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知好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泰山……”当油价持续飙升,导致众多燃油车主怨声载道的时候,一些曾经嘲讽电动车的网友迎来了180度大转弯。当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电动车的春天来了的时候,各大新能源车企的涨价动作却是接踵而至,让市场更加扑朔迷离。
3月以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哪吒、零跑、威马等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开启涨价模式,旗下产品价格涨幅维持在1%-15%。其中,特斯拉一周内三次调价,尽显“价格屠夫”本色。
刚做Model Y的车主王军(化名)告诉汽车之家,“特斯拉在第一次涨价后就直接交了定金。之前也很犹豫,没想到真的涨了。现在想来,真的还早。”
特斯拉的“任性”相信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任何通知,直接在官网调价简直利落。其他品牌都要在涨价前发通知,涨价也很谨慎。尤其是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价格波动大多保持在万元以下,但部分车型涨幅超过10%。
“小鹏p7”
造车新势力,如小鹏、威马、零跑等品牌,最大波动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已经超过3万元,有的车型涨幅也在10%以上。当然,有些品牌选择保持不变。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表示,蔚来不会涨价,至少目前不会。
至于新能源汽车集体调价的原因,目前也不是什么秘密,在发布的公告中也有说明。所有选择提价的车企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成本压力的层层传导下被迫提价。但是,涨价之后,压力真的会缓解吗?
新能源市场最猛烈的涨价
一直以来,电动车的主旋律都是降价,但今年开始唱“反调”。
从目前的价格涨幅来看,特斯拉、小鹏、理想、零跑等国产新势力涨幅最大。比如零跑C11上涨13%-15%;特斯拉涨幅最高的车型是Model Y,各车型涨幅保持在8%左右。
在Xpeng Motors,补贴前的价格上调了10.1-2万元。但由于补贴前主销车型P7部分车型价格超过30万元,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导致最大波动超过3万元,最高涨幅近10%。
李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平台上说明了涨价原因,随后对李ONE(参数|询价)价格进行了调整,4月1日零点起上调1.18万元,调整后最新价格为34.98万元。
对于这一波集中涨价,李想在某社交平台上解释道:“目前已经和电池厂商签约确定第二季度电池涨价的品牌,基本都是马上宣布涨价。如果没有涨价,大部分都没有谈成,一般谈成了就马上涨价。”
中华全国车联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此之前,很多车企和电池供应商的年度供应协议价格都被锁定在低位,车企的压力并不突出。但今年部分电池企业改变了价格谈判规则,每季度协商一次价格。有价格开口,所以动力电池涨价后新签订单的车企压力很大,成本压力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出乎意料的是,在经历了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后,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成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宣布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李一”
“很多车企其实都在寻找涨价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在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涨价是可行的选择。比如5%的涨幅,如果能留住80%的潜在消费者,就值得一试。相比之下,即使不涨价,很多车企也很难满足80%的潜在市场。”汽车分析师刘明(化名)说。
涨价让小型车/微型车市场更加“焦虑”
一方面是成本上升的压力,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风险。涨价与否很容易让车企左右为难,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做出选择。但特斯拉似乎没有这个顾忌,还起着带头作用。从去年开始,率先冲进涨价行列。
“这就是强势品牌带来的优势。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定的高溢价能力。其他稍弱的品牌,除了要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还要平衡品牌的竞争力,所以非常谨慎”,某新能源车企高管表示。
特斯拉Y型车
特斯拉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无非是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的强烈需求。2021年,特斯拉销量达到93.6万辆,领先近百万辆。而且在特斯拉的逻辑里,所有上涨的成本都需要用户买单,他们必须保证固定的利润率。
然而,对于那些溢价能力较低的小型甚至微型车来说,成本上升只能意味着利润变薄甚至亏损。“总体来说,涨价对低端市场的影响会更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说。不少业内人士也感慨:“这个市场本身利润率就低,但消费者对涨价最敏感,日子注定不好过。”
“洪光·米尼耶夫”
同时,叠加新能源补贴下降、积分交易价格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低端市场车型的日子更不好过。2022年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下降30%。带t……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22年初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已下调至500-800元。
在多重因素的压力下,欧拉一开始忍无可忍,旗下黑猫和白猫上个月停止接受新订单。欧拉汽车CEO董玉栋表示,欧拉汽车的这两款车型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每卖一台亏损高达万元。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当然,更多的品牌选择了提价。比如奇瑞新能源蚂蚁和QQ冰淇淋,一周前就筹到了,从0.3到0.41万元不等。3月24日,五菱官方宣布将旗下洪光MINIEV、五菱NanoEV、五菱荣耀EV三款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4000-8000元。
那么问题来了,欧拉黑猫白猫为什么不选择提价来缓冲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呢?相反,10万元以上的好猫,价格从6000元提高到7000元。
董玉栋表示:“在起步阶段,欧拉希望在量上寻求一定的突破,从而形成一定的市场话语权。但从整体战略来看,我们更注重推动品牌向上增长,这也决定了我们一定会越来越重视15-20万元的腰部市场,而不是纠结于底部市场。”
在他看来,黑白猫所在的微型车市场具有“低价格、低续航、低性能、低安全”的鲜明特点。买微型车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如果涨价,很可能不会买。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小型车/微型车细分市场来说,“涨价”未必是一剂良方,更不会缓解他们的压力。
传统车企追赶的窗口期?
目前,在纯电动市场中,小型车+微型车的市场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最重要的是,这个细分市场基本由传统车企主导。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前15名中,有9款车型为小型车/微型车,包括五菱洪光MINIEV、奇瑞eQ、长安奔奔E星、欧拉黑猫、比亚迪e2。
可以预计,其他传统汽车品牌也会遭遇和长城欧拉一样的困境。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这些传统车企造成很大影响。
从李想的话中可以发现,这一轮上调后的价格最多只能维持一个季度。三四季度大概率会有新一轮调价。“目前来看,价格上涨至少会持续一到两年,主要是原材料产能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徐海东对汽车之家说。
在他看来,这和消费端有很大关系。现在整体势头很好。如果销量快速增加,会进一步刺激供求关系,对增加原材料的要求会更高。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严峻的形势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有些不情愿。最近,他预测明年电池生产将面临“挑战”,电池将在2-3年内成为阻碍特斯拉发展的“限制因素”。IHS Markit还预测,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池价格,直到2024年。
“随着传统车企转型的深入,很明显小型车/微型车正逐渐失去最初的作用。这个市场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在芯片短缺的压力下,传统车企会更加专注于中高端车型,就像欧拉一样。”
“从长远来看,为了应对成本上升,车企必须提高产品技术指标,这显然超出了小型车/微型车的能力。”换句话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正在加速传统品牌新能源产品的上涨趋势。
目前传统车企在转型中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燃油车市场,因此抗风险能力更强。此外,鉴于在供应链上的优势,这一阶段很可能成为传统车企追赶的重要窗口。(文/汽车之家杨一春)“我以前不知好歹”……啊nd“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泰山……”当油价持续飙升,导致众多燃油车主怨声载道的时候,一些曾经嘲讽电动车的网友迎来了180度大转弯。当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电动车的春天来了的时候,各大新能源车企的涨价动作却是接踵而至,让市场更加扑朔迷离。
3月以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哪吒、零跑、威马等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开启涨价模式,旗下产品价格涨幅维持在1%-15%。其中,特斯拉一周内三次调价,尽显“价格屠夫”本色。
刚做Model Y的车主王军(化名)告诉汽车之家,“特斯拉在第一次涨价后就直接交了定金。之前也很犹豫,没想到真的涨了。现在想来,真的还早。”
特斯拉的“任性”相信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任何通知,直接在官网调价简直利落。其他品牌都要在涨价前发通知,涨价也很谨慎。尤其是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价格波动大多保持在万元以下,但部分车型涨幅超过10%。
“小鹏p7”
造车新势力,如小鹏、威马、零跑等品牌,最大波动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已经超过3万元,有的车型涨幅也在10%以上。当然,有些品牌选择保持不变。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表示,蔚来不会涨价,至少目前不会。
至于新能源汽车集体调价的原因,目前也不是什么秘密,在发布的公告中也有说明。所有选择提价的车企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成本压力的层层传导下被迫提价。但是,涨价之后,压力真的会缓解吗?
新能源市场最猛烈的涨价
一直以来,电动车的主旋律都是降价,但今年开始唱“反调”。
从目前的价格涨幅来看,特斯拉、小鹏、理想、零跑等国产新势力涨幅最大。比如零跑C11上涨13%-15%;特斯拉涨幅最高的车型是Model Y,各车型涨幅保持在8%左右。
在Xpeng Motors,补贴前的价格上调了10.1-2万元。但由于补贴前主销车型P7部分车型价格超过30万元,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导致最大波动超过3万元,最高涨幅近10%。
李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平台上说明了涨价原因,随后对李ONE(参数|询价)价格进行了调整,4月1日零点起上调1.18万元,调整后最新价格为34.98万元。
对于这一波集中涨价,李想在某社交平台上解释道:“目前已经和电池厂商签约确定第二季度电池涨价的品牌,基本都是马上宣布涨价。如果没有涨价,大部分都没有谈成,一般谈成了就马上涨价。”
中华全国车联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此之前,很多车企和电池供应商的年度供应协议价格都被锁定在低位,车企的压力并不突出。但今年部分电池企业改变了价格谈判规则,每季度协商一次价格。有价格开口,所以动力电池涨价后新签订单的车企压力很大,成本压力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出乎意料的是,在经历了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后,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成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宣布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李一”
“很多车企其实都在寻找涨价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在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涨价是可行的选择。比如5%的涨幅,如果能留住80%的潜在消费者,就值得一试。相比之下,即使不涨价,很多车企也很难满足80%的潜在市场。”汽车分析师刘明(化名)说。
涨价让小型车/微型车市场更加“焦虑”
一方面是成本上升的压力,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风险。涨价与否很容易让车企左右为难,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做出选择。但特斯拉似乎没有这个顾忌,还起着带头作用。从去年开始,率先冲进涨价行列。
“这就是强势品牌带来的优势。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定的高溢价能力。其他稍弱的品牌,除了要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还要平衡品牌的竞争力,所以非常谨慎”,某新能源车企高管表示。
特斯拉Y型车
特斯拉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无非是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的强烈需求。2021年,特斯拉销量达到93.6万辆,领先近百万辆。而且在特斯拉的逻辑里,所有上涨的成本都需要用户买单,他们必须保证固定的利润率。
然而,对于那些溢价能力较低的小型甚至微型车来说,成本上升只能意味着利润变薄甚至亏损。“总体来说,涨价对低端市场的影响会更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说。不少业内人士也感慨:“这个市场本身利润率就低,但消费者对涨价最敏感,日子注定不好过。”
“洪光·米尼耶夫”
同时,叠加新能源补贴下降、积分交易价格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低端市场车型的日子更不好过。2022年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下降30%。带t……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22年初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已下调至500-800元。
在多重因素的压力下,欧拉一开始忍无可忍,旗下黑猫和白猫上个月停止接受新订单。欧拉汽车CEO董玉栋表示,欧拉汽车的这两款车型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每卖一台亏损高达万元。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当然,更多的品牌选择了提价。比如奇瑞新能源蚂蚁和QQ冰淇淋,一周前就筹到了,从0.3到0.41万元不等。3月24日,五菱官方宣布将旗下洪光MINIEV、五菱NanoEV、五菱荣耀EV三款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4000-8000元。
那么问题来了,欧拉黑猫白猫为什么不选择提价来缓冲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呢?相反,10万元以上的好猫,价格从6000元提高到7000元。
董玉栋表示:“在起步阶段,欧拉希望在量上寻求一定的突破,从而形成一定的市场话语权。但从整体战略来看,我们更注重推动品牌向上增长,这也决定了我们一定会越来越重视15-20万元的腰部市场,而不是纠结于底部市场。”
在他看来,黑白猫所在的微型车市场具有“低价格、低续航、低性能、低安全”的鲜明特点。买微型车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如果涨价,很可能不会买。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小型车/微型车细分市场来说,“涨价”未必是一剂良方,更不会缓解他们的压力。
传统车企追赶的窗口期?
目前,在纯电动市场中,小型车+微型车的市场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最重要的是,这个细分市场基本由传统车企主导。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前15名中,有9款车型为小型车/微型车,包括五菱洪光MINIEV、奇瑞eQ、长安奔奔E星、欧拉黑猫、比亚迪e2。
可以预计,其他传统汽车品牌也会遭遇和长城欧拉一样的困境。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这些传统车企造成很大影响。
从李想的话中可以发现,这一轮上调后的价格最多只能维持一个季度。三四季度大概率会有新一轮调价。“目前来看,价格上涨至少会持续一到两年,主要是原材料产能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徐海东对汽车之家说。
在他看来,这和消费端有很大关系。现在整体势头很好。如果销量快速增加,会进一步刺激供求关系,对增加原材料的要求会更高。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严峻的形势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有些不情愿。最近,他预测明年电池生产将面临“挑战”,电池将在2-3年内成为阻碍特斯拉发展的“限制因素”。IHS Markit还预测,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池价格,直到2024年。
“随着传统车企转型的深入,很明显小型车/微型车正逐渐失去最初的作用。这个市场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在芯片短缺的压力下,传统车企会更加专注于中高端车型,就像欧拉一样。”
“从长远来看,为了应对成本上升,车企必须提高产品技术指标,这显然超出了小型车/微型车的能力。”换句话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正在加速传统品牌新能源产品的上涨趋势。
目前传统车企在转型中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燃油车市场,因此抗风险能力更强。此外,鉴于在供应链上的优势,这一阶段很可能成为传统车企追赶的重要窗口。(文/汽车之家杨一春)
汽车行业发展创新突飞猛进,从底盘到动力总成,从信息娱乐系统到联网和自动化系统,汽车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日新月异的进步。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宝马和高通表示,从2025年起,在宝马开始在自家车辆上使用自动驾驶平台后,他们将向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自动驾驶平台。
1900/1/1 0:00:00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汽车投诉销量比年度均值为万分之309,数值近四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一定程度反映出国内汽车整体口碑略有好转。
1900/1/1 0:00:003月17日晚间,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汽车电池”)与什邡市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拟自筹资金80亿元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1900/1/1 0:00:00马斯克将公布MasterPlan第三部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将发布特斯拉“MasterPlan”的第三部分。
1900/1/1 0:00:00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表现抢眼,累计达2015万辆。同比增长1046,排名上升至全球第八。其中以乘用车数量占主导,出口1614万辆,同比增长11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