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和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合体”的传闻最近有了新版本。
当地时间2月17日,德国《经理人杂志》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正在与华为进行谈判,希望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部门,收购价格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据悉,双方高管已经谈判了数月,其中涉及到一些大众集团并不具备优势的技术系统。
对此,加斯帕汽车第一时间向华为BU相关人士进行了求证,对方表示“完全不知情,也在看新闻。”大众中国表示“不予置评”。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众集团第一次被曝出受到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关注。2021年10月,有消息称,大众集团计划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据悉,当时华为自动驾驶产品线的很多员工都接受了“内部转岗面试”。但后来被华为否认。
今年1月,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表示,两家公司确实在商谈中,但当时没有消息可以证实,包括成立合资公司。
两家公司前后回复的不一致也让大家对他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有了更多的猜测。尤其是随着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技术不断被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取胜的关键,各大车企都在加大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大众也在努力寻求相关领域的合作伙伴。
华为在提出“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规划,立志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后,近两年不断深化汽车领域布局,成为智能电动车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所以,如果双方牵手成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但问题是,华为会愿意卖吗?
华为自动驾驶的魅力
在汽车领域,华为的布局由来已久,自动驾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前有消息称,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中,5000多人的团队就有2000多人,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于智能电动汽车,华为不仅可以提供单一组件,包括lidar、AR-HUD等全套智能组件,还可以提供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华为的激光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77GHz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AR-HUD增强现实平视显示方案、MDC智能驾驶平台、CDC智能驾驶舱平台等。之前已经多次向公众展出,部分产品已经成功量产或者即将量产。
华为的96线激光雷达已经应用在极狐Alpha S华为HI版上。图片来源:北汽极狐。
比如华为的96线中远程激光雷达,已经应用在北汽至尊福克斯Alfa S华为HI版上。此外,长城高端品牌沙龙首款车型、长安汽车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奥伊塔首款车型、哪吒S也表示将搭载华为激光雷达。华为的MDC智能驾驶平台,除了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也已经确定安装在广汽爱安LX Plus、长城沙龙品牌美奇龙等车型上,正在初步开拓市场。
至于系统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华为主要以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为主。华为的设计思路是“从头到尾”,即基于L4自动驾驶架构,提供L4~L2+自动驾驶的全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车企的需求。
根据华为的规划,ADS将覆盖复杂城区、城市环路、高速公路、停车等多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私家车主日常提供持续体验……omutation,解决每一个车主从家到办公室、办公室到家的高频应用场景。
目前,虽然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停车等单一场景表现不错,如小鹏NGP、蔚来NOA、长城NOH等,但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的最终目的是打通所有子场景,为用户提供真正的多场景甚至全场景一体化自动驾驶体验。正因为如此,各大车企和技术提供商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Xpeng Motors此前宣布,将于2022年上半年在部分地区开通城市NGP,蔚来、长城、致基等主流车企也有类似计划。
华为自动泊车体验,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华为的ADS已经安装在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上,可以实现APA自动泊车。从之前的相关测试视频来看,华为ADS因为同时调用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不同的传感器,检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即使是难度系数很高的“破立”车位,也能帮助车辆轻松停入车位,停车速度比一般辅助驾驶系统更快。
在驾驶场景上,根据之前的测试视频,华为ADS也已经完成了城市和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体验,可以实现直行、左转、无保护转弯等自动驾驶功能。
虽然有网友对评测结果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但整体来看,华为在推动自动驾驶量产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初步获得了市场认可。
公众抱负
“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行业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而不是电动汽车。”在谈到自动驾驶时,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曾说过。
由于充分认识到自动驾驶的应用前景,赫伯特·迪斯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不同寻常的野心,那就是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他甚至希望大众能够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
为此,大众汽车已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投资1500亿欧元(1780亿美元),加速自动驾驶和电动化转型,并在2025年实现首批自动驾驶汽车上市。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众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布局,而业内最知名的就是与福特合资投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大众和福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技术共享,帮助降低工程和R&D成本,从而加快两家汽车制造商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的时间表。
ID Buzz自动驾驶测试车,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2021年9月,大众商用车联合Argo AI推出首款ID Buzz自动驾驶测试车。据悉,大众旗下的MOIA计划于2025年在德国汉堡推出基于ID Buzz的拼车服务。为此大众商用车发展了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专注于自动驾驶,并收购了Argo AI的一部分。
此外,大众还通过旗下重型卡车部门Traton在未来收购了图森的少数股权,以在瑞典、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卡车车队。今年年初,它分别与英特尔的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和博世的软件部门Cariad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技术。
其中,与Cariad的合作主要集中在L2和L3自动驾驶系统上。Cariad和博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家公司正在寻求开发用于城市和高速公路驾驶的L2级驾驶系统,这些系统将从2023年开始安装在大众集团的汽车上。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开发用于高速公路驾驶的L3级免提自动驾驶功能。
不过你也看到了,大众虽然在自动驾驶领域很活跃,但是主要是在海外市场进行。在中国,最近的一次大动作是在2020年8月,大众宣布获得了self-d的载人运营资格……在合肥开辟道路,落地中国首个自驾游试点项目。此后,项目的具体进展鲜有消息。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汽车智能化和电气化改革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其他汽车公司和主要技术提供商纷纷增加在中国市场的R&D投资。通用汽车已投资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Momenta,加速为中国消费者定制和应用下一代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汽车集团去年相继在中国建立/开设了新的中国R&D技术中心。此外,福特还于今年年初在上海开设了新的中国设计中心,以更好地扎根当地。
博世、大陆、ZF和佛吉亚等主要技术提供商也在中国展开了新一轮R&D军备竞赛,将战略从“中国在中国”升级为“世界在中国”。
主要竞争对手和朋友都在努力。如果大众不再次行动,将在这一轮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像自动驾驶这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驾驶规则下,技术特点是不一样的。要立足本土研发,加大在华投资将是大众不得不走的一步。
“契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如果此次能够成功携手华为,无疑将加强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R&D实力,帮助其在中国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对于华为来说,有了大众的背书,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驾驶研发成果的转化。但这也意味着华为可能会失去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控制。
Aouita成为第一个搭载HI的品牌。图片来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卖零部件给车企,做传统的Tier 1;另一种是华为Inside模式,即与车企共同定义和开发车型,为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华为与BAIC极限福克斯、长安奥威特以及广汽将于2023年推出的一款新车之间采用了这种模式。
虽然量产取得了初步进展,但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王军此前曾指出,由于自动驾驶投入巨大,华为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能够支持的车企数量也非常有限。而且面对华为自动驾驶的整体包装方案,汽车厂商的具体接受度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SAIC提出“灵魂论”后,汽车厂商正在重新审视智能电动车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绝对控制。
但这是否意味着华为会半途而废呢?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自动驾驶不仅是华为BU的核心布局领域,也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半途而废不符合华为一贯的“狼性”。
网友评论,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加斯帕尔汽车研究所分析师认为,双方合资或战略合作的概率较大。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华为大规模投资汽车行业,不仅是为了业务多元化,通过ICT数字技术拓展汽车业务,也是打通万物互联的战略布局;第二,自动驾驶是华为BU最具特色的技术方案和战略投资的核心,也是公司SDV平台生态的核心。不会随便卖,华为BU业务售后无法实现业务闭环;第三,从大众的角度来看,收购国内自动驾驶,尤其是华为的业务,会面临监管风险。同时,大众在战略上深度绑定了Argo AI和自建自动驾驶团队,在国内技术获取上也存在业务协同和整合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部分媒体报道的价格上的一些差异,即使能达成协议,考虑到两家公司的规模以及对后续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交易预估会更加复杂、耗时、不可行,但合资公司更具可操作性。
毕竟,对于像大众这样的外国汽车公司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专注于中国市场,而不仅仅是买买买。大众和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合体”的传闻最近有了新版本。
当地时间2月17日,德国《经理人杂志》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正在与华为进行谈判,希望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部门,收购价格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据悉,双方高管已经谈判了数月,其中涉及到一些大众集团并不具备优势的技术系统。
对此,加斯帕汽车第一时间向华为BU相关人士进行了求证,对方表示“完全不知情,也在看新闻。”大众中国表示“不予置评”。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众集团第一次被曝出受到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关注。2021年10月,有消息称,大众集团计划与华为组建合资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据悉,当时华为自动驾驶产品线的很多员工都接受了“内部转岗面试”。但后来被华为否认。
今年1月,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表示,两家公司确实在商谈中,但当时没有消息可以证实,包括成立合资公司。
两家公司前后回复的不一致也让大家对他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有了更多的猜测。尤其是随着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能技术不断被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取胜的关键,各大车企都在加大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大众也在努力寻求相关领域的合作伙伴。
华为在提出“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规划,立志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后,近两年不断深化汽车领域布局,成为智能电动车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所以,如果双方牵手成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但问题是,华为会愿意卖吗?
华为自动驾驶的魅力
在汽车领域,华为的布局由来已久,自动驾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前有消息称,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中,5000多人的团队就有2000多人,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于智能电动汽车,华为不仅可以提供单一组件,包括lidar、AR-HUD等全套智能组件,还可以提供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华为的激光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77GHz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AR-HUD增强现实平视显示方案、MDC智能驾驶平台、CDC智能驾驶舱平台等。之前已经多次向公众展出,部分产品已经成功量产或者即将量产。
华为的96线激光雷达已经应用在极狐Alpha S华为HI版上。图片来源:北汽极狐。
比如华为的96线中远程激光雷达,已经应用在北汽至尊福克斯Alfa S华为HI版上。此外,长城高端品牌沙龙首款车型、长安汽车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奥伊塔首款车型、哪吒S也表示将搭载……d配华为激光雷达。华为的MDC智能驾驶平台,除了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也已经确定安装在广汽爱安LX Plus、长城沙龙品牌美奇龙等车型上,正在初步开拓市场。
至于系统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华为主要以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为主。华为的设计思路是“从头到尾”,即基于L4自动驾驶架构,提供L4~L2+自动驾驶的全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车企的需求。
根据华为的规划,ADS将覆盖复杂城区、城市环路、高速公路、停车等多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私家车主日常通勤提供持续体验,解决每一位车主从家到办公室、办公室到家的高频应用场景。
目前,虽然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停车等单一场景表现不错,如小鹏NGP、蔚来NOA、长城NOH等,但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的最终目的是打通所有子场景,为用户提供真正的多场景甚至全场景一体化自动驾驶体验。正因为如此,各大车企和技术提供商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Xpeng Motors此前宣布,将于2022年上半年在部分地区开通城市NGP,蔚来、长城、致基等主流车企也有类似计划。
华为自动泊车体验,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华为的ADS已经安装在极速福克斯Alpha S华为HI版上,可以实现APA自动泊车。从之前的相关测试视频来看,华为ADS因为同时调用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不同的传感器,检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即使是难度系数很高的“破立”车位,也能帮助车辆轻松停入车位,停车速度比一般辅助驾驶系统更快。
在驾驶场景上,根据之前的测试视频,华为ADS也已经完成了城市和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体验,可以实现直行、左转、无保护转弯等自动驾驶功能。
虽然有网友对评测结果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但整体来看,华为在推动自动驾驶量产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初步获得了市场认可。
公众抱负
“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行业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而不是电动汽车。”在谈到自动驾驶时,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曾说过。
由于充分认识到自动驾驶的应用前景,赫伯特·迪斯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不同寻常的野心,那就是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他甚至希望大众能够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
为此,大众汽车已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投资1500亿欧元(1780亿美元),加速自动驾驶和电动化转型,并在2025年实现首批自动驾驶汽车上市。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众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布局,而业内最知名的就是与福特合资投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大众和福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技术共享,帮助降低工程和R&D成本,从而加快两家汽车制造商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的时间表。
ID Buzz自动驾驶测试车,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2021年9月,大众商用车联合Argo AI推出首款ID Buzz自动驾驶测试车。据悉,大众旗下的MOIA计划于2025年在德国汉堡推出基于ID Buzz的拼车服务。为此大众商用车发展了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专注于自动驾驶,并收购了Argo AI的一部分。
此外,大众还通过旗下重型卡车部门Traton在未来收购了图森的少数股权,以在瑞典、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卡车车队。今年年初,与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仪d达成战略合作……ision Mobileye和博世的软件部门Cariad分别联合开发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技术。
其中,与Cariad的合作主要集中在L2和L3自动驾驶系统上。Cariad和博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家公司正在寻求开发用于城市和高速公路驾驶的L2级驾驶系统,这些系统将从2023年开始安装在大众集团的汽车上。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开发用于高速公路驾驶的L3级免提自动驾驶功能。
不过你也看到了,大众虽然在自动驾驶领域很活跃,但是主要是在海外市场进行。在国内,最近的一次大动作是在2020年8月,大众宣布获得合肥自动驾驶开放道路载人运营资质,落地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此后,项目的具体进展鲜有消息。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汽车智能化和电气化改革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其他汽车公司和主要技术提供商纷纷增加在中国市场的R&D投资。通用汽车已投资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Momenta,加速为中国消费者定制和应用下一代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汽车集团去年相继在中国建立/开设了新的中国R&D技术中心。此外,福特还于今年年初在上海开设了新的中国设计中心,以更好地扎根当地。
博世、大陆、ZF和佛吉亚等主要技术提供商也在中国展开了新一轮R&D军备竞赛,将战略从“中国在中国”升级为“世界在中国”。
主要竞争对手和朋友都在努力。如果大众不再次行动,将在这一轮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像自动驾驶这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驾驶规则下,技术特点是不一样的。要立足本土研发,加大在华投资将是大众不得不走的一步。
“契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如果此次能够成功携手华为,无疑将加强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R&D实力,帮助其在中国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对于华为来说,有了大众的背书,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驾驶研发成果的转化。但这也意味着华为可能会失去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控制。
Aouita成为第一个搭载HI的品牌。图片来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卖零部件给车企,做传统的Tier 1;另一种是华为Inside模式,即与车企共同定义和开发车型,为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华为与BAIC极限福克斯、长安奥威特以及广汽将于2023年推出的一款新车之间采用了这种模式。
虽然量产取得了初步进展,但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王军此前曾指出,由于自动驾驶投入巨大,华为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能够支持的车企数量也非常有限。而且面对华为自动驾驶的整体包装方案,汽车厂商的具体接受度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SAIC提出“灵魂论”后,汽车厂商正在重新审视智能电动车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绝对控制。
但这是否意味着华为会半途而废呢?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自动驾驶不仅是华为BU的核心布局领域,也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半途而废不符合华为一贯的“狼性”。
网友评论,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加斯帕尔汽车研究所分析师认为,双方合资或战略合作的概率较大。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华为大规模投资汽车行业,不仅是为了业务多元化,通过ICT数字技术拓展汽车业务,也是打通万物互联的战略布局;第二,自动驾驶是华为BU最具特色的技术方案和战略投资的核心,也是公司SDV平台生态的核心。不会随便卖,华为BU业务售后无法实现业务闭环;第三,从大众的角度来看,收购国内自动驾驶,尤其是华为的业务,会面临监管风险。同时,大众在战略上深度绑定了Argo AI和自建自动驾驶团队,在国内技术获取上也存在业务协同和整合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部分媒体报道的价格上的一些差异,即使能达成协议,考虑到两家公司的规模以及对后续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交易预估会更加复杂、耗时、不可行,但合资公司更具可操作性。
毕竟,对于像大众这样的外国汽车公司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专注于中国市场,而不仅仅是买买买。
2月15日,上汽荣威与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共同宣布,双方将成为高级合作伙伴。
1900/1/1 0:00:002月18日,极氪中心全球旗舰店在上海正式开业,意味着有更多用户将近距离了解极氪的品牌与产品。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LucadeMeo表示,雷诺集团可能会将其电动汽车业务和内燃机业务拆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宣布已经在美国加州的试点工厂生产了100万块4680电池,该公司预计将开始交付配备4680电池和结构电池组的新型ModelY。
1900/1/1 0:00:00分享在中大型高性能SUV阵营中,产品并不少,但是如果将售价控制在百万以下,那么您会发现可选的车型并不多,其中就有它:GLE53
1900/1/1 0:00:002022年2月18日,极氪中心上海全球旗舰店正式开业,意味着有更多用户将近距离了解极氪的品牌与产品。在本次活动上,极氪也对近期发布的首次大版本OTA升级进行了详细介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