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奔驰
作者|秦
编辑|王艳
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奔驰不再隐藏自己的野心。
继北京R&D中心之后,3月18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上海R&D中心正式开业。官员们表示,上海R&D中心将专注于智能互联、自动驾驶、软硬件开发和大数据。
“中国的R&D团队,从最早的车辆开发的总体概念设计、车辆架构设计,到组成车辆的各个子系统和功能,已经基本具备了能力。”梅赛德斯-奔驰R&D中心中国区负责人安尔汉教授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自2014年以来,梅赛德斯-奔驰R&D团队在中国的规模增加了两倍多。
在BBA营,2009年,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在中国开设了先进的设计中心。2010年,中国首款奔驰长轴距E级车正式投产。
迄今为止,它已推出五款“专属中国”长轴距轿车,包括A级、C级和E级轿车,GLC SUV和V级轿车。
深入中国市场也会给奔驰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2021年,中国市场为奔驰贡献了75.88万辆汽车,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其中,1.1万辆迈巴赫车型销往中国,占该车型全球销量的7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市场,它拥有梅赛德斯-奔驰最年轻的客户。”安尔汉表示,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R&D中心的团队中,中国员工占90%以上。
安尔汉表示,由于去年北京R&D中心的开业,中德之间的物流和联系得以节省。在R&D中心投资不到半年后,其研发成果EQE即将上市。未来会有更多的国产化电动车,新车上市的间隔会越来越短。
事实上,不仅是奔驰,还有很多跨国巨头都在押注中国市场。
马斯克曾表示,未来将专门为中国开发一款电动汽车。有特斯拉内部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已经开始招聘相关人才,计划今年开业。奥迪中国R&D团队还拥有从车辆设计到车辆完成的全栈R&D能力。
在电动化方面,奔驰计划在2025年提供所有燃油车的电动化版本,这对于目前只有少数车型的新势力品牌来说,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在安尔汉看来,奔驰R&D中心“可能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工作量会超负荷。
以下是未来汽车日报对安尔汉的采访问答节选(未来汽车日报编译):
问:梅赛德斯-奔驰中国R&D中心目前能否开发中国专属车型?
答:中国R&D技术中心具有综合能力。例如,从最早的车辆开发的概念框架设计到组成车辆的各种子系统和功能,都具有这些R&D能力。现在国内生产销售的很多车型也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尤其是各种长轴距车型。中国R&D团队将参与这些车辆的开发和测试。
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市场,拥有全球最年轻的奔驰客户。所以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R&D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深入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将其投入到我们在中国的工程R&D和设计工作中。
问:目前发展纯电动平台是大势所趋。宝马和奥迪都宣布了打造纯电动平台的计划。奔驰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答:奔驰推出了纯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平台。从去年发布的全新EQS纯电动汽车开始,更多车型将陆续亮相,包括即将在中国推出的基于纯电动平台的第二款车型——全新EQE。
奔驰一直在研发更多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接下来还会有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高性能AMG的纯电动汽车平台,形成完整系列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从2025年起,梅赛德斯-奔驰所有新发布的车型都将是纯电动平台……。
来源:奔驰
问:有人认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是在传统车型基础上强行叠加的产品。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答:关于智能化,奔驰正在从硬件驱动的架构向软件驱动的未来转型。奔驰不仅要有世界范围内的软件开发能力,还要加强在中国的R&D实力。我们推出了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软件操作系统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用户界面应用程序。
以前的架构平台是基于硬件的,也就是说汽车架构中包含的很多控制单元都是基于硬件的,再加上一些软件控制。面向未来的架构平台是以软件为基础的,硬件将根据软件的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这种软件驱动的架构可以确保我们可以在车辆上安装最先进的智能功能,并确保它可以持续更新。
问:奔驰的老年客户也占了很大比例。有没有想过为老年客户开发一些功能?
答:关于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体,我们会在开发车型的最早期就考虑到。有些产品会推出标准轴距和长轴距版本,以满足不同市场和年龄的客户群体的需求。
无论什么形式的人机交互界面,我们的宗旨都是让每一位奔驰车主都能轻松驾驭。这就好比我们在推出高度数字化的超联动屏幕时,也会考虑到已经适应传统配置的客户,可以轻松使用各种车载应用,包括老年客户。
问:在电动时代,什么才是真正的奢华感?
答:我认为奢侈品的定义中有几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设计是奔驰的核心优势之一。我们可以将顶尖的设计、先进的技术、精湛的工艺和强大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打造整体的豪华体验,这在电动车时代也不例外。
这种整体的豪华体验不仅类似于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和丰富的互联功能,还包括车内的香味和氛围灯、带按摩功能的舒适座椅、一流的音响设备和环绕音效。
问:2022年Q:奔驰将在其服务的所有细分市场推出纯电动汽车。如何看待目前奔驰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研发进展?
答:奔驰计划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2030年前实现全能纯电动汽车做好充分准备。对于研发来说,这意味着整个公司需要在七到八年内进行改革和转型。目前,我们已经在全新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上设计了多款车辆,我们也正在对生产中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进行大幅调整,以确保我们能够在2030年实现全电动的目标。
问:梅赛德斯-奔驰北京R&D中心已经开业半年了。在过去的六个月里,R&D小中心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中国R&D技术中心在过去六个月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在中国发布纯电动汽车的新EQE。在R&D技术中心建立之前,如果一款新车型使用了来自当地供应商的主要零部件,就需要将这些零部件送到德国进行测试、验证和放行。样机的研发和建造还会涉及中德团队的分工合作,会产生很多物流环节。
中国R&D技术中心成立后,很多测试和发布都可以在中国完成,比如即将在中国投产的全新EQE,几乎所有相关的测试、验证和技术发布都基本在中国完成。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在EQE之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车辆在中国R&D技术中心完成R&D和测试,在中国市场投放新车的步伐也将加快。
问:R&D中心在北京和上海有两个分部?
关于R&D队注的划分……在上海和北京,北京仍将是我们在中国的R&D工作的核心位置,而上海R&D中心将专注于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的软硬件开发和测试。
比如上海的一些合作伙伴有相应的自动驾驶原型车或者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的测试场地,监管上也允许进行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测试。我们可以在上海进行这些测试。奔驰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进行不同技术的测试。比如我们会在国内几个城市测试智能互联的相关功能。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奔驰
作者|秦
编辑|王艳
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奔驰不再隐藏自己的野心。
继北京R&D中心之后,3月18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上海R&D中心正式开业。官员们表示,上海R&D中心将专注于智能互联、自动驾驶、软硬件开发和大数据。
“中国的R&D团队,从最早的车辆开发的总体概念设计、车辆架构设计,到组成车辆的各个子系统和功能,已经基本具备了能力。”梅赛德斯-奔驰R&D中心中国区负责人安尔汉教授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自2014年以来,梅赛德斯-奔驰R&D团队在中国的规模增加了两倍多。
在BBA营,2009年,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在中国开设了先进的设计中心。2010年,中国首款奔驰长轴距E级车正式投产。
迄今为止,它已推出五款“专属中国”长轴距轿车,包括A级、C级和E级轿车,GLC SUV和V级轿车。
深入中国市场也会给奔驰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2021年,中国市场为奔驰贡献了75.88万辆汽车,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其中,1.1万辆迈巴赫车型销往中国,占该车型全球销量的7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市场,它拥有梅赛德斯-奔驰最年轻的客户。”安尔汉表示,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R&D中心的团队中,中国员工占90%以上。
安尔汉表示,由于去年北京R&D中心的开业,中德之间的物流和联系得以节省。在R&D中心投资不到半年后,其研发成果EQE即将上市。未来会有更多的国产化电动车,新车上市的间隔会越来越短。
事实上,不仅是奔驰,还有很多跨国巨头都在押注中国市场。
马斯克曾表示,未来将专门为中国开发一款电动汽车。有特斯拉内部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特斯拉中国设计中心已经开始招聘相关人才,计划今年开业。奥迪中国R&D团队还拥有从车辆设计到车辆完成的全栈R&D能力。
在电动化方面,奔驰计划在2025年提供所有燃油车的电动化版本,这对于目前只有少数车型的新势力品牌来说,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在安尔汉看来,奔驰R&D中心“可能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工作量会超负荷。
以下是未来汽车日报对安尔汉的采访问答节选(未来汽车日报编译):
问:梅赛德斯-奔驰中国R&D中心目前能否开发中国专属车型?
答:中国R&D技术中心具有综合能力。例如,从最早的车辆开发的概念框架设计到组成车辆的各种子系统和功能,都具有这些R&D能力。现在国内生产销售的很多车型也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尤其是各种长轴距车型。中国R&D团队将参与这些车辆的开发和测试。
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市场,拥有全球最年轻的奔驰客户。所以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R&D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深入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将其投入到我们在中国的工程R&D和设计工作中。
问:目前发展纯电动平台是大势所趋。宝马和奥迪都宣布了建造纯电动汽车的计划……orms。奔驰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答:奔驰推出了纯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平台。从去年发布的全新EQS纯电动汽车开始,更多车型将陆续亮相,包括即将在中国推出的基于纯电动平台的第二款车型——全新EQE。
奔驰一直在研发更多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接下来还会有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高性能AMG的纯电动汽车平台,形成完整系列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从2025年起,奔驰所有新发布的车型都将是纯电动平台。
来源:奔驰
问:有人认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是在传统车型基础上强行叠加的产品。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答:关于智能化,奔驰正在从硬件驱动的架构向软件驱动的未来转型。奔驰不仅要有世界范围内的软件开发能力,还要加强在中国的R&D实力。我们推出了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软件操作系统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用户界面应用程序。
以前的架构平台是基于硬件的,也就是说汽车架构中包含的很多控制单元都是基于硬件的,再加上一些软件控制。面向未来的架构平台是以软件为基础的,硬件将根据软件的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这种软件驱动的架构可以确保我们可以在车辆上安装最先进的智能功能,并确保它可以持续更新。
问:奔驰的老年客户也占了很大比例。有没有想过为老年客户开发一些功能?
答:关于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体,我们会在开发车型的最早期就考虑到。有些产品会推出标准轴距和长轴距版本,以满足不同市场和年龄的客户群体的需求。
无论什么形式的人机交互界面,我们的宗旨都是让每一位奔驰车主都能轻松驾驭。这就好比我们在推出高度数字化的超联动屏幕时,也会考虑到已经适应传统配置的客户,可以轻松使用各种车载应用,包括老年客户。
问:在电动时代,什么才是真正的奢华感?
答:我认为奢侈品的定义中有几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设计是奔驰的核心优势之一。我们可以将顶尖的设计、先进的技术、精湛的工艺和强大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打造整体的豪华体验,这在电动车时代也不例外。
这种整体的豪华体验不仅类似于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和丰富的互联功能,还包括车内的香味和氛围灯、带按摩功能的舒适座椅、一流的音响设备和环绕音效。
问:2022年Q:奔驰将在其服务的所有细分市场推出纯电动汽车。如何看待目前奔驰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研发进展?
答:奔驰计划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2030年前实现全能纯电动汽车做好充分准备。对于研发来说,这意味着整个公司需要在七到八年内进行改革和转型。目前,我们已经在全新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上设计了多款车辆,我们也正在对生产中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进行大幅调整,以确保我们能够在2030年实现全电动的目标。
问:梅赛德斯-奔驰北京R&D中心已经开业半年了。在过去的六个月里,R&D小中心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中国R&D技术中心在过去六个月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在中国发布纯电动汽车的新EQE。在R&D技术中心建立之前,如果一款新车型使用了来自当地供应商的主要零部件,就需要将这些零部件送到德国进行测试、验证和放行。原型的开发和建造将……所以涉及到中德团队的分工合作,会产生很多物流环节。
中国R&D技术中心成立后,很多测试和发布都可以在中国完成,比如即将在中国投产的全新EQE,几乎所有相关的测试、验证和技术发布都基本在中国完成。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在EQE之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车辆在中国R&D技术中心完成R&D和测试,在中国市场投放新车的步伐也将加快。
问:R&D中心在北京和上海有两个分部?
答:关于R&D团队在上海和北京的分工,北京仍将是我们在中国R&D工作的核心位置,而上海R&D中心将专注于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的软硬件开发和测试。
比如上海的一些合作伙伴有相应的自动驾驶原型车或者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的测试场地,监管上也允许进行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测试。我们可以在上海进行这些测试。奔驰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进行不同技术的测试。比如我们会在国内几个城市测试智能互联的相关功能。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分享合资近5米车长全系标配20T8AT黄金动力组合,性价比的新选择合资B级车的竞争从未如此激烈过。
1900/1/1 0:00:00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双重影响,但2021年的宝马汽车还是“赚麻了”。
1900/1/1 0:00:00几何汽车发布官方公告将对旗下几款在售车型几何APro、几何C、EX3售价上调30007000元不等。
1900/1/1 0:00:00空悬之道,等你来战3月18日,岚图FREE“空悬之道,等你来战”极限挑战赛在广州亚洲国际游艇汽车体验中心举行。岚图FREE与保时捷卡宴等豪华车型竞速“全网最长最全最颠簸赛道”。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3月17日,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的首席执行官PeterRawlinson表示,由于“巨大的通胀压力”,该公司正在考虑提高未来车型的价格,
1900/1/1 0:00:00车市的竞争在更多不确定性、更多参与者和更大的时代变革中变得愈发激烈,因而如何活着和更好地活着成为整个行业上下游都在思考的问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