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发展到今天,相信没有人会质疑汽车产业的迭代逻辑。每个人围绕“电动化”的产业部署和既定规划都不尽相同,至少在大方向上是如此。
或许,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兴车企,确实用自己的语言构建了这个行业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发的行业海啸还在掩埋着许多因为固执而死去的边缘企业,猎杀着那些对未来还在摇摆不定的人。
但从2021年开始,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中,以欧亚大陆为腹地,传统汽车巨头们迈开了这个时代的步伐,希望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场早早打响的战争。
去年4月,本田汽车公司新任社长三部洪敏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本田的电气化战略。它计划到2030年将40%的销售额用于纯电动或燃料电池汽车,到2035年达到80%,到2040年达到100%,并正式停止生产燃料电池。
此后,本田毫不犹豫地加大了对“电气化”发展的投资。从完善全球市场的布局,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规划,这家汽车公司的野心一一暴露。
如果说我们在4月12日刚刚向世界喊话,发布了包括R&D投资、组织架构调整、电动汽车投放计划、加强全球电池采购、强化软件和联网领域的计划,那就是本田对提炼未来的诠释。
那么,自2021年10月公布中国电动化战略后,日前,广汽本田又接连公布了全新的纯电动品牌e:NP,并在未来对现有的广汽讴歌进行重新布局,这一定是本田在中国拓宽电动化边界的更加坚定的表现。
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的确,面对咄咄逼人的欧美车企和中国新势力,日系车企在电动化的推广和布局上总是过于谨慎和冷静,这将意味着拥有混动技术优势的本田距离觉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增加电气化的投入,会牵连到现有的生存模式。
但就此而言,现实似乎已经告诉我们,本田还是一个“以梦为马”的跟随者。仅仅从广汽本田的落户计划,从试探性增长到全面深化转型,一个新的举措就足以证明,外界持有的那些疑虑和猜测正在逐渐被抹去。
尤其是随着广汽讴歌进入本田电动化的进程,我相信这一切的背后,远远不是车间里公认的那样。
广汽本田在官方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全面整合广汽讴歌的品牌资源,并加入电气化业务。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销售广汽讴歌现有产品;未来,广汽本田将继续通过已加入广汽本田电动销售服务网络的广汽讴歌特约店及相关渠道,为广汽讴歌车主提供服务。
在很多人看来,广汽讴歌的改款将是讴歌品牌退出市场的缩影。经过近七年的市场发展,广汽讴歌需要为本田彻底推进中国电气化的选择做出让步。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紧随广汽本田新电气化战略的发酵,这些肤浅的解读显然不可取。电气化改造从来都是一场持久战。同在一个系统,没有强行逃避,也没有主动放弃。现在是,也只会是,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等待一个为自己和明天打好基础的机会。
你可以说,争夺EV时代的关键是用钱做注,用好故事做注脚。这也是造车新势力能够走出泥沼的原因。这样一来,对于正在加速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获得注资几乎是此刻大家必然的发展路径。
但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一点。与“烧钱”相比,有效配置资源、积极维持系统运行最佳状态的重要性,在行业流程中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维度。
既然广汽讴歌拥有成熟的渠道网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广汽本田没有理由不将其打造成全面拥抱电气化的动力源。这是广汽讴歌即将迎来的新生,它将以此为触点,为广汽本田的未来提供坚实的支撑。
换句话说,带着中国900万用户的期待,广汽本田需要在这个非常时期,赶在其他传统车企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前,用自己的方式筑起一道设防。
现在从内部了解到,广汽讴歌部分特约店通过店面改造加入了电销服务网络,品牌体系内所有员工也逐渐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岗位调整。所以,无论外界对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持什么态度,广汽讴歌的转型就如同广汽本田举杯向未来的样子。
义无反顾地寻求转型。
平心而论,在这个新兴车企频出的时代,太多人不再执着于汽车行业背后的历史积淀。随着电气化发展愈演愈烈,造车新势力纷纷在新能源市场收获发电红利。导致很多人误以为产业转型带来的冲击会让传统车企无法跟随。
在近两年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的无序确实引起了以大众为首的车企的焦虑。在大量的市场测试中,很多现实因素制约着大家和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步伐。
但与此同时,当广汽本田一改以往日系车企的风格,做出如此迅速而坚决的深度转型时,故事的走向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一、自2022年起,广汽本田将继续以每年一款新车的步伐推出e:NP品牌系列电动车,为用户提供更多低碳环保的出行选择。
其次,随着2024年新纯电动工厂的投产,广汽本田将打造更加高效、智能、低碳、环保的生产基地。直到2030年,广汽本田的产品线将实现全面电动化,所有新车型都将是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等电动汽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
放眼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车产销量均有所增长……sed同比下降近半,市场份额接近20%。帮助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广汽本田能把现在的规划作为电动化的落地,不说是自我判断未来的结果,也足以算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讴歌从根本上选择了改变,无疑是用筹码来补充广汽本田的决心。它从哪里来的?
“品牌故事不是重复的故事,而是通过体验刷新的故事。”我相信这句话现在用在广汽讴歌身上,是比较贴切的。
而且广汽讴歌自2016年成立以来,其作用就是为广汽本田拓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当时豪华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多元化的裂变,让广汽讴歌担当起了广汽本田品牌的重任。自然,当新能源产业可以链接广汽本田的过去与未来时,广汽讴歌更有理由再次站出来,利用自身积累的庞大资源,快速切换身份,继续承担广汽本田“身在中国,服务中国”的全新使命。
善于玩的人求势,善于策划的人达远。在“本田将不再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时代宣言下,广汽本田在电动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勇往直前,始终充满勇气和热血。但归根结底,广汽本田能够敏锐地抓住发展机遇,全力以赴聚焦用户,充分整合广汽讴歌现有资源,打破以往的发展逻辑,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底色。
以梦为马,不负青春。广汽本田的初衷从未改变。新能源产业发展到今天,相信没有人会质疑汽车产业的迭代逻辑。每个人围绕“电动化”的产业部署和既定规划都不尽相同,至少在大方向上是如此。
或许,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兴车企,确实用自己的语言构建了这个行业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发的行业海啸还在掩埋着许多因为固执而死去的边缘企业,猎杀着那些对未来还在摇摆不定的人。
但从2021年开始,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中,以欧亚大陆为腹地,传统汽车巨头们迈开了这个时代的步伐,希望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场早早打响的战争。
去年4月,本田汽车公司新任社长三部洪敏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本田的电气化战略。它计划到2030年将40%的销售额用于纯电动或燃料电池汽车,到2035年达到80%,到2040年达到100%,并正式停止生产燃料电池。
此后,本田毫不犹豫地加大了对“电气化”发展的投资。从完善全球市场的布局,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规划,这家汽车公司的野心一一暴露。
如果说我们在4月12日刚刚向世界喊话,发布了包括R&D投资、组织架构调整、电动汽车投放计划、加强全球电池采购、强化软件和联网领域的计划,那就是本田对提炼未来的诠释。
那么,自2021年10月公布中国电动化战略后,日前,广汽本田又接连公布了全新的纯电动品牌e:NP,并在未来对现有的广汽讴歌进行重新布局,这一定是本田在中国拓宽电动化边界的更加坚定的表现。
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的确,面对咄咄逼人的欧美车企和中国新势力,日系车企在电动化的推广和布局上总是过于谨慎和冷静,这将意味着拥有混动技术优势的本田距离觉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增加……电气化的投资会牵连到现有的生存模式。
但就此而言,现实似乎已经告诉我们,本田还是一个“以梦为马”的跟随者。仅仅从广汽本田的落户计划,从试探性增长到全面深化转型,一个新的举措就足以证明,外界持有的那些疑虑和猜测正在逐渐被抹去。
尤其是随着广汽讴歌进入本田电动化的进程,我相信这一切的背后,远远不是车间里公认的那样。
广汽本田在官方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全面整合广汽讴歌的品牌资源,并加入电气化业务。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销售广汽讴歌现有产品;未来,广汽本田将继续通过已加入广汽本田电动销售服务网络的广汽讴歌特约店及相关渠道,为广汽讴歌车主提供服务。
在很多人看来,广汽讴歌的改款将是讴歌品牌退出市场的缩影。经过近七年的市场发展,广汽讴歌需要为本田彻底推进中国电气化的选择做出让步。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紧随广汽本田新电气化战略的发酵,这些肤浅的解读显然不可取。电气化改造从来都是一场持久战。同在一个系统,没有强行逃避,也没有主动放弃。现在是,也只会是,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等待一个为自己和明天打好基础的机会。
你可以说,争夺EV时代的关键是用钱做注,用好故事做注脚。这也是造车新势力能够走出泥沼的原因。这样一来,对于正在加速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获得注资几乎是此刻大家必然的发展路径。
但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一点。与“烧钱”相比,有效配置资源、积极维持系统运行最佳状态的重要性,在行业流程中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维度。
既然广汽讴歌拥有成熟的渠道网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广汽本田没有理由不将其打造成全面拥抱电气化的动力源。这是广汽讴歌即将迎来的新生,它将以此为触点,为广汽本田的未来提供坚实的支撑。
换句话说,带着中国900万用户的期待,广汽本田需要在这个非常时期,赶在其他传统车企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前,用自己的方式筑起一道设防。
现在从内部了解到,广汽讴歌部分特约店通过店面改造加入了电销服务网络,品牌体系内所有员工也逐渐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岗位调整。所以,无论外界对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持什么态度,广汽讴歌的转型就如同广汽本田举杯向未来的样子。
义无反顾地寻求转型。
平心而论,在这个新兴车企频出的时代,太多人不再执着于汽车行业背后的历史积淀。随着电气化发展愈演愈烈,造车新势力纷纷在新能源市场收获发电红利。导致很多人误以为产业转型带来的冲击会让传统车企无法跟随。
在近两年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的无序确实引起了以大众为首的车企的焦虑。在大量的市场测试中,很多现实因素制约着大家和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步伐。
但与此同时,当广汽本田一改以往日系车企的风格,做出如此迅速而坚决的深度转型时,故事的走向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一、自2022年起,广汽本田将继续以每年一款新车的步伐推出e:NP品牌系列电动车,为用户提供更多低碳环保的出行选择。
其次,随着2024年新纯电动工厂的投产,广汽本田将打造更加高效、智能、低碳、环保的生产基地。直到2030年,广汽本田的产品线将实现全面电动化,所有新车型都将是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等电动汽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
放眼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车产销量均有所增长……sed同比下降近半,市场份额接近20%。帮助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广汽本田能把现在的规划作为电动化的落地,不说是自我判断未来的结果,也足以算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讴歌从根本上选择了改变,无疑是用筹码来补充广汽本田的决心。它从哪里来的?
“品牌故事不是重复的故事,而是通过体验刷新的故事。”我相信这句话现在用在广汽讴歌身上,是比较贴切的。
而且广汽讴歌自2016年成立以来,其作用就是为广汽本田拓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当时豪华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多元化的裂变,让广汽讴歌担当起了广汽本田品牌的重任。自然,当新能源产业可以链接广汽本田的过去与未来时,广汽讴歌更有理由再次站出来,利用自身积累的庞大资源,快速切换身份,继续承担广汽本田“身在中国,服务中国”的全新使命。
善于玩的人求势,善于策划的人达远。在“本田将不再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时代宣言下,广汽本田在电动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勇往直前,始终充满勇气和热血。但归根结底,广汽本田能够敏锐地抓住发展机遇,全力以赴聚焦用户,充分整合广汽讴歌现有资源,打破以往的发展逻辑,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底色。
以梦为马,不负青春。广汽本田的初衷从未改变。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南京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紧凑型摄像头,通过使用一系列超透镜(用于操纵光线的平坦纳米图案表面),可获取高质量的广角图像。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主要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公司(SamsungSDICo)的消息人士透露,三星SDI已开发出下一代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原型。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埃隆马斯克在TED主持人ChrisAnderson对他的采访中透露,特斯拉的FSD测试版(Beta)项目已有超过10万名司机参与。
1900/1/1 0:00:004月13日,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亮道智能与知名激光雷达上市企业Innoviz(NasdaqINVZ)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在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经销商关闭,以及一艘货船着火沉没导致多辆汽车在海上丢失之后,保时捷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出现下降。
1900/1/1 0:00:00近日,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发出了一段40分钟无剪辑视频,展示了搭载其真正冗余(TrueRedundancy)传感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在以色列行驶的情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