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前,在全市复工前夕,上海打出了恢复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
其中,《行动计划》包括提振汽车市场的措施:为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上海年内将新增非营运客车牌照4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降低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
随后,新政策在欢呼和质疑声中实施。
从随后两个月的沪牌拍卖来看,虽然行动计划并没有完全解决受疫情影响而疲软的上海汽车消费市场,但此后非营运客车的车牌数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反映出行动计划有效拉动了汽车消费,拉动了汽车市场的增长。
攀升的彩票市场
自去年12月以来,上海拍卖总量大体稳定在11000件,浮动空间在500-1000件。行动计划实施的4月份,拍卖总数为10,644次,5月份为10,500次。
从竞拍人数来看,从去年12月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今年4月,约有18.3万人参与拍卖,5月,竞拍者人数下降了约1.2万人,至约17万人。
当然,竞拍人数的下降不仅仅是因为人均收入等原因导致汽车消费市场不景气,更主要的是为了配合上海市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上海国拍的服务网点从4月1日起暂停对外服务,导致4、5月份很多相关企业无法正常运营,上海国拍网点关闭导致自有品牌拍卖数量下降。
所以5月份,中标率上升到了6.2%,甚至创下了近一年来的新高,中标率惨不忍睹。
新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月,也就是6月份,上海投放了1.52万辆车,以在用车辆有效额度委托拍卖了492辆车,使拍卖总量达到15692辆,比上月增加了5188辆。
时间到了7月份,个人额度和拍卖总数都有不错的提升。其中个人额度投放1.54万辆,个人车辆有效额度下委托拍卖1794辆,共拍卖17194辆。
个人额度、拍卖总次数等数据增长的背后,也意味着中标率的提高。
其中,5月份参与竞拍的人数为17.06万人,中标率为6.2%;6月份参与竞拍的人数为17.39万人,中签率为9%;7月份参与竞拍的人数为17.1万人,中签率为10.1%——对于参与上海品牌竞拍的人来说,这三个月的中签率会远高于前一个月。
行动计划的推动作用不止于此。
在人均许可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最低交易价格和平均交易价格逐渐降低。数据显示,上海品牌5月最低成交价为92400元,平均成交价为92527元。6月最低成交价91800元,平均成交价91926元。7月最低成交价91700元,平均成交价91786元。
与此同时,在“人均上牌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上海整体上牌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数据显示,7月上海总上牌量为65501张,同比增长33.36%。具体许可类型为:进口乘用车(含轿车)5497;国产车11014;小型客车(轿车除外)16919。新能源小客车29092;大型公共汽车490;小型和大型货车分别为1741和748。
上述七类车在同比和环比数据上都有较大提升。
其中,国产轿车、微型客车、大型客车和微型货车同比增长20%以上,新能源微型客车同比增长60%以上;从环比数据来看,进口乘用车增长21.51%,国产车增长26.77%,小型乘用车增长29.11%,大型乘用车增长超过300%。
种种迹象表明,在《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上海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复苏。
寻找汽车消费的驱动力
上海汽车消费市场回暖是真的。
今年7月,上海汽车销售总量为6.07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2%。当月全国销量157.48万辆,上海占全国汽车销量的3.86%,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
可以看出,上海车市在6月份复工后反弹明显,行动计划是重要推力之一。
从汽车厂商来看,在售出的6.07万辆汽车中,特斯拉以9301辆排名第一,上汽大众以4836辆排名第二,上汽通用别克以3099辆排名第三。
具体车型方面,今年7月上海汽车销量前十名中,Model Y以6210辆位居第一,Model 3以3091辆位居第二,朗逸以1740辆位居第三。
即使将统计时间延长至2021年7月-2022年7月,上海汽车销量前三依然不变:Y型第一(32830辆),3型第二(16449辆),朗逸第三(13096辆)。
从主要销售车型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正逐渐取代燃油车曾经长期占据的销量榜首。原因之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上海出台了购买新能源汽车送“绿卡”的政策。
相关资料显示,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疫情等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终端价格甚至普遍上涨了5000-10000元。今年一季度,上海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为5.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47%,达到新车市场的近一半。燃油车销量6.5万辆,同比下降22.4%,整体销量12.2万辆,同比下降1.5%。
随着新能源产品的不断丰富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升级,上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阶段。
这种认可也体现在终端市场的销量上:相对于汽车市场整体产销量的下滑,新能源汽车产销两端均实现了较好的同比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达到52.9万辆,同比增长111.2%;1-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326.2万辆,同比增长119.7%。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28.3%,比2021年8月17.3%的渗透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作为汽车消费的重要场所,上海市民长期以来饱受打牌之苦。包括《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了增加购车指标、放宽牌照限制等措施,以刺激汽车消费。
除了上海,深圳也提出增加2万辆普通小汽车。通过专项抽奖活动,对新能源汽车获奖者给予最高2万元/台的补贴;为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广州新增3万个购车指标;北京也已经进行了2022年新能源小客车的配置...
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由于交通的特殊性,上牌难等购车难题显然无法根治。但随着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实施,相应区域市场的汽车消费将得到进一步提振。
好消息是,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战场新能源市场来说,除了前期供应改善叠加油价上涨影响导致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外,据最新消息,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将继续执行至2023年底,或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消费。三个多月前,在全市复工前夕,上海打出了恢复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
其中,《行动计划》包括提振汽车市场的措施:为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上海年内将新增非营运客车牌照4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降低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
随后,新政策在欢呼和质疑声中实施。
从随后两个月的沪牌拍卖来看,虽然行动计划并没有完全解决受疫情影响而疲软的上海汽车消费市场,但此后非营运客车的车牌数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反映出行动计划有效拉动了汽车消费,拉动了汽车市场的增长。
攀升的彩票市场
自去年12月以来,上海拍卖总量大体稳定在11000件,浮动空间在500-1000件。行动计划实施的4月份,拍卖总数为10,644次,5月份为10,500次。
从竞拍人数来看,从去年12月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今年4月,约有18.3万人参与拍卖,5月,竞拍者人数下降了约1.2万人,至约17万人。
当然,竞拍人数的下降不仅仅是因为人均收入等原因导致汽车消费市场不景气,更主要的是为了配合上海市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上海国拍的服务网点从4月1日起暂停对外服务,导致4、5月份很多相关企业无法正常运营,上海国拍网点关闭导致自有品牌拍卖数量下降。
所以5月份,中标率上升到了6.2%,甚至创下了近一年来的新高,中标率惨不忍睹。
新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月,也就是6月份,上海投放了1.52万辆车,以在用车辆有效额度委托拍卖了492辆车,使拍卖总量达到15692辆,比上月增加了5188辆。
时间到了7月份,个人额度和拍卖总数都有不错的提升。其中个人额度投放1.54万辆,个人车辆有效额度下委托拍卖1794辆,共拍卖17194辆。
个人额度、拍卖总次数等数据增长的背后,也意味着中标率的提高。
其中,5月份参与竞拍的人数为17.06万人,中标率为6.2%;6月份参与竞拍的人数为17.39万人,中签率为9%;7月份参与竞拍的人数为17.1万人,中签率为10.1%——对于参与上海品牌竞拍的人来说,这三个月的中签率会远高于前一个月。
行动计划的推动作用不止于此。
在人均许可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最低交易价格和平均交易价格逐渐降低。数据显示,上海品牌5月最低成交价为92400元,平均成交价为92527元。6月最低成交价91800元,平均成交价91926元。7月最低成交价91700元,平均成交价91786元。
与此同时,在“人均上牌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上海整体上牌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数据显示,7月上海总上牌量为65501张,同比增长33.36%。具体许可类型为:进口乘用车(含轿车)5497;国产车11014;小型客车(轿车除外)16919。新能源小客车29092;大型公共汽车490;小型和大型货车分别为1741和748。
上述七类车在同比和环比数据上都有较大提升。
其中,国产轿车、微型客车、大型客车和微型货车同比增长20%以上,新能源微型客车同比增长60%以上;从环比数据来看,进口乘用车增长21.51%,国产车增长26.77%,小型乘用车增长29.11%,大型乘用车增长超过300%。
种种迹象表明,在《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上海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复苏。
寻找汽车消费的驱动力
上海汽车消费市场回暖是真的。
今年7月,上海汽车销售总量为6.07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2%。当月全国销量157.48万辆,上海占全国汽车销量的3.86%,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
可以看出,上海车市在6月份复工后反弹明显,行动计划是重要推力之一。
从汽车厂商来看,在售出的6.07万辆汽车中,特斯拉以9301辆排名第一,上汽大众以4836辆排名第二,上汽通用别克以3099辆排名第三。
具体车型方面,今年7月上海汽车销量前十名中,Model Y以6210辆位居第一,Model 3以3091辆位居第二,朗逸以1740辆位居第三。
即使将统计时间延长至2021年7月-2022年7月,上海汽车销量前三依然不变:Y型第一(32830辆),3型第二(16449辆),朗逸第三(13096辆)。
从主要销售车型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正逐渐取代燃油车曾经长期占据的销量榜首。原因之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上海出台了购买新能源汽车送“绿卡”的政策。
相关资料显示,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疫情等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终端价格甚至普遍上涨了5000-10000元。今年一季度,上海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为5.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47%,达到新车市场的近一半。燃油车销量6.5万辆,同比下降22.4%,整体销量12.2万辆,同比下降1.5%。
随着新能源产品的不断丰富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升级,上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阶段。
这种认可也体现在终端市场的销量上:相对于汽车市场整体产销量的下滑,新能源汽车产销两端均实现了较好的同比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达到52.9万辆,同比增长111.2%;1-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326.2万辆,同比增长119.7%。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28.3%,比2021年8月17.3%的渗透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作为汽车消费的重要场所,上海市民长期以来饱受打牌之苦。包括《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了增加购车指标、放宽牌照限制等措施,以刺激汽车消费。
除了上海,深圳也提出增加2万辆普通小汽车。通过专项抽奖活动,对新能源汽车获奖者给予最高2万元/台的补贴;为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广州新增3万个购车指标;北京也已经进行了2022年新能源小客车的配置...
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由于交通的特殊性,上牌难等购车难题显然无法根治。但随着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实施,相应区域市场的汽车消费将得到进一步提振。
好消息是,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战场新能源市场来说,除了前期供应改善叠加油价上涨影响导致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外,据最新消息,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将继续执行至2023年底,或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消费。
当地时间9月14日,特斯拉公司在一项集体诉讼中被起诉,理由是其对自动驾驶进行虚假宣传。目前,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已经受理这起诉讼。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乘用车业务正在重组,以将电动汽车和数字化两大新兴领域合并为“新移动出行(NewMobility)”部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麦格纳国际在9月14日表示,该公司正在测试一款在公共道路上使用的可以实现最后一英里配送的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当前这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希望在移动和出行领域发展新的业务。
1900/1/1 0:00:00当地时间9月14日,特斯拉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理由是特斯拉对自动驾驶进行虚假宣传,安全性有问题。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董事长RobynDenholm为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以及进一步在中国市场扩产的计划进行了澄清。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9月14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特斯拉将暂停在德国生产电池的计划,以寻求在美国获得享受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税收优惠的资格。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