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出口量的高企,中国乘用车产销结束2110万辆,同比增长6.7%,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滑。当时业内对2022年的车市持乐观态度,提出今年车市有望保持4%以上的同比增速。然而,今年4月汽车市场产销量一出,业内一片哗然。鉴于4月份的车市现状和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业界不得不调整今年年初为整体车市定下的基调。“基于4月份的产销情况,我们目前对全年车市的预期持谨慎态度。”这是大多数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相关人员对这个话题的普遍反应。
4月份,车市产销创近十年新低。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和47.1%,同比下降46.1%和47.6%,创下近十年来同期新低。
4月份车市再创新低,之所以被称为“意外”,是因为年初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目前,就客观环境而言,制约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国际地缘局势动荡、上游行业原材料涨价、整车价格普遍上涨等,但这些因素并不比疫情的影响更直接、更彻底。4月份,由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几乎全区处于静态管理,汽车供应链核心汽车企业普遍有18天左右的停产时间。4月18日后,虽然列入首批获准复产“白名单”的企业开始进入闭环生产,但受物流和供应链影响,复产率较低,4月底上海汽车企业平均复产率仅为正常时期的30%。
作为长三角产业的核心,上海汽车产业的关停对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客运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上海是汽车零部件的核心集散地,8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都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客观来说,上海疫情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在40%左右。比如,大部分位于芜湖大本营的奇瑞汽车,4月销量下滑27.6%,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其一级供应商约30%位于上海,而4月上海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间接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节奏。
除了去海外,另一个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是吉林省。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汽车工业重镇,而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的大本营就在吉林省长春市。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受疫情影响,长春各大合资车企产量下降53%。其中,一汽大众作为国内合资巨头,4月销量同比暴跌62%。
汽车行业巨大的连锁反应,不仅让国内销量走低,也严重影响了出口销量。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仅为17万辆,同比增长10%。这一增速与1-2月70%的增长和3月34%的增长有明显区别。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出口增速大幅下降,意味着海外销售对今年汽车市场的拉动作用将较去年大幅减弱。
复工后,将会……消费端恢复需要时间。
受疫情影响,4月份车市产销两端均面临巨大压力。5月份,虽然车市两端压力仍难以大幅化解,但就生产端而言,随着上海复产范围的扩大,疫情对整车生产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疫情总会得到控制,缺芯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这些问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但要提振消费者信心并不那么容易。”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加斯帕。
近日,清华五道口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参考2020年武汉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情况,工业生产和投资在复产后实现了典型的“V型”反弹,但消费恢复缓慢。武汉疫情爆发时,人们普遍将其视为短期影响。但今天,消费者已经被疫情困扰了三年,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意识到抗击疫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消费潜力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多消费”的居民比上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倾向于“多储蓄”的居民比上季度上升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花钱”而更愿意“存钱”。相关统计显示,今年1-4月,我国居民存款增加7.12万亿元,远高于2017-2021年同期5.08万亿元的平均水平。
鉴于目前消费者消费意愿减弱,国内多地疫情蔓延,国内学者预测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2.1%左右,上半年可能在3.5%左右。对于全年的经济走势,有业内人士预测可能会保持4%的增速,但也有人认为国内外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计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政策会提前发力,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下半年,车市可能会受到政策的推动。
对于车市来说,“政策救市”已经初见端倪。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回升的意见》,要求稳定汽车等商品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这份文件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比如广东省出台了购买新能源汽车每辆最高1万元的补贴政策,沈阳准备投入1亿元用于汽车消费补贴。此外,业内盛传“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有望在6月初出台,鼓励车型在15万元以内,每辆车补贴幅度可能在3000元-5000元之间。
崔东树认为,各地出台的刺激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汽车市场,但关键是看政府补贴多少钱。目前这类政策集中在小范围内,持续时间不长,在刺激汽车市场增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如果业内呼声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将对15万以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参考之前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此次政策更适合A00、A0以及部分中等价位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以提高sa……南2021年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业绩可观。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力乡村振兴。结合“双碳”目标的大背景,新能源汽车下乡也是引导农村居民践行绿色出行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辅以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激活这个圈子的消费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各地救市政策频出,但效果验证尚需时日,而且从外部环境来看,制约车市增长的“黑天鹅”事件短期内无法解决。综合以上因素,业内普遍认为,今年车市将大概率以同比下滑收场。
近日,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车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武林博士预测,2022年终端乘用车整体销量将降至1900万辆以下,同比下降8.6%。此前,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汽车市场总量预计为2240万辆,同比保持4.4%的增速。但如今,面对诸多影响车市的不确定因素,盖世汽车研究院不得不再次调整对全年车市的预期。
1 2021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出口量的高企,中国乘用车产销结束2110万辆,同比增长6.7%,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滑。当时业内对2022年的车市持乐观态度,提出今年车市有望保持4%以上的同比增速。然而,今年4月汽车市场产销量一出,业内一片哗然。鉴于4月份的车市现状和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业界不得不调整今年年初为整体车市定下的基调。“基于4月份的产销情况,我们目前对全年车市的预期持谨慎态度。”这是大多数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相关人员对这个话题的普遍反应。
4月份,车市产销创近十年新低。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和47.1%,同比下降46.1%和47.6%,创下近十年来同期新低。
4月份车市再创新低,之所以被称为“意外”,是因为年初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目前,就客观环境而言,制约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国际地缘局势动荡、上游行业原材料涨价、整车价格普遍上涨等,但这些因素并不比疫情的影响更直接、更彻底。4月份,由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几乎全区处于静态管理,汽车供应链核心汽车企业普遍有18天左右的停产时间。4月18日后,虽然列入首批获准复产“白名单”的企业开始进入闭环生产,但受物流和供应链影响,复产率较低,4月底上海汽车企业平均复产率仅为正常时期的30%。
作为长三角产业的核心,上海汽车产业的关停对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客运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上海是……汽车零部件的核心集散地,8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都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客观来说,上海疫情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在40%左右。比如,大部分位于芜湖大本营的奇瑞汽车,4月销量下滑27.6%,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其一级供应商约30%位于上海,而4月上海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间接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节奏。
除了去海外,另一个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是吉林省。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汽车工业重镇,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的大本营就在吉林省长春市。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受疫情影响,长春各大合资车企产量下降53%。其中,一汽大众作为国内合资巨头,4月销量同比暴跌62%。
汽车行业巨大的连锁反应,不仅让国内销量走低,也严重影响了出口销量。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仅为17万辆,同比增长10%。这一增速与1-2月70%的增长和3月34%的增长有明显区别。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出口增速大幅下降,意味着海外销售对今年汽车市场的拉动作用将较去年大幅减弱。
复工后,消费端的恢复还需要时间。
受疫情影响,4月份车市产销两端均面临巨大压力。5月份,虽然车市两端压力仍难以大幅化解,但就生产端而言,随着上海复产范围的扩大,疫情对整车生产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疫情总会得到控制,缺芯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这些问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但要提振消费者信心并不那么容易。”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加斯帕。
近日,清华五道口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参考2020年武汉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情况,工业生产和投资在复产后实现了典型的“V型”反弹,但消费恢复缓慢。武汉疫情爆发时,人们普遍将其视为短期影响。但今天,消费者已经被疫情困扰了三年,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意识到抗击疫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消费潜力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多消费”的居民比上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倾向于“多储蓄”的居民比上季度上升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花钱”而更愿意“存钱”。相关统计显示,今年1-4月,我国居民存款增加7.12万亿元,远高于2017-2021年同期5.08万亿元的平均水平。
鉴于目前消费者消费意愿减弱,国内多地疫情蔓延,国内学者预测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2.1%左右,上半年可能在3.5%左右。对于全年的经济走势,有业内人士预测可能会保持4%的增速,但也有人认为国内外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计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政策会提前发力,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下半年,车市可能会受到政策的推动。
对于车市来说,“政策救市”已经初见端倪。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回升的意见》,呼吁……d对于稳定汽车等商品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这份文件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比如广东省出台了购买新能源汽车每辆最高1万元的补贴政策,沈阳准备投入1亿元用于汽车消费补贴。此外,业内盛传“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有望在6月初出台,鼓励车型在15万元以内,每辆车补贴幅度可能在3000元-5000元之间。
崔东树认为,各地出台的刺激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汽车市场,但关键是看政府补贴多少钱。目前这类政策集中在小范围内,持续时间不长,在刺激汽车市场增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如果业内呼声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将对15万以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参考之前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此次政策更适合A00、A0以及部分中等价位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来提升销量。2021年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业绩可观。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力乡村振兴。结合“双碳”目标的大背景,新能源汽车下乡也是引导农村居民践行绿色出行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辅以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激活这个圈子的消费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各地救市政策频出,但效果验证尚需时日,而且从外部环境来看,制约车市增长的“黑天鹅”事件短期内无法解决。综合以上因素,业内普遍认为,今年车市将大概率以同比下滑收场。
近日,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车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武林博士预测,2022年终端乘用车整体销量将降至1900万辆以下,同比下降8.6%。此前,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汽车市场总量预计为2240万辆,同比保持4.4%的增速。但如今,面对诸多影响车市的不确定因素,盖世汽车研究院不得不再次调整对全年车市的预期。
日前,吉利涪陵12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480亩,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涪陵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
1900/1/1 0:00:00大众与马恒达签署合作协议5月19日,大众集团和印度马恒达(Mahindraamp
1900/1/1 0:00:00自2021年起,智能底盘概念快速走红,并受到资本市场关注。相关产业链企业如悠跑科技、同驭汽车、英创汇智、格陆博、拿森科技、南京经纬达、海之博等频频曝出融资信息。
1900/1/1 0:00:00近日,宁德时代获得德国交通部颁发的全球首张欧洲经济委员R10003动力电池系统证书。
1900/1/1 0:00:00作为智能化和电气化变革重要交汇点,线控底盘在国内正掀起一股布局投资热潮。
1900/1/1 0:00:002022年6月2日12时00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