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欧洲市场,‘不烧’都将成为汽车的最终命运,但从中期来看,不同程度的混动和纯电驱动肯定会并存。”近日,ZF电驱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震在与盖世汽车交流时表示,“目前ZF呼吁支持低能耗纯电驱动和远程高效混合动力技术。”
ZF EVplus高效新能源计划;图片来源:ZF
基于这一理念,自2016年起,ZF将“下一代出行”定为集团未来战略。从发展来看,分为自动驾驶出行、安全出行、电动出行以及最终的可持续出行。为了满足电动出行的发展战略,ZF于2021年1月1日成立了新的事业部。新事业部由原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事业部合并而成,中文名称为电驱动传动技术事业部(以下简称ZF电驱动)。
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但对未来趋势仍需谨慎。
不可否认,2021年的汽车市场属于新能源。
回想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25%下调至20%,引人关注。对此,工信部副部长新公开回应称,下调目标主要是基于国家绿色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实现20%的渗透率目标难度仍然很大。
然而,在时隔“这个目标很难”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的预期在业内蔓延,并得到广泛认可。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13.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4.2万辆和29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表现不俗,产销分别为60.1万辆和6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根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长速度和各车企的产品规划,ZF认为渗透率会更快。但同时,“即使市场趋势在向好,我们还是需要回归科学的观点,把这种发展看成一条乘法曲线。快速发展的下一阶段往往会进入瓶颈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
ZF电力驱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震;图片来源:ZF
在此背景下,陈震进一步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在亚太地区或中国高度动态的汽车市场,控制和管理纯内燃机的传动部件到不同深度的混合动力传动部件,并最终过渡到纯电动驱动进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
目前,ZF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R&D团队,并获得了充足的订单,涵盖了混合动力、400伏和800伏纯电领域。根据ZF官方披露,到2020年底,ZF电力驱动部件的全球订单已超过140亿欧元。2021年前三季度,ZF电驱动继续赢得新订单,新的电驱动技术将从2023年第四季度起在中国量产。
ZF 800V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图片来源:ZF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ZF对其位于杭州和沈阳的两大生产基地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其中位于杭州的电驱动工厂已进入工程尾声,将于2022年投产;沈阳工厂也于2021年4月开工,计划于2023年投产。改造后,它们将分别拥有约30万辆电驱动系统产能,从而为整车制造商提供完全国产化的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
电驱动技术迭代升级,高效率仍是终极目标
中国“十四五”伊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相继落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销量将占到一半,传统汽车将实现全电动化。
随着人们对行驶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避免能源、动力和成本的浪费,驱动系统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基于此,ZF认为,未来发展趋势的核心将是高效和高效的电控、电驱动电机和传动技术。
在这种背景下,ZF用碳化硅取代了传统的硅基半导体,并因此建造了800伏碳化硅电驱动桥。800伏电驱动系统本身可以带来充电效率高、能耗低、重量轻的优势,但也对绝缘和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ZF的800伏碳化硅电驱动轴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与第一代400伏硅基电驱动桥相比,重量减轻25%,性能和效率分别提高33%和11%,并将于2022年在中国实现量产。
ZF电子商务;;图片来源:ZF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效率,ZF还可以在这套系统中加入动力释放机制。在不影响整体布局空间的情况下,可根据工况主动断开辅助驱动,高速时机械阻力损失最高可降低90%。根据WLTC工况计算,增加释放机构可使机械损耗(静态损耗和动态损耗)降低4%以上,在同等续航里程下可带来可观的电池成本节约。
同样出于对效率的追求,ZF在今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向全球推出了模块化电驱动总成。
优化的齿轮传动模块和高效的冷却润滑方案,可确保机械损失降低70%。同时,通过优化热管理和电控系统的性能,可能带来约10%的持续功率提升和5%的整体性能提升,将传动效率进一步提升25%。
ZF模块化套件eDrive;图片来源:ZF
据ZF介绍,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汽车开发进程在不断缩短,整车企业对新产品迭代速度的追求也在不断加快。模块化组件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趋势。“我们的目标是ZF能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提供更高效的产品或产品组合。”这种模块化的电驱动模块提高了从零件到整个系统的效率,同时减少了50%的研发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ZF电传动的“高效率”不仅仅是指电传动产品的驱动效率,更是指一个企业对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响应效率。
电驱动的玩家很多,OEM和第三方共生将是主流趋势。
基于电气传动技术的重要性和乐观的市场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到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相关供应商将超过200家。
目前就数据分析来看,OEM垂直整合仍占主要市场份额。但随着新能源产品的快速发展,OEM能否以性能更强、技术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进入市场,决定了OEM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赢得多少。
即便如此,与垄断市场结构相比,ZF更看好共存共赢。“电力驱动系统的技术更复杂。我们相信会和有一定垂直整合能力的OEM厂商有更多的协同,然后形成更高的相互依赖,从而一直共存。”
“我相信,在速度、效率和最终成本竞争力方面,我们比其他竞争对手和车辆制造商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否则与合作伙伴的共生关系可能会萎缩。”陈震说,“我们把它视为推动我们进步的动力。对于像ZF这样的跨国公司,我们必须加强本地化的投资,包括R&D的资源和能力。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需要的。”
其次,在供应链层面,“我们还需要深化本地化,无论是从材料还是R&D分工,在上游零部件层面寻找当地合作伙伴。”他进一步表示,“此外,我们希望在不同分工的企业之前,形成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ZF 2040年碳中和目标;图片来源:ZF
此外,我们应该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推动绿色电力的普及。ZF承诺在产品供应商和产品使用方面,2030年比2019年减少40%的碳排放,ZF集团将在2030年比2019年减少80%的直接碳排放。届时公司所有用电将来自绿色电力,最终到2040年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碳中和。
“基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和全球客户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希望与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国和全球打造绿色、安全、舒适、价格合理的下一代出行方案。”“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欧洲市场,‘不烧’都将成为汽车的最终命运,但从中期来看,不同程度的混动和纯电驱动肯定会并存。”近日,ZF电驱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震在与盖世汽车交流时表示,“目前ZF呼吁支持低能耗纯电驱动和远程高效混合动力技术。”
ZF EVplus高效新能源计划;图片来源:ZF
基于这一理念,自2016年起,ZF将“下一代出行”定为集团未来战略。从发展来看,分为自动驾驶出行、安全出行、电动出行以及最终的可持续出行。为了满足电动出行的发展战略,ZF于2021年1月1日成立了新的事业部。新事业部由原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事业部合并而成,中文名称为电驱动传动技术事业部(以下简称ZF电驱动)。
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但对未来趋势仍需谨慎。
不可否认,2021年的汽车市场属于新能源。
回想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25%下调至20%,引人关注。对此,工信部副部长新公开回应称,下调目标主要是基于国家绿色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实现20%的渗透率目标难度仍然很大。
然而,在时隔“这个目标很难”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的预期在业内蔓延,并得到广泛认可。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13.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4.2万辆和29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表现不俗,产销分别为60.1万辆和6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根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长速度和各车企的产品规划,ZF认为渗透率会更快。但同时,“即使市场趋势在向好,我们还是需要回归科学的观点,把这种发展看成一条乘法曲线。快速发展的下一阶段往往会进入瓶颈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
ZF电力驱动技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陈震;图片来源:ZF
在此背景下,陈震进一步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在亚太地区或中国高度动态的汽车市场,控制和管理纯内燃机的传动部件到不同深度的混合动力传动部件,并最终过渡到纯电动驱动进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
目前,ZF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R&D团队,并获得了充足的订单,涵盖了混合动力、400伏和800伏纯电领域。根据ZF官方披露,到2020年底,ZF电力驱动部件的全球订单已超过140亿欧元。2021年前三季度,ZF电驱动继续赢得新订单,新的电驱动技术将从2023年第四季度起在中国量产。
ZF 800V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图片来源:ZF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ZF对其位于杭州和沈阳的两大生产基地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其中位于杭州的电驱动工厂已进入工程尾声,将于2022年投产;沈阳工厂也于2021年4月开工,计划于2023年投产。改造后,它们将分别拥有约30万辆电驱动系统产能,从而为整车制造商提供完全国产化的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
电驱动技术迭代升级,高效率仍是终极目标
中国“十四五”伊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相继落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销量将占到一半,传统汽车将实现全电动化。
随着人们对行驶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避免能源、动力和成本的浪费,驱动系统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基于此,ZF认为,未来发展趋势的核心将是高效和高效的电控、电驱动电机和传动技术。
在这种背景下,ZF用碳化硅取代了传统的硅基半导体,并因此建造了800伏碳化硅电驱动桥。800伏电驱动系统本身可以带来充电效率高、能耗低、重量轻的优势,但也对绝缘和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ZF的800伏碳化硅电驱动轴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与第一代400伏硅基电驱动桥相比,重量减轻25%,性能和效率分别提高33%和11%,并将于2022年在中国实现量产。
ZF电子商务;;图片来源:ZF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效率,ZF还可以在这套系统中加入动力释放机制。在不影响整体布局空间的情况下,可根据工况主动断开辅助驱动,高速时机械阻力损失最高可降低90%。根据WLTC工况计算,增加释放机构可使机械损耗(静态损耗和动态损耗)降低4%以上,在同等续航里程下可带来可观的电池成本节约。
同样出于对效率的追求,ZF在今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向全球推出了模块化电驱动总成。
优化的齿轮传动模块和高效的冷却润滑方案,可确保机械损失降低70%。同时,通过优化热管理和电控系统的性能,可能带来约10%的持续功率提升和5%的整体性能提升,将传动效率进一步提升25%。
ZF模块化套件eDrive;图片来源:ZF
据ZF介绍,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汽车开发进程在不断缩短,整车企业对新产品迭代速度的追求也在不断加快。模块化组件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趋势。“我们的目标是ZF能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提供更高效的产品或产品组合。”这种模块化的电驱动模块提高了从零件到整个系统的效率,同时减少了50%的研发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ZF电传动的“高效率”不仅仅是指电传动产品的驱动效率,更是指一个企业对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响应效率。
电驱动的玩家很多,OEM和第三方共生将是主流趋势。
基于电气传动技术的重要性和乐观的市场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到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相关供应商将超过200家。
目前就数据分析来看,OEM垂直整合仍占主要市场份额。但随着新能源产品的快速发展,OEM能否以性能更强、技术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进入市场,决定了OEM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赢得多少。
即便如此,与垄断市场结构相比,ZF更看好共存共赢。“电力驱动系统的技术更复杂。我们相信会和有一定垂直整合能力的OEM厂商有更多的协同,然后形成更高的相互依赖,从而一直共存。”
“我相信,在速度、效率和最终成本竞争力方面,我们比其他竞争对手和车辆制造商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否则与合作伙伴的共生关系可能会萎缩。”陈震说,“我们把它视为推动我们进步的动力。对于像ZF这样的跨国公司,我们必须加强本地化的投资,包括R&D的资源和能力。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需要的。”
其次,在供应链层面,“我们还需要深化本地化,无论是从材料还是R&D分工,在上游零部件层面寻找当地合作伙伴。”他进一步表示,“此外,我们希望在不同分工的企业之前,形成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ZF 2040年碳中和目标;图片来源:ZF
此外,我们应该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推动绿色电力的普及。ZF承诺在产品供应商和产品使用方面,2030年比2019年减少40%的碳排放,ZF集团将在2030年比2019年减少80%的直接碳排放。届时公司所有用电将来自绿色电力,最终到2040年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碳中和。
“基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和全球客户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希望与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国和全球打造绿色、安全、舒适、价格合理的下一代出行方案。”
标签:理念
2021年已落下帷幕,在疫情、芯片短缺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全球汽车市场遭遇寒冬。而中国车市却逆势上涨,一些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也有所建树。
1900/1/1 0:00:00两个月前,奇骏以荣耀之名回归郑州日产,引得市场一片叫好,众人纷纷表示,稳健发展的郑州日产又为自己的前路上了一道坚实的“产品保险”。
1900/1/1 0:00:00日前,吉利控股集团公布,确认已经与雷诺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国外媒体获悉,通用汽车计划在密歇根州投资2个电动汽车相关项目,计划投资额达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2亿元)。
1900/1/1 0:00:00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终结了下滑趋势。汽车销量强势反弹,这就意味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越3亿台。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近日,热成像红外摄像头开发商TeledyneFLIR发布了免费扩展热数据集,专门面向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