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为全行业关注度和体量最高的车企之一,特斯拉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又发生了三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是其8月销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特斯拉总销量达到76965辆。其中,42,463辆汽车出口至海外市场,34,502辆汽车在中国零售。Model Y创下62,169辆的月度交付纪录,环比增长295%,同比增长261%,位居8月份乘用车整体销量第一。
同时,简单计算后可知,特斯拉Giga上海1-8月实现销量399939辆,距离2021年全年交付484130辆仅8万余辆。其中出口总量近16万辆,国内销量超过24万辆。
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工厂改造的完成,这家美国车企的产能终于得到了彻底释放。
方便打开其官网后可以发现,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四驱高性能版的预期交付周期已经缩短至6-10周。Model Y后轮驱动版大幅缩短至1-4周,长寿命版仍为10-14周,四驱高性能版为6-10周。
也就是说,一直被诟病的提车时间过长,甚至不可避免地导致潜在客户流失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接下来,特斯拉在渡边一树乐手的销量超过10万辆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第二个热门话题,来自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当然也是这家美国车企的绝对实力。众所周知,就在本周,他突然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道:“很快,我们将会像看待蒸汽机一样看待汽油车。现在购买的汽油车残值会比人们想象的低很多。”
此话一出,迅速被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围攻”。一方认为,的确,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进一步加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的节点会提前到来。而另一方则认为,虽然传统燃油车可能会被淘汰,但内燃机仍会以混合动力的形式长期存在。
我更想说的是,“作为一家年销量过百万辆的电动汽车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站在自己的角度大声疾呼并没有错。至于整个行业最后的发展,会不会像他说的那样,时间最终会给出答案。对了,是神谕;不对,只是轻轻一笑。"
至此,第三件事似乎成了今天文章的重点,也是很多读者所期待的。
现实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话不多说,开门见山。美国当地时间周一,特斯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马丁·维查(Martin Vicha)在旧金山的高盛科技峰会上介绍了公司未来五年的一些发展计划。
有趣的是,当被媒体问及特斯拉制造更廉价产品的可能性时,它直接回答道:“特斯拉终于希望推出更实惠的电动汽车了。”
对此,他还解释说,如果想成为“高产高销量”的汽车制造商,就需要广泛的产品组合。因此,在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之前,特斯拉需要提供更便宜的电动汽车。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马丁·维查并没有进一步说明特斯拉推出廉价电动车的确切时间节点。
其实早在2020年举办的电池日,埃隆·马斯克就已经把这款售价2.5万美元的产品放到了身后展示的PPT中。虽然还没有完全亮相,甚至可能还没有定型,但不妨碍它首次公开亮相。
当时特斯拉看好全球新能源市场的趋势,所以相当确定这款产品会在三年后,也就是2023年发布。
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特斯拉感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动车的制造成本会快速下降,甚至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
但谁也没想到,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随着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缺芯并未得到缓解,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本的计划被无奈打乱。最终的连锁反应是,特斯拉做不出这种成本可控、利润可观的廉价车型。
而且要知道,目前仅从这家美国车企手里积压的订单和几家超级工厂的制造能力来看,只能用“技不如人”来形容。换句话说,几乎没有太多精力去打理另一个需要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产品。
另外,根据目前Model Y的终端收割表现,已经恰如其分地称之为“现象级产品”。马丁·维查也在峰会上再次承诺,“明年,前者将基本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汽车。”
那么,既然特斯拉已经握有如此强势的牌,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销量和利润的支撑,那么尽快推出廉价车型的需求也变得不那么迫切了。
最后必须明白,按照这家美国车企目前的产品矩阵,即使推出后者,大概率切入的也是涉及最多的“紧凑型”市场,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盈利难度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对于那些还在等待特斯拉廉价车型的潜在消费者来说,本文的标题就是现阶段最好的答案。
计划总是在变。
“造车总是充满各种不可抗力。”本段开头之所以略显突兀地抛出这样一句话,是为了更好地引出下一段内容。
因为除了特斯拉再次正式“发布”廉价车型的消息,就在昨天,从财联社的消息来看,其正式暂停了在德国柏林工厂生产动力电池的计划,并考虑获得美国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税收抵免。资格。
报道称,特斯拉一直在努力生产自己的电池,并讨论了将原计划用于柏林工厂的电池制造设备运往美国的问题。在美国生产更多的电池可以帮助特斯拉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获得额外的税收减免。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拜登上月签署了上述法案。根据市场分析家的说法,…只要可充电电池在美国生产和包装,《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提供的生产税收抵免可以抵消电动汽车电池组三分之一以上的成本。
对于某些电池符合多项采购标准的电动汽车,该法律还延长了向买家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政策。
换句话说,随着高诱惑补贴政策的出台,美国政府无疑是在采取实际行动,试图将产业链已经在全球布局的特斯拉拉回本土市场。根本目的是“盘活”其不活跃的新能源市场。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虽然原计划再次被打乱,但还是盈利的。将德国电池厂迁回大陆,不仅卖个人情,还能继续讨好美国政府。
但上述事件的发生,也提醒着仍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特斯拉,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日益加剧的中美对抗,也是其必须提前考虑和规避的风险因素。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希望少一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相互牵制。尽快完成全球汽车市场的电动化改造,应该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特斯拉这只“鲶鱼”来搅动一股清水。最近,作为全行业关注度和体量最高的车企之一,特斯拉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又发生了三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是其8月销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特斯拉总销量达到76965辆。其中,42,463辆汽车出口至海外市场,34,502辆汽车在中国零售。Model Y创下62,169辆的月度交付纪录,环比增长295%,同比增长261%,位居8月份乘用车整体销量第一。
同时,简单计算后可知,特斯拉Giga上海1-8月实现销量399939辆,距离2021年全年交付484130辆仅8万余辆。其中出口总量近16万辆,国内销量超过24万辆。
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工厂改造的完成,这家美国车企的产能终于得到了彻底释放。
方便打开其官网后可以发现,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四驱高性能版的预期交付周期已经缩短至6-10周。Model Y后轮驱动版大幅缩短至1-4周,长寿命版仍为10-14周,四驱高性能版为6-10周。
也就是说,一直被诟病的提车时间过长,甚至不可避免地导致潜在客户流失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接下来,特斯拉在渡边一树乐手的销量超过10万辆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第二个热门话题,来自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当然也是这家美国车企的绝对实力。众所周知,就在本周,他突然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道:“很快,我们将会像看待蒸汽机一样看待汽油车。现在购买的汽油车残值会比人们想象的低很多。”
此话一出,迅速被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围攻”。一方认为,的确,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进一步加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的节点会提前到来。然而,另一方认为,尽管传统的燃料电池……cles可能被淘汰,内燃机仍将以混合动力的形式长期存在。
我更想说的是,“作为一家年销量过百万辆的电动汽车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站在自己的角度大声疾呼并没有错。至于整个行业最后的发展,会不会像他说的那样,时间最终会给出答案。对了,是神谕;不对,只是轻轻一笑。"
至此,第三件事似乎成了今天文章的重点,也是很多读者所期待的。
现实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话不多说,开门见山。美国当地时间周一,特斯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马丁·维查(Martin Vicha)在旧金山的高盛科技峰会上介绍了公司未来五年的一些发展计划。
有趣的是,当被媒体问及特斯拉制造更廉价产品的可能性时,它直接回答道:“特斯拉终于希望推出更实惠的电动汽车了。”
对此,他还解释说,如果想成为“高产高销量”的汽车制造商,就需要广泛的产品组合。因此,在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之前,特斯拉需要提供更便宜的电动汽车。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马丁·维查并没有进一步说明特斯拉推出廉价电动车的确切时间节点。
其实早在2020年举办的电池日,埃隆·马斯克就已经把这款售价2.5万美元的产品放到了身后展示的PPT中。虽然还没有完全亮相,甚至可能还没有定型,但不妨碍它首次公开亮相。
当时特斯拉看好全球新能源市场的趋势,所以相当确定这款产品会在三年后,也就是2023年发布。
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特斯拉感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动车的制造成本会快速下降,甚至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
但谁也没想到,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随着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缺芯并未得到缓解,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本的计划被无奈打乱。最终的连锁反应是,特斯拉做不出这种成本可控、利润可观的廉价车型。
而且要知道,目前仅从这家美国车企手里积压的订单和几家超级工厂的制造能力来看,只能用“技不如人”来形容。换句话说,几乎没有太多精力去打理另一个需要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产品。
另外,根据目前Model Y的终端收割表现,已经恰如其分地称之为“现象级产品”。马丁·维查也在峰会上再次承诺,“明年,前者将基本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汽车。”
那么,既然特斯拉已经握有如此强势的牌,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销量和利润的支撑,那么尽快推出廉价车型的需求也变得不那么迫切了。
最后必须明白,按照这家美国车企目前的产品矩阵,即使推出后者,大概率切入的也是涉及最多的“紧凑型”市场,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盈利难度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对于那些还在等待特斯拉廉价车型的潜在消费者来说,本文的标题就是现阶段最好的答案。
计划总是在变。
“造车总是充满各种不可抗力。”本段开头之所以略显突兀地抛出这样一句话,是为了更好地引出下一段内容。
因为除了特斯拉再次正式“发布”廉价车型的消息,就在昨天,从财联社的消息来看,其正式暂停了在德国柏林工厂生产动力电池的计划,并考虑获得美国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税收抵免。资格。
报道称,特斯拉一直在努力生产自己的电池,并讨论了将原计划用于柏林工厂的电池制造设备运往美国的问题。在美国生产更多的电池可以帮助特斯拉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获得额外的税收减免。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拜登上月签署了上述法案。根据市场分析家的说法,…只要可充电电池在美国生产和包装,《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提供的生产税收抵免可以抵消电动汽车电池组三分之一以上的成本。
对于某些电池符合多项采购标准的电动汽车,该法律还延长了向买家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政策。
换句话说,随着高诱惑补贴政策的出台,美国政府无疑是在采取实际行动,试图将产业链已经在全球布局的特斯拉拉回本土市场。根本目的是“盘活”其不活跃的新能源市场。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虽然原计划再次被打乱,但还是盈利的。将德国电池厂迁回大陆,不仅卖个人情,还能继续讨好美国政府。
但上述事件的发生,也提醒着仍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特斯拉,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日益加剧的中美对抗,也是其必须提前考虑和规避的风险因素。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希望少一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相互牵制。尽快完成全球汽车市场的电动化改造,应该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特斯拉这只“鲶鱼”来搅动一股清水。
9月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表示,8月份,欧洲新车注册量为748961辆,同比增长34。
1900/1/1 0:00:009月16日,由位于匈牙利的蔚来能源欧洲工厂生产下线的首座换电站正式发运德国,该站发运标志着蔚来将加速欧洲市场能源布局,为欧洲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加电服务。
1900/1/1 0:00:00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新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同样,这道理对于新理念、新模式也依然适用。当特斯拉把汽车直营销售模式带入中国市场时,所有人都说这是一个“更优解”。
1900/1/1 0:00:001你要的纯电小钢炮来了MGMULAN售129818
1900/1/1 0:00:00近日,一辆小鹏P7在其他品牌4S店门口自燃,消防车辆已经到达现场,也有工作人员对该车进行处理。从现场情况来看,该车的起火位置在后备厢下方贴近地面处,一开始是冒烟并有些明火,随后整个车尾被火焰包裹。
1900/1/1 0:00:00如果用一个字概括2022年的夏季,相信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热持续性的高温自6月13日开始,笼罩着国内绝大多数省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