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上车”加速!这家模拟芯片企业驶出新路径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模拟芯片公司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很多研究机构的分析师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741.31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30%,高于集成电路市场26%的增速。每个通用和专用模拟产品细分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

在全球模拟芯片应用蓬勃发展和本地供应叠加的浪潮下,中国模拟芯片企业也迎来了“镀金”时刻。在模拟芯片赛道上,中国选手是如何布局产品的,取得了哪些成绩?中国模拟芯片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纳米芯微电子(以下简称纳米芯微电子)作为近年来在冉冉模拟芯片行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或许可以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窗口。

三大产品组合发力,构建完整的仿真核心产品矩阵。

资本实力是企业价值的直观体现之一。截至7月28日收盘,距离纳新微a股上市仅3个月零6天,纳新微市值涨至431亿元,涨幅85%。

纳新微在资本市场的辉煌表现引起了各方的热议和好奇。什么样的企业和产品才能支撑如此高的市场价值和期待?

从半导体细分领域来看,纳芯微属于模拟芯片企业。模拟芯片是指由电容、电阻、晶体管等模拟电路组成,集成在一起处理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根据细分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器件(如放大器、模拟开关、比较器等。)、信号接口、数据转换、电源管理器件等诸多类别。每个品类根据终端产品的性能要求有不同的系列,产品品类特别多样,应用场景遍布各大电子产品。

招股书显示,纳新威的模拟芯片之旅始于2013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和销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纳微已经形成了信号传感、系统互联、动力驱动的产品布局,有800多个产品可供销售。

BYD, DS, Great Wall, Tesla, Wuling Automobile

来源:纳新微招股书

奇妙的是,纳米芯微的三大产品方向,被划分到不同的模拟信号处理环节。模拟信号来自现实世界,只有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服务于电子系统。关键环节是ADI公司。纳微的三条产品线中,从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开始,集成传感器芯片引入前端,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扩展到后端,模拟信号处理所需的器件垂直排列,有利于组合出货,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除了优化产品布局,纳微各大产品线的技术优势也很明显。

在隔离和接口芯片方面,早在2019年,纳微就推出了国内首款集成隔离DC/DC电源的数字隔离芯片NSiP884x。该芯片率先用单芯片解决了电源隔离和信号隔离的双重问题,使用和操作更简单,不需要设计复杂的隔离电源电路。

更重要的是,纳诺微的数字隔离器采用独创的“自适应OOK”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业界高水平的CMTI(共模瞬变抑制)性能,抗共模瞬变干扰能力、抗静电能力等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竞争对手。以NSi822X和NSi812X数字隔离芯片为例,该系列芯片在CMTI、ESD保护、工作电流等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国际竞争对手。

< img alt = "比亚迪、DS、长城、特斯拉、五菱汽车"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183355057446/……jpg"/>

来源:纳新微招股书

NSi822X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等高端应用领域。换句话说,纳新威的这一系列产品已经具备了在高端应用领域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技术。在隔离接口芯片中,以代表性芯片NSi8100为例,其电源电压、信号传输速率、CMTI、ESD保护、隔离耐压等性能指标也可以达到或超过国际竞争对手的水平。

在信号传感芯片方面,纳米芯微实现了多品类覆盖,涵盖了压力传感器、硅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信号调理ASIC芯片。“集成化”和“高精度”是纳芯微信号传感芯片的两大优势。2018年以来,纳微陆续推出集成温度传感器芯片和集成压力传感器芯片。集成传感器产品通过集成封装满足了高精度、集成化、小型化、数字化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大大拓宽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其相继推出的NST175、NST103和NST112不断丰富温度传感器的产品类别,满足各种低功耗场景的需求。小封装设计也让这些集成温度传感器芯片充分受益于2020年以来火热的测温市场,可以适配手表、手环、耳机等各种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的测温产品,出货量将大幅提升。

压力传感器中,以2021年4月纳微量产的NSPGD1系列带气嘴的集成表压MEMS传感器芯片为例。本产品具有高集成度和温差补偿能力。在白电应用方案中,外围电路配置为模拟输出时只需要一个电容,相比传统方案可以减少10个左右的外围器件,可以有效降低整体方案尺寸和成本。

这种内部精确温度补偿算法和简化外围方案设计的优势也体现在NSM201系列的电流传感器中。比如NSM2016在整个温度工作范围内都能保持良好的精度,光伏、工业电源、电机控制、OBC/DCDC/PTC加热器、充电桩等客户都不需要做二次编程。在高端电流检测的应用中,只需要一个NSM2016就可以达到600Vpk的工作电压,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

纳米核心微压传感器也用于要求极高精度的医疗市场。NSPGS5和NSPDSx系列产品可以在检测呼吸的医疗设备中大放异彩。

在驱动和采样芯片方面,结合自主研发的数字隔离技术,纳微陆续推出了高集成度的隔离驱动芯片、隔离采样芯片等产品,其中隔离驱动芯片可用于驱动高压电源中的功率器件;隔离采样芯片可用于检测电流和电压,在实现高精度信号采集和传输的同时,具有高电压隔离功能的优势。以纳诺微2020年推出的NSi1300为例,该芯片具有良好的精度,其增益误差、偏置误差和非线性误差均与国际竞争对手相当或更好。在此基础上,纳米微还提供软包装定制服务,满足客户不同场景的需求。

2022年,纳微还推出汽车级LDO NSR31/33/35系列芯片、智能高低开关NSE11409系列、高压半桥驱动器NSD1624、单通道隔离栅极驱动器NSi66x1A和NSi6601M,进一步拓展了在汽车和高端行业的应用,助力行业发展。

聚焦汽车场景需求,逐步走向全球供应链核心时代。

纳新威2021年的营收显示其三大产品线正在加速获得市场认可,销量增长惊人。2021年年中,纳微总营收8.62亿元,其中隔离和接口芯片营收3.72亿元,同比增速约247.96%,营收占比43.17%。驱动和采样芯片收入为2.64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279.49%,占收入的30.62%;信号传感芯片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速约72.01%,营收占比25.89%。

营收快速增长的背后,既有纳米芯微产品实力过硬的因素,也与纳米芯微聚焦的市场密切相关。面对模拟芯片的广泛应用场景,纳新微聚焦汽车场景。从市场表现来看,21年,纳新威开始量产汽车级产品,并在TOP20销售的大部分车型上实现了隔离芯片的量产和加载,并与多个头部OEM和tier1有量产合作。

在新能源时代的驱动下,近年来通信、IDC、工业变频与伺服、光伏、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发展迅速,模拟信号处理和传输的场景大大延伸,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6年以来,纳新威一直在积极布局车辆级产品。目前三大产品线均有符合AEC-Q100可靠性测试标准的车型,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空调、制动器、机油、变速箱压力传感器、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在这些应用领域,纳米芯微产品不仅用途非常广泛,如通用汽车规LIN收发器芯片NCA1021,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子系统的总线接口设计,如电动门锁、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玻璃雨刷、座椅加热器等模块,具有导线间干扰少、线束少、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可以覆盖一些苛刻的环境要求,比如传感器NSP1632和NSP1832,满足汽车0级标准,可以在汽车尾气等恶劣环境下提供可靠的压力检测数据结果。其隔离芯片在汽车领域的供应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中强弱电电路之间的信号转换,显著增加了对传输数字隔离芯片的需求。据悉,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安全、共地、性能的要求,OBC、BMS、逆变器、电动空压机、PTC驱动器等高压模块需要数字隔离芯片。

作为中国市场稀缺的数字隔离芯片的全方位供应商,纳芯威的数字隔离芯片充分受益于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国经济网7月最新报道,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全球最畅销的十大新能源汽车车型中,有六款是中国品牌车型;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全球销量突破64万辆,超过同期美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的销量(56万辆),夺得全球销量第一。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是纳新威的客户之一。

除比亚迪外,纳新威在汽车领域的代表客户还包括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一汽集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车及Tier1厂商,并实现批量装车。Markets and Markets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纳米核微数字隔离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为5.12%。

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对纳新威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在汽车半导体市场,模拟芯片的占比在29%左右,消费量大,单价高,利润丰厚;另一方面,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与模拟芯片领先供应商之间存在高度重合。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有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它们也是模拟芯片的领先制造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产品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强劲进展的纳新威有望逐步覆盖国内外市场需求。

写在最后

在模拟芯片赛道上,纳微在市场上的成功自然有其不可复制的因素,但回顾其发展轨迹或许能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一些启发。

从纳诺微的产品布局和产品应用道路不难看出,相比海外巨头,纳诺微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模拟芯片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以技术优势打造高端产品,很好地避免了低价竞争的泥潭;在模拟芯片众多而杂的应用领域,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领域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差异化竞争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获得技术领先和市场份额增长的“双蛋黄”,使公司在全球模拟芯片行业崭露头角。

目标市场的企业与客户携手并进,相互成就,也是纳微发展的秘诀之一。纳新营收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其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制造商和工控、通信工厂批量供应商的角色。

未来,凭借产品和技术布局优势,纳芯威将步步为营,有望携手不同领域更有实力的客户,向全球模拟芯片赛道最前沿发起冲击,同时振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

(本文授权转自辛大师)“模拟芯片公司进入黄金发展期。”很多研究机构的分析师都得出这样的结论。

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741.31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30%,高于集成电路市场26%的增速。每个通用和专用模拟产品细分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

在全球模拟芯片应用蓬勃发展和本地供应叠加的浪潮下,中国模拟芯片企业也迎来了“镀金”时刻。在模拟芯片赛道上,中国选手是如何布局产品的,取得了哪些成绩?中国模拟芯片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纳米芯微电子(以下简称纳米芯微电子)作为近年来在冉冉模拟芯片行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或许可以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窗口。

三大产品组合发力,构建完整的仿真核心产品矩阵。

资本实力是企业价值的直观体现之一。截至7月28日收盘,距离纳新微a股上市仅3个月零6天,纳新微市值涨至431亿元,涨幅85%。

纳新微在资本市场的辉煌表现引起了各方的热议和好奇。什么样的企业和产品才能支撑如此高的市场价值和期待?

从半导体细分领域来看,纳芯微属于模拟芯片企业。模拟芯片是指由电容、电阻、晶体管等模拟电路组成,集成在一起处理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根据细分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器件(如放大器、模拟开关、比较器等。)、信号接口、数据转换、电源管理器件等诸多类别。每个品类根据终端产品的性能要求有不同的系列,产品品类特别多样,应用场景遍布各大电子产品。

招股书显示,纳新威的模拟芯片之旅始于2013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和销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纳微已经形成了信号传感、系统互联、动力驱动的产品布局,有800多个产品可供销售。

BYD, DS, Great Wall, Tesla, Wuling Automobile

来源:纳新微招股书

奇妙的是,纳米芯微的三大产品方向,被划分到不同的模拟信号处理环节。模拟信号来自现实世界,只有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服务于电子系统。关键环节是ADI公司。纳微的三条产品线中,从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开始,集成传感器芯片引入前端,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扩展到后端,模拟信号处理所需的器件垂直排列,有利于组合出货,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除了优化产品布局,纳微各大产品线的技术优势也很明显。

就隔离和接口而言,ch……早在2019年,纳微就在中国推出了首款集成隔离DC/DC电源的数字隔离芯片NSiP884x。该芯片率先用单芯片解决了电源隔离和信号隔离的双重问题,使用和操作更简单,不需要设计复杂的隔离电源电路。

更重要的是,纳诺微的数字隔离器采用独创的“自适应OOK”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业界高水平的CMTI(共模瞬变抑制)性能,抗共模瞬变干扰能力、抗静电能力等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竞争对手。以NSi822X和NSi812X数字隔离芯片为例,该系列芯片在CMTI、ESD保护、工作电流等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国际竞争对手。

BYD, DS, Great Wall, Tesla, Wuling Automobile

来源:纳新微招股书

NSi822X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等高端应用领域。换句话说,纳新威的这一系列产品已经具备了在高端应用领域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技术。在隔离接口芯片中,以代表性芯片NSi8100为例,其电源电压、信号传输速率、CMTI、ESD保护、隔离耐压等性能指标也可以达到或超过国际竞争对手的水平。

在信号传感芯片方面,纳米芯微实现了多品类覆盖,涵盖了压力传感器、硅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信号调理ASIC芯片。“集成化”和“高精度”是纳芯微信号传感芯片的两大优势。2018年以来,纳微陆续推出集成温度传感器芯片和集成压力传感器芯片。集成传感器产品通过集成封装满足了高精度、集成化、小型化、数字化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大大拓宽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其相继推出的NST175、NST103和NST112不断丰富温度传感器的产品类别,满足各种低功耗场景的需求。小封装设计也让这些集成温度传感器芯片充分受益于2020年以来火热的测温市场,可以适配手表、手环、耳机等各种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的测温产品,出货量将大幅提升。

压力传感器中,以2021年4月纳微量产的NSPGD1系列带气嘴的集成表压MEMS传感器芯片为例。本产品具有高集成度和温差补偿能力。在白电应用方案中,外围电路配置为模拟输出时只需要一个电容,相比传统方案可以减少10个左右的外围器件,可以有效降低整体方案尺寸和成本。

这种内部精确温度补偿算法和简化外围方案设计的优势也体现在NSM201系列的电流传感器中。比如NSM2016在整个温度工作范围内都能保持良好的精度,光伏、工业电源、电机控制、OBC/DCDC/PTC加热器、充电桩等客户都不需要做二次编程。在高端电流检测的应用中,只需要一个NSM2016就可以达到600Vpk的工作电压,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

纳米核心微压传感器也用于要求极高精度的医疗市场。NSPGS5和NSPDSx系列产品可以在检测呼吸的医疗设备中大放异彩。

在驱动和采样芯片方面,结合自主研发的数字隔离技术,纳微陆续推出了高集成度的隔离驱动芯片、隔离采样芯片等产品,其中隔离驱动芯片可用于驱动高压电源中的功率器件;隔离采样芯片可用于检测电流和电压,在实现高精度信号采集和传输的同时,具有高电压隔离功能的优势。以纳诺微2020年推出的NSi1300为例,该芯片具有良好的精度,其增益误差、偏置误差和非线性误差均与国际竞争对手相当或更好。在此基础上,纳米微还提供软包装定制服务,满足客户不同场景的需求。

2022年,纳微还推出汽车级LDO NSR31/33/35系列芯片、智能高低开关NSE11409系列、高压半桥驱动器NSD1624、单通道隔离栅极驱动器NSi66x1A和NSi6601M,进一步拓展了在汽车和高端行业的应用,助力行业发展。

聚焦汽车场景需求,逐步走向全球供应链核心时代。

纳新威2021年的营收显示其三大产品线正在加速获得市场认可,销量增长惊人。2021年年中,纳微总营收8.62亿元,其中隔离和接口芯片营收3.72亿元,同比增速约247.96%,营收占比43.17%。驱动和采样芯片收入为2.64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279.49%,占收入的30.62%;信号传感芯片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速约72.01%,营收占比25.89%。

营收快速增长的背后,既有纳米芯微产品实力过硬的因素,也与纳米芯微聚焦的市场密切相关。面对模拟芯片的广泛应用场景,纳新微聚焦汽车场景。从市场表现来看,21年,纳新威开始量产汽车级产品,并在TOP20销售的大部分车型上实现了隔离芯片的量产和加载,并与多个头部OEM和tier1有量产合作。

在新能源时代的驱动下,近年来通信、IDC、工业变频与伺服、光伏、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发展迅速,模拟信号处理和传输的场景大大延伸,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6年以来,纳新威一直在积极布局车辆级产品。目前三大产品线均有符合AEC-Q100可靠性测试标准的车型,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空调、制动器、机油、变速箱压力传感器、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在这些应用领域,纳米芯微产品不仅用途非常广泛,如通用汽车规LIN收发器芯片NCA1021,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子系统的总线接口设计,如电动门锁、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玻璃雨刷、座椅加热器等模块,具有导线间干扰少、线束少、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可以覆盖一些苛刻的环境要求,比如传感器NSP1632和NSP1832,满足汽车0级标准,可以在汽车尾气等恶劣环境下提供可靠的压力检测数据结果。其隔离芯片在汽车领域的供应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中强弱电电路之间的信号转换,显著增加了对传输数字隔离芯片的需求。据悉,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安全、共地、性能的要求,OBC、BMS、逆变器、电动空压机、PTC驱动器等高压模块需要数字隔离芯片。

作为中国市场稀缺的数字隔离芯片的全方位供应商,纳芯威的数字隔离芯片充分受益于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国经济网7月最新报道,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全球最畅销的十大新能源汽车车型中,有六款是中国品牌车型;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全球销量突破64万辆,超过同期美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的销量(56万辆),夺得全球销量第一。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是纳新威的客户之一。

除比亚迪外,纳新威在汽车领域的代表客户还包括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一汽集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车及Tier1厂商,并实现批量装车。Markets and Markets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纳米核微数字隔离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为5.12%。

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对纳新威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在汽车半导体市场,模拟芯片的占比在29%左右,消费量大,单价高,利润丰厚;另一方面,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与模拟芯片领先供应商之间存在高度重合。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有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它们也是模拟芯片的领先制造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产品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强劲进展的纳新威有望逐步覆盖国内外市场需求。

写在最后

在模拟芯片赛道上,纳微在市场上的成功自然有其不可复制的因素,但回顾其发展轨迹或许能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一些启发。

从纳诺微的产品布局和产品应用道路不难看出,相比海外巨头,纳诺微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模拟芯片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以技术优势打造高端产品,很好地避免了低价竞争的泥潭;在模拟芯片众多而杂的应用领域,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领域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差异化竞争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获得技术领先和市场份额增长的“双蛋黄”,使公司在全球模拟芯片行业崭露头角。

目标市场的企业与客户携手并进,相互成就,也是纳微发展的秘诀之一。纳新营收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其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制造商和工控、通信工厂批量供应商的角色。

未来,凭借产品和技术布局优势,纳芯威将步步为营,有望携手不同领域更有实力的客户,向全球模拟芯片赛道最前沿发起冲击,同时振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

(本文授权转让给辛大师)

标签:比亚迪DS长城特斯拉五菱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7月乘用车零售超181万辆,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将延续

8月9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环比下降65,其中同比增速是以往10年的次高增速,环比增速处于近10年同期历史第3高位。

1900/1/1 0:00:00
传长城毁约校招生,回应:假的!

日前,有社交招聘平台传出消息,称长城汽车毁约2022届校招生,该网友表示“前天入职,昨天就毁约了”。目前,该原贴已搜索不到。此事后,又有人跟进了该话题,称“一报到就通知毁约”。这几天此事持续发酵。

1900/1/1 0:00:00
俞经民:ID.系列破万只是开始

上市一年后,被大众集团寄予厚望的ID系列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继6月销量达到9745辆之后,8月1日上汽大众宣布7月ID系列销量达到10086辆。上汽大众官方称,这是ID系列首次破万。

1900/1/1 0:00:00
规模化L2公司融资加速,渐进式路线才是自动驾驶最优解?

“目前市场上有20的项目能接受比上一轮更低的价格融资。即使是明星项目,比上一轮的加价率也从50下降到1020。

1900/1/1 0:00:00
京东物流与五菱将开发联名版定制产品

8月8日,京东物流官微发布消息称,将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双方将联合推进上汽通用五菱售后配件一体化供应链的全面深化合作,探讨在智能仓储物流技术、商流、整车采购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前景。

1900/1/1 0:00:00
Fisker紧凑型电动汽车Pear获4,000份订单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初创企业Fisker的创始人亨利克菲斯科(HenrikFisker)表示,该公司已经获得了4000份Pear紧凑型电动汽车的订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