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金融来源
鲁世鸣|作者
不提供第二次重印。
三兄弟上市后,理想成为唯一一家汽车自燃的公司。3月初,李ONE一辆新能源车在停车场起火自燃。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架李一号的起火点位于前机舱,燃烧势头十分迅猛,并伴有浓烟。由于火势太急,整辆车很快被烧成了空壳和骨架。
即使在3月15日之后,Ideal至今也没有公布自燃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网络报道的第二起李失火事件。
在所有的新能源和新动力汽车公司中,李灿可以说是唯一的一家,而且它只需要一款车型就可以在行业内混得很好。尤其是近一两年,无论是销量排名还是财报,都在数据层面收获颇丰。但是成名的理想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光鲜。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在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中,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
唯一产品质量问题不断,不仅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还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资本层面,股价大跌,股东退市;比如人才方面,技术大牛走了;还有合作伙伴、技术研发等问题。这一系列的烦恼,让理想目标从“变成苹果”变成了如何生存。
01
大踏步前进,赢得数据。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月销量排名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
截至3月2日,已有多家造车新势力公布了2月份的交付数据。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李交付量最高,交付成绩为8,414辆,蝉联2月份新动力销量桂冠,同比增长265.8%。
然而,“好消息”不止于此。近日,Ideal也率先发布了2021年Q4及年度财报。
财报显示,李去年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156.1%,环比增长36.6%。第四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近40%,是李季度营收首次突破100亿。
自李成立以来,这是第一次在管理层实现季度盈利,第二次在公司层面实现季度盈利。
[来源:雪球]
单季度营收飙升,离不开汽车业务的支撑。李汽车销售收入261.3亿元,同比增长181.5%。其中,李第四季度整车销售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155.7%。此外,2021款李ONE在硬件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提高了1万元,大幅提升了李的毛利率。相比2020年16.4%的毛利率,去年李的整车毛利率为20.6%。
毛利率持续提升,叠加销量攀升,使得理想实现首个季度盈利。但事实上,除了毛利率和销量,2021年的理想财报“漂亮”还有其他原因。
理想的主业是造车和卖车,但也有很多辅助业务,比如卖新能源积分和充电桩、PLUS会员等增值服务。充电桩和PLUS会员的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卖新能源车积分几乎没有成本。
2021年9月,理想将手中积累的7万多新能源积分全部卖掉。这些点对应的是2020年生产的所有汽车。这笔交易给Ideality带来了2亿元的收入,基本上全部扭亏为盈。
在光鲜的销量排名和财务数据之后,其他的数据理想也没有落下。根据其官方数据,理想在整个2021年都处于快速扩张期。
从员工人数来看,从2020年底的4181人跃升至11901人,成功成为员工过万的企业。在门店数量上,也从2020年底的52家爆发到206家,直接覆盖全国102个城市。
可以说,理想是很多方面数据的“赢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理想仍然没有完全盈利。而光鲜的表面掩盖不了背后很多不好的想法。
02
麻烦,失去资本。
漂亮的数据不代表一帆风顺。反倒是李今年的开局并不顺利,负面新闻接连被推上热搜。2月11日,一名李ONE车主挑战湖南某网络名人坡道“成佛坡”,不仅未能登顶,还损坏了车辆的差速器。
虽然李随后第二次出动车辆挑战“成佛坡”并成功通过,并表示将优化差动保护逻辑,成功化解了危机公关,但该事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成佛坡”事件的热度还未褪去的时候,又接连发生两起自燃事件。针对两起自燃事件,李仅回应称"正在调查中",至今没有详细的官方回应。
作为唯一的车模,李一个人奠定了市场的理想,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单一的车模已经成为弊端。
在政策方面,首先,上海已经明确从……2023年1月1日,消费者将不再获得购买或接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特别许可配额。一旦更多的一线和二线城市紧随其后,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李一。
其次,国内充电网络发展迅速,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明确宣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未来只发展增程航线肯定是行不通的。
因此,李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推出新车。但按照李的规划,今年推出的L9车型依然采用增程模式。这意味着受政策限制的李要熬到2022年,到2023年才能推出纯电动汽车,才能真正与、蔚来等新势力竞争。
同时,在技术方面,与蔚来和小鹏相比,Ideal在R&D的布局是最新的。李ONE的辅助驾驶性能没有成为核心卖点,主要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小鹏和蔚来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辅助驾驶。
理想情况下,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才开始加大自研投入,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王锴走马上任CTO,这被视为理想自动驾驶加速发展的标志。
没想到,就在这个需要增加、开发新技术、推出新车型的关键时刻,李的首席技术官却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这也是李创立以来离职的最高级别高管。这一事件无疑给李的之路蒙上了阴影。
至此,理想的烦恼还没有结束。在对外投资方面,理想也遇到了合作风险,陷入司法执行,被法院和司法执行冻结。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2月,北京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1%)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49%,李公司主体)共同投资的北京桔子电动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与合作方发生合同纠纷,被朝阳区法院裁定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385.96万元。
据了解,北京智能是李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后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可惜车还没看到,就先和供应商闹翻了。
产品质量问题不断,车型单一,市场环境不利,CTO离职,与供应商闹翻......一系列的麻烦最终体现在资本层面。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银行已经选择清仓李。在中国,以中国版巴菲特为首的高林资本也选择退出,不再持有李的任何股权。
优质资本的离开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03
不谈理想,只谈方法。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李能够以一款机型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自从提出新能源汽车新四化以来,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大量新能源品牌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李于2019年底推出了李ONE,这款“增程式”汽车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附加程序内部结构来源:雪球]
首先,在两三年前,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和充电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极大地困扰着消费者,尤其是在限购城市。李ONE及其1000km续航里程也是绿色品牌车,成功解决了部分消费者的诸多痛点。
其次,李一个人的定位很准确。在其价格范围内,七座SUV基本没有车型可供选择,即使有,也基本都是省油车型,很难解决价格限制的问题。理论上MPV是7座的最优解,但是……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接受MPV的外形,所以李一款兼具SUV外形和MPV内饰的车型脱颖而出。
当时的市场环境成就了“赢在当下”的理想,但在今天,李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其可替代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近两年来,随着其他类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即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制造商,如比亚迪、丰田、本田等不断推动技术升级,加速产品更新,增程式动力系统高能耗、低效率的弊端日益凸显。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混合动力汽车不再享受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使用化石燃料发电用于电力系统是一个“糟糕的解决方案”,而增程式电动技术是一项过时的技术,发展潜力不大。
在接下来的产品规划中,理想官方表示:“所有产品专注于家用车。新车型L9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发布,第三季度交付。2023年将推出两款带高压平台的超快充纯电动汽车。”事实上,专注于“家族品牌”的李将面临更残酷的竞争,难以形成更清晰、更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以即将发布的新车型L9为例。它是一款全尺寸SUV,预计售价40万元,无疑将与一些高端品牌形成直接竞争。
[L9内饰查看来源:李官方微博]
纯电动层面,目前大中型suv赛道上的玩家并不多。以蔚来为例,与合资燃油车相比,在价格上并无优势。而且蔚来的换电网理想是不可能再来的。一方面,纯电的改造需要很高的成本,另一方面,电力交换网络也是很重的资产。
不难看出,带着“赢在当下”的理想,前方的路越走越窄。当然,如果有足够的资本,从独木桥走到阳关路也不是不可能。而陷入困境的李,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跌得很厉害,再爬起来极其困难。“缺钱”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理想主题。
在理想2021年的财报会上,理想创始人李想说,“十年后看你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做到和苹果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新能源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阵营洗牌随时在上演。即使扩大竞争优势是现在理想的当务之急,我们也可以面对质量、资本、布局的理想.....到处都在失败,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成为苹果”。锌金融来源
鲁世鸣|作者
不提供第二次重印。
三兄弟上市后,理想成为唯一一家汽车自燃的公司。3月初,李ONE一辆新能源车在停车场起火自燃。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架李一号的起火点位于前机舱,燃烧势头十分迅猛,并伴有浓烟。由于火势太急,整辆车很快被烧成了空壳和骨架。
即使在3月15日之后,Ideal至今也没有公布自燃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网络报道的第二起李失火事件。
在所有的新能源和新动力汽车公司中,李灿可以说是唯一的一家,而且它只需要一款车型就可以在行业内混得很好。尤其是近一两年,无论是销量排名还是财报,都在数据层面收获颇丰。但是成名的理想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光鲜。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在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中,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
唯一产品质量问题不断,不仅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还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资本层面,股价大跌,股东退市;比如人才方面,技术大牛走了;还有合作伙伴、技术研发等问题。这一系列的烦恼,让理想目标从“变成苹果”变成了如何生存。
01
大踏步前进,赢得数据。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月销量排名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
截至3月2日,已有多家造车新势力公布了2月份的交付数据。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李交付量最高,交付成绩为8,414辆,蝉联2月份新动力销量桂冠,同比增长265.8%。
然而,“好消息”不止于此。近日,Ideal也率先发布了2021年Q4及年度财报。
财报显示,李去年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156.1%,环比增长36.6%。第四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近40%,是李季度营收首次突破100亿。
自李成立以来,这是第一次在管理层实现季度盈利,第二次在公司层面实现季度盈利。
[来源:雪球]
单季度营收飙升,离不开汽车业务的支撑。李汽车销售收入261.3亿元,同比增长181.5%。其中,李第四季度整车销售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155.7%。此外,2021款李ONE在硬件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提高了1万元,大幅提升了李的毛利率。相比2020年16.4%的毛利率,去年李的整车毛利率为20.6%。
毛利率持续提升,叠加销量攀升,使得理想实现首个季度盈利。但事实上,除了毛利率和销量,2021年的理想财报“漂亮”还有其他原因。
理想的主业是造车和卖车,但也有很多辅助业务,比如卖新能源积分和充电桩、PLUS会员等增值服务。充电桩和PLUS会员的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卖新能源车积分几乎没有成本。
2021年9月,理想将手中积累的7万多新能源积分全部卖掉。这些点对应的是2020年生产的所有汽车。这笔交易给Ideality带来了2亿元的收入,基本上全部扭亏为盈。
在光鲜的销量排名和财务数据之后,其他的数据理想也没有落下。根据其官方数据,理想在整个2021年都处于快速扩张期。
从员工人数来看,从2020年底的4181人跃升至11901人,成功成为员工过万的企业。在门店数量上,也从2020年底的52家爆发到206家,直接覆盖全国102个城市。
可以说,理想是很多方面数据的“赢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理想仍然没有完全盈利。而光鲜的表面掩盖不了背后很多不好的想法。
02
麻烦,失去资本。
漂亮的数据不代表一帆风顺。反倒是李今年的开局并不顺利,负面新闻接连被推上热搜。2月11日,一名李ONE车主挑战湖南某网络名人坡道“成佛坡”,不仅未能登顶,还损坏了车辆的差速器。
虽然李随后第二次出动车辆挑战“成佛坡”并成功通过,并表示将优化差动保护逻辑,成功化解了危机公关,但该事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成佛坡”事件的热度还未褪去的时候,又接连发生两起自燃事件。针对两起自燃事件,李仅回应称"正在调查中",至今没有详细的官方回应。
作为唯一的车模,李一个人奠定了市场的理想,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单一的车模已经成为弊端。
在政策方面,首先,上海已经明确从……2023年1月1日,消费者将不再获得购买或接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特别许可配额。一旦更多的一线和二线城市紧随其后,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李一。
其次,国内充电网络发展迅速,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明确宣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未来只发展增程航线肯定是行不通的。
因此,李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推出新车。但按照李的规划,今年推出的L9车型依然采用增程模式。这意味着受政策限制的李要熬到2022年,到2023年才能推出纯电动汽车,才能真正与、蔚来等新势力竞争。
同时,在技术方面,与蔚来和小鹏相比,Ideal在R&D的布局是最新的。李ONE的辅助驾驶性能没有成为核心卖点,主要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小鹏和蔚来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辅助驾驶。
理想情况下,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才开始加大自研投入,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王锴走马上任CTO,这被视为理想自动驾驶加速发展的标志。
没想到,就在这个需要增加、开发新技术、推出新车型的关键时刻,李的首席技术官却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这也是李创立以来离职的最高级别高管。这一事件无疑给李的之路蒙上了阴影。
至此,理想的烦恼还没有结束。在对外投资方面,理想也遇到了合作风险,陷入司法执行,被法院和司法执行冻结。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2月,北京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1%)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49%,李公司主体)共同投资的北京桔子电动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与合作方发生合同纠纷,被朝阳区法院裁定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385.96万元。
据了解,北京智能是李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后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可惜车还没看到,就先和供应商闹翻了。
产品质量问题不断,车型单一,市场环境不利,CTO离职,与供应商闹翻......一系列的麻烦最终体现在资本层面。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银行已经选择清仓李。在中国,以中国版巴菲特为首的高林资本也选择退出,不再持有李的任何股权。
优质资本的离开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03
不谈理想,只谈方法。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李能够以一款机型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自从提出新能源汽车新四化以来,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大量新能源品牌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李于2019年底推出了李ONE,这款“增程式”汽车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附加程序内部结构来源:雪球]
首先,在两三年前,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和充电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极大地困扰着消费者,尤其是在限购城市。李ONE及其1000km续航里程也是绿色品牌车,成功解决了部分消费者的诸多痛点。
其次,李一个人的定位很准确。在其价格范围内,七座SUV基本没有车型可供选择,即使有,也基本都是省油车型,很难解决价格限制的问题。理论上MPV是7座的最优解,但是……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接受MPV的外形,所以李一款兼具SUV外形和MPV内饰的车型脱颖而出。
当时的市场环境成就了“赢在当下”的理想,但在今天,李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其可替代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近两年来,随着其他类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即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制造商,如比亚迪、丰田、本田等不断推动技术升级,加速产品更新,增程式动力系统高能耗、低效率的弊端日益凸显。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混合动力汽车不再享受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使用化石燃料发电用于电力系统是一个“糟糕的解决方案”,而增程式电动技术是一项过时的技术,发展潜力不大。
在接下来的产品规划中,理想官方表示:“所有产品专注于家用车。新车型L9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发布,第三季度交付。2023年将推出两款带高压平台的超快充纯电动汽车。”事实上,专注于“家族品牌”的李将面临更残酷的竞争,难以形成更清晰、更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以即将发布的新车型L9为例。它是一款全尺寸SUV,预计售价40万元,无疑将与一些高端品牌形成直接竞争。
[L9内饰查看来源:李官方微博]
纯电动层面,目前大中型suv赛道上的玩家并不多。以蔚来为例,与合资燃油车相比,在价格上并无优势。而且蔚来的换电网理想是不可能再来的。一方面,纯电的改造需要很高的成本,另一方面,电力交换网络也是很重的资产。
不难看出,带着“赢在当下”的理想,前方的路越走越窄。当然,如果有足够的资本,从独木桥走到阳关路也不是不可能。而陷入困境的李,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跌得很厉害,再爬起来极其困难。“缺钱”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理想主题。
在理想2021年的财报会上,理想创始人李想说,“十年后看你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做到和苹果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新能源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阵营洗牌随时在上演。即使扩大竞争优势是现在理想的当务之急,我们也可以面对质量、资本、布局的理想.....到处都在失败,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成为苹果”。
病无情,人间有爱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似乎让上海这座城市蒙上了一丝阴霾,但严防严控下的“封闭管理”,却并不会将人心封闭,也无法阻挡“爱”的传递。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独立技术团队aiMotive宣布推出其产品组合的最新成员aiData。
1900/1/1 0:00:00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喜欢对车圈中的许多问题提出假设。
1900/1/1 0:00:002022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新能源产业首家零碳工厂。
1900/1/1 0:00:00据“启东融媒”报道,3月22日,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市行政审批局顺利拿到五证(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合格证、施工许可证),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以色列公司Foretellix和英伟达(NVIDIA)宣布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