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北行CEO李源博士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发表演讲。
北行受邀出席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该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
北星CEO李源博士做了“超越人类感知极限的激光雷达”主题演讲,分享了北星作为智能网联核心传感器角色的本质和实践经验。
512线激光雷达保证了高清分辨率和超长距离。
“目前全球平均交通事故死亡率为0.018%,人类驾驶的死亡率约为2亿公里一次。当时时速达到70多公里,死亡率攀升到98%。这个事故率还能进一步降低吗?这是我们如何讨论传感器使用的本质。”
从整个人眼的基本生物特征来看,感知是有限的。人类有500多个神经元,大约11毫秒就可以刷新一次,有效分辨率约为1 km。但是对于纯夜、高光、高强度的几种环境,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激光雷达可以弥补人类视觉的局限性。客观来说,大部分激光雷达线束只有几十到几百,并不能完全匹配人眼的清晰度。
“为什么我们要在512线上做这么高性能的激光雷达?除了让汽车客户享受到其用户的营销红利,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李渊进一步说:“分辨率和距离是绑在一起的。在100米和200米的实际情况下,对于一个128线雷达来说,100米可以猜到是人和车,但是到了200米,就再也分辨不出车型和人的动作了。如果是512线雷达,距离达到200米就能看到人的形状和车的类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挑战512线的高难度指标,这与真正做自动驾驶算法和领域控制的工程师密切相关。”
图1 512线和128线激光雷达探测效果对比。
弯道超车,北醒。第三代无人激光雷达性能优异。
在车载激光雷达方向,北星已经布局了三代产品。第一代是辅助激光雷达,它只是触发传感器。用于智能驾驶的第二代辅助激光雷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专注于成为第三代高阶无人主激光雷达。
采用北尾流布局的新一代激光雷达性能极其优异,视场角120× 25.6,测量范围200M@10%反射率,垂直分辨率0.05相当于512线,水平分辨率可调,帧率10HZ。目前按照7×24小时的设计,适应每个场景,不需要为单个场景付费。从下一代产品来说,整个雷达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是车厂最关心的。充分考虑了包括污垢、遮挡检测、实时闭环工作等功能,尤其是实时回退系统。当主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的备用系统可以使汽车安全停放。
图2北尾流高性能车载激光雷达
这台激光雷达的整体扫描周期为100ms,通过向北尾流巧妙地增加了有效点云的占空比,将生成一帧点云的时间缩短至80ms。众所周知,数据传输过程中会有传输延迟。北星利用这种独特的扫描方式节省数据生成时间,使得一帧点云的生成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小于< 100ms。在高速行驶的场景下,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安全和效率才会真正被考虑进去。
北行获得了汽车业务的定点,开启了深度合作模式。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单纯的车辆正在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空间、数字空间转变。这使得汽车和电子行业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交流。
北行已获得整车业务定点,此前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定制。今年,我们还将扩大生产线和制造基地,并与十几家知名检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涵盖车辆法规的所有实验。
图3北星参与各种团体标准定制。
主办方报告指出,2022年是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折之年。汽车产业面临新起点、新格局、新挑战,这将是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构建我国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关键一年。
图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在大会上致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表示:“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突破500万辆,全面进入发展快车道。继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实现变道超车后,智能网联汽车也成功开辟新赛道,昂首进入下半场。”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在供需两端齐抓共管,锚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强化畅通顺畅的供应链,实施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1北行CEO李源博士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发表演讲。
是……ing受邀出席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该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
北星CEO李源博士做了“超越人类感知极限的激光雷达”主题演讲,分享了北星作为智能网联核心传感器角色的本质和实践经验。
512线激光雷达保证了高清分辨率和超长距离。
“目前全球平均交通事故死亡率为0.018%,人类驾驶的死亡率约为2亿公里一次。当时时速达到70多公里,死亡率攀升到98%。这个事故率还能进一步降低吗?这是我们如何讨论传感器使用的本质。”
从整个人眼的基本生物特征来看,感知是有限的。人类有500多个神经元,大约11毫秒就可以刷新一次,有效分辨率约为1 km。但是对于纯夜、高光、高强度的几种环境,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激光雷达可以弥补人类视觉的局限性。客观来说,大部分激光雷达线束只有几十到几百,并不能完全匹配人眼的清晰度。
“为什么我们要在512线上做这么高性能的激光雷达?除了让汽车客户享受到其用户的营销红利,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李渊进一步说:“分辨率和距离是绑在一起的。在100米和200米的实际情况下,对于一个128线雷达来说,100米可以猜到是人和车,但是到了200米,就再也分辨不出车型和人的动作了。如果是512线雷达,距离达到200米就能看到人的形状和车的类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挑战512线的高难度指标,这与真正做自动驾驶算法和领域控制的工程师密切相关。”
图1 512线和128线激光雷达探测效果对比。
弯道超车,北醒。第三代无人激光雷达性能优异。
在车载激光雷达方向,北星已经布局了三代产品。第一代是辅助激光雷达,它只是触发传感器。用于智能驾驶的第二代辅助激光雷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专注于成为第三代高阶无人主激光雷达。
采用北尾流布局的新一代激光雷达性能极其优异,视场角120× 25.6,测量范围200M@10%反射率,垂直分辨率0.05相当于512线,水平分辨率可调,帧率10HZ。目前按照7×24小时的设计,适应每个场景,不需要为单个场景付费。从下一代产品来说,整个雷达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是车厂最关心的。充分考虑了包括污垢、遮挡检测、实时闭环工作等功能,尤其是实时回退系统。当主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的备用系统可以使汽车安全停放。
图2北尾流高性能车载激光雷达
这台激光雷达的整体扫描周期为100ms,通过向北尾流巧妙地增加了有效点云的占空比,将生成一帧点云的时间缩短至80ms。众所周知,数据传输过程中会有传输延迟。北星利用这种独特的扫描方式节省数据生成时间,使得一帧点云的生成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小于< 100ms。在高速行驶的场景下,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安全和效率才会真正被考虑进去。
北行获得了汽车业务的定点,开启了深度合作模式。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单纯的车辆正在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空间、数字空间转变。这使得汽车和电子行业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交流。
北行已获得整车业务定点,此前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定制。今年,我们还将扩大生产线和制造基地,与十几家知名检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涵盖车辆法规的所有实验。
图3北星参与各种团体标准定制。
主办方报告指出,2022年是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折之年。汽车产业面临新起点、新格局、新挑战,这将是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构建我国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关键一年。
图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在大会上致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表示:“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突破500万辆,全面进入发展快车道。继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实现变道超车后,智能网联汽车也成功开辟新赛道,昂首进入下半场。”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在供需两端齐抓共管,锚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强化畅通顺畅的供应链,实施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签:汉
近日,无锡市政府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消费17条政策,其中包含个人消费者通过消费券购买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享受不低于3000元辆购车补贴;
1900/1/1 0:00:00各位好,又到了每月1期的召回车汇总时间了,在6月共有奔驰S级参数询价、上汽奥迪A7L、保时捷Taycan、奇瑞小蚂蚁等16款车型召回,
1900/1/1 0:00:00三年前咋呼过一整子,logo是一个莫比乌斯环的荷兰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光年(Lightyear),最近又在国内短视频社交媒体上,拱了波流量。
1900/1/1 0:00:00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面向需要对电子电路进行电压监控以确保安全的各种车载和工业设备应用(包括车辆引擎控制单元和FA设备),
1900/1/1 0:00:00分享从5月26日预售至今,几何E单店订单破百,可见消费者对这款入门级纯电SUV给予了认可。6月30日,几何汽车旗下纯电SUV几何E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由于创纪录的高油价有助于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汽车制造商们在英国的产量是近一年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