造、物流运输、税收利用等环节的碳排放,燃料循环碳排放包括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的电能、氢能、燃油等燃料的碳排放。2020年,我国乘用车碳排放量约为3.32亿吨,其中燃料循环碳排放量占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74%。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2020年中国不同燃料乘用车的碳排放。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据中汽中心统计,2020年,我国不同燃料乘用车碳排放中,柴油车和汽油车产生的碳排放主要在出行中,而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电池生产和电源。

大多数汽车公司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汽车行业的碳减排离不开供应商、汽车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努力,其中汽车企业作为汽车产品的直接供应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多家车企公布了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数公司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定为2050年,少数公司将其提前到2040年,如沃尔沃和通用汽车。奔驰宣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为2039年,比大多数车企早了5年多。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部分车企碳中和时间表及减碳措施,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为了如期实现汽车生命周期碳中和,汽车企业需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环节、出行环节、回收利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比如,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丰田分别在2025年和2030年设定了里程碑,规定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550万辆,新车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30%以下;2030年,丰田将推出30款BEV车型,销量达到350万辆,新车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0年减少35%。

为了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大众围绕气候变化、资源、空气质量和环境合规四个维度制定了全生命周期减碳行动,并于2030年推出了“新汽车”战略。大众在2030年“新汽车”战略中提到,将于2026年推出可扩展平台SSP,旗下所有品牌和档次都将建立在这个超级平台上。到2030年,大众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到50%。

日产还提出2050年实现整个企业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在接受加斯顿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产汽车公司计划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核心市场实现新车型100%电驱动,同时用创新技术改造工厂,向世界推出“日产智能工厂”。此外,日产汽车公司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全面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包括优化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改善能源管理,以及回收车载电池。

汽车工业碳减排的四点建议

汽车行业因为供应链长,给碳减排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能源端、技术端和用户端的相互促进和遏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不完善,给汽车产业实现双碳战略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汽车行业在减碳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加斯帕汽车研究院的分析师给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建议一:增量市场尽量是电气化技术甚至零碳技术。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增量市场应该尽可能是电气化技术甚至零碳技术。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之前拥有的三年平台期进行调整,保证碳中和是关键。汽车企业油耗峰值可以提前五年实现,可以使其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平台期,以便于产品成果的调整,为技术布局和转型提供过渡时间,避免因后期时间不足而对产品一刀切。

此外,转型期的增量市场应主要关注电气化技术和零碳技术。根据预测,2050年中国乘用车保有量将达到顶峰,届时市场规模约为4.1亿辆,即在目前数量的基础上增加近2亿辆。如果增量市场在过渡期内以电气化技术和零碳技术为基础,将有效降低汽车行业的整体碳排放。

建议二:建设以清洁电力为主体的能源供应网络,实现源头零碳。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构建以清洁电能为主体的能源供应网络。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在碳中和的行动中,各大车企都会提到将大幅提高电气化产品的销售比例。虽然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降碳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我国使用的电能很大一部分来自火电,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向电池生产和电能供应转移。因此,要实现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必须构建以清洁电能为主体的能源供应网络,实现源头零碳。

目前,国家和企业都在加快建立充换电……充电系统。近期目标是通过自建企业,并兼顾市场上现有的第三方充电桩,逐步形成慢充、快充、超快充、极速充的电能供应网络。中期目标是快速引进可再生清洁能源,实现电力替代化石能源消费、清洁电力替代火电生产;远期重点利用V2G等技术实现调峰填谷,形成车载分布式储能与住宅、写字楼、工厂、商场等场所的能源联动网络,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用电量。

建议三:大力发展低碳零碳技术,实现零碳出行。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大力发展低碳和零碳技术。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面对双碳的压力,优化产品结构,发掘新动力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上面提到的丰田、大众和日产都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提高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同时在生产技术领域制定了对策。

事实上,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碳减排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路径并不相同。传统动力汽车的首要目标是减少碳排放。在产品层面,可以从淘汰油虎车型开始,逐步降低传统车型的销售比例。混合动力汽车是迈向低碳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企业重点发展多样化的混合动力汽车;为了最终实现零碳,需要增加更多的BEV和FCEV产品,企业也要及时开发e-Fuel燃料内燃机车型。

建议四:建立原料供应体系闭环机制和完善的碳抵消机制,实现生产和企业零碳。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原料回收与碳抵消机制,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如果着眼于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行动,除了优化产品供给端和出行端,建立原材料供应体系闭环机制和完善的碳抵消机制同样重要。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在生产端使用可再生材料,可以形成汽车原材料供应闭环管理,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对企业来说,形成有效的碳抵消机制以减少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同样重要。汽车企业或供应商应及时安排可再生能源项目,获得一定的碳抵消额度,以抵消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自2020年中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都表示将在“十五”期间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其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汽车产业将提前在2028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基础上减排20%以上,2050年实现接近零排放。

据了解,汽车碳排放主要包括两部分:物质循环碳排放和燃料循环碳排放。其中,物质循环碳排放包括原材料供应、制造、物流运输、税收利用等环节的碳排放,燃料循环碳排放包括汽车行驶过程中使用的电能、氢能、燃油等燃料的碳排放。2020年,我国乘用车碳排放量约为3.32亿吨,其中燃料循环碳排放量占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74%。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2020年中国不同燃料乘用车的碳排放。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据中汽中心统计,2020年,我国不同燃料乘用车碳排放中,柴油车和汽油车产生的碳排放主要在出行中,而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电池生产和电源。

大多数汽车公司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汽车行业的碳减排离不开供应商、汽车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努力,其中汽车企业作为汽车产品的直接供应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多家车企公布了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数公司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定为2050年,少数公司将其提前到2040年,如沃尔沃和通用汽车。奔驰宣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为2039年,比大多数车企早了5年多。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部分车企碳中和时间表及减碳措施,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为了如期实现汽车生命周期碳中和,汽车企业需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环节、出行环节、回收利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比如,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丰田分别在2025年和2030年设定了里程碑,规定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550万辆,新车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30%以下;2030年,丰田将推出30款BEV车型,销量达到350万辆,新车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0年减少35%。

为了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大众围绕气候变化、资源、空气质量和环境合规四个维度制定了全生命周期减碳行动,并于2030年推出了“新汽车”战略。大众在2030年“新汽车”战略中提到,将于2026年推出可扩展平台SSP,旗下所有品牌和档次都将建立在这个超级平台上。到2030年,大众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到50%。

日产还提出2050年实现整个企业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在接受加斯顿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产汽车公司计划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核心市场实现新车型100%电驱动,同时用创新技术改造工厂,向世界推出“日产智能工厂”。此外,日产汽车公司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全面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包括优化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改善能源管理,以及回收车载电池。

汽车工业碳减排的四点建议

汽车行业因为供应链长,给碳减排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能源端、技术端和用户端的相互促进和遏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不完善,给汽车产业实现双碳战略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汽车行业在减碳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加斯帕汽车研究院的分析师给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建议一:增量市场尽量是电气化技术甚至零碳技术。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增量市场应该尽可能是电气化技术甚至零碳技术。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之前拥有的三年平台期进行调整,保证碳中和是关键。汽车企业油耗峰值可以提前五年实现,可以使其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平台期,以便于产品成果的调整,为技术布局和转型提供过渡时间,避免因后期时间不足而对产品一刀切。

此外,转型期的增量市场应主要关注电气化技术和零碳技术。根据预测,2050年中国乘用车保有量将达到顶峰,届时市场规模约为4.1亿辆,即在目前数量的基础上增加近2亿辆。如果增量市场在过渡期内以电气化技术和零碳技术为基础,将有效降低汽车行业的整体碳排放。

建议二:建设以清洁电力为主体的能源供应网络,实现源头零碳。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构建以清洁电能为主体的能源供应网络。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在碳中和的行动中,各大车企都会提到将大幅提高电气化产品的销售比例。虽然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降碳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我国使用的电能很大一部分来自火电,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向电池生产和电能供应转移。因此,要实现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必须构建以清洁电能为主体的能源供应网络,实现源头零碳。

目前,国家和企业都在加快建立充换电……充电系统。近期目标是通过自建企业,并兼顾市场上现有的第三方充电桩,逐步形成慢充、快充、超快充、极速充的电能供应网络。中期目标是快速引进可再生清洁能源,实现电力替代化石能源消费、清洁电力替代火电生产;远期重点利用V2G等技术实现调峰填谷,形成车载分布式储能与住宅、写字楼、工厂、商场等场所的能源联动网络,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用电量。

建议三:大力发展低碳零碳技术,实现零碳出行。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大力发展低碳和零碳技术。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面对双碳的压力,优化产品结构,发掘新动力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上面提到的丰田、大众和日产都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提高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同时在生产技术领域制定了对策。

事实上,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碳减排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路径并不相同。传统动力汽车的首要目标是减少碳排放。在产品层面,可以从淘汰油虎车型开始,逐步降低传统车型的销售比例。混合动力汽车是迈向低碳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企业重点发展多样化的混合动力汽车;为了最终实现零碳,需要增加更多的BEV和FCEV产品,企业也要及时开发e-Fuel燃料内燃机车型。

建议四:建立原料供应体系闭环机制和完善的碳抵消机制,实现生产和企业零碳。

Nissan, Volkswagen, Toyota, Mercedes-Benz, Beijing

原料回收与碳抵消机制,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如果着眼于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行动,除了优化产品供给端和出行端,建立原材料供应体系闭环机制和完善的碳抵消机制同样重要。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在生产端使用可再生材料,可以形成汽车原材料供应闭环管理,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对企业来说,形成有效的碳抵消机制以减少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同样重要。汽车企业或供应商应及时安排可再生能源项目,获得一定的碳抵消额度,以抵消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标签:日产大众丰田奔驰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英飞凌高管称芯片短缺将持续至2023年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的一名高管表示,他预计该公司核心产品的供应短缺局面在今年夏天将会有所改善,但是供应问题要等到明年才会彻底结束。

1900/1/1 0:00:00
大众与俄亥俄州达成350万美元柴油门和解协议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俄亥俄州检察长宣布,大众集团已经同意与该州达成3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此前该州指控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违反了州法律,后者通过操作车辆计算机软件来掩盖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

1900/1/1 0:00:00
?张昊志与大众进口车的270天

作者李响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当人们提起大众进口车时,会把它当成一种熟悉而又神秘的存在,它代表着德国大众最高端纯正的车型,

1900/1/1 0:00:00
通用将向两座密歇根电动汽车工厂投资65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一份密歇根州政府文件和知情人士透露,通用和LG能源解决方案成立的合资企业将于下周宣布在该州投资超过65亿美元,建设新的电动卡车和电池工厂。

1900/1/1 0:00:00
苹果汽车项目再失一员大将,另一位工程经理离职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苹果汽车项目又经历了一次挫折,该项目的另一位工程经理跳槽到了Meta公司。苹果汽车项目一直受到高管不断流失的影响,而这种情况似乎在2022年还将继续下去。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富士康与印尼签订电动汽车合作协议;兰博基尼明年将推出混动车;英飞凌高管称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

富士康与印尼签订电动汽车合作协议富士康表示,该公司已与印尼投资部InvestmentMinistry和几家公司合作并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以支持印尼发展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