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所有新能源车企来说,注定是充满波折的一年,也是非常可喜的一年。
一方面,突发的疫情,芯片的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都是负面的。
一方面,迎来了油价飙升导致燃油车成本激增,购置税和国家补贴将延后的利好。
最后反馈到整个市场,累计销量和渗透率都上去了,已经证明了很多东西。
作为论据,从乘联会公布的终端成绩单来看,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6.4万辆,同比增长123.7%。
同时,7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批发渗透率达到26.4%,比2021年7月份16.6%的渗透率高出9.8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华丽绽放中,我们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了细分市场。7月份,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到42.8万辆,同比增长109.0%。
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动车销量虽然只有13.6万辆,但同比增长了187.2%,大有“抢风头”的架势。
此外,一些正在转型的传统车企也把更多的营销和推新能源放在了这里。甚至在终端有声音说,“混动是最适合普通消费者的技术路线。”
然而,在昨天举行的Xpeng Motors超级充能发布会上,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何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眼里,插电就是所谓的“过渡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发展,最终会被纯电动完全取代。
小鹏给出的公式。
在这一段的开头,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为什么互混会受到青睐?
或许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在补充能量的便利性上确实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充电整体等待时间长,充电桩体验参差不齐,充电设施铺设密度小于预期等。
上述缺陷的存在也在慢慢消磨潜在用户有限的好感。最终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倒戈”。
另一方面,在何在超级充电大会上给出的最新公式中,试图淘汰混动最重要的前提是:超快充电+长续航+自营充电站。
毕竟对于任何一家新能源车企来说,只有三个板块同时最大化,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但就现状而言,真正能满足的只能说是极少数。
以此为背景,根据何昨日的分享,目前整体乘用车市场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10万元以下,燃油车正在被纯电动车快速取代;10-20万元,混动车型综合性能更突出;20多万,超快充+长续航,让纯电动车更有动力。
换句话说,20万元以上价位的纯电动汽车目前增长迅速,当车辆智能化、长续航、充电布局、充电速度等问题成功解决后,将迎来进一步的增长。
反馈给真实客户端,经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车主使用市区和郊区,平均每周行驶里程不超过300km。
目前A级以上主流纯电动汽车续航一般在500km以上,混合动力汽车一般在50-250km。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已经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在没有家用充电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可以通勤一周以上;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纯电充电,一周大概需要充电2到3次,而加油会带来更高的使用成本,在加电的情况下NVH性能和驾驶体验较差。
综上所述,如果价格区间是框定的,不言而喻,趋势是明显存在的。
由此,视线重新聚焦到方程式本身,这个造车新势力的第一部分答案显然已经给出。
因为就在昨天,小鹏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S4超快速灌注桩。
最大输出功率达到行业最大值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到行业最大值670A。小鹏G9与S4超快充电桩合作,峰值功率达到400kW,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
同时,线重量减少了36%,女性也可以独自携带支。支持插电充电,即停即触,智能配电,任何充电桩都能输出最大充电功率。并且配备液冷充电,主动实时温度监测,大功率充电可确保安全。
更令人欣慰的是,现场演示环节没有掺杂任何“水分”。
在第二个场景的直播中,G9插入S4超快充桩后,在5分钟肉眼可见的速度下,续航确实增加了200 km以上。
而恰恰有了超快充桩的“支持”,何给出的公式的第二、第三部分自然可以往前推。
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赢家和输家
巧合的是,与昨天的公告同一天,恰好是Xpeng Motors的8岁生日。
一大早,何就在个人微博中发推:“智能汽车是在无数次的创新、磨合、质疑、挑战、痛苦、快乐、内卷中实践的。面向明天,带着梦想、感恩和决心。”
后半段他写道:“恰逢今天小鹏第1000个自营站竣工——这也是小鹏第一个S4超快充电站。我们期待用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在超级补给中打开下一代智能汽车的大门。”
的确,如果倒退一年,我们不会相信一辆智能电动汽车能在5分钟内提升200km的续航。但是仅仅300多天后,小鹏就采取行动让一切成为现实。
至于那个公式的第二部分——长续航,在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何向大家保证,“随着过充技术的普及,现在的电动车充电速度比过去提高了2到3倍。从小鹏全新旗舰车型G9开始,小鹏后续产品将全面适配以S3和S4为核心的过充系统。”
而他也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自己用户的充值体验会是上一层楼,相应的“续航焦虑”会大大降低,直至不复存在。
那个公式的第三部分其实就是这个新生力量在做什么,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否则截至昨天,共有1000个自营充电站。
这不禁让人想起总裁秦去年底说的一句话:“冬天了,真的可以不筑巢吗?”目前与新能源市场的终端竞争更加激烈。如果不选择自建充电网络,没有相应的布局,那就吃亏了。那些总是寄希望于别人而选择不做能源服务的车企,就是机会主义者。"
此刻,用它来形容今天的主角,莫名其妙地合适。因此,小鹏不会放慢建设自己充电站的步伐。
进一步了解后得知,今年三季度将从北金等G9订单前十城市开始铺设S4超快充设备……上海广州深圳。
明年计划完成S4超快充电网络在全国重点城市和核心高速公路沿线的覆盖。到2025年,预计将在小鹏再建2000个超快速充电站。
在何的最新认知中,超快充电不仅是淘汰混动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赢家”。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章虽然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本次新势力车厂举办的超能补位大会的积极内容,但一些痛点也不容忽视,还有很多未解决的事情还停留在看似美好的PPT中。
未来,何画的这个全新的补能“大饼”能否全面落实?我们只能给时间来给出答案。
不过我还是能感觉到,他用超快充电“干掉”混动的野心越来越迫切了。
纯电是终结…
2022年对于所有新能源车企来说,注定是充满波折的一年,也是非常可喜的一年。
一方面,突发的疫情,芯片的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都是负面的。
一方面,迎来了油价飙升导致燃油车成本激增,购置税和国家补贴将延后的利好。
最后反馈到整个市场,累计销量和渗透率都上去了,已经证明了很多东西。
作为论据,从乘联会公布的终端成绩单来看,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6.4万辆,同比增长123.7%。
同时,7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批发渗透率达到26.4%,比2021年7月份16.6%的渗透率高出9.8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华丽绽放中,我们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了细分市场。7月份,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到42.8万辆,同比增长109.0%。
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动车销量虽然只有13.6万辆,但同比增长了187.2%,大有“抢风头”的架势。
此外,一些正在转型的传统车企也把更多的营销和推新能源放在了这里。甚至在终端有声音说,“混动是最适合普通消费者的技术路线。”
然而,在昨天举行的Xpeng Motors超级充能发布会上,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何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眼里,插电就是所谓的“过渡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发展,最终会被纯电动完全取代。
小鹏给出的公式。
在这一段的开头,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为什么互混会受到青睐?
或许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在补充能量的便利性上确实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充电整体等待时间长,充电桩体验参差不齐,充电设施铺设密度小于预期等。
上述缺陷的存在也在慢慢消磨潜在用户有限的好感。最终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倒戈”。
另一方面,在何在超级充电大会上给出的最新公式中,试图淘汰混动最重要的前提是:超快充电+长续航+自营充电站。
毕竟对于任何一家新能源车企来说,只有三个板块同时最大化,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但就现状而言,真正能满足的只能说是极少数。
以此为背景,根据何昨日的分享,目前整体乘用车市场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10万元以下,燃油车正在被纯电动车快速取代;10-20万元,混动车型综合性能更突出;20多万,超快充+长续航,让纯电动车更有动力。
换句话说,20万元以上价位的纯电动汽车目前增长迅速,当车辆智能化、长续航、充电布局、充电速度等问题成功解决后,将迎来进一步的增长。
反馈给真实客户端,经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车主使用市区和郊区,平均每周行驶里程不超过300km。
目前A级以上主流纯电动汽车续航一般在500km以上,混合动力汽车一般在50-250km。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已经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在没有家用充电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可以通勤一周以上;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纯电充电,一周大概需要充电2到3次,而加油会带来更高的使用成本,在加电的情况下NVH性能和驾驶体验较差。
综上所述,如果价格区间是框定的,不言而喻,趋势是明显存在的。
由此,视线重新聚焦到方程式本身,这个造车新势力的第一部分答案显然已经给出。
因为就在昨天,小鹏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S4超快速灌注桩。
最大输出功率达到行业最大值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到行业最大值670A。小鹏G9与S4超快充电桩合作,峰值功率达到400kW,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
同时,线重量减少了36%,女性也可以独自携带支。支持插电充电,即停即触,智能配电,任何充电桩都能输出最大充电功率。并且配备液冷充电,主动实时温度监测,大功率充电可确保安全。
更令人欣慰的是,现场演示环节没有掺杂任何“水分”。
在第二个场景的直播中,G9插入S4超快充桩后,在5分钟肉眼可见的速度下,续航确实增加了200 km以上。
而恰恰有了超快充桩的“支持”,何给出的公式的第二、第三部分自然可以往前推。
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赢家和输家
巧合的是,与昨天的公告同一天,恰好是Xpeng Motors的8岁生日。
一大早,何就在个人微博中发推:“智能汽车是在无数次的创新、磨合、质疑、挑战、痛苦、快乐、内卷中实践的。面向明天,带着梦想、感恩和决心。”
后半段他写道:“恰逢今天小鹏第1000个自营站竣工——这也是小鹏第一个S4超快充电站。我们期待用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在超级补给中打开下一代智能汽车的大门。”
的确,如果倒退一年,我们不会相信一辆智能电动汽车能在5分钟内提升200km的续航。但是仅仅300多天后,小鹏就采取行动让一切成为现实。
至于那个公式的第二部分——长续航,在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何向大家保证,“随着过充技术的普及,现在的电动车充电速度比过去提高了2到3倍。从小鹏全新旗舰车型G9开始,小鹏后续产品将全面适配以S3和S4为核心的过充系统。”
而他也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自己用户的充值体验会是上一层楼,相应的“续航焦虑”会大大降低,直至不复存在。
那个公式的第三部分其实就是这个新生力量在做什么,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否则截至昨天,共有1000个自营充电站。
这不禁让人想起总裁秦去年底说的一句话:“冬天了,真的可以不筑巢吗?”目前与新能源市场的终端竞争更加激烈。如果不选择自建充电网络,没有相应的布局,那就吃亏了。那些总是寄希望于别人而选择不做能源服务的车企,就是机会主义者。"
此刻,用它来形容今天的主角,莫名其妙地合适。因此,小鹏不会放慢建设自己充电站的步伐。
进一步了解后得知,今年三季度将从北金等G9订单前十城市开始铺设S4超快充设备……上海广州深圳。
明年计划完成S4超快充电网络在全国重点城市和核心高速公路沿线的覆盖。到2025年,预计将在小鹏再建2000个超快速充电站。
在何的最新认知中,超快充电不仅是淘汰混动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赢家”。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章虽然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本次新势力车厂举办的超能补位大会的积极内容,但一些痛点也不容忽视,还有很多未解决的事情还停留在看似美好的PPT中。
未来,何画的这个全新的补能“大饼”能否全面落实?我们只能给时间来给出答案。
不过我还是能感觉到,他用超快充电“干掉”混动的野心越来越迫切了。
纯电是终结…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政策法规环境持续完善,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应用快速普及。
1900/1/1 0:00:008月16日,“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8月18日,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特斯拉回答有关其旨在监测司机意识的车内摄像头的问题,
1900/1/1 0:00:00近日零跑汽车在其官方APP上发布了最新的交付承诺公告,表示随着供应链的逐渐稳定,零跑汽车交付速度将快速提升。
1900/1/1 0:00:002022年8月15日,理想汽车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未经审计季度财务业绩,并透露理想L9将于8月底前启动用户交付。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和马恒达两家车企在8月15日扩大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并签署了一份条款。新条款规定,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将向其印度同行马恒达提供电动汽车零部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