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朱江明,终于离特斯拉近了一次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这一次,零跑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改变了。在此之前,我们可能不会和外界有太多的交流,我们比较无聊。此时此刻,我想告诉大家我都做了些什么。”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2021年7月,浙江金华工厂零跑召开2.0战略发布会。

采访结束后,朱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略带克制地抛出了上述观点。

的确,自品牌建立以来,与、何、和李湘相比,可能是由于出身的原因。前者本身的气质更像是一个始终站在“汽车圈”之外,不善言辞的IT工程师。很难呆在聚光灯下,非常平静地谈论侃侃。

但在当时,结合整个行业的整体环境,以及“韦小立”所展现出的体量和热度,朱清楚地知道,零跑要想真正突围,“舵手”必须走上舞台,主动向外界告知一些目标,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决心和野心。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于是开场演讲结束后,他马上补充道:“到2025年,零跑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为此,2025年底前将推出8款车型,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并于2022年进入海外市场。”

甚至不惜放出“三年内智能领域超越特斯拉”的豪言壮语。

作为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我还是理解朱发布一系列看似遥远的目标的根本意图,或者说是为了提振企业本身的信心,让零度在新能源的海洋中奔跑,掀起一片涟漪。

否则,他也不会在几个月后这支新生力量成立六周年的内部信中语重心长地控诉:“我们应该看到全面繁荣下的冰冷真相:未来是无限美好的,但最终的席位是有限的。大部分品牌都会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枯萎,他们不想被淘汰。他们只能在赛道上加速。”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造车,胜利终将属于少数人;失败是大多数参与者的命运。

显然,零跑要进入前一阵营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好在随着今年3月新车顺利交付突破万辆大关,正式递交赴港上市申请,迎来了多维度的利好,但仍不足以抵消行业环境突变带来的生存压力陡增。

所以,2022年,零跑要想实现量变带来的质变,还我们一个清白,需要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拿出更强的“牌”。

好在等待的时间不算太长。

CTC,全行业的“香饽饽”。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举行的广汽车展上,朱就曾表示:“当电动车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在燃油车时代一直谈论的传统三件,早已变成了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智能动力。”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在他看来,在上述三个板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进行全栈自研,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没有错。

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华背靠的零跑。在此之前,灵芯01、油冷电驱动等很多关键部件已经量产装车。这一次,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正式落地。

至于后者,是什么?

简单来说,CTC就是“cell to chassis”的英文缩写。从命名中可以直观的看出,“cell”代表电池单体,“chassis”代表底盘,“to”的意思是将电池单体直接集成到整车底盘中。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在此之前,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巨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益群公开强调了CTC的重要性。“这种电池技术最终会落地,使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能够直接与燃油汽车竞争。我们也在大力研发,争取2024年量产应用。”

相比之下,早在2020年的电池日,特斯拉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CTC电池技术,马斯克也称之为“未来所有电动汽车的终极制造方法”。

经过两年的沉淀和推广,随着美国当地时间4月7日,德州又一座全新的超级工厂投入使用,采用CTC技术、4680电池、前后一体压铸的全新Model Y已经开始小规模交付给其内部员工。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而这一次,几乎在同一时期,正如文章标题所说,朱终于让Zero Run以相似的落地节奏“逼近”了深思熟虑的特斯拉。

据他交代,generate的灵感关键在于2016年,他见证了从可拆卸电池到一体化电池快速迭代的全过程,于是他的动力电池团队开始研发CTC底盘一体化技术。

最终在6年后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最早具备量产能力的车企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家新势力汽车厂商推出的CTC电池底盘集成技术,从结构上来看,是将没有上盖板的电池模块集成到底盘中,与特斯拉直接将电芯集成到底盘中的方式有些不同。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根据其官方描述,“零跑智能电源CTC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电池承载托盘,将整个下体底盘结构与电池托盘结构耦合,创新了安装工艺。”

好在从取得的效果来看,除了大大提高了制造环节的效率,降低了相应的生产成本,以首款搭载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新车C01为例。

在空间方面,通过取消电池上部结构和减少多余的结构设计,垂直……整车ace增加10mm,电池布局空间增加14.5%。

在续航方面,相比传统方案,具有更好的气密性,可以提高电池的保温性能和电池布局的空间。同时,在AI BMS大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加持下,整车续航里程将提升10%。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性能方面,可提高整车扭转刚度25%,轻量化系数达到2.4,提高20%。车身的扭转刚度越高,抵抗共振的能力越强,这意味着整车可以有更好的驾驶和控制性能,更快的底盘响应效率和NVH性能可以得到提高。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因为以上优势成为业内公认的“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了。

零跑无疑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开放共赢。

其实短短半个小时的发布会,基本介绍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在大屏PPT中的优越性。

而它是否有零跑描述的那么强大,等今年8月份C01大批量交付后试试就知道了。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相比之下,当朱在活动接近尾声时,他说的那番话更是催人奋进。“新技术不应该成为壁垒,而应该成为推动行业突破的阶梯。”

的确,回顾中国汽车工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就拿丰田和本田Distance来说,它们在混动领域的时间很长,正是因为它们从进入市场开始就一直执着于相应技术的专利权,不愿意对外开放实现共赢。

虽然最后两者赚得盆满钵满,但终端份额的扩张速度始终有限,这也催生了像比亚迪一样利用DM-i绕过自己壁垒弯道超车的竞争对手的出现。

“二田”之后,为时已晚。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这一刻,有了前车之鉴作为参考,“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的道理被理解得越来越透彻。

因此,在零跑发布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后,朱也宣布将向所有感兴趣的车企免费开放,让全球消费者共享科技进步的红利。

或许,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的营销手段,但在我眼里,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心甘情愿。

在发布会后的在线采访中,朱也坦言:“由于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刚刚发布,我们还没有接到其他车企合作的需求,但我们愿意敞开怀抱。”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0

后来被问到整个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他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回答。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朱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出台统一标准,只靠一家车企来推动,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商业模式也不会进入良性循环。

经过对比发现,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可能是大多数品牌在电气化轨道上寻求未来更高上限的最佳解决方案。

所以接下来,除了目前在售的T03和C11,所有从C01开始各平台诞生的新车都会有前者的背书。

当然,在采访的最后,朱不可避免的被问到当前疫情、缺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对零跑的影响和冲击。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1

“因为浙江金华之前几个区都有疫情,幸好我们fac没有阳性病例……ry,所以我们一直坚持生产。但由于上海和昆山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配件供应,4月份的实际交付量肯定会比原来的预期有所折扣,但我们还是努力保持继续破万的业绩。至于5月份,按照目前的大趋势,还是不会太乐观。"

言外之意更像是:人生艰难,但为了更好的立足,实现接下来的一系列目标,碎牙也需要在这种极限压力的考验中坚持。

与此同时,在神奇的2022年,一系列的关卡也摆在了朱的面前。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2

产品与创新,如何让T03在终端保持畅销?如何让C11实现环比持续增长?如何让C01在纯电动车板块已经形成的红海中脱颖而出?

在技术和制造层面,如何让智能板块的其他自研成果尽快落地?在大环境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供应链和产能的稳定?

在资本和企业层面,如何让香港IPO的进程不出现任何偏差?如何让品牌达到有效高?如何改变零跑在终端用户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每一项都在等待解决,也考验其掌控大局的能力。稍有不慎,或将再次陷入危机。

当然,大家一定还记得朱在智能领域三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销售80万辆的大旗。

希望你到时候不要食言……”这一次,零跑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改了。在此之前,我们可能不会和外界有太多的交流,我们比较无聊。此时此刻,我想告诉大家我都做了些什么。”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2021年7月,浙江金华工厂零跑召开2.0战略发布会。

采访结束后,朱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略带克制地抛出了上述观点。

的确,自品牌建立以来,与、何、和李湘相比,可能是由于出身的原因。前者本身的气质更像是一个始终站在“汽车圈”之外,不善言辞的IT工程师。很难呆在聚光灯下,非常平静地谈论侃侃。

但在当时,结合整个行业的整体环境,以及“韦小立”所展现出的体量和热度,朱清楚地知道,零跑要想真正突围,“舵手”必须走上舞台,主动向外界告知一些目标,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决心和野心。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于是开场演讲结束后,他马上补充道:“到2025年,零跑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为此,2025年底前将推出8款车型,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并于2022年进入海外市场。”

甚至不惜放出“三年内智能领域超越特斯拉”的豪言壮语。

作为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我还是理解朱发布一系列看似遥远的目标的根本意图,或者说是为了提振企业本身的信心,让零度在新能源的海洋中奔跑,掀起一片涟漪。

否则,他也不会在几个月后这支新生力量成立六周年的内部信中语重心长地控诉:“我们应该看到全面繁荣下的冰冷真相:未来是无限美好的,但最终的席位是有限的。大部分品牌都会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枯萎,他们不想被淘汰。他们只能在赛道上加速。”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造车,胜利终将属于少数人;失败是大多数参与者的命运。

显然,零跑要进入前一阵营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好在随着今年3月新车顺利交付突破万辆大关,正式递交赴港上市申请,迎来了多维度的利好,但仍不足以抵消行业环境突变带来的生存压力陡增。

所以,2022年,零跑要想实现量变带来的质变,还我们一个清白,需要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拿出更强的“牌”。

好在等待的时间不算太长。

CTC,全行业的“香饽饽”。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举行的广汽车展上,朱就曾表示:“当电动车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在燃油车时代一直谈论的传统三件,早已变成了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智能动力。”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在他看来,在上述三个板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进行全栈自研,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没有错。

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华背靠的零跑。在此之前,灵芯01、油冷电驱动等很多关键部件已经量产装车。这一次,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正式落地。

至于后者,是什么?

简单来说,CTC就是“cell to chassis”的英文缩写。从命名中可以直观的看出,“cell”代表电池单体,“chassis”代表底盘,“to”的意思是将电池单体直接集成到整车底盘中。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在此之前,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巨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益群公开强调了CTC的重要性。“这种电池技术最终会落地,使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能够直接与燃油汽车竞争。我们也在大力研发,争取2024年量产应用。”

相比之下,早在2020年的电池日,特斯拉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CTC电池技术,马斯克也称之为“未来所有电动汽车的终极制造方法”。

经过两年的沉淀和推广,随着美国当地时间4月7日,德州又一座全新的超级工厂投入使用,采用CTC技术、4680电池、前后一体压铸的全新Model Y已经开始小规模交付给其内部员工。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而这一次,几乎在同一时期,正如文章标题所说,朱终于让Zero Run以相似的落地节奏“逼近”了深思熟虑的特斯拉。

据他交代,generate的灵感关键在于2016年,他见证了从可拆卸电池到一体化电池快速迭代的全过程,于是他的动力电池团队开始研发CTC底盘一体化技术。

最终在6年后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最早具备量产能力的车企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家新势力汽车厂商推出的CTC电池底盘集成技术,从结构上来看,是将没有上盖板的电池模块集成到底盘中,与特斯拉直接将电芯集成到底盘中的方式有些不同。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根据其官方描述,“零跑智能电源CTC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电池承载托盘,将整个下体底盘结构与电池托盘结构耦合,创新了安装工艺。”

好在从取得的效果来看,除了大大提高了制造环节的效率,降低了相应的生产成本,以首款搭载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新车C01为例。

在空间方面,通过取消电池上部结构和减少多余的结构设计,垂直……整车ace增加10mm,电池布局空间增加14.5%。

在续航方面,相比传统方案,具有更好的气密性,可以提高电池的保温性能和电池布局的空间。同时,在AI BMS大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加持下,整车续航里程将提升10%。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性能方面,可提高整车扭转刚度25%,轻量化系数达到2.4,提高20%。车身的扭转刚度越高,抵抗共振的能力越强,这意味着整车可以有更好的驾驶和控制性能,更快的底盘响应效率和NVH性能可以得到提高。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因为以上优势成为业内公认的“香饽饽”也就不足为奇了。

零跑无疑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开放共赢。

其实短短半个小时的发布会,基本介绍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在大屏PPT中的优越性。

而它是否有零跑描述的那么强大,等今年8月份C01大批量交付后试试就知道了。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相比之下,当朱在活动接近尾声时,他说的那番话更是催人奋进。“新技术不应该成为壁垒,而应该成为推动行业突破的阶梯。”

的确,回顾中国汽车工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就拿丰田和本田Distance来说,它们在混动领域的时间很长,正是因为它们从进入市场开始就一直执着于相应技术的专利权,不愿意对外开放实现共赢。

虽然最后两者赚得盆满钵满,但终端份额的扩张速度始终有限,这也催生了像比亚迪一样利用DM-i绕过自己壁垒弯道超车的竞争对手的出现。

“二田”之后,为时已晚。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

这一刻,有了前车之鉴作为参考,“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的道理被理解得越来越透彻。

因此,在零跑发布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后,朱也宣布将向所有感兴趣的车企免费开放,让全球消费者共享科技进步的红利。

或许,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的营销手段,但在我眼里,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心甘情愿。

在发布会后的在线采访中,朱也坦言:“由于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刚刚发布,我们还没有接到其他车企合作的需求,但我们愿意敞开怀抱。”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0

后来被问到整个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他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回答。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朱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出台统一标准,只靠一家车企来推动,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商业模式也不会进入良性循环。

经过对比发现,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可能是大多数品牌在电气化轨道上寻求未来更高上限的最佳解决方案。

所以接下来,除了目前在售的T03和C11,所有从C01开始各平台诞生的新车都会有前者的背书。

当然,在采访的最后,朱不可避免的被问到当前疫情、缺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对零跑的影响和冲击。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1

“因为浙江金华之前几个区都有疫情,幸好我们fac没有阳性病例……ry,所以我们一直坚持生产。但由于上海和昆山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配件供应,4月份的实际交付量肯定会比原来的预期有所折扣,但我们还是努力保持继续破万的业绩。至于5月份,按照目前的大趋势,还是不会太乐观。"

言外之意更像是:人生艰难,但为了更好的立足,实现接下来的一系列目标,碎牙也需要在这种极限压力的考验中坚持。

与此同时,在神奇的2022年,一系列的关卡也摆在了朱的面前。

Tesla, Honda, BYD and Toyota discovered2

产品与创新,如何让T03在终端保持畅销?如何让C11实现环比持续增长?如何让C01在纯电动车板块已经形成的红海中脱颖而出?

在技术和制造层面,如何让智能板块的其他自研成果尽快落地?在大环境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供应链和产能的稳定?

在资本和企业层面,如何让香港IPO的进程不出现任何偏差?如何让品牌达到有效高?如何改变零跑在终端用户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每一项都在等待解决,也考验其掌控大局的能力。稍有不慎,或将再次陷入危机。

当然,大家一定还记得朱在智能领域三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销售80万辆的大旗。

我希望你不要食言…

标签:特斯拉本田比亚迪丰田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HashCash与日本汽车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区块链解决方案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国际区块链开发公司HashCashConsultants宣布与日本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合作设计一种区块链解决方案,以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安全性。

1900/1/1 0:00:00
Woodbridge开发出二氧化碳中和汽车座椅泡沫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加拿大聚氨酯(PU)泡沫塑料制造商Woodbridge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工艺,可将最纯净的生物碳(biocarbon)整合到公司的高性能聚氨酯座椅泡沫化学中。

1900/1/1 0:00:00
元宇宙,越来越像曾经的“QQ空间”?

如果说时尚是个圈,那么现在元宇宙社交的发展也看到了循环的趋势。大陆互联网企业奇虎360也将业务触手伸向了风头正盛的元宇宙。360近期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

1900/1/1 0:00:00
新前脸/换装1.5T 一汽-大众全新速腾6月底上市

网易汽车4月26日报道日前,网易汽车从相关渠道获悉,一汽大众新速腾(参数丨图片)将于6月底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
解读全球纯电动销量首次超越混动背后的3个因素

作者王一萍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近日,据外媒报道的一份相关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460万辆,相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多。

1900/1/1 0:00:00
DM-i,就是那把刀 | “混”战

北京时间4月3日,作为比亚迪董事长的王传福,终于下定决心进行“挥刀”,砍向了自家历经19年多起起伏伏的燃油车板块。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