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汽车“原住民”的饭碗,好抢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进入市场造车?

对于这个问题,五年来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2017年,业界几乎是一边倒的否定,质疑对方是“PPT”车;如今,互联网公司已经渗透到汽车产业链中,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汽车圈的“原住民”眼里,互联网公司可能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大众将特斯拉视为电动化的最大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在整车领域,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在中高端市场,现在比自主品牌更有优势和潜力;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腾讯、百度等在智能网联方面的优势成为传统车企的“座上宾”。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腾讯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加速了“新四化”的渗透进程。但对于传统的汽车相关企业来说,互联网公司已经动了他们的“蛋糕”。更有甚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直指整车行业,想要取而代之的是传统车企。

传统汽车相关企业与新势力的战争已经打响。“原住民”发起反击,用发布的新产品和占领的市场份额向互联网公司证明,饭碗不好抢。

渗透汽车产业链

互联网公司正在汽车产业链上兴风作浪,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供应,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生力量交付量占新能源乘用车的16.5%。新生力量大多是互联网公司,销量前五的都是互联网车企。像“韦小立”这样的新生力量,通过高举高打,在20万+的中高端市场打开了裂缝,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借鉴经验。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李

要知道,几乎所有自主品牌的燃油车都失败了,只有领克、威等少数品牌在15万+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如今,有了电动化的契机,以及新势力进入带来的鲶鱼效应,自主品牌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目前,15万+电动车市场已有广汽爱安、比亚迪等传统品牌崛起,其中比亚迪力推特斯拉夺得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冠军。

整车企业需求的变化,带动汽车零部件市场向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转型,这给了互联网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化身供应商专注于车载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如阿里、腾讯等企业不仅可以与整车厂商同步进行产品研发,还可以提供软件、算法技术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tier0.5供应商能力,成为传统车企或上下游供应商争相合作的对象。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AliOS

阿里达摩院已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汽车已启动常态化测量;无人驾驶卡车“小人驴”已投入使用;并与SAIC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斑马智行,发布AliOS操作系统。除了SAIC,它还与沃尔沃、宝马和一汽大众合作。腾讯发布了TAI3.0环保车联网,并与一汽等车企达成合作。与此同时,腾讯还与奔驰等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阿里等的进入,对传统零部件企业产生冲击,加速了整个汽车产业链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与传统的零部件公司偏重供应商的角色不同,一些互联网公司还兼顾造车和智能网联技术供应商的双重角色。比如百度发布杜畿汽车,同时是车企车联网解决方案(百度CarLife+)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pollo)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蓝兔汽车等。

至于华为,智能选车商业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进入市场的方式。华为已经成为汽车品牌的领导者,负责产品定义设计、销售渠道建设等。相反,汽车厂就像一个tier0.5供应商。

如果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成功,或许能为后续跨界企业提供新的合作思路。

最终目标:制造一辆汽车

从互联网公司的动作来看,大部分都是抢着造车(乘用车)。目前互联网公司造车有三种方式:自助、合作、参与。其中,大部分选择了第一种方式,部分同时进行。

汽车圈即将迎来又一波造车新势力,包括百度、小米、苹果。由于生产资质有限,新势力造车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花钱买有生产资质的车企,比如威马、理想;二是找车企“代工”,比如蔚来。百度选择和生产它的吉利合作。小米自建工厂,极有可能选择第一种方案。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杜畿首款概念车ROBO-01,图片来源:杜畿汽车。

其中,百度杜畿汽车的首款概念车ROBO-01已经亮相并开放预订。售价20万元起,预计2023年下半年交付。小米和苹果的步伐有点慢,量产车落地还要两三年。

阿里和华为是与车企合作造车的代表,只是合作的程度和方式略有不同。前者更倾向于tier0.5的角色,主机厂仍占主导,以智机汽车为例;后者是造车的龙头,比如赛利斯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和腾讯自主造车的概率较小,大多会选择“曲线”造车,扮演tier0.5的角色或者参股汽车相关企业。除了与汽车公司合作制造汽车,阿里近年来还在小鹏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他持有近15%的股份,是小鹏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占股约15.1%。

如果华为有合适的时机,可能会造车。此前流传一份由华为创始人任签名的文件,“华为不造车”,有效期3年,2023年到期。

现在造车可能会成为华为的负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今年7月曾表示,汽车业务是华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业务,一年投资超十亿美元,是“烧钱的业务,也是艰难的业务”。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赛勒斯

而且,华为现在可以通过领导AITO品牌,学习和了解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体系建设、销售渠道建设等流程,同时收集海量驾驶场景数据,完善智能驾驶技术方案,从而积累经验,降低试错成本。

大胆猜测,如果华为造车,为了解决生产资质,会选择控股小康股份(也就是赛勒斯)吗?

抢“饭碗”不容易

“韦小立”和华为的成就,坚定了互联网公司的野心。比如去年发布的理想2025战略,提出“2025年销量达到16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现实情况是,理想的累计交付量刚刚超过20万辆。而竞争对手纷纷发起反击,会影响到新生力量的攻势。

以“韦小立”为代表的新势力,能在短短几年内,依靠智能化、客服等差异化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进而建立先发优势。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小米

但经过几年的休眠,传统车企通过与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同时加大自研投入和力度,逐渐缩小了与智能领域新势力的差距。例如,长城发布了咖啡智能系统,SAIC拥有银河全栈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有机构调研显示,SAIC智机L7、樊菲R7等产品的操作系统评测并未输给新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力量的先发优势正在被打破。更何况,新势力想要做大做强,也不一定能避开大众市场(多数专家认为价格区间在15-30万元)。比如2025年的理想战略目标,仅靠30万+的市场很难实现,大众市场必须下沉。蔚来也明确进入了大众市场,百度和小米也瞄准了30万以下的市场。

不出意外,在大众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势力不得不面对“自主+合资”的全面进攻。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如果结合产品价格,主要针对30万以下的大众市场。合资品牌中,大众ID。系列、上汽通用等。也在大众市场发力,产销量不断攀升。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百度汽车

进入大众市场的新力量仍然面临一个问题。大众市场的消费者会买账吗?

现在的新生力量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精英,因为看重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买车会有非理性的因素。盖世汽车了解到部分用户因为理想的L9可以玩“PS5游戏”,高河HiPhiX“酷”下单。然而,大众市场的消费者买车主要是为了满足侯……hold住需求,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更应该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这样的话,大众市场新势力的胜算就有待商榷了。

至于汽车零部件市场,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公司都比较警惕,不愿意放弃霸主地位。而且,为了保证供应安全,车企会选择支持何塞科技、地平线等初创企业,同时也会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德赛四维、华宇汽车等传统零部件企业也在智能化转型方面有所建树。这样,阿里和百度面临的竞争压力都不小。

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互联网公司和“原住民”并存的局面。至于谁能分到更大的蛋糕,结果还有待分晓。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进入市场造车?

对于这个问题,五年来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2017年,业界几乎是一边倒的否定,质疑对方是“PPT”车;如今,互联网公司已经渗透到汽车产业链中,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汽车圈的“原住民”眼里,互联网公司可能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大众将特斯拉视为电动化的最大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在整车领域,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在中高端市场,现在比自主品牌更有优势和潜力;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腾讯、百度等在智能网联方面的优势成为传统车企的“座上宾”。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腾讯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加速了“新四化”的渗透进程。但对于传统的汽车相关企业来说,互联网公司已经动了他们的“蛋糕”。更有甚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直指整车行业,想要取而代之的是传统车企。

传统汽车相关企业与新势力的战争已经打响。“原住民”发起反击,用发布的新产品和占领的市场份额向互联网公司证明,饭碗不好抢。

渗透汽车产业链

互联网公司正在汽车产业链上兴风作浪,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供应,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生力量交付量占新能源乘用车的16.5%。新生力量大多是互联网公司,销量前五的都是互联网车企。像“韦小立”这样的新生力量,通过高举高打,在20万+的中高端市场打开了裂缝,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借鉴经验。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李

要知道,几乎所有自主品牌的燃油车都失败了,只有领克、威等少数品牌在15万+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如今,有了电动化的契机,以及新势力进入带来的鲶鱼效应,自主品牌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目前,15万+电动车市场已有广汽爱安、比亚迪等传统品牌崛起,其中比亚迪力推特斯拉夺得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冠军。

整车企业需求的变化,带动汽车零部件市场向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转型,这给了互联网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化身供应商专注于车载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如阿里、腾讯等企业不仅可以与整车厂商同步进行产品研发,还可以提供软件、算法技术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tier0.5供应商能力,成为传统车企或上下游供应商争相合作的对象。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AliOS

阿里达摩院已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汽车已启动常态化测量;无人驾驶卡车“小人驴”已投入使用;并与SAIC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斑马智行,发布AliOS操作系统。除了SAIC,它还与沃尔沃、宝马和一汽大众合作。腾讯发布了TAI3.0环保车联网,并与一汽等车企达成合作。与此同时,腾讯还与奔驰等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阿里等的进入,对传统零部件企业产生冲击,加速了整个汽车产业链向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与传统的零部件公司偏重供应商的角色不同,一些互联网公司还兼顾造车和智能网联技术供应商的双重角色。比如百度发布杜畿汽车,同时是车企车联网解决方案(百度CarLife+)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pollo)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蓝兔汽车等。

至于华为,智能选车商业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进入市场的方式。华为已经成为汽车品牌的领导者,负责产品定义设计、销售渠道建设等。相反,汽车厂就像一个tier0.5供应商。

如果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成功,或许能为后续跨界企业提供新的合作思路。

最终目标:制造一辆汽车

从互联网公司的动作来看,大部分都是抢着造车(乘用车)。目前互联网公司造车有三种方式:自助、合作、参与。其中,大部分选择了第一种方式,部分同时进行。

汽车圈即将迎来又一波造车新势力,包括百度、小米、苹果。由于生产资质有限,新势力造车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花钱买有生产资质的车企,比如威马、理想;二是找车企“代工”,比如蔚来。百度选择和生产它的吉利合作。小米自建工厂,极有可能选择第一种方案。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杜畿首款概念车ROBO-01,图片来源:杜畿汽车。

其中,百度杜畿汽车的首款概念车ROBO-01已经亮相并开放预订。售价20万元起,预计2023年下半年交付。小米和苹果的步伐有点慢,量产车落地还要两三年。

阿里和华为是与车企合作造车的代表,只是合作的程度和方式略有不同。前者更倾向于tier0.5的角色,主机厂仍占主导,以智机汽车为例;后者是造车的龙头,比如赛利斯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和腾讯自主造车的概率较小,大多会选择“曲线”造车,扮演tier0.5的角色或者参股汽车相关企业。除了与汽车公司合作制造汽车,阿里近年来还在小鹏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他持有近15%的股份,是小鹏的第二大股东。腾讯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占股约15.1%。

如果华为有合适的时机,可能会造车。此前流传一份由华为创始人任签名的文件,“华为不造车”,有效期3年,2023年到期。

现在造车可能会成为华为的负担。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今年7月曾表示,汽车业务是华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业务,一年投资超十亿美元,是“烧钱的业务,也是艰难的业务”。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赛勒斯

而且,华为现在可以通过领导AITO品牌,学习和了解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体系建设、销售渠道建设等流程,同时收集海量驾驶场景数据,完善智能驾驶技术方案,从而积累经验,降低试错成本。

大胆猜测,如果华为造车,为了解决生产资质,会选择控股小康股份(也就是赛勒斯)吗?

抢“饭碗”不容易

“韦小立”和华为的成就,坚定了互联网公司的野心。比如去年发布的理想2025战略,提出“2025年销量达到16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现实情况是,理想的累计交付量刚刚超过20万辆。而竞争对手纷纷发起反击,会影响到新生力量的攻势。

以“韦小立”为代表的新势力,能在短短几年内,依靠智能化、客服等差异化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进而建立先发优势。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小米

但经过几年的休眠,传统车企通过与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同时加大自研投入和力度,逐渐缩小了与智能领域新势力的差距。例如,长城发布了咖啡智能系统,SAIC拥有银河全栈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有机构调研显示,SAIC智机L7、樊菲R7等产品的操作系统评测并未输给新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力量的先发优势正在被打破。更何况,新势力想要做大做强,也不一定能避开大众市场(多数专家认为价格区间在15-30万元)。比如2025年的理想战略目标,仅靠30万+的市场很难实现,大众市场必须下沉。蔚来也明确进入了大众市场,百度和小米也瞄准了30万以下的市场。

不出意外,在大众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势力不得不面对“自主+合资”的全面进攻。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如果结合产品价格,主要针对30万以下的大众市场。合资品牌中,大众ID。系列、上汽通用等。也在大众市场发力,产销量不断攀升。

Volkswagen, Jidu, Weilai, BYD, Tucki

图片来源:百度汽车

进入大众市场的新力量仍然面临一个问题。大众市场的消费者会买账吗?

现在的新生力量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精英,因为看重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买车会有非理性的因素。盖世汽车了解到部分用户因为理想的L9可以玩“PS5游戏”,高河HiPhiX“酷”下单。然而,大众市场的消费者买车主要是为了满足侯……hold住需求,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更应该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这样的话,大众市场新势力的胜算就有待商榷了。

至于汽车零部件市场,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公司都比较警惕,不愿意放弃霸主地位。而且,为了保证供应安全,车企会选择支持何塞科技、地平线等初创企业,同时也会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德赛四维、华宇汽车等传统零部件企业也在智能化转型方面有所建树。这样,阿里和百度面临的竞争压力都不小。

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互联网公司和“原住民”并存的局面。至于谁能分到更大的蛋糕,结果还有待分晓。

标签:大众集度蔚来比亚迪小鹏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王传福第一 福布斯发布2022中国最佳CEO

8月18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22中国最佳CEO,王传福位列第一。排名二三位的CEO为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和隆基绿能的李振国。

1900/1/1 0:00:00
印尼总统:希望特斯拉在当地生产汽车,而不仅仅是电池

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Widodo)表示,印度尼西亚希望特斯拉在该国生产电动汽车,而不仅仅是电池,并愿意花必要的时间说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1900/1/1 0:00:00
莱茵金属子公司MIRA推出远程驾驶技术,引领移动出行新变革

在面向未来的移动出行领域,总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科技集团莱茵金属以全新的远程驾驶技术引领新变革。

1900/1/1 0:00:00
元璟资本刘毅然:在智能化和国产替代中寻找智能驾驶产业成林新机会

资本的市场向来动荡、变化莫幻,如何在高手云集的江湖中厮杀出一条血路,靠的从来不止运气。

1900/1/1 0:00:00
UCLA团队开发新型铂纳米催化剂 可用于氢燃料电池

盖世汽车讯由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基本只排放水蒸气,具有可持续性。但是,这需要使用由铂等贵金属制成的催化剂,这些金属的储量少、价格高。

1900/1/1 0:00:00
滴滴和理想,终于还是离婚了

1955年上映的电影《七年之痒》给出了世俗定义下婚姻和爱情的保质期,而在商业社会里,两方从联姻到破裂的速度,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