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3月动力电池:光鲜的背后,危机来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宁德,有疫情。

当宁德升级疫情控制的消息传来,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心。

火上浇油的是,网上流传一张“宁德市工信局紧急通知”的截图。句读之间的“急”,不过是直接说“宁德在前,无进无出”。

虽然很难核实传言的真实性,但是如果传言属实,限制原料供应的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还能正常工作吗?

Weilai, BYD, found

因此,关于宁德疫情的影响,汽车公社询问了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其官方表示:近期宁德出现个别疫情,政府临时升级了防疫控制措施。公司高度重视,立即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同防疫。目前,为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供应,公司严格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宁德基地生产有序进行。

好消息是,宁德基地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没有停止生产,它已经做好准备,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市场供应。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新一轮疫情的激增,关于动力电池需求端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其官方app上表示,自3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公司在吉林、上海、江苏等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均已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汽车生产已经暂停。

没错,新头部力量蔚来停产了。李斌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没有一个零件就不能生产一辆汽车!Weilai, BYD, found

后院起火,满满的无奈。刚刚经历“妖镍”事件的电池厂商还没来得及喘息,产业链出口就面临被封的风险。

换句话说,疫情之下,蔚来怎么可能只是个例?当汽车公司不再向电池制造商索要订单,或者汽车公司自己停止生产时,谁将吸收Q2额外的电池成本?

再看企业事务,Rip“改名”了IPO。

就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很难不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但如果反过来看3月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其实比2月份的数据要好很多。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3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载量为21.4GWh,同比增长138.0%,环比增长56.6%,显示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

Weilai, BYD, found

按照技术路线,3月份三元电池累计装车8.2GWh,占整车量的38.3%,同比增长61.2%,环比增长40.5%。磷酸铁锂电池共装载13.2GWh,占整车61.6%,同比增长238.8%,环比增长69.4%。

数据不会说谎,4: 64事件让磷酸亚铁锂大出风头。而这背后,也可以看做是动力电池企业之间技术路线博弈的结果。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两条技术路线都走,牢牢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比亚迪凭借其刀片电池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并列第二。

中创新航、LG新能源、蜂巢能源等电池厂商在三元电池方面有优势;在磷酸铁锂电池的赛道上,郭萱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公司占据了不少份额。

Weilai, BYD, found

不过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扛把子”,这里我要重点介绍的是排名第十的瑞普能源,刚刚完成股改,更名。

瑞普能源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相对“年轻”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VDA和MEB标准尺寸的方形铝壳锂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而且值得一提的是,Rip Energy的后台实力非常强大。

企业调查显示,“妖镍”事件主角青山控股正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瑞普能源近90%的股份。作为青山控股的掌舵人,“镍王”向光大持有瑞普能源53%的股份。

Weilai, BYD, found

4月7日,瑞普能源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更名为瑞普蓝骏能源有限公司,有意思的是,瑞普能源和蓝骏新能源都是青山的子公司。蓝骏新能源的电池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元高镍无钴方向,可以与瑞普能源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

完成股改更名后,Ripland君的实力无疑在不断增强。而就在上周,瑞普能源还传出最早今年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正在考虑上市前融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瑞普能源正在向新老投资者融资约30亿元人民币,寻求300亿元人民币(47亿美元)的估值。本次募资完成后,瑞普能源可能赴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再看产业链,下游危机正在显现。

一方面,资本的涌入为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提供了保障。但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资本如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

此时,在各地疫情不断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链迎来了一场艰难的“大考”。

Weilai, BYD, found

第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

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表示: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3000GWh,而2025年电池出货量预计在1200GWh左右,产能将大幅过剩。

现在,刚刚过去的3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总计39.2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增长23.3%。而且无论是弱三元电池,还是广受车企追捧的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力电池企业还是要“哭诉”:由于原材料上涨,电池价格会上涨。虽然是这样,但现在的问题是,当动力电池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怎么涨?

Weilai, BYD, found

按理说,市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动力电池的价格将由市场调节。而且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产业链下游的危机,其实可以暴露为动力电池需求端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虽然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车企的需求也可能因为疫情而变得疲软。

以蔚来为例。由于疫情的原因,很难把它的所有零件都凑在一起,所以我们不得不停止整车的生产,很难交付整车。电池厂商的订单会更多吗?

就汽车公司而言,由于疫情,Q2汽车生产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此外,需要明确的是,由于“恶魔镍”事件,各种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t……这批电池在Q2的价格要高得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季度的购车不仅要接受“官方加价”,还要随时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长时间交付困难。

在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如果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没有那么强烈,相应的情绪反馈到车企和动力电池的产业链上,会有更多的电池订单和装载量吗?

Weilai, BYD, found

不难发现,此时的动力电池企业似乎处于弱势状态——既需要顺应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意愿,又要照顾各大车企的情绪。

但两人都忍气吞声,却不敢放松,生怕被其他朋友抢走这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

但换个角度,谁会怀念动力电池“绑架”车企,“绑架”整个行业的时代?

市场规则、车企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都在给电池厂商施压。只是这种有意无意的做法,可以得到一个未知的情况,也可能催生另一个强势群体。

但可以肯定的是,动力电池企业遭遇的危机不会就这么简单结束;即使是那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是爆炸性的。宁德,有疫情。

当宁德升级疫情控制的消息传来,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心。

火上浇油的是,网上流传一张“宁德市工信局紧急通知”的截图。句读之间的“急”,不过是直接说“宁德在前,无进无出”。

虽然很难核实该传言的真实性,但如果传言属实,限制原料供应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还能正常工作吗?

Weilai, BYD, found

因此,关于宁德的疫情影响,汽车公社询问了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其官方表示:近期宁德出现个别疫情,政府临时升级了防疫控制措施。公司高度重视,立即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同防疫。目前,为最大限度保障市场供应,公司严格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宁德基地生产有序进行。

好消息是,宁德基地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没有停止生产,它已经做好准备,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市场供应。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新一轮疫情的激增,关于动力电池需求端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其官方app上表示,自3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公司在吉林、上海、江苏等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均已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汽车生产已经暂停。

没错,新头部力量蔚来停产了。李斌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没有一个零件就不能生产一辆汽车!Weilai, BYD, found

后院起火,满满的无奈。刚刚经历“妖镍”事件的电池厂商还没来得及喘息,产业链出口就面临被封的风险。

换句话说,疫情之下,蔚来怎么可能只是个例?当汽车公司不再向电池制造商索要订单,或者汽车公司自己停止生产时,谁将吸收Q2额外的电池成本?

再看企业事务,Rip“改名”了IPO。

就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很难不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但如果反过来看3月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其实比2月份的数据要好很多。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3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载量为21.4GWh,同比增长138.0%,环比增长56.6%,显示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

Weilai, BYD, found

按照技术路线,3月份三元电池累计装车8.2GWh,占整车量的38.3%,同比增长61.2%,环比增长40.5%。磷酸铁锂电池共装载13.2GWh,占整车61.6%,同比增长238.8%,环比增长69.4%。

数据不会说谎,4: 64事件让磷酸亚铁锂大出风头。而这背后,也可以看做是动力电池企业之间技术路线博弈的结果。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两条技术路线都走,牢牢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比亚迪凭借其刀片电池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并列第二。

中创新航、LG新能源、蜂巢能源等电池厂商在三元电池方面有优势;在磷酸铁锂电池的赛道上,郭萱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公司占据了不少份额。

Weilai, BYD, found

不过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扛把子”,这里我要重点介绍的是排名第十的瑞普能源,刚刚完成股改,更名。

瑞普能源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相对“年轻”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VDA和MEB标准尺寸的方形铝壳锂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而且值得一提的是,Rip Energy的后台实力非常强大。

企业调查显示,“妖镍”事件主角青山控股正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瑞普能源近90%的股份。作为青山控股的掌舵人,“镍王”向光大持有瑞普能源53%的股份。

Weilai, BYD, found

4月7日,瑞普能源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更名为瑞普蓝骏能源有限公司,有意思的是,瑞普能源和蓝骏新能源都是青山的子公司。蓝骏新能源的电池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元高镍无钴方向,可以与瑞普能源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

完成股改更名后,Ripland君的实力无疑在不断增强。而就在上周,瑞普能源还传出最早今年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正在考虑上市前融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瑞普能源正在向新老投资者融资约30亿元人民币,寻求300亿元人民币(47亿美元)的估值。本次募资完成后,瑞普能源可能赴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再看产业链,下游危机正在显现。

一方面,资本的涌入为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提供了保障。但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资本如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

此时,在各地疫情不断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链迎来了一场艰难的“大考”。

Weilai, BYD, found

第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

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表示: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3000GWh,而2025年电池出货量预计在1200GWh左右,产能将大幅过剩。

现在,刚刚过去的3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总计39.2GWh,同比增长247.3%,环比增长23.3%。而且无论是弱三元电池,还是广受车企追捧的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力电池企业还是要“哭诉”:由于原材料上涨,电池价格会上涨。虽然是这样,但现在的问题是,当动力电池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怎么涨?

Weilai, BYD, found

按理说,市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动力电池的价格将由市场调节。而且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产业链下游的危机,其实可以暴露为动力电池需求端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虽然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车企的需求也可能因为疫情而变得疲软。

以蔚来为例。由于疫情的原因,很难把它的所有零件都凑在一起,所以我们不得不停止整车的生产,很难交付整车。电池厂商的订单会更多吗?

就汽车公司而言,由于疫情,Q2汽车生产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此外,需要明确的是,由于“恶魔镍”事件,各种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t……这批电池在Q2的价格要高得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季度的购车不仅要接受“官方加价”,还要随时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长时间交付困难。

在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如果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没有那么强烈,相应的情绪反馈到车企和动力电池的产业链上,会有更多的电池订单和装载量吗?

Weilai, BYD, found

不难发现,此时的动力电池企业似乎处于弱势状态——既需要顺应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意愿,又要照顾各大车企的情绪。

然而两人都忍气吞声,却不敢放松,生怕被其他朋友抢走这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

但换个角度,谁会怀念动力电池“绑架”车企,“绑架”整个行业的时代?

市场规则、车企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都在给电池厂商施压。只是这种有意无意的做法,可以得到一个未知的情况,也可能催生另一个强势群体。

但可以肯定的是,动力电池企业遭遇的危机不会就这么简单结束;即使是那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是爆炸性的。

标签:蔚来比亚迪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Stellantis将整合中国金融业务,预计下半年完成

Stellantis本周三对外表示,在欧洲和美国对其金融业务进行重组之后,该集团将着手整合中国的相关业务,并将其与东风集团共同合资的金融服务企业的股份出售给对方。

1900/1/1 0:00:00
3月份不好过?比亚迪月销10万+,理想ONE小胜奥迪Q5!

上个月的这时候,我们发了2月新能源车销量分析,然后收到了一条这样的评论颇为扎心

1900/1/1 0:00:00
本田汽车计划未来10年研发投入8万亿日元 至2030年投放30款纯电车型

4月12日,本田汽车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其在纯电动汽车事业领域的最新举措和未来战略规划。本田汽车将从业务模式、电池采购、电动化产品投放、研发投入、生产体系等方面加速电动化进程。

1900/1/1 0:00:00
EV晨报 | 魏牌2022年新车规划曝光;C385内饰首次曝光

1、4月20日正式发布宝马发布i7最新预告图近日,宝马海外官网发布了宝马i7车型的最新预告图,新车将会与全新7系一同在欧洲时间4月20日正式进行全球首发。

1900/1/1 0:00:00
挑战特斯拉 大众考虑在美国建电池厂

日前,据外媒透露,大众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约52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为了提升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产量,大众集团正考虑在美国新建电池厂生产更多的电池,从而挑战特斯拉的地位。

1900/1/1 0:00:00
不光只有C385 长安今年将发布36款新车

4月13日,2022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召开,长安汽车发布了最新企业发展战略,重点聚焦在新能源领域,对外正式发布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