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表现抢眼,共201.5万辆。同比增长104.6%,全球排名第八。其中乘用车数量占优,出口161.4万辆,同比增长1.1倍。国产车出口猛增“威慑”全世界。相比2020年国产乘用车76万辆的出口总量,2021年国产汽车出海数量翻了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两条平行线,一条是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另一条是功能车向智能车的转变。最终,这两条线会交汇在一起,形成智能电动汽车。近年来,中国在汽车领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
在趋势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诞生了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一大批造车新势力。2021年,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强势崛起,也让国内造车新势力嗅到了潜在的前景和机遇。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汽车不断被重新定义,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很多产品已经落地,规模效益在国内开始显现。其中,新生力量第一梯队已陆续上市,敲钟声不绝于耳。随着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加紧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如果把2019年定义为智能汽车的爆发元年,那么2021年将成为新势力布局海外市场的元年。
目前新势力正在加速自己的出海进程,目标市场是很多当地政策利好的欧洲国家,尤其是新能源政策更加开放、环保意识更强、当地汽车工业薄弱的北欧地区。
2021年9月底,蔚来ES8在挪威上市并交付用户,正式打开欧洲市场。计划2022年底开始在瑞典销售电动汽车。据悉,这将是蔚来2022年进入的欧洲五国之一。小鹏也在加快国际化的进程。据3月11日消息,其产品已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同时预订,荷兰首家Xpeng Motors品牌直营体验店也于本月开业。
Xpeng Motors瑞典首家直营体验店正式开业;图片来源:Xpeng Motors
然而,新生力量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蔚来和小鹏虽然位于欧洲,但销量并不理想。Xpeng Motors去年在挪威市场仅交付了438辆新车。同样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海外市场的出口新势力代表爱知汽车,尽管其员工声称其产品基本出口海外,但其全年实际出口新能源汽车1676辆。自2020年5月首批车辆出口法国以来,累计出口量仅为2783辆,距离出口的规模效益还有很大距离。此外,同为国内新势力头部企业的李,由于一系列原因,并不急于追求海外发行。
为此,那些布局海外的造车新势力,至今还停留在海外市场几千上百的销量上,都给出了“不设销量目标,先布局”的回应。针对这一回应,有人认为虽然销量没有大的突破,但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势力来说,做品牌比卖车本身更重要;但也有人认为,这背后是耗时系统化布局的无奈。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的出海之路略显坎坷。
新势力远征海外的障碍是什么?
海外市场前景很大,但不一定适合所有自主品牌。相对于传统汽车,可能只是修改车身尺寸或者左右舵的区别,但是新势力的产品更加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需要在交互、导航、数据等方面做一系列的改变。
要说新势力出海的障碍,首先是要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以李为例,其产品优势在于智能交互水平,但这种优势限制了其在欧洲市场的努力。限制因素是隐私监管、智能安全合规等问题。在之前蔚来等中国新势力出海的过程中,由于欧洲法规对互联网监管相对更严格,汽车智能的功能需要根据当地监管情况进行适配和调整。
除了对当地法律法规的透彻了解,新势力还需要在智能功能的设计上更换更合适的当地供应商。比如在智能驾驶舱、车联网、数据等领域,需要进行合规设计。包括IC和网络安全级别,或者GDPR用户隐私条款级别,都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这些方案离不开两个要素——地理位置信息和位置服务。以蔚来为例,其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就与北欧知名地图服务商HERE达成合作。蔚来汽车的海外产品需要基于HERE提供的标准地图数据,整合欧洲的动态充电站数据,以匹配欧洲用户的体验。
高精地图;图片来源:电气知识
制约新势力出海的另一大因素是当地消费者的习惯。一个产品卖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当地的接受程度。新势力造车有两个特点,智能化和电气化。由于国外消费者大多不是重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汽车智能化的优势无法展现。同样,由于海外国家大多地广人稀,对充电桩匹配和续航的担忧也成为新势力出海的重要原因。
除了外部的制约,造车新势力在国内也处于销量爬坡阶段,没有实现规模效益,很难在海外市场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他们希望打造国际品牌,他们做世界第一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他们来说,全面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整套系统如果大规模实施,需要在R&D、生产、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像传统车企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等待反馈。
什么是大航海时代?
2021年,国产汽车出口将激增“威慑”全球,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流量正不断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渗透。出口车型也在从廉价的低端车型向SUV和中高级车发展。这无疑给中国人民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欢呼的同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销量,销量不是万能的。只看销量不看背后的逻辑,永远找不到痛点,打开格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3倍。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出口16.3万辆,占总销量的52%。这说明新的地方势力还处于萌芽阶段。
但值得肯定的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并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在于,国内电动智能汽车产业链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先发优势。
汽车出海;图片来源:SAIC
如果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我们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因为前景永远是光明的,我们还是需要肯定新势力出海带来的结果总体来说还是积极的。在双碳战略和智能化浪潮的背景下,随着欧7排放法规和自动驾驶的落地,智能电动车将无限受益。与此同时,新生力量也在不断打破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壁垒,跨越山河,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生力量集体抢滩海外的小高潮。
新生力量的伟大航行可能会晚一些到来,但绝不会缺席。
如何看待新势力出海?点击此段,填写问卷,与我们互动!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表现抢眼,共201.5万辆。同比增长104.6%,全球排名第八。其中乘用车数量占优,出口161.4万辆,同比增长1.1倍。国产车出口猛增“威慑”全世界。相比2020年国产乘用车76万辆的出口总量,2021年国产汽车出海数量翻了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两条平行线,一条是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另一条是功能车向智能车的转变。最终,这两条线会交汇在一起,形成智能电动汽车。近年来,中国在汽车领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
在趋势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诞生了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一大批造车新势力。2021年,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强势崛起,也让国内造车新势力嗅到了潜在的前景和机遇。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汽车不断被重新定义,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很多产品已经落地,规模效益在国内开始显现。其中,新生力量第一梯队已陆续上市,敲钟声不绝于耳。随着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加紧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如果把2019年定义为智能汽车的爆发元年,那么2021年将成为新势力布局海外市场的元年。
目前新势力正在加速自己的出海进程,目标市场是很多当地政策利好的欧洲国家,尤其是新能源政策更加开放、环保意识更强、当地汽车工业薄弱的北欧地区。
2021年9月底,蔚来ES8在挪威上市并交付用户,正式打开欧洲市场。计划2022年底开始在瑞典销售电动汽车。据悉,这将是蔚来2022年进入的欧洲五国之一。小鹏也在加快国际化的进程。据3月11日消息,其产品已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同时预订,荷兰首家Xpeng Motors品牌直营体验店也于本月开业。
Xpeng Motors瑞典首家直营体验店正式开业;图片来源:Xpeng Motors
然而,新生力量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蔚来和小鹏虽然位于欧洲,但销量并不理想。Xpeng Motors去年在挪威市场仅交付了438辆新车。同样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海外市场的出口新势力代表爱知汽车,尽管其员工声称其产品基本出口海外,但其全年实际出口新能源汽车1676辆。自2020年5月首批车辆出口法国以来,累计出口量仅为2783辆,距离出口的规模效益还有很大距离。此外,同为国内新势力头部企业的李,由于一系列原因,并不急于追求海外发行。
为此,那些布局海外的造车新势力,至今还停留在海外市场几千上百的销量上,都给出了“不设销量目标,先布局”的回应。针对这一回应,有人认为虽然销量没有大的突破,但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势力来说,做品牌比卖车本身更重要;但也有人认为,这背后是耗时系统化布局的无奈。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的出海之路略显坎坷。
新势力远征海外的障碍是什么?
海外市场前景很大,但不一定适合所有自主品牌。相对于传统汽车,可能只是修改车身尺寸或者左右舵的区别,但是新势力的产品更加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需要在交互、导航、数据等方面做一系列的改变。
要说新势力出海的障碍,首先是要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以李为例,其产品优势在于智能交互水平,但这种优势限制了其在欧洲市场的努力。限制因素是隐私监管、智能安全合规等问题。在之前蔚来等中国新势力出海的过程中,由于欧洲法规对互联网监管相对更严格,汽车智能的功能需要根据当地监管情况进行适配和调整。
除了对当地法律法规的透彻了解,新势力还需要在智能功能的设计上更换更合适的当地供应商。比如在智能驾驶舱、车联网、数据等领域,需要进行合规设计。包括IC和网络安全级别,或者GDPR用户隐私条款级别,都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这些方案离不开两个要素——地理位置信息和位置服务。以蔚来为例,其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就与北欧知名地图服务商HERE达成合作。蔚来汽车的海外产品需要基于HERE提供的标准地图数据,整合欧洲的动态充电站数据,以匹配欧洲用户的体验。
高精地图;图片来源:电气知识
制约新势力出海的另一大因素是当地消费者的习惯。一个产品卖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当地的接受程度。新势力造车有两个特点,智能化和电气化。由于国外消费者大多不是重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汽车智能化的优势无法展现。同样,由于海外国家大多地广人稀,对充电桩匹配和续航的担忧也成为新势力出海的重要原因。
除了外部的制约,造车新势力在国内也处于销量爬坡阶段,没有实现规模效益,很难在海外市场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他们希望打造国际品牌,他们做世界第一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他们来说,全面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整套系统如果大规模实施,需要在R&D、生产、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像传统车企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等待反馈。
什么是大航海时代?
2021年,国产汽车出口将激增“威慑”全球,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流量正不断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渗透。出口车型也在从廉价的低端车型向SUV和中高级车发展。这无疑给中国人民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欢呼的同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销量,销量不是万能的。只看销量不看背后的逻辑,永远找不到痛点,打开格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3倍。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出口16.3万辆,占总销量的52%。这说明新的地方势力还处于萌芽阶段。
但值得肯定的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并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在于,国内电动智能汽车产业链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先发优势。
汽车出海;图片来源:SAIC
如果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我们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因为前景永远是光明的,我们还是需要肯定新势力出海带来的结果总体来说还是积极的。在双碳战略和智能化浪潮的背景下,随着欧7排放法规和自动驾驶的落地,智能电动车将无限受益。与此同时,新生力量也在不断打破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壁垒,跨越山河,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生力量集体抢滩海外的小高潮。
新生力量的伟大航行可能会晚一些到来,但绝不会缺席。
如何看待新势力出海?点击此段,填写问卷,与我们互动!
“以前是我不识抬举”“有眼不识泰山”在油价持续飙升,让众多燃油车主叫苦不迭时,一些曾经嘲讽电动车的网友态度迎来180度大转弯。
1900/1/1 0:00:003月17日晚间,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汽车电池”)与什邡市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拟自筹资金80亿元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1900/1/1 0:00:00马斯克将公布MasterPlan第三部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将发布特斯拉“MasterPlan”的第三部分。
1900/1/1 0:00:003月15日,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宣布同远景动力达成合作,远景动力将为奔驰新一代豪华纯电SUV明星车型EQS和EQE提供动力电池模组。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将从下周开始,在其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Wolfsburg)的主要工厂内加大生产力度。此前,由于俄乌局势导致乌克兰零部件断供,这座工厂停工了两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现在,为电动汽车充电仍然是一个挑战。虽然有些发达国家已经从该领域的一些相关的投资中获得收益,但很多国家还处于艰难的转型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