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国产芯片能否为缺芯画上句号?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在核心缺失的驱动下,国产汽车芯片正在寻求快速崛起。

文淑之家王黄花旦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强反复强调芯片行业需要预测。

在2021年大规模车载MCU核荒潮到来之前,新驰科技就布局了这条赛道。

“当时主要是缺少MCU和电源芯片,现在需求还是比较紧张。”作为芯驰科技的董事长,张强多次被问到关于缺芯的话题(详见智加的报告《一个车企缺什么芯》。com)。

如今对于整个芯片行业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部分板载芯片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供需依然紧张。美国的多项制裁政策给芯片行业增添了沉重的压力(制裁内容请参考智加的报告《独家|中外芯片企业如何看待芯片法案和ed a关停》。com)。

当然,对于国内的芯片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8月26日,“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在北京艺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除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分享的演讲,大会还设有展厅,其中深红色的“中国核心展区”格外引人注目。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左为新驰科技的张强,右为陈玉杰。

走访了多家参展的芯片企业,还受邀采访了新驰科技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张强、副总裁陈等。

“行业经验很重要。”张强表示,凭借创始团队在国际半导体公司多年的经验,新驰科技的发展是提前规划,一步一步跟随预测的。

“如果说有什么惊喜的话,车厂对我们MCU产品的接受程度和迫切程度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陈说,“在过去,作为一个中国制造商,你必须先敲门,这可能需要两年时间。而且我们的MCU今年4月上市,年底就要量产了,速度快了一倍。”

“有新产品的时候,提前做阿尔法客户,抢第一轮,是国际厂商的待遇。现在Tier1愿意成为我们的首发搭档,这是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惊喜。命令提前来了。”

01.

汽车芯片产业联盟

在所有的蓝绿展位中,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的深红展位有些突出。

巨大的圆形展台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各个芯片公司的产品按照不同的芯片分类罗列在墙上。在展台的玻璃柜里,一片片看似不起眼的半导体芯片被小心翼翼地陈列着,其实却能撼动整个行业。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据介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于2020年9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国家部委支持。

目前,联盟成员单位超过260家,整合了汽车和芯片两大产业,包括整车制造商、芯片公司、汽车电子制造商、汽车软件制造商、高校和行业组织。

其目标是建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和补齐产业短板,实现汽车芯片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全面、快速发展。

展台整面墙做成透明的电路板,上面装饰着各个芯片公司的产品。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对面墙上有关于中国汽车芯片首个标准体系建设的介绍。

此前国产芯片仅占5%左右,关注行业的人应该不陌生,但中国市场的芯片消费……这是世界上最高的。

说到汽车,中国的汽车产量占三分之一。

“但我们的芯片只占5%。以后能不能一起努力做到10%、20%、30%甚至更多?这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事情。”陈玉杰说。

无论是中国芯片企业的现状,还是国际形势的外部条件,中国芯片产业制定规范,共同发展,势在必行。

在国家政策层面,工信部《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2021-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组织了近60家企业的160多位专家,共同构建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架构,包括基础标准、通用要求、产品应用技术条件、匹配测试等。有18个子区域,包含100多个项目细节。

目前国内还没有汽车芯片的标准体系,国外也只有一些汽车芯片相关的标准体系。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在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的周围是很多国内芯片公司的展位,包括新驰科技、黑芝麻智能、寒武纪星格、新网威、润石科技等。另一边是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深圳基础半导体,展厅另一端的地平线。

02.

业内人士怎么看?

为了听取企业对目前国产汽车芯片的看法,Zhijia.com还采访了多位行业相关人士。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知家。com了解到,目前其实国内车载芯片还有很多在测试阶段,量产的比较少。然而,每个人都在退缩。“毕竟人家说不给我们,我们也不能丢。”

国创中心推动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立。"目前,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已经制定并发布."

“联盟实际上是为OEM厂商和芯片公司牵线搭桥的角色。在这个联盟中,每个人都可以交换信息。”

“现在大概有200家左右的公司加入,基本上市面上的主流公司都在里面。”

另一家芯片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智佳。com,“昨天有人来展台问我们有没有加入。如果没有,要不要加入?”

“你加了吗?”

“当然可以。是补充的。基本上有点出货量的芯片公司肯定会加。”

谈到联盟制定的标准,这位工作人员说,“就像美国的AEC-Q100一样,中国必须为任何芯片制定自己的标准,以满足任何要求。”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主机厂定标准,芯片公司按要求做。毕竟他们是买家。”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一家芯片公司的技术人员王牧(化名)自豪地告诉智佳。com:“中国芯还有我们的产品。”

数百个中国制造的汽车评级芯片展示在中国芯展台上。

国创中心数据显示,车规芯片有10大类60个子类,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通常需要2年的开发时间,外加2到3年的测试和认证时间。

“目前可供选择的代工厂商不少,但还在测试中,量产还需要一点时间。”

“但我们现在能达到几千万的芯片,”王牧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数量非常大,如果全部加起来,一辆车就有几千个芯片。当然,一家人是不可能吃下整辆车的。”

“我们的便宜,那边的芯贵。他们也做单片机。”王牧指了指斜对面新驰的展台。“我们走的是低端路线,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他们的团队本来就是高端。”

“但他们其实更强调性价比。和ST(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相比,他们的价格应该不高吧?”

“还是挺贵的。”王牧再次强调,“你看,他们的产品必须从零开始开发,这就是ve……贵,而且这个投入非常大。像ST,他们的产品比较成熟,能很好的控制成本,价格也能下来。"

"辛驰表示,他们在R&D的投资约为50% . "

“这没什么。芯片公司一般都是把钱花在研发上,很多都占到70%到80%,没有多少钱用于营销。”我的惊讶在王牧眼里可能显得有些小题大做。

说到前阵子核心的缺乏,王牧说,其实当时主要是国际半导体公司的MCU缺乏,现在的价格主要是这些巨头的产品。

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国内企业来说,其实价格并没有太大影响,“还是原价。但是因为没有核心,我们的产品也比较开放。”

03.

做芯片需要实用性和经验。

芯驰的创始团队离开了恩智浦。

当被问及能否为自己的生意打几分时,张强笑道,“70分。”

“为什么?”

“我们国际Tier1认为国际半导体公司是五星级酒店,芯驰是三四星级酒店。他们看到国内很多芯片公司还在发展还是小店。这是他们的评价,所以我给芯驰打70分。”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张强最强调的不仅仅是对行业的预测,还有对品质的要求。

张强认为,缺芯是芯片行业的机会,但行业标准不会降低。主机厂对车辆法规、质量、供应保障的要求不会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国产替代或者因为缺芯而做出一个产品。

"芯片是一个特别需要高精度的行业,尤其是汽车芯片."

“即使移动消费电子产品有一点问题,崩溃也没有问题。未来车辆有电子后视镜,由驾驶舱芯片支持。如果驾驶舱芯片功能有问题,后视镜就看不见了。”

陈说,制造芯片需要一种非常务实的精神。

目前,新驰科技的产品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客舱、网关、车辆控制等各类车载计算芯片。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对于新驰的多品类产品设置策略,张强表示,与手机行业不同,汽车整体销量没有手机大。所以如果只做一个产品,汽车芯片是支撑不了大公司的。而汽车骑行中使用的芯片是大量的,所以汽车半导体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增加单一客户的销量,增加单一客户的应用种类,增加客户粘性,这就需要多种产品来完成。

目前,新驰各系列产品有V9智能驾驶系列、X9智能座舱系列、G9网关系列和E3车辆控制系列。

在未来,陈认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客舱将成为汽车的大脑,而MCU和网关芯片将成为四肢。因此,芯驰一方面将致力于高性能MCU芯片,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大计算力芯片的落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60到200TOPS计算能力的智能驱动芯片。

谈到芯片行业的大起大落,张强认为,车载芯片永远处于正常供不应求的状态,不会出现像消费电子产品那样库存溢出导致的价格雪崩。因为汽车零部件和芯片非常多,芯片公司通常采取保守策略。客户下单才生产,没看到订单就不生产。所以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关于产品的定位,张强表示,芯驰一直走高、中、低端路线,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做很多卖的产品。半导体公司不可能用几个亿的研发去卖几万块钱的产品。这是不可持续的。”

04.

标签

回到安全问题,有大量的板载芯片,同时需要非常高的安全级别。为了促进穹顶的发展……c车载芯片,国创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知家。国创中心之前也曾推动过芯片保险的试点。

“要知道,芯片上车是不会出错的。一旦出了问题,它是如此之大。谁来承担责任?”

“所以,2020年,其实有两个项目落地了。但因为确实涉及量大,那两个项目都是试点,并没有真正大规模推广。”

芯驰的产品通过了D安全认证。张强说,目前世界上能达到ASIL-D安全级别的高端MCU只有两三个。具体到通过ASIL-D认证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国内只有一家公司。这是汽车功能安全认证的一个关键等级体系,D级代表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最高水平。

“从竞争态势来看,选择肯定更多才是行业的健康状态,但是要有一个高性能的MCU是非常困难的。”

国内整个行业发展是必然的,但短时间内真正成熟并不容易。

芯驰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半导体公司。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在核心缺失的驱动下,国产汽车芯片正在寻求快速崛起。

文淑之家王黄花旦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强反复强调芯片行业需要预测。

在2021年大规模车载MCU核荒潮到来之前,新驰科技就布局了这条赛道。

“当时主要是缺少MCU和电源芯片,现在需求还是比较紧张。”作为芯驰科技的董事长,张强多次被问到关于缺芯的话题(详见智加的报告《一个车企缺什么芯》。com)。

如今对于整个芯片行业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部分板载芯片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供需依然紧张。美国的多项制裁政策给芯片行业增添了沉重的压力(制裁内容请参考智加的报告《独家|中外芯片企业如何看待芯片法案和ed a关停》。com)。

当然,对于国内的芯片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8月26日,“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在北京艺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除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分享的演讲,大会还设有展厅,其中深红色的“中国核心展区”格外引人注目。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左为新驰科技的张强,右为陈玉杰。

走访了多家参展的芯片企业,还受邀采访了新驰科技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张强、副总裁陈等。

“行业经验很重要。”张强表示,凭借创始团队在国际半导体公司多年的经验,新驰科技的发展是提前规划,一步一步跟随预测的。

“如果说有什么惊喜的话,车厂对我们MCU产品的接受程度和迫切程度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陈说,“在过去,作为一个中国制造商,你必须先敲门,这可能需要两年时间。而且我们的MCU今年4月上市,年底就要量产了,速度快了一倍。”

“有新产品的时候,提前做阿尔法客户,抢第一轮,是国际厂商的待遇。现在Tier1愿意成为我们的首发搭档,这是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惊喜。命令提前来了。”

01.

汽车芯片产业联盟

在所有的蓝绿展位中,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的深红展位有些突出。

巨大的圆形展台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各个芯片公司的产品按照不同的芯片分类罗列在墙上。在展台的玻璃柜里,一片片看似不起眼的半导体芯片被小心翼翼地陈列着,其实却能撼动整个行业。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据报道,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ion战略联盟于2020年9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国家部委支持。

目前,联盟成员单位超过260家,整合了汽车和芯片两大产业,包括整车制造商、芯片公司、汽车电子制造商、汽车软件制造商、高校和行业组织。

其目标是建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和补齐产业短板,实现汽车芯片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全面、快速发展。

展台整面墙做成透明的电路板,上面装饰着各个芯片公司的产品。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对面墙上有关于中国汽车芯片首个标准体系建设的介绍。

此前国产芯片占比只有5%左右,关注行业的人应该不陌生,但中国市场的芯片消费量是全球最高的。

说到汽车,中国的汽车产量占三分之一。

“但我们的芯片只占5%。以后能不能一起努力做到10%、20%、30%甚至更多?这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事情。”陈玉杰说。

无论是中国芯片企业的现状,还是国际形势的外部条件,中国芯片产业制定规范,共同发展,势在必行。

在国家政策层面,工信部《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2021-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组织了近60家企业的160多位专家,共同构建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架构,包括基础标准、通用要求、产品应用技术条件、匹配测试等。有18个子区域,包含100多个项目细节。

目前国内还没有汽车芯片的标准体系,国外也只有一些汽车芯片相关的标准体系。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在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的周围是很多国内芯片公司的展位,包括新驰科技、黑芝麻智能、寒武纪星格、新网威、润石科技等。另一边是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深圳基础半导体,展厅另一端的地平线。

02.

业内人士怎么看?

为了听取企业对目前国产汽车芯片的看法,Zhijia.com还采访了多位行业相关人士。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知家。com了解到,目前其实国内车载芯片还有很多在测试阶段,量产的比较少。然而,每个人都在退缩。“毕竟人家说不给我们,我们也不能丢。”

国创中心推动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立。"目前,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已经制定并发布."

“联盟实际上是为OEM厂商和芯片公司牵线搭桥的角色。在这个联盟中,每个人都可以交换信息。”

“现在大概有200家左右的公司加入,基本上市面上的主流公司都在里面。”

另一家芯片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智佳。com,“昨天有人来展台问我们有没有加入。如果没有,要不要加入?”

“你加了吗?”

“当然可以。是补充的。基本上有点出货量的芯片公司肯定会加。”

谈到联盟制定的标准,这位工作人员说,“就像美国的AEC-Q100一样,中国必须为任何芯片制定自己的标准,以满足任何要求。”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主机厂定标准,芯片公司按要求做。毕竟他们是买家。”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一家芯片公司的技术人员王牧(化名)自豪地告诉智佳。com:“中国芯还有我们的产品。”

数百个中国制造的汽车评级芯片展示……中国芯展台上。

国创中心数据显示,车规芯片有10大类60个子类,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通常需要2年的开发时间,外加2到3年的测试和认证时间。

“目前可供选择的代工厂商不少,但还在测试中,量产还需要一点时间。”

“但我们现在能达到几千万的芯片,”王牧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数量非常大,如果全部加起来,一辆车就有几千个芯片。当然,一家人是不可能吃下整辆车的。”

“我们的便宜,那边的芯贵。他们也做单片机。”王牧指了指斜对面新驰的展台。“我们走的是低端路线,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他们的团队本来就是高端。”

“但他们其实更强调性价比。和ST(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相比,他们的价格应该不高吧?”

“还是挺贵的。”王牧再次强调,“你看,他们的产品都得从零开始研发,这是很贵的,而且这个投资非常大。像ST,他们的产品已经成熟,能很好地控制成本,价格也能下来。”

"辛驰表示,他们在R&D的投资约为50% . "

“这没什么。芯片公司一般都是把钱花在研发上,很多都占到70%到80%,没有多少钱用于营销。”我的惊讶在王牧眼里可能显得有些小题大做。

说到前阵子核心的缺乏,王牧说,其实当时主要是国际半导体公司的MCU缺乏,现在的价格主要是这些巨头的产品。

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国内企业来说,其实价格并没有太大影响,“还是原价。但是因为没有核心,我们的产品也比较开放。”

03.

做芯片需要实用性和经验。

芯驰的创始团队离开了恩智浦。

当被问及能否为自己的生意打几分时,张强笑道,“70分。”

“为什么?”

“我们国际Tier1认为国际半导体公司是五星级酒店,芯驰是三四星级酒店。他们看到国内很多芯片公司还在发展还是小店。这是他们的评价,所以我给芯驰打70分。”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张强最强调的不仅仅是对行业的预测,还有对品质的要求。

张强认为,缺芯是芯片行业的机会,但行业标准不会降低。主机厂对车辆法规、质量、供应保障的要求不会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国产替代或者因为缺芯而做出一个产品。

"芯片是一个特别需要高精度的行业,尤其是汽车芯片."

“即使移动消费电子产品有一点问题,崩溃也没有问题。未来车辆有电子后视镜,由驾驶舱芯片支持。如果驾驶舱芯片功能有问题,后视镜就看不见了。”

陈说,制造芯片需要一种非常务实的精神。

目前,新驰科技的产品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客舱、网关、车辆控制等各类车载计算芯片。

Beijing,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Co-creation

对于新驰的多品类产品设置策略,张强表示,与手机行业不同,汽车整体销量没有手机大。所以如果只做一个产品,汽车芯片是支撑不了大公司的。而汽车骑行中使用的芯片是大量的,所以汽车半导体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增加单一客户的销量,增加单一客户的应用种类,增加客户粘性,这就需要多种产品来完成。

目前,新驰各系列产品有V9智能驾驶系列、X9智能座舱系列、G9网关系列和E3车辆控制系列。

在未来,陈认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客舱将成为汽车的大脑,而MCU和网关芯片将成为四肢。因此,芯驰一方面将致力于高性能MCU芯片,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大计算能力芯片的落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60到200TOPS计算能力的智能驱动芯片。

谈到芯片行业的大起大落,张强认为,车载芯片永远处于正常供不应求的状态,不会出现像消费电子产品那样库存溢出导致的价格雪崩。因为汽车零部件和芯片非常多,芯片公司通常采取保守策略。客户下单才生产,没看到订单就不生产。所以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关于产品的定位,张强表示,芯驰一直走高、中、低端路线,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做很多卖的产品。半导体公司不可能用几个亿的研发去卖几万块钱的产品。这是不可持续的。”

04.

标签

回到安全问题,有大量的板载芯片,同时需要非常高的安全级别。为了推动国产车载芯片的发展,国创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智家。国创中心之前也曾推动过芯片保险的试点。

“要知道,芯片上车是不会出错的。一旦出了问题,它是如此之大。谁来承担责任?”

“所以,2020年,其实有两个项目落地了。但因为确实涉及量大,那两个项目都是试点,并没有真正大规模推广。”

芯驰的产品通过了D安全认证。张强说,目前世界上能达到ASIL-D安全级别的高端MCU只有两三个。具体到通过ASIL-D认证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国内只有一家公司。这是汽车功能安全认证的一个关键等级体系,D级代表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最高水平。

“从竞争态势来看,选择肯定更多才是行业的健康状态,但是要有一个高性能的MCU是非常困难的。”

国内整个行业发展是必然的,但短时间内真正成熟并不容易。

芯驰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半导体公司。“我们已经开始通过国内外项目走向世界,包括欧洲项目和国内合资项目。”

“我们与奔驰的电动汽车合作已经在欧洲发布。我们现在与宝马和大众有非常深入的合作,我们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的项目,还有许多日本汽车制造商。”

知家。com认为,这才是一个前沿科技公司应有的态度。科学技术需要竞争,也需要全球合作。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芯片公司能够与当今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公司一起在全球市场上公平竞争。与之相伴的,是整个行业的繁荣。

当然,正如国创中心介绍的那样,目前国内芯片公司还处于测试阶段,真正实现量产的很少。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希望给予积极走在行业前沿的先行者理性的支持。

汽车行业缺乏核心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张强认为,“单个芯片的短缺应该会持续到明年。”“我们已经开始通过国内外项目走向世界,包括欧洲项目和国内合资项目。”

“我们与奔驰的电动汽车合作已经在欧洲发布。我们现在与宝马和大众有非常深入的合作,我们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的项目,还有许多日本汽车制造商。”

知家。com认为,这才是一个前沿科技公司应有的态度。科学技术需要竞争,也需要全球合作。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芯片公司能够与当今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公司一起在全球市场上公平竞争。与之相伴的,是整个行业的繁荣。

当然,正如国创中心介绍的那样,目前国内芯片公司还处于测试阶段,真正实现量产的很少。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希望给予积极走在行业前沿的先行者理性的支持。

汽车行业缺乏核心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张强认为,“单个芯片的短缺应该会持续到明年。”

标签:北京奔驰宝马大众合创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WNEVC 2022 | 丰田中国董长征:丰田持续努力,用氢能开创未来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

1900/1/1 0:00:00
智驾开箱丨快刀斩乱麻,试驾捷尼赛思G70

分享中级运动轿车市场竞争可谓非常激烈,在大家都在加长的时候,有些车型不走寻常路,“标轴”走天下,今天这位就是,捷尼赛思G70车型:捷尼赛思G702023款2

1900/1/1 0:00:00
长城陈淑江:解决各场景下的出行痛点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正全面市场化进军。中国、欧洲为代表的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不断提高。

1900/1/1 0:00:00
OPPO推出车机互融系统解决方案:OPPO Carlink

8月30日,在OPPO开发者大会上,上汽集团的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介绍了在潘塔纳尔跨端系统的赋能下,

1900/1/1 0:00:00
中国312家企业上榜!爱驰荣登“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

8月30日上午,以“投资广州投资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暨首届全球独角兽CEO大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900/1/1 0:00:00
8月极氪001交付7166台 再创历史新高

9月1日,极氪智能科技公布旗下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最新交付量:8月极氪001交付7166台,环比增长427,累计交付37205台,连续刷新纪录,再创月交付量新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