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作为法定的消费者权益日,往往备受关注。其中,汽车产品随着今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激增引发的纠纷不断,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点。
回顾往年,比如2010年,汽车4S店只换不修;2012年金虎轮胎以次充好,4S店潜规则扣证把新车变成黑车;2013年,DSG动力换挡被曝存在安全隐患,江淮汽车陷入“生锈门”;2014年,老年代步车以次充好,非法生产,上路行驶;2015年4S店大修暴利,路虎极光变速器曝光;2017年,二手车交易是局;2018年,大众途锐怕“淋湿”,发动机频繁故障;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变速箱问题“没完没了”;2021年,宝马4S店“强制”采集人脸信息,长安福特变速箱被淹,英伦和菲尼迪的变速箱被震得嘎嘎作响。
今年谁会上榜,为什么上榜的答案要到晚上才能揭晓,但目前可以知道去年以来有哪些车企因汽车产品安全问题被召回,以及为什么被召回。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通知统计,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加斯帕共发起151批次召回通知,召回缺陷汽车964.05万辆。
整体来看,近一年来最大规模的召回源于奔驰的通讯模块软件设计缺陷,共涉及超过260万辆,占总召回量的27.2%,这也帮助奔驰以279.8万辆的总召回量位居国内召回量第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奔驰乘用车在华累计销量约为75.9万辆。
排名第二的上汽通用五菱分别召回143.7万辆和61万辆,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阀阀芯耐磨性不足和手动变速箱零件制造尺寸不良两大问题。其次是发动机、电气设备、燃油系统和制动系统故障,共召回155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6.1%。
这三家车企的总召回量占过去一年国内汽车召回量的66.4%。
比如,着眼于召回失败的整体原因,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迭代,新的召回问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硬件故障为主体,在责任方的界定上正在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召回上升,安全纠纷难界定。
去年的3.15晚会最遗憾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没有上榜。
众所周知,自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踏步前进,行业内外都达成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将提前达到20%”的共识,但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和新能源汽车召回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消费者投诉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包括:行驶过程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故障等安全问题;充电失败等电池质量问题;续航里程缩小,尤其是冬季低温,充电效率低;失信、虚假宣传等服务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在召回层面,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中国共召回64.65万辆纯电动汽车,占召回总量的6.71%。此外,在节能汽车中,召回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为34.5万辆,占3.6%。
其中,纯电动汽车中,特斯拉以53万辆的总召回量位列第一,占纯电动汽车总召回量的82.55%;其次是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欧拉和奔驰等车企。有9家车企涉及动力电池缺陷可能导致热失控,涉及缺陷车辆超过6万辆。
我们要知道的是,相对于其他零部件缺陷和故障引发的安全纠纷的界定,锂电池的安全性仍然是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之间的一个不明确的领域,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召回、解决方案和生产规范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其中,2021年7月,关于长城欧拉因动力电池问题召回事件,与电池供应商福能科技就责任认定之争展开几天的“骂战”就是最好的案例。
但值得肯定的是,去年7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发起,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有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动力电池行业售后服务要求》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成为帮助我国规范动力电池安全、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
缺陷调查现场;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还加大技术攻关和缺陷排查力度,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合作网络,制定修订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安全问题研究。
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已召回229辆新能源汽车,涉及198万辆。相信随着各项标准法规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健康有序发展。
软件问题频发,如何防患于未然仍然是个难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经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伸到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仅去年一年,国内汽车因电气设备相关故障召回391.7万辆,居召回原因之首,发动机故障位居第二,占召回总量的四成以上。但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缺陷车辆超过400万辆,涉及奔驰、现代、特斯拉、丰田、奥迪等25家车企。
除了上面反复提到的奔驰通讯模块软件,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HECU也出现故障,以51.6万辆的总召回量排名第二。具体来说,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发动机舱起火。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今年2月,现代汽车集团也因为这一故障在美国发起了48.4万辆汽车的召回,包括2014-2016款起亚Sport、2016-2018款起亚K900和2016-2108款现代圣达菲,该公司建议车主将车辆停放在户外,并在问题修复前远离其他汽车和建筑物。
此外,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进口和国产版本也超过28万;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存在缺陷而被召回的汽车;由于自适应巡航系统制动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不完善,超过22万辆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被召回;并因发动机控制模块故障召回超过13万辆汽车。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硬件故障召回。“软件出现问题时,大部分都是通过升级的方式召回,目前主要是通过升级4S门店的软件来完成。”谈及目前软件缺陷召回的处理方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介绍。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发布相关通知,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采用OTA对售出车辆进行技术服务活动的,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召回完成率,降低了召回成本,已成为应对软件故障的主要召回措施。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但市场监管总局分析,根据99.9%的汽车召回和50%以上的电子电器产品召回,产品符合标准,但使用后发现仍存在不合理的危害,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其中,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更是如此。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益尤为重要。
去年3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汽车及消费品召回工作的通知》,对2020年我国汽车及消费品召回工作进行总结,并为今后召回工作指明工作方向。其中,提出建立运营数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缺陷排查工作机制,推进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汽车自我评估和事故报告制度,适时启动沙盒监管。
时隔一年,又到了3月15日。期待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更先进、更脚踏实地的监管措施,探索“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实现质量提升”的新思路,推动企业在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又是一年315,作为法定的消费者权益日,往往备受关注。其中,汽车产品随着今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激增引发的纠纷不断,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点。
回顾往年,比如2010年,汽车4S店只换不修;2012年金虎轮胎以次充好,4S店潜规则扣证把新车变成黑车;2013年,DSG动力换挡被曝存在安全隐患,江淮汽车陷入“生锈门”;2014年,老年代步车以次充好,非法生产,上路行驶;2015年4S店大修暴利,路虎极光变速器曝光;2017年,二手车交易是局;2018年,大众途锐怕“淋湿”,发动机频繁故障;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变速箱问题“没完没了”;2021年,宝马4S店“强制”采集人脸信息,长安福特变速箱被淹,英伦和菲尼迪的变速箱被震得嘎嘎作响。
今年谁会上榜,为什么上榜的答案要到晚上才能揭晓,但目前可以知道去年以来有哪些车企因汽车产品安全问题被召回,以及为什么被召回。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通知统计,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加斯帕共发起151批次召回通知,召回缺陷汽车964.05万辆。
整体来看,近一年来最大规模的召回源于奔驰的通讯模块软件设计缺陷,共涉及超过260万辆,占总召回量的27.2%,这也帮助奔驰以279.8万辆的总召回量位居国内召回量第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奔驰乘用车在华累计销量约为75.9万辆。
排名第二的上汽通用五菱分别召回143.7万辆和61万辆,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阀阀芯耐磨性不足和手动变速箱零件制造尺寸不良两大问题。其次是发动机、电气设备、燃油系统和制动系统故障,共召回155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6.1%。
这三家车企的总召回量占过去一年国内汽车召回量的66.4%。
比如,着眼于召回失败的整体原因,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迭代,新的召回问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硬件故障为主体,在责任方的界定上正在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召回上升,安全纠纷难界定。
去年的3.15晚会最遗憾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没有上榜。
众所周知,自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踏步前进,行业内外都达成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将提前达到20%”的共识,但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和新能源汽车召回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消费者投诉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包括:行驶过程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故障等安全问题;充电失败等电池质量问题;续航里程缩小,尤其是冬季低温,充电效率低;失信、虚假宣传等服务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在召回层面,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中国共召回64.65万辆纯电动汽车,占召回总量的6.71%。此外,在节能汽车中,召回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为34.5万辆,占3.6%。
其中,纯电动汽车中,特斯拉以53万辆的总召回量位列第一,占纯电动汽车总召回量的82.55%;其次是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欧拉和奔驰等车企。有9家车企涉及动力电池缺陷可能导致热失控,涉及缺陷车辆超过6万辆。
我们要知道的是,相对于其他零部件缺陷和故障引发的安全纠纷的界定,锂电池的安全性仍然是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之间的一个不明确的领域,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召回、解决方案和生产规范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其中,2021年7月,关于长城欧拉因动力电池问题召回事件,与电池供应商福能科技就责任认定之争展开几天的“骂战”就是最好的案例。
但值得肯定的是,去年7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发起,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有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动力电池行业售后服务要求》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成为帮助我国规范动力电池安全、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
缺陷调查现场;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还加大技术攻关和缺陷排查力度,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合作网络,制定修订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安全问题研究。
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已召回229辆新能源汽车,涉及198万辆。相信随着各项标准法规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健康有序发展。
软件问题频发,如何防患于未然仍然是个难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经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伸到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仅去年一年,国内汽车因电气设备相关故障召回391.7万辆,居召回原因之首,发动机故障位居第二,占召回总量的四成以上。但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缺陷车辆超过400万辆,涉及奔驰、现代、特斯拉、丰田、奥迪等25家车企。
除了上面反复提到的奔驰通讯模块软件,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HECU也出现故障,以51.6万辆的总召回量排名第二。具体来说,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发动机舱起火。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今年2月,现代汽车集团也因为这一故障在美国发起了48.4万辆汽车的召回,包括2014-2016款起亚Sport、2016-2018款起亚K900和2016-2108款现代圣达菲,该公司建议车主将车辆停放在户外,并在问题修复前远离其他汽车和建筑物。
此外,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进口和国产版本也超过28万;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存在缺陷而被召回的汽车;由于自适应巡航系统制动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不完善,超过22万辆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被召回;并因发动机控制模块故障召回超过13万辆汽车。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硬件故障召回。“软件出现问题时,大部分都是通过升级的方式召回,目前主要是通过升级4S门店的软件来完成。”谈及目前软件缺陷召回的处理方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介绍。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发布相关通知,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采用OTA对售出车辆进行技术服务活动的,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召回完成率,降低了召回成本,已成为应对软件故障的主要召回措施。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但市场监管总局分析,根据99.9%的汽车召回和50%以上的电子电器产品召回,产品符合标准,但使用后发现仍存在不合理的危害,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其中,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更是如此。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益尤为重要。
去年3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汽车及消费品召回工作的通知》,对2020年我国汽车及消费品召回工作进行总结,并为今后召回工作指明工作方向。其中,提出建立运营数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缺陷排查工作机制,推进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汽车自我评估和事故报告制度,适时启动沙盒监管。
时隔一年,又到了3月15日。期待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更先进、更脚踏实地的监管措施,探索“发现产品缺陷——提出产品安全规范建议——实现质量提升”的新思路,推动企业在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
日前,我们从工信部网站获得了阿维塔11的申报信息,作为阿维塔旗下首款车型,新车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型SUV,外观设计极具未来感,并且配置华为双电机系统,最高功率可达425kW,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计划与韩国电池制造商SKOn及其土耳其合资伙伴KocHolding在土耳其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在3月14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将在欧洲新推出7款纯电动汽车,包括3款全新的纯电动乘用车和4款新的电动厢式车,都将于2024年推出,而且都将在欧洲生产。
1900/1/1 0:00:001、理想L9最新谍照曝光顶部配备激光雷达日前,有博主曝光了理想L9的最新路试谍照,从谍照来看,本次最新谍照与此前曝光的谍照图基本相同。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在3月14日宣布,其土耳其合资企业将以575亿欧元(约6
1900/1/1 0:00:00“中国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如果没记错的话,第一个抛出这个问题的,是观致。此后,许多新品牌横空出世时,都难免会遇到与观致汽车相同的拷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