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智能底盘“走红”背后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以来,智能底盘概念迅速流行,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优跑科技、通宇汽车、盈创智、格鲁博、纳森科技、南京精伟达、海之博等相关产业链企业。频繁曝光的融资信息。此外,长城、杜畿等车企也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为什么智能机箱领域突然迎来了市场的“春风”?我们来看看目前的市场情况。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事故中的必要性

在汽车从传统燃油车到智能电动车的演进过程中,很多核心部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底盘系统也是如此,经历了从传统底盘到电动底盘再到高参考率智能底盘的转变。这也意味着,智能底盘是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趋势,偶尔流行的背后有其必然性。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线控底盘系统在技术上取消了传统底盘的大量机械连接装置和液压/气动辅助装置。在考虑安全冗余的前提下,执行单元之间的所有链接都通过信号交互来传递。这使得它与传统底盘相比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1.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从自动驾驶系统的分工来看,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部分,其中底盘系统属于自动驾驶中的“执行”机制,是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功能模块。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实现,离不开底盘执行器的快速响应和准确执行,从而达到与上层感知和决策的高度配合。因此,智能底盘作为更高层次自动驾驶的实施基石,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具体抓手。

2.减少了力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同时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强续航能力。同时,基于新能源专用平台设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底盘进行了重新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线控设备的布局。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曾表示,线控底盘技术不仅是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自动驾驶的必然要求。

市场潜力爆炸,刹车和转向成为重点。

从目前的汽车市场来看,智能化、电动化的汽车普及率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一直高速攀升。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同比增长1.1倍,市场份额达到20.2%。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车中的部署率也在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市场跟踪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各大汽车厂商的产量数据,国产L2自动驾驶新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高达23.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达到35.0%。

在市场洪流的推动下,智能机箱的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6%左右。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从细分来看,线控智能底盘分为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五大核心系统。

由于技术发展较早,线控油门和线控换挡在各大汽车企业中普遍使用……它们的渗透性是稳定的。其中,线下对油门的渗透率基本接近100%,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线控换档是未来智能驾驶或智能停车的基础。目前市场渗透率在25%左右。随着这些配置的完善,也会对其渗透率带来相对较高的提升。

目前,悬浮液的线渗透率不到3%。由于单车价值较高(单车价值:10000-20000元),最初主要应用于海外豪华品牌车辆,后逐渐应用于合资品牌车辆。近年来,蔚来、氪、蓝兔等国产自主高端品牌逐渐开始配备,普及率将快速提升。

相对而言,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由于量产时间较晚,技术门槛较高,处于较低水平。而这两类子系统是智能底盘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因此,随着车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线控制动和转向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加上其自行车价值本身较高,未来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关注。

行业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迎来机遇。

整体来看,由于国内智能机箱领域起步较晚,大部分子行业被国外巨头所主导,本土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还处于成长期,没有形成竞争梯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核心零部件过去依赖进口,某种程度上自主创新能力和成熟供应能力还欠缺。另一方面,线装底盘作为安全部件,对性能要求较高,国内供应商要想获得主机厂的批量订单,还需要时间验证。据了解,适用于乘用车的线控底盘安全验证周期约为3-4年。

例如,在线控制动系统方面,外资占目前市场规模的95%,博世、大陆和ZF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博世在该领域领先,占据最大份额。其主要产品有两箱技术路线的iBooster+ESP和一箱技术路线的IPB,其中iBooster+ESP产品是最早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陆集团推出的MK C1线控于2016年实现量产,2020年底逐步开始面向中国市场;ZF通过收购天河和韦贝克获得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线控制动技术。2018年底,其乘用车线控制动产品IBC开始量产。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大陆MK C1刹车系统(来源:大陆)

近年来,国内供应商如伯特利、托普集团、内森电子、格鲁伯、万安科技、海之博等。已经涉足线控制动方面,但目前市场份额还比较低。(参考:汽车线控制动供应商列表: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9/10I70272258C801.shtml)

线控转向方面,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行业头部供应商已经完成技术积累,具备量产能力,如博世、Jettaggart、Nexter、舍弗勒等。其中,Jettaggart于2019年宣布,已收到多家OEM豪华车型的线控转向订单,并将于2022-2023年进行量产。国内供应商多处于样机研究阶段,主要有联创电子、托普集团、德科智能控制等。

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青睐,给了自主品牌逆风翻盘的机会。例如,内森科技于2018年量产了中国首款线控制动系统NBooster,并与BAIC新能源、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杜青科技自主研发的EBS电液制动系统和EPB电子驻车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多款新能源汽车。Grupo的EPB、ESC、GIBS等产品已应用于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五十铃、五菱、哪吒等国内知名车企和造车新势力。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网宿科技NBooster+ESC冗余线控制动解决方案(来源:网宿科技)

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供应商正在试图打破外国零部件巨头在关键细分市场的壁垒。顺为资本副总裁齐天宇曾公开表示,机箱线控长期被国外Tier1厂商垄断。如今汽车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正在试图打破tier1厂商传统的黑箱交付模式,为国内供应商提供难得的产业机遇。

总的来说,智能机箱正在迎来它的高光时刻,技术进一步成熟完善。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尤其是L3以上的自动驾驶阶段,对智能底盘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安全冗余的要求。因此,在看到智能底盘创造价值的同时,更需要行业加大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功能安全体系,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2021年以来,智能底盘概念迅速流行,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优跑科技、通宇汽车、盈创智、格鲁博、纳森科技、南京精伟达、海之博等相关产业链企业。频繁曝光的融资信息。此外,长城、杜畿等车企也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为什么智能机箱领域突然迎来了市场的“春风”?我们来看看目前的市场情况。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事故中的必要性

在汽车从传统燃油车到智能电动车的演进过程中,很多核心部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底盘系统也是如此,经历了从传统底盘到电动底盘再到高参考率智能底盘的转变。这也意味着,智能底盘是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趋势,偶尔流行的背后有其必然性。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从技术上讲,线控底盘系统消除了大量的机械连接装置和液压……传统底盘的气动辅助装置。在考虑安全冗余的前提下,执行单元之间的所有链接都通过信号交互来传递。这使得它与传统底盘相比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1.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从自动驾驶系统的分工来看,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部分,其中底盘系统属于自动驾驶中的“执行”机制,是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功能模块。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实现,离不开底盘执行器的快速响应和准确执行,从而达到与上层感知和决策的高度配合。因此,智能底盘作为更高层次自动驾驶的实施基石,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具体抓手。

2.减少了力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同时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强续航能力。同时,基于新能源专用平台设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底盘进行了重新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线控设备的布局。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曾表示,线控底盘技术不仅是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自动驾驶的必然要求。

市场潜力爆炸,刹车和转向成为重点。

从目前的汽车市场来看,智能化、电动化的汽车普及率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一直高速攀升。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同比增长1.1倍,市场份额达到20.2%。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车中的部署率也在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市场跟踪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各大汽车厂商的产量数据,国产L2自动驾驶新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高达23.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达到35.0%。

在市场洪流的推动下,智能机箱的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6%左右。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从细分来看,线控智能底盘分为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五大核心系统。

线控油门和线控换挡由于技术发展较早,在各大汽车企业中普遍使用,且渗透率稳定。其中,线下对油门的渗透率基本接近100%,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线控换档是未来智能驾驶或智能停车的基础。目前市场渗透率在25%左右。随着这些配置的完善,也会对其渗透率带来相对较高的提升。

目前,悬浮液的线渗透率不到3%。由于单车价值较高(单车价值:10000-20000元),最初主要应用于海外豪华品牌车辆,后逐渐应用于合资品牌车辆。近年来,蔚来、氪、蓝兔等国产自主高端品牌逐渐开始配备,普及率将快速提升。

相对而言,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由于量产时间较晚,技术门槛较高,处于较低水平。而这两类子系统是智能底盘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因此,随着车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线控制动和转向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加上其自行车价值本身较高,未来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关注。

行业竞争加剧,独立……和迎来机遇。

整体来看,由于国内智能机箱领域起步较晚,大部分子行业被国外巨头所主导,本土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还处于成长期,没有形成竞争梯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核心零部件过去依赖进口,某种程度上自主创新能力和成熟供应能力还欠缺。另一方面,线装底盘作为安全部件,对性能要求较高,国内供应商要想获得主机厂的批量订单,还需要时间验证。据了解,适用于乘用车的线控底盘安全验证周期约为3-4年。

例如,在线控制动系统方面,外资占目前市场规模的95%,博世、大陆和ZF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博世在该领域领先,占据最大份额。其主要产品有两箱技术路线的iBooster+ESP和一箱技术路线的IPB,其中iBooster+ESP产品是最早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陆集团推出的MK C1线控于2016年实现量产,2020年底逐步开始面向中国市场;ZF通过收购天河和韦贝克获得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线控制动技术。2018年底,其乘用车线控制动产品IBC开始量产。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大陆MK C1刹车系统(来源:大陆)

近年来,国内供应商如伯特利、托普集团、内森电子、格鲁伯、万安科技、海之博等。已经涉足线控制动方面,但目前市场份额还比较低。(参考:汽车线控制动供应商列表: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9/10I70272258C801.shtml)

线控转向方面,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行业头部供应商已经完成技术积累,具备量产能力,如博世、Jettaggart、Nexter、舍弗勒等。其中,Jettaggart于2019年宣布,已收到多家OEM豪华车型的线控转向订单,并将于2022-2023年进行量产。国内供应商多处于样机研究阶段,主要有联创电子、托普集团、德科智能控制等。

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青睐,给了自主品牌逆风翻盘的机会。例如,内森科技于2018年量产了中国首款线控制动系统NBooster,并与BAIC新能源、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杜青科技自主研发的EBS电液制动系统和EPB电子驻车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多款新能源汽车。Grupo的EPB、ESC、GIBS等产品已应用于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五十铃、五菱、哪吒等国内知名车企和造车新势力。

Great Wall, BYD, Chang 'an, krypton, concentrated

网宿科技NBooster+ESC冗余线控制动解决方案(来源:网宿科技)

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供应商正在试图打破外国零部件巨头在关键细分市场的壁垒。顺为资本副总裁齐天宇曾公开表示,机箱线控长期被国外Tier1厂商垄断。如今汽车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正在试图打破tier1厂商传统的黑箱交付模式,为国内供应商提供难得的产业机会。

总的来说,智能机箱正在迎来它的高光时刻,技术进一步成熟完善。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尤其是L3以上的自动驾驶阶段,对智能底盘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安全冗余的要求。因此,在看到智能底盘创造价值的同时,更需要行业加大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功能安全体系,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标签:长城比亚迪长安极氪集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大众与马恒达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印度电动化进程

盖世汽车讯当地时间5月19日,大众集团和印度马恒达(MahindraampMahindraLtd)宣布,双方正在探索在马恒达全新Born电动平台中使用MEB电动组件。

1900/1/1 0:00:00
吉利涪陵12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

日前,吉利涪陵12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480亩,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涪陵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极星下调年度交付预期;马斯克被控性骚扰;大众与马恒达签署合作协议

大众与马恒达签署合作协议5月19日,大众集团和印度马恒达(Mahindraamp

1900/1/1 0:00:00
4月车市“意外”走低,业内或调低今年汽车产销预期

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和出口量高涨的情况下,我国乘用车产销以2110万辆收官,同比增长67,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跌局面。

1900/1/1 0:00:00
宁德时代获欧洲新法规全球首张准入证书

近日,宁德时代获得德国交通部颁发的全球首张欧洲经济委员R10003动力电池系统证书。

1900/1/1 0:00:00
线控底盘迎加速发展窗口期,赛道惊现黑马

作为智能化和电气化变革重要交汇点,线控底盘在国内正掀起一股布局投资热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