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上海再添研发中心,奔驰深耕“中国创造”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最近有车迷在讨论组里问,买外国品牌车是买全球车好还是买中国专属车好?

话题突然变得火热起来。有人认为全球车质量好,全球经验多,更值得信赖。但也有人认为根据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市场优化的产品更好,因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其实作者更倾向于后者。

事实上,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化在汽车圈并不新鲜。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和外国汽车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很多国外品牌都把中国市场列为汽车企业和品牌的第二故乡。除了加快向中国推出更多新产品,他们还更加重视本地化设计和R&D的推广,并在中国设立了设计和R&D中心。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无一例外。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和豪华车的引领者,早在2005年,随着奔驰E级车作为首款国产车型投产,奔驰开启了中国本土的R&D进程,如今已经进入第十七个年头。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在此设立了中国R&D技术中心和国际设计中心,并于近期在上海设立了梅赛德斯-奔驰上海R&D中心,以不断拓展中国市场的R&D系统。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中国已经成为关键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客户对创新技术的关注和期待在全球市场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毫无疑问,R&D在中国的强大布局将推动我们引领电驱动和汽车软件的发展。"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主管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说。

梅赛德斯-奔驰一直在推动“从中国汲取灵感,为中国创新”的R&D本土战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已经意识到从本地化制造到本地化创造的重要性,这不仅贴近市场和消费者,也是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应对消费者需求和未来变化的最佳选择。

从全世界到中国。

回到20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很弱,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当时国外品牌作为先行者进入中国市场,全球车为标,奉为圭臬。大多数跨国车企只是把全球产品带到中国本土制造,然后卖给中国的消费者。

外国品牌的行动帮助培育了中国的汽车市场,成为帮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英雄。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近年来,中国市场不断扩大,产品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中国消费也日趋成熟,用户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推进。中国凭借强大的人口和互联网优势,以及国家在电动化方面的决心,将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推进到了世界前列。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再加上更了解中国人的中国品牌的崛起,人们对中国品牌的喜爱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新的考验。

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背景下,本土化的R&D,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吸引更大的本土化R&D团队和人才,成为跨国车企R&D部门的必经之路,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从过去单纯接受全球汽车产品和技术,转变为跨国汽车企业产品、智慧、用户和需求的新输出地……在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下。因此,在中国设立创新和R&D中心已成为更多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战略。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市场变化,当然还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外资的力度,都在推动跨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以奔驰的国产化为例。就在北京中国R&D技术中心投入运营几个月后,梅赛德斯-奔驰于今年3月在上海设立了R&D中心,这可以视为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又一例证。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为什么是上海?显然,无论是产业要素还是人才储备,上海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涵盖合资、自主、豪华、新动力等各种汽车品牌,众多销售公司、R&D中心、制造工厂都聚集在沪,长三角周边汽车产业链配套相当发达,非常有利于企业加快创新。

然而,与去年落地北京的R&D中心不同,上海R&D中心将聚焦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吸引数百名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软件开发、人工智能、云技术、数据分析和车辆测试领域的科技人才,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的技术和方向,为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带来巨大的创新潜力。

在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区平台管理和供应商管理R&D负责人安尔汉看来,奔驰“因地制宜”的R&D布局将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北京和上海的R&D团队将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R&D效率和创新速度。

奔驰中国攻略

文章开头提到,早在2005年,奔驰就开启了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当时在华销量只有五位数。10年后的2015年,奔驰以35%的增长率和36万辆的销量创下了在华销量纪录,使中国成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对于梅赛德斯-奔驰来说,中国市场的地位和重要性逐年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种火爆的势头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持续着,销量翻了一番,中国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根据2021年的销售数据,中国继续是奔驰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中国市场共交付新车75.88万辆,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其中,奔驰S级车型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市场的35.5%,迈巴赫车型超过三分之二的销量来自中国。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仍然是奔驰的“赢家”,并逐渐承担起更重要的增长和发展责任。

我们可以发现,自16年开始在中国R&D以来,本土创新已经成为奔驰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的R&D团队已经从最初的10人扩大到今天的1000人水平。目前,中国R&D技术中心、上海R&D中心和国际设计中心已经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立了“创新双城记”R&D体系。梅赛德斯-奔驰以更高的R&D效率和更快的决策速度,不断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合适的产品和更先进的技术。

是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从长轴距车型的引入到专属设计元素,从产品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到定制化的智能互联功能,从智能化、电动化速度的不断提升到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挖掘创新潜力,推广本土R&D,日益重要的中国市场和中国创造正在逐渐为梅赛德斯-B做出贡献……z的全球竞争力。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目前,奔驰在中国的R&D团队已经基本具备了车辆开发最早期的总体概念设计、车辆架构设计等领域的能力,以及构成车辆的各种子系统和功能。许多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车型也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90%以上的工程师来自中国。这样一群非常年轻的本土化工程设计团队,为奔驰的年轻化贡献良多。毕竟在奔驰的全球消费市场,中国用户是全球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

安尔汉表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不仅是为了在中国深耕工程R&D能力,更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客户、政策法规,而不是仅仅将中国市场的R&D需求传递给德国总部。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梅赛德斯-奔驰客户。因此,奔驰在中国的R&D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深入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将客户需求落实到我们在中国的工程R&D和设计工作中。”安二涵在接受专访时说。

奔驰表示,随着中国成为德系之外最全面的R&D基地,很多测试和发布都可以在中国完成,例如全新EQE这款纯电动汽车将在中国投产,几乎所有相关的测试、验证和技术发布都基本在中国完成。继EQE之后,越来越多的车型将在中国R&D技术中心完成更多的R&D和测试工作,奔驰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车型的步伐也将加快。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事实证明,国产化将是车企赢得中国市场的关键,奔驰将续写“在中国发展,与中国共进”的新篇章。最近有车迷在讨论组里问,买外国品牌车是买全球车好还是买中国专属车好?

话题突然变得火热起来。有人认为全球车质量好,全球经验多,更值得信赖。但也有人认为根据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市场优化的产品更好,因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其实作者更倾向于后者。

事实上,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化在汽车圈并不新鲜。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和外国汽车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很多国外品牌都把中国市场列为汽车企业和品牌的第二故乡。除了加快向中国推出更多新产品,他们还更加重视本地化设计和R&D的推广,并在中国设立了设计和R&D中心。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无一例外。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和豪华车的引领者,早在2005年,随着奔驰E级车作为首款国产车型投产,奔驰开启了中国本土的R&D进程,如今已经进入第十七个年头。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在此设立了中国R&D技术中心和国际设计中心,并于近期在上海设立了梅赛德斯-奔驰上海R&D中心,以不断拓展中国市场的R&D系统。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中国已经成为关键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客户对创新技术的关注和期待在全球市场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毫无疑问,R&D在中国的强大布局将推动我们引领电驱动和汽车软件的发展。"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主管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说。

梅赛德斯-奔驰一直在推进“从中国汲取灵感,创新f……中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已经意识到从本地化制造到本地化创造的重要性,这不仅贴近市场和消费者,也是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应对消费者需求和未来变化的最佳选择。

从全世界到中国。

回到20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很弱,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当时国外品牌作为先行者进入中国市场,全球车为标,奉为圭臬。大多数跨国车企只是把全球产品带到中国本土制造,然后卖给中国的消费者。

外国品牌的行动帮助培育了中国的汽车市场,成为帮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英雄。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近年来,中国市场不断扩大,产品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中国消费也日趋成熟,用户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推进。中国凭借强大的人口和互联网优势,以及国家在电动化方面的决心,将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推进到了世界前列。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再加上更了解中国人的中国品牌的崛起,人们对中国品牌的喜爱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新的考验。

越来越多的车企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背景下,本土化的R&D,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吸引更大的本土化R&D团队和人才,成为跨国车企R&D部门的必经之路,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从过去单纯接受全球汽车产品和技术,转变为庞大消费群体驱动下的跨国汽车企业产品、智慧、用户和需求的新输出地。因此,在中国设立创新和R&D中心已成为更多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战略。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市场变化,当然还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外资的力度,都在推动跨国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以奔驰的国产化为例。就在北京中国R&D技术中心投入运营几个月后,梅赛德斯-奔驰于今年3月在上海设立了R&D中心,这可以视为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又一例证。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为什么是上海?显然,无论是产业要素还是人才储备,上海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涵盖合资、自主、豪华、新动力等各种汽车品牌,众多销售公司、R&D中心、制造工厂都聚集在沪,长三角周边汽车产业链配套相当发达,非常有利于企业加快创新。

然而,与去年落地北京的R&D中心不同,上海R&D中心将聚焦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吸引数百名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软件开发、人工智能、云技术、数据分析和车辆测试领域的科技人才,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的技术和方向,为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带来巨大的创新潜力。

在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区平台管理和供应商管理R&D负责人安尔汉看来,奔驰“因地制宜”的R&D布局将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北京和上海的R&D团队将携手进一步提升R&D效率和创新……eed。

奔驰中国攻略

文章开头提到,早在2005年,奔驰就开启了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当时在华销量只有五位数。10年后的2015年,奔驰以35%的增长率和36万辆的销量创下了在华销量纪录,使中国成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对于梅赛德斯-奔驰来说,中国市场的地位和重要性逐年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种火爆的势头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持续着,销量翻了一番,中国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根据2021年的销售数据,中国继续是奔驰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中国市场共交付新车75.88万辆,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其中,奔驰S级车型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市场的35.5%,迈巴赫车型超过三分之二的销量来自中国。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仍然是奔驰的“赢家”,并逐渐承担起更重要的增长和发展责任。

我们可以发现,自16年开始在中国R&D以来,本土创新已经成为奔驰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的R&D团队已经从最初的10人扩大到今天的1000人水平。目前,中国R&D技术中心、上海R&D中心和国际设计中心已经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立了“创新双城记”R&D体系。梅赛德斯-奔驰以更高的R&D效率和更快的决策速度,不断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合适的产品和更先进的技术。

是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从长轴距车型的推出到专属设计元素,从产品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到定制化的智能互联功能,从智能化、电动化速度的不断提升到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挖掘创新潜力,推动本土R&D,日益重要的中国市场和中国创造正在逐步为奔驰的全球竞争力贡献力量。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目前,奔驰在中国的R&D团队已经基本具备了车辆开发最早期的总体概念设计、车辆架构设计等领域的能力,以及构成车辆的各种子系统和功能。许多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车型也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90%以上的工程师来自中国。这样一群非常年轻的本土化工程设计团队,为奔驰的年轻化贡献良多。毕竟在奔驰的全球消费市场,中国用户是全球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

安尔汉表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不仅是为了在中国深耕工程R&D能力,更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客户、政策法规,而不是仅仅将中国市场的R&D需求传递给德国总部。

Mercedes-Benz, Beijing, Discovery, Volkswagen, Pioneer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梅赛德斯-奔驰客户。因此,奔驰在中国的R&D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深入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将客户需求落实到我们在中国的工程R&D和设计工作中。”安二涵在接受专访时说。

奔驰表示,随着中国成为德系之外最全面的R&D基地,很多测试和发布都可以在中国完成,例如全新EQE这款纯电动汽车将在中国投产,几乎所有相关的测试、验证和技术发布都基本在中国完成。继EQE之后,越来越多的车型将在中国R&D技术中心完成更多的R&D和测试工作,奔驰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车型的步伐也将加快。

< img alt = "梅赛德斯-奔驰、北京、发现、大众、先锋"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9225……59840/7.jpg"/>

事实证明,国产化将是车企赢得中国市场的关键,奔驰将续写“在中国发展,与中国共进”的新篇章。

标签:奔驰北京发现大众开拓者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斯拉或将开发锰基阴极电池 应对原材料供应阻碍

日前,在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开工仪式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正在开发更多材料制造电池,目前看到了锰基阴极电池的化学潜力。

1900/1/1 0:00:00
压差传感器系列,打响蓝天保卫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据部统计,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总量和增量均居世界第一。

1900/1/1 0:00:00
被“电击”的传统车企

中国车市的主导权会从传统巨头处,转交至新人的手里吗?3年前,这一问题的答案毫无争议是否定的。

1900/1/1 0:00:00
安斯曼和北欧化工公司达成合作 开发带PP外壳的可更换电池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安斯曼电池公司(AnsmannAG)与奥地利材料供应商北欧化工公司(Borealis)联手开发了一种封装在聚丙烯(PP)外壳中的可更换电池。

1900/1/1 0:00:00
蔚来2021年营收361.4亿元,净亏收窄至40.2亿

3月25日,蔚来汽车公布2021财报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蔚来实现营业收入为361364亿元,同比增长1223。其中,整车收入达到331697亿元,同比增长1185。

1900/1/1 0:00:00
广汽菲克Jeep参与深圳购车新政,助力绿色消费升级

分享3月23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2022年“以旧换新”汽车购置奖励项目(以下简称“以旧换新”项目),以深化落实《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