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广汽能源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埃安能源布局提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日前,长安深蓝SL03正式上市,新车推出三种不同动力版本,分别为增程版、纯电动版和氢电版。其中,氢版车凭借730公里续航里程、3分钟超快速充能、补给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仅0.65 kg等多项性能指标快速打圈。

Chang 'an, Haima, Great Wall, Beijing, Chang 'an Deep Blue

深蓝SL03;图片来源:长安深蓝

深蓝SL03作为首款国产氢燃料汽车,可以说继承了纯电动车零排放的优势,抛开了电动车充电时间长的烦恼,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新选择。但其高达69.99万元的价格却难以企及。有鉴于此,长安将深蓝SL03氢版的目标市场定位在B端,而其纯电和增程版则正常销售到C端。

顶层政策加码,深蓝SL03氢版加速。

据了解,深蓝SL03共推出四款车型,包括515纯电动版、705纯电动版、1200增程版和730氢电动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8.39万元、21.59万元、16.89万元和69.99万元,也就是说氢电版的价格是增程版和纯电版的3倍。

那么,氢版价格那么高,长安为什么还要推这款车型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氢燃料电池有自己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本质上是一种电化学反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称为清洁能源的终极形式。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能源终端需求的18%,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汽车的20%-25%,与汽油、柴油并列成为终端能源体系的主要消费者。

第二,长安汽车推出燃料电池量产车型,是其技术实力的一种体现。官方端称,深蓝SL03是一款基于长安EPA1纯电动平台的中型电动车。其氢能版搭载了功率输出为160kW的电机和功率输出为28.39度的磷酸铁锂电池。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同时,凭借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系统氢电转换效率超过60%,整车氢耗仅为0.65kg,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成长空间大,国家政策支持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202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更加重视氢燃料产业。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规划制定了氢能产业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达到每年10-20万吨;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覆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化氢能应用生态。

全国各地也竞相加大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布局。政策明显“加码”,重点项目陆续落地,产业发展日益活跃的信号明显释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在内的多个省份,近期都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文件。其中,《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国内外车企纷纷加大布局,氢燃料电池车“重商轻骑”迎接拐点。

事实上,除了长安汽车,海马、一汽、SAIC、广汽、长城等国内汽车企业都在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布局。

7月25日,海马汽车公开表示,海马7X-H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23年开展模拟示范运营,力争在氢能汽车产业生态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一天,海马还表示,“公司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研发中,将采用更高的功率堆、更高效率的电驱动系统、更安全的储氢技术和更长寿命的催化剂,以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近日,一汽首款全新红旗H5燃料电池汽车在R&D研究所试制成功。该车搭载了动力总成部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模块化、轻量化设计理念,体积比功率密度达到694W/L,比上一代提升40%,额定功率65kW,实现了-30℃快速冷启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Chang 'an, Haima, Great Wall, Beijing, Chang 'an Deep Blue

SAIC氢能独家“星河”架构;图片来源:SAIC

本月初,SAIC还透露,SAIC氢能独家“星河”建筑的第一个原型将于10月问世。该车型氢容量有望接近或超过180L,续航里程约800km。

6月28日,2022广汽科技日,广汽集团发布了全新氢能源动力系统,由1.56L氢发动机+两档双电机+插电式动力电池组成,最高热效率达到44%,并发布了全新氢能源MPV概念车——绿色空间。

去年2月底,长城汽车发布了氢能战略。据官方介绍,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不仅构建了“制造-储存-运输-加工-应用”的国际化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了核心技术壁垒,还连接了上下游产业链。今年5月有消息称,长城汽车已经完成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规划,计划作为自主品牌推出,未来定位于高端领域。

此外,许多国际汽车公司也加快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进速度。

今年4月,中国版现代氢燃料电池SUV在北京正式获得新能源汽车牌照,这意味着现代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合法上路,并于今年在中国上市。

3月,宝马iX5氢氢燃料电池车已经进入量产前的后期研发阶段,小规模量产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月早些时候,捷豹路虎官方确认将转型开发燃料电池动力总成。首款搭载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很可能是evoque,预计今年进行路试。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制氢技术、储氢技术、运氢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运输不便、安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我国在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过程中,总体特点是“重商轻利”。深蓝SL03氢版的上市,国内外车企的相继布局,可以说发展相对缓慢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成本较高,氢燃料乘用车的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增长迅速,6月产销数据创年内新高。

据中汽协统计,6月份,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527辆,销售455辆。在2021年6月的高基数下,仍同比增长18.7%和67.3%,甚至环比增长117%和342%。

1-6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超过1500辆,销量接近1400辆。2021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去年全年的80%,销量接近去年全年的90%。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乘用车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受到限制。除了上游制氢问题需要解决,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

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成本仍然较高,燃料电池电堆价格在4000元/kW左右。一辆乘用车的燃料电池堆可能需要80kW,光是燃料电池堆的成本就需要30多万元,储氢设备也需要几万元,导致整车成本仍然远高于燃油车和电动车。文章开头提到,深蓝SL03氢版的价格是增程版和纯电动版的三倍。

然而,华宝……curities认为,虽然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早期,但从2022年上半年的实践来看,随着中国各地政策的密集出台、技术的突破和成熟迭代,以及氢能基础设施的完善,终端氢能的成本可以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下游应用和推广的难度。

对此,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彤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3年内在商用车领域达到相当规模。但是在乘用车领域,真正实现小批量上市,让消费者买,还需要差不多五年的时间。日前,长安深蓝SL03正式上市,新车推出三种不同动力版本,分别为增程版、纯电动版和氢电版。其中,氢版车凭借730公里续航里程、3分钟超快速充能、补给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仅0.65 kg等多项性能指标快速打圈。

Chang 'an, Haima, Great Wall, Beijing, Chang 'an Deep Blue

深蓝SL03;图片来源:长安深蓝

深蓝SL03作为首款国产氢燃料汽车,可以说继承了纯电动车零排放的优势,抛开了电动车充电时间长的烦恼,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新选择。但其高达69.99万元的价格却难以企及。有鉴于此,长安将深蓝SL03氢版的目标市场定位在B端,而其纯电和增程版则正常销售到C端。

顶层政策加码,深蓝SL03氢版加速。

据了解,深蓝SL03共推出四款车型,包括515纯电动版、705纯电动版、1200增程版和730氢电动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8.39万元、21.59万元、16.89万元和69.99万元,也就是说氢电版的价格是增程版和纯电版的3倍。

那么,氢版价格那么高,长安为什么还要推这款车型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氢燃料电池有自己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本质上是一种电化学反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称为清洁能源的终极形式。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能源终端需求的18%,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汽车的20%-25%,与汽油、柴油并列成为终端能源体系的主要消费者。

第二,长安汽车推出燃料电池量产车型,是其技术实力的一种体现。官方端称,深蓝SL03是一款基于长安EPA1纯电动平台的中型电动车。其氢能版搭载了功率输出为160kW的电机和功率输出为28.39度的磷酸铁锂电池。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同时,凭借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系统氢电转换效率超过60%,整车氢耗仅为0.65kg,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成长空间大,国家政策支持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202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更加重视氢燃料产业。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规划制定了氢能产业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达到每年10-20万吨;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覆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化氢能应用生态。

全国各地也竞相加大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布局。政策明显“加码”,重点项目陆续落地,产业发展日益活跃的信号明显释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在内的多个省份,近期都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文件。其中,《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国内外车企纷纷加大布局,氢燃料电池车“重商轻骑”迎接拐点。

事实上,除了长安汽车,海马、一汽、SAIC、广汽、长城等国内汽车企业都在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布局。

7月25日,海马汽车公开表示,海马7X-H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23年开展模拟示范运营,力争在氢能汽车产业生态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一天,海马还表示,“公司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研发中,将采用更高的功率堆、更高效率的电驱动系统、更安全的储氢技术和更长寿命的催化剂,以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近日,一汽首款全新红旗H5燃料电池汽车在R&D研究所试制成功。该车搭载了动力总成部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模块化、轻量化设计理念,体积比功率密度达到694W/L,比上一代提升40%,额定功率65kW,实现了-30℃快速冷启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Chang 'an, Haima, Great Wall, Beijing, Chang 'an Deep Blue

SAIC氢能独家“星河”架构;图片来源:SAIC

本月初,SAIC还透露,SAIC氢能独家“星河”建筑的第一个原型将于10月问世。该车型氢容量有望接近或超过180L,续航里程约800km。

6月28日,2022广汽科技日,广汽集团发布了全新氢能源动力系统,由1.56L氢发动机+两档双电机+插电式动力电池组成,最高热效率达到44%,并发布了全新氢能源MPV概念车——绿色空间。

去年2月底,长城汽车发布了氢能战略。据官方介绍,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不仅构建了“制造-储存-运输-加工-应用”的国际化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了核心技术壁垒,还连接了上下游产业链。今年5月有消息称,长城汽车已经完成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规划,计划作为自主品牌推出,未来定位于高端领域。

此外,许多国际汽车公司也加快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进速度。

今年4月,中国版现代氢燃料电池SUV在北京正式获得新能源汽车牌照,这意味着现代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合法上路,并于今年在中国上市。

3月,宝马iX5氢氢燃料电池车已经进入量产前的后期研发阶段,小规模量产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月早些时候,捷豹路虎官方确认将转型开发燃料电池动力总成。首款搭载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很可能是evoque,预计今年进行路试。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制氢技术、储氢技术、运氢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运输不便、安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我国在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过程中,总体特点是“重商轻利”。深蓝SL03氢版的上市,国内外车企的相继布局,可以说发展相对缓慢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成本较高,氢燃料乘用车的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增长迅速,6月产销数据创年内新高。

据中汽协统计,6月份,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527辆,销售455辆。在2021年6月的高基数下,仍同比增长18.7%和67.3%,甚至环比增长117%和342%。

1-6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超过1500辆,销量接近1400辆。2021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去年全年的80%,销量接近去年全年的90%。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乘用车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受到限制。除了上游制氢问题需要解决,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

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成本仍然较高,燃料电池电堆价格在4000元/kW左右。一辆乘用车的燃料电池堆可能需要80kW,光是燃料电池堆的成本就需要30多万元,储氢设备也需要几万元,导致整车成本仍然远高于燃油车和电动车。文章开头提到,深蓝SL03氢版的价格是增程版和纯电动版的三倍。

然而,华宝……curities认为,虽然氢能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早期,但从2022年上半年的实践来看,随着中国各地政策的密集出台、技术的突破和成熟迭代,以及氢能基础设施的完善,终端氢能的成本可以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下游应用和推广的难度。

对此,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彤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3年内在商用车领域达到相当规模。但是在乘用车领域,真正实现小批量上市,让消费者买,还需要差不多五年的时间。

标签:埃安蔚来睿蓝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有望于2023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猛士科技首轮工程样车下线

7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下称“猛士科技”)首轮工程样车在东风技术中心试制车间下线,猛士科技将填补中国豪华新能源越野车市场的空白。

1900/1/1 0:00:00
大众在美国量产ID.4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美国公司(VolkswagenofAmerica)已开始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Chattanooga)工厂量产纯电动紧凑型跨界车ID

1900/1/1 0:00:00
首款国产氢燃料轿车上市,氢燃料乘用车商业化提速?

日前,长安深蓝SL03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三种不同动力版本,分别为增程版、纯电版和氢电版。

1900/1/1 0:00:00
谁在炒热飞行汽车?

作者王一萍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近日,据相关媒体消息透露,广汽集团正在加入飞行汽车领域的布局,研发飞行汽车技术。

1900/1/1 0:00:00
通用:2025年北美电动汽车产能100万辆

日前,通用汽车表示,已经同LG化学和锂技术公司Livent签署多年协议,确保未来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充足。

1900/1/1 0:00:00
能摔 能压 针刺不起火?从三个方面解读奥特能平台

如今智能电动车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脱离安全问题讲智能那完全就是在耍“流氓”,有了安全和智能少了性能,好像又缺少了些“灵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