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亿卖5万 闲鱼的坑位藏不住拜腾的余热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Baten是谁?拜腾曾经是最被看好的“造车新势力”。它成立于2017年,当时的CEO是毕福康,他曾担任宝马集团副总裁。拜腾前后经历了六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84亿元,其中不乏一汽集团、富士康、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等巨头。于是,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相继推出自己的产品,稳定新能源市场,而拜腾三年烧钱84亿,不仅车没造出来,甚至被央视直接点名。拜腾到底有哪些操作,让这个曾经号称“含金钥匙”的品牌逐渐走向破产?

拜腾测试车惊现二手交易平台。

之所以想起写一篇关于拜腾的文章,是因为最近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拜腾M-Byte的身影。根据卖家给出的信息,该车售价为5.2万元,为试制车。但商家表示,拜腾M-Byte销售的样车已经破产,因此车辆无法上路。

作为拜腾首款量产的车型,这款车于2019年广州车展首次在国内亮相。出众的设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闭式格栅和分体式大灯,甚至是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而且从当时已知的产品信息来看,这款车其实产品力非常好,很多设计和理念都非常先进。

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在车内。48寸共享全屏,方向盘上的控制屏,科技感十足。前排座椅可以向内旋转10度,后排中央扶手区域也有一个液晶屏。而且这款车还可以提供400km-520km的续航,以及L3级别的自动驾驶。对于2017款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由于资金链出现裂缝,接下来的欠薪、停产等负面消息也是铺天盖地,所以这款车的量产遥遥无期。最终,拜腾只生产了36辆左右的样车,84亿元平摊在每辆车上,约合2.33亿元。这样,这辆车虽然不能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路,但是只花5万元就能买到一辆价值2亿多的车,简直超值。

崇拜失败比造车更专业。

拜腾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家族的失败,一个是管理层的内斗。尤其是在失败方面,拜腾真的是输出了高度,输出了风格,输出了全世界创业公司的历史。

首先,巴顿有两位创始人,除了前面提到的宝马集团前副总裁毕福康,还有曾经担任英国菲尼迪中国区总经理的戴雷。在这两块金字招牌的号召下,拜腾开始大力招贤纳士。曾经,特斯拉、苹果、福特、马自达这些世界一流车企的人才都加入了拜腾。

当时白腾要钱,要钱,要人。如果当时问汽车行业的人,拜腾能不能做到,他们不敢说全部。十个人里至少有八个半会说白腾没问题。但正是各路人才的引进,才使得拜腾不足2000人的团队最多只有29个VP。当时蔚来汽车只有17个VP,规模近万人,李只有2个VP,团队3200多人。仅拜腾汽车高管团队年薪就达1.4亿人民币。

而且拜腾中国前期太顺利,融资太简单,资本抢着给拜腾送钱烧钱,导致拜腾从创始人到各个部门都竞相花钱。据说在拜腾内部,预算只需要各部门VP审批,然后从财务就可以出账了。这种操作,别说内控严格的车企,就算是稍微有点财务常识的创业公司,也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拜腾在上海开第一家品牌店的时候,店员的衣服都是量身定制,直接从德国进口。名片也是用进口环保材料制成的,p……一盒名片的追逐价已超过1000元。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操作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拜腾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个人设计:我们要把一切做到极致,造车自然是最好的。

当时,拜腾北美办公室有300多人的规模,仅零食一项就花费了近5000万人民币,换算成每个员工一年要吃价值约10万人民币的零食。而且,办公室坚持每周工作40小时,坚决对加班说不。

但是你认为这是失败的吗?不要!不要!不要!都是小钱。在一汽集团的关照下,拜腾的母公司南京之星也以1元的价格收购了一汽李霞的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力100%的股权,从而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将后者在南京占地1200亩的汽车工厂收入囊中。试想一下,你以为巴丁这一轮直接赢了麻?但这只是表象。

拜腾以象征性的1元收购一汽华力(获得生产资质),但这1元收购的背后,拜腾却要承担8亿元的债务和5462万元的员工工资,而相比同期的车和家(李),购买力帆的生产资质只花了6.5亿元。当时,拜腾一度认为代工厂无法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坚决自建工厂。所以投巨资改造一汽华力南京工厂,购买的生产线设备直接针对特斯拉。但是树立高端形象,建厂,采购高端配件,无一例外都是要花钱的。

派系斗争比失败更可怕。

如果说花钱毁家还是拜腾树立高端形象的手段,那么公司内部的派系斗争真的会把品牌推向失败的边缘。如前所述,拜腾有两位创始人,分别是毕福康和戴雷。起初,他们也有蜜月期。因为戴雷是毕福康的合伙人,所以他们在成立之初关系还算融洽。

然而,一艘大船不能有两个舵手。过了一段蜜月期,事情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因为除了是德国人,毕福康和戴雷找不到哪怕一丝的共同点和默契。这两个人,一个是技术专家,一个是营销专家,所以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立场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再加上外界压力,他们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以至于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戏码,严重影响了拜腾日常事务的发展,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在内斗中。

而且,两人的人脉不在一个领域。毕福康的人脉资源集中在海外,在国内的基础非常薄弱。虽然拜腾一直承诺扎根中国市场,但毕福康一直致力于向海外传播自己的影响力。于是上任后,毕福康开始组建拜腾北美工作室,在美国招人,打造自己的核心团队。

由此,拜腾汽车的产品、技术、R&D也集中在北美办事处,北美团队负责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载三电等最重要的R&D业务。而在中国的中国团队在技术研发上话语权较弱,只能对北美团队的研发成果进行本土化调整。即使中国团队发现研发问题,也无权直接进行技术调整,必须先得到北美团队的认可。

另一方面,戴雷在中国的人际关系更加广泛,但他们的工作作风实在无法融入,所以戴雷的权力不断受到压制。当时他只负责北腾中国区的营销、招聘和财务工作。此时,毕福康在派系斗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然而,尽管戴雷的国内团队几乎没有话语权,但其整体基础仍在中国。更何况中国问题专家戴雷性格比较软,更容易被各方大佬接受,所以还是有一定资本的。

百腾汽车的重大事务由董事会决定,共9项……ting权利。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二投票的批准才能实施。所以在整个2018年期间,毕福康最大的靠山就是拜腾汽车早期投资人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毕福康有一票表决权,冯有三票表决权。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影响到拜腾汽车的发展方向。

但在2018年的B轮融资中,一汽集团提出以和谐汽车手中的一个投票权换取投资,但遭到后者强烈拒绝,导致融资陷入僵局,直到下半年年底才最终敲定。在此期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也更加理性。在拜腾汽车错失融资良机的同时,戴雷与毕福康的矛盾也进入了不可调和的阶段。

到2019年1月,他们之间的位置颠倒了,这一次戴雷是最强的。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神秘失踪了一段时间,于是失去了最大依靠的毕福康彻底失去了在董事会的权力和影响力。两天后,拜腾汽车宣布公司架构内部调整,戴雷出任CEO。紧接着,多位与毕福康关系密切的拜腾高管相继离职,毕福康本人也于同年4月离开拜腾,两人的派系之争就此结束。

然而,最终,戴雷成了赢家和输家。毕福康离开后,戴雷无力扭转拜腾的颓势,承诺的首款量产车一再推迟。到2020年,拜腾已累计拖欠9000万工资,还被曝有3.1亿货款逾期未支付。同年6月,拜腾汽车也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央视报道了很多负面情况。因此,自2020年7月起,无法融资的拜腾宣布停业6个月。之后破产重整,与拜腾汽车关联的南京智行新能源开始破产清算。

二手车电商接手?

今年8月4日,辛凯汽车宣布获得7亿美元意向投资,收购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乐于收购的公司是拜腾汽车,处于破产清算阶段。只是这辆胆子很大的开心车看起来很像,又是哪里来的?

其实开心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钱。2015年,Renren.com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人人车,主要销售二手车金融服务。2018年4月,人人汽车更名为幸福汽车,正式进军二手车零售业务。2019年5月,辛凯汽车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成为继心有之后第二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二手车公司。

只是上市后,开心车连年亏损,多次面临退市风险。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辛凯汽车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主营业务每年都处于净亏损状态。直到2021年8月,辛凯汽车转换轨道,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立相关部门,组建新能源汽车R&D、产销团队,股价才开始上涨。

对于开心车来说,如果收购成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新的故事可讲。对于投资人来说,快乐汽车依然是上市主体,控股的拜腾可以有更多的资本运作空间。这是一笔看似双方都不亏的生意,但开心车真的有能力上岸吗?7亿美元,对于目前的Baten来说,可能还不够。

而且与华为、小米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不同,快乐汽车一是没有技术和经验,二是没有充足的资金。而开心车本身还有一堆烂摊子要收拾,自己的虱子还没收拾,还要去碰拜腾这个烫手山芋。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巴滕画的蛋糕上给投资人画了一个更大的蛋糕。

编辑总结:汽车制造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是靠烧钱来烧的。三个“韦小里”中,哪一个不是靠……逐渐走到今天的撒钱,所以拜腾三年烧的84亿其实不多。只是别人烧钱的同时,烧出来的是策略和产品。资本市场不怕烧钱。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投资价值。显然,拜腾不仅自己把一切都烧了,也不足以让投资者看到未来。

那么,拜腾是不是很可惜?太可惜了!但是值得同情吗?显然不值得。内部派系斗争,PPT大肆融资,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当里面所有人都专注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时,失败就成了不争的事实。至于幸福汽车7亿美元收购拜腾...随便看看,别当真。

编辑总结:

拜腾测试车惊讶5.2万的二手平台上不了牌照

拜腾与富士康达成合作,推动M-Byte量产。

拜腾重组方案获批。首款车型将于明年量产。

Baten是谁?拜腾曾经是最被看好的“造车新势力”。它成立于2017年,当时的CEO是毕福康,他曾担任宝马集团副总裁。拜腾前后经历了六轮融资,总融资金额约84亿元,其中不乏一汽集团、富士康、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等巨头。于是,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相继推出自己的产品,稳定新能源市场,而拜腾三年烧钱84亿,不仅车没造出来,甚至被央视直接点名。拜腾到底有哪些操作,让这个曾经号称“含金钥匙”的品牌逐渐走向破产?

拜腾测试车惊现二手交易平台。

之所以想起写一篇关于拜腾的文章,是因为最近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拜腾M-Byte的身影。根据卖家给出的信息,该车售价为5.2万元,为试制车。但商家表示,拜腾M-Byte销售的样车已经破产,因此车辆无法上路。

作为拜腾首款量产的车型,这款车于2019年广州车展首次在国内亮相。出众的设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闭式格栅和分体式大灯,甚至是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而且从当时已知的产品信息来看,这款车其实产品力非常好,很多设计和理念都非常先进。

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在车内。48寸共享全屏,方向盘上的控制屏,科技感十足。前排座椅可以向内旋转10度,后排中央扶手区域也有一个液晶屏。而且这款车还可以提供400km-520km的续航,以及L3级别的自动驾驶。对于2017款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由于资金链出现裂缝,接下来的欠薪、停产等负面消息也是铺天盖地,所以这款车的量产遥遥无期。最终,拜腾只生产了36辆左右的样车,84亿元平摊在每辆车上,约合2.33亿元。这样,这辆车虽然不能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路,但是只花5万元就能买到一辆价值2亿多的车,简直超值。

崇拜失败比造车更专业。

拜腾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家族的失败,一个是管理层的内斗。尤其是在失败方面,拜腾真的是输出了高度,输出了风格,输出了全世界创业公司的历史。

首先,巴顿有两位创始人,除了前面提到的宝马集团前副总裁毕福康,还有曾经担任英国菲尼迪中国区总经理的戴雷。在这两块金字招牌的号召下,拜腾开始大力招贤纳士。曾经,特斯拉、苹果、福特、马自达这些世界一流车企的人才都加入了拜腾。

当时白腾要钱,要钱,要人。如果当时问汽车行业的人,拜腾能不能做到,他们不敢说全部。十个人里至少有八个半会说白腾没问题。但正是各路人才的引进,才使得拜腾不足2000人的团队最多只有29个VP。当时蔚来汽车只有17个VP,规模近万人,李只有2个VP,团队3200多人。仅拜腾汽车高管团队年薪就达1.4亿人民币。

而且,拜腾中国前期太顺利,融资太简单,而且……资本争相发钱给拜腾烧,导致拜腾从创始人到各个部门都竞相花钱。据说在拜腾内部,预算只需要各部门VP审批,然后从财务就可以出账了。这种操作,别说内控严格的车企,就算是稍微有点财务常识的创业公司,也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拜腾在上海开第一家品牌店的时候,店员的衣服都是量身定制,直接从德国进口。而且名片也是进口环保材料,一盒名片进价已经过千元。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操作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拜腾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个人设计:我们要把一切做到极致,造车自然是最好的。

当时,拜腾北美办公室有300多人的规模,仅零食一项就花费了近5000万人民币,换算成每个员工一年要吃价值约10万人民币的零食。而且,办公室坚持每周工作40小时,坚决对加班说不。

但是你认为这是失败的吗?不要!不要!不要!都是小钱。在一汽集团的关照下,拜腾的母公司南京之星也以1元的价格收购了一汽李霞的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力100%的股权,从而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将后者在南京占地1200亩的汽车工厂收入囊中。试想一下,你以为巴丁这一轮直接赢了麻?但这只是表象。

拜腾以象征性的1元收购一汽华力(获得生产资质),但这1元收购的背后,拜腾却要承担8亿元的债务和5462万元的员工工资,而相比同期的车和家(李),购买力帆的生产资质只花了6.5亿元。当时,拜腾一度认为代工厂无法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坚决自建工厂。所以投巨资改造一汽华力南京工厂,购买的生产线设备直接针对特斯拉。但是树立高端形象,建厂,采购高端配件,无一例外都是要花钱的。

派系斗争比失败更可怕。

如果说花钱毁家还是拜腾树立高端形象的手段,那么公司内部的派系斗争真的会把品牌推向失败的边缘。如前所述,拜腾有两位创始人,分别是毕福康和戴雷。起初,他们也有蜜月期。因为戴雷是毕福康的合伙人,所以他们在成立之初关系还算融洽。

然而,一艘大船不能有两个舵手。过了一段蜜月期,事情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因为除了是德国人,毕福康和戴雷找不到哪怕一丝的共同点和默契。这两个人,一个是技术专家,一个是营销专家,所以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立场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再加上外界压力,他们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以至于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戏码,严重影响了拜腾日常事务的发展,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在内斗中。

而且,两人的人脉不在一个领域。毕福康的人脉资源集中在海外,在国内的基础非常薄弱。虽然拜腾一直承诺扎根中国市场,但毕福康一直致力于向海外传播自己的影响力。于是上任后,毕福康开始组建拜腾北美工作室,在美国招人,打造自己的核心团队。

由此,拜腾汽车的产品、技术、R&D也集中在北美办事处,北美团队负责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载三电等最重要的R&D业务。而在中国的中国团队在技术研发上话语权较弱,只能对北美团队的研发成果进行本土化调整。即使中国团队发现研发问题,也无权直接进行技术调整,必须先得到北美团队的认可。

另一方面,戴雷在中国的人际关系……是比较广泛的,但是他们的工作作风实在是无法融入,所以戴雷的权力被不断地压制。当时他只负责北腾中国区的营销、招聘和财务工作。此时,毕福康在派系斗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然而,尽管戴雷的国内团队几乎没有话语权,但其整体基础仍在中国。更何况中国问题专家戴雷性格比较软,更容易被各方大佬接受,所以还是有一定资本的。

拜腾汽车的重大事务由董事会决定,共有9票表决权。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二投票的批准才能实施。所以在整个2018年期间,毕福康最大的靠山就是拜腾汽车早期投资人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毕福康有一票表决权,冯有三票表决权。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影响到拜腾汽车的发展方向。

但在2018年的B轮融资中,一汽集团提出以和谐汽车手中的一个投票权换取投资,但遭到后者强烈拒绝,导致融资陷入僵局,直到下半年年底才最终敲定。在此期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也更加理性。在拜腾汽车错失融资良机的同时,戴雷与毕福康的矛盾也进入了不可调和的阶段。

到2019年1月,他们之间的位置颠倒了,这一次戴雷是最强的。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神秘失踪了一段时间,于是失去了最大依靠的毕福康彻底失去了在董事会的权力和影响力。两天后,拜腾汽车宣布公司架构内部调整,戴雷出任CEO。紧接着,多位与毕福康关系密切的拜腾高管相继离职,毕福康本人也于同年4月离开拜腾,两人的派系之争就此结束。

然而,最终,戴雷成了赢家和输家。毕福康离开后,戴雷无力扭转拜腾的颓势,承诺的首款量产车一再推迟。到2020年,拜腾已累计拖欠9000万工资,还被曝有3.1亿货款逾期未支付。同年6月,拜腾汽车也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央视报道了很多负面情况。因此,自2020年7月起,无法融资的拜腾宣布停业6个月。之后破产重整,与拜腾汽车关联的南京智行新能源开始破产清算。

二手车电商接手?

今年8月4日,辛凯汽车宣布获得7亿美元意向投资,收购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乐于收购的公司是拜腾汽车,处于破产清算阶段。只是这辆胆子很大的开心车看起来很像,又是哪里来的?

其实开心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钱。2015年,Renren.com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人人车,主要销售二手车金融服务。2018年4月,人人汽车更名为幸福汽车,正式进军二手车零售业务。2019年5月,辛凯汽车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成为继心有之后第二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二手车公司。

只是上市后,开心车连年亏损,多次面临退市风险。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辛凯汽车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主营业务每年都处于净亏损状态。直到2021年8月,辛凯汽车转换轨道,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立相关部门,组建新能源汽车R&D、产销团队,股价才开始上涨。

对于开心车来说,如果收购成功,意味着资本市场有新的故事可讲。对于投资人来说,快乐汽车依然是上市主体,控股的拜腾可以有更多的资本运作空间。这是一笔看似双方都不亏的生意,但开心车真的有能力上岸吗?7亿美元,对于目前的Baten来说,可能还不够。

此外,…与华为、小米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不同,快乐汽车一是没有技术和经验,二是没有充足的资金。而开心车本身还有一堆烂摊子要收拾,自己的虱子还没收拾,还要去碰拜腾这个烫手山芋。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巴滕画的蛋糕上给投资人画了一个更大的蛋糕。

编辑总结:汽车制造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是靠烧钱来烧的。三个“魏小利”,哪一个不是靠砸钱逐渐走到这一步的,所以拜腾三年烧的84亿其实不多。只是别人烧钱的同时,烧出来的是策略和产品。资本市场不怕烧钱。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投资价值。显然,拜腾不仅自己把一切都烧了,也不足以让投资者看到未来。

那么,拜腾是不是很可惜?太可惜了!但是值得同情吗?显然不值得。内部派系斗争,PPT大肆融资,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当里面所有人都专注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时,失败就成了不争的事实。至于幸福汽车7亿美元收购拜腾...随便看看,别当真。

编辑总结:

拜腾测试车惊讶5.2万的二手平台上不了牌照

拜腾与富士康达成合作,推动M-Byte量产。

拜腾重组方案获批。首款车型将于明年量产。

标签:一汽宝马理想汽车特斯拉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福特将于2023年在美国停售全顺Connect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将在明年年底之前停止在美国销售全顺Connect厢式车,并取消了在墨西哥生产新款Connect的计划。

1900/1/1 0:00:00
采用四电机驱动!宝马纯电动M Power车型首次官宣

宝马M部门开始整活儿了近日,小编在宝马客看到消息,宝马M品牌宣布近日首次开启搭载创新驱动方式和底盘控制系统的原型车试驾,以此对纯电动高性能车型进行测试,这里的纯电动高性能车型,

1900/1/1 0:00:00
最多可减少约5%里程,马斯克称外后视镜会影响电动汽车续航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表示电动汽车上的外侧后视镜会增加车辆的风阻,因此会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最多可减少约5的续航。

1900/1/1 0:00:00
快讯|将于8月22日零时起生效,几何部分车型将涨价3-6千元

太突然了几何汽车发布了新公告,称几何APro、几何C部分车型的官方指导价将进行上调,上调幅度区间为30006000元。

1900/1/1 0:00:00
一周热点|FF大股东要求重组董事会;比亚迪护卫舰07即将亮相;五菱Air ev印尼下线

1FF大股东要求重组董事会将举行股东大会进行股东投票8月18日FaradayFutureIntelligentElectricInc

1900/1/1 0:00:00
助推山西绿色能源革命,首款吉利甲醇混合动力轿车山西晋中交付

8月20日,首款吉利甲醇混合动力轿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山西首批交付仪式在晋中举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