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无视中国市场,本田索尼能成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排队推出他们的电动汽车战略,包括有几十年经验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创新的新时代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甚至电子通讯等跨界企业,富士康等代工厂也在建设电动汽车产能。

日前,本田和索尼合资成立的新电动汽车公司正式开始运营。本田将贡献其在车身制造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索尼将提供成像、传感、通信、网络和娱乐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双方都生产“高附加值”的“特殊车型”,本田表示合资公司初期规模不会太大。

生产将在美国的本田工厂进行,但定价、平台和电池类型等细节尚未公布。据悉,该公司的电动汽车于2025年开始预购,2026年初首先在美国交付,随后是日本和欧洲市场。然而,面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双方对中国只字不提。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本田、索尼电动车推出较晚,在中国很难赶上电动化的浪潮;其次,美国汽车市场多为传统汽车公司,有利于打开新局面;再次,本田索尼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力较弱,难以与国产车抢占份额。

后续发展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电动化时代成功销售了电动汽车,这给所有老牌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压力,要求他们整改电动汽车系统,包括零售网络。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厂商也面临燃油车业务利润薄的瓶颈。

与更大的竞争对手丰田一样,本田在转向电动汽车方面比全球汽车制造商慢,并受到投资者的压力,要求生产零排放汽车,并为其配备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索尼也在寻求业务扩张,计划采用订阅费制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的商业模式。

据索尼本田移动旅行公司相关人员透露,首款新车将配备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和索尼开发的新软件系统,提供云连接服务,可以产生经常性收入。这是自该项目6月份启动以来,该合资企业进展的首个细节。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随着乘用车市场逐渐走向完全电动化和部分自主化,各品牌独特的驾驶体验已经越来越弱化和统一化。因此,消费者可能对车辆的性能和操控越来越不感兴趣,而越来越关注车辆的数字网络和信息娱乐产品。

索尼首席执行官吉田健一郎表示,新的移动技术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就像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出现一样。本田索尼的产品将利用其在数字和软件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是苹果等其他科技公司正在探索的模式。

索尼本田移动专注于北美市场,是因为公司高层认为北美市场更先进,购买力更高。根据合资公司的说法,新的电动汽车也将溢价定价,这将为车辆的娱乐和其他服务的常规收入开辟道路,这些收入将按月收取。

然而,本田和索尼的合作可能为时已晚。等到合资公司的产品上市时,许多竞争对手将已经开始销售他们的产品了。包括特斯拉、福特野马Mach-E、现代Ioniq 5、起亚EV6、雪佛兰Bolt EUV和Blazer EV,以及沃尔沃和Polestar系列的几款车型已经成熟。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从表面上看,该计划似乎很合理,将一家经验丰富的汽车制造商与一家成熟的制造和供应网络以及一家著名的数字服务提供商结合起来,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产品。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上市太晚而受到影响,因为消费者总是会争先恐后地购买最新最好的电动汽车。

为什么放弃中国?

目前本田e是唯一一款正面电动车的本田。它计划到2030年推出30款电动汽车,每年生产约200万辆电动汽车。这两个行业巨头的合并可能是日本与来自硅谷和中国的新数字进入者保持竞争优势的答案。

从本田的全球销售业绩来看,去年在中国销售了157万辆新车,在美国销售了147万辆新车。去年,中国销售了351万辆电动汽车,美国销售了63万辆电动汽车。对于本田来说,从市场份额和销售基数来看,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市场。

虽然美国的电动车市场容量不如中国,但是美国的电动车市场竞争相对简单。除了特斯拉这种强调软件能力的车企,销量榜上的名车大多都是传统车企的产品。本田在美国的策略也很简单粗暴,和通用联合,增加竞争优势。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但面对特斯拉这种高销量高利润的车企,本田必须想办法迎头赶上。特别是传闻已久的苹果汽车,也是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解决方案。这给了本田一个全新的思路,于是就有了j的故事……nt与索尼合资。苹果汽车也有望在2025年上市,这可能是本田选择优先考虑美国的原因。

最重要的,当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国,如今已经百花齐放,涵盖了各类创新型企业。不仅仅是对于本田或者索尼,对于已经在中国深耕的国外车企来说,即使看到了广阔的市场,依然无法理解竞争的奥秘。

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电器产品和表现来看,足以说明国外企业还没有搞清楚,甚至还不了解中国的市场结构和消费观念。对于难以捉摸的市场,显然本田和索尼移动更愿意押注于欧美日等缓慢转型的市场。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一方面是对日本市场不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中日关系感到不安。这些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国际形势并不明朗。在敏感问题和具体争端中,如果两国关系受到干扰,所在企业也会承受很大的经营压力。

短期来看,在中国电动化涉足不深的车企,在全球也表现不俗。例如,在去年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中,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售出24.8万辆,现代汽车集团售出22.3万辆,Stellantis集团售出18.2万辆。这些车企即使丢掉了中国市场,也还是前十。

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中国品牌凭借电动化不断向海外市场扩张。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外国汽车品牌都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国汽车企业竞争。那时候就没得选了,外国品牌就要和中国品牌正面交锋了。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排队推出他们的电动汽车战略,包括有几十年经验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创新的新时代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甚至电子通讯等跨界企业,富士康等代工厂也在建设电动汽车产能。

日前,本田和索尼合资成立的新电动汽车公司正式开始运营。本田将贡献其在车身制造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索尼将提供成像、传感、通信、网络和娱乐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双方都生产“高附加值”的“特殊车型”,本田表示合资公司初期规模不会太大。

生产将在美国的本田工厂进行,但定价、平台和电池类型等细节尚未公布。据悉,该公司的电动汽车于2025年开始预购,2026年初首先在美国交付,随后是日本和欧洲市场。然而,面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双方对中国只字不提。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本田、索尼电动车推出较晚,在中国很难赶上电动化的浪潮;其次,美国汽车市场多为传统汽车公司,有利于打开新局面;再次,本田索尼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力较弱,难以与国产车抢占份额。

后续发展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电动化时代成功销售了电动汽车,这给所有老牌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压力,要求他们整改电动汽车系统,包括零售网络。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厂商也面临燃油车业务利润薄的瓶颈。

与更大的竞争对手丰田一样,本田在转向电动汽车方面比全球汽车制造商慢,并受到投资者的压力,要求生产零排放汽车,并为其配备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索尼也在寻求业务扩张,计划采用订阅费制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的商业模式。

据索尼本田移动旅行公司相关人员透露,首款新车将配备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和索尼开发的新软件系统,提供云连接服务,可以产生经常性收入。这是自该项目6月份启动以来,该合资企业进展的首个细节。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随着乘用车市场逐渐走向完全电动化和部分自主化,各品牌独特的驾驶体验已经越来越弱化和统一化。因此,消费者可能对车辆的性能和操控越来越不感兴趣,而越来越关注车辆的数字网络和信息娱乐产品。

索尼首席执行官吉田健一郎表示,新的移动技术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大趋势”,就像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出现一样。本田索尼的产品将利用其在数字和软件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是苹果等其他科技公司正在探索的模式。

索尼本田移动专注于北美市场,是因为公司高层认为北美市场更先进,购买力更高。根据合资公司的说法,新的电动汽车也将溢价定价,这将为车辆的娱乐和其他服务的常规收入开辟道路,这些收入将按月收取。

然而,本田和索尼的合作可能为时已晚。等到合资公司的产品上市时,许多竞争对手将已经开始销售他们的产品了。包括特斯拉、福特野马Mach-E、现代Ioniq 5、起亚EV6、雪佛兰Bolt EUV和Blazer EV,以及沃尔沃和Polestar系列的几款车型已经成熟。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从表面上看,该计划似乎很合理,将一家经验丰富的汽车制造商与一家成熟的制造和供应网络以及一家著名的数字服务提供商结合起来,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产品。但是,他们可能会因为上市太晚而受到影响,因为消费者总是会争先恐后地购买最新最好的电动汽车。

为什么放弃中国?

目前本田e是唯一一款正面电动车的本田。它计划到2030年推出30款电动汽车,每年生产约200万辆电动汽车。这两个行业巨头的合并可能是日本与来自硅谷和中国的新数字进入者保持竞争优势的答案。

从本田的全球销售业绩来看,去年在中国销售了157万辆新车,在美国销售了147万辆新车。去年,中国销售了351万辆电动汽车,美国销售了63万辆电动汽车。对于本田来说,从市场份额和销售基数来看,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市场。

虽然美国的电动车市场容量不如中国,但是美国的电动车市场竞争相对简单。除了特斯拉这种强调软件能力的车企,销量榜上的名车大多都是传统车企的产品。本田在美国的策略也很简单粗暴,和通用联合,增加竞争优势。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但面对特斯拉这种高销量高利润的车企,本田必须想办法迎头赶上。特别是传闻已久的苹果汽车,也是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解决方案。这给了本田一个全新的思路,于是就有了j的故事……nt与索尼合资。苹果汽车也有望在2025年上市,这可能是本田选择优先考虑美国的原因。

最重要的,当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国,如今已经百花齐放,涵盖了各类创新型企业。不仅仅是对于本田或者索尼,对于已经在中国深耕的国外车企来说,即使看到了广阔的市场,依然无法理解竞争的奥秘。

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电器产品和表现来看,足以说明国外企业还没有搞清楚,甚至还不了解中国的市场结构和消费观念。对于难以捉摸的市场,显然本田和索尼移动更愿意押注于欧美日等缓慢转型的市场。

Honda, Tesla, Hyundai, Toyota, Ford

一方面是对日本市场不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中日关系感到不安。这些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国际形势并不明朗。在敏感问题和具体争端中,如果两国关系受到干扰,所在企业也会承受很大的经营压力。

短期来看,在中国电动化涉足不深的车企,在全球也表现不俗。例如,在去年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中,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售出24.8万辆,现代汽车集团售出22.3万辆,Stellantis集团售出18.2万辆。这些车企即使丢掉了中国市场,也还是前十。

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中国品牌凭借电动化不断向海外市场扩张。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外国汽车品牌都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国汽车企业竞争。那时候就没得选了,外国品牌就要和中国品牌正面交锋了。

标签:本田特斯拉现代丰田福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国轩高科宜春二期20GWh项目开工

10月9日晚,国轩高科宣布,宜春国轩电池二期20GWh项目开工,预计2023年10月将实现全部建成并投产。根据国轩高科规划,到2025年电池项目产能预计达到300GWh。

1900/1/1 0:00:00
图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大到强

2009年,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中国最早种下了汽车产业转型火种,开启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应用。

1900/1/1 0:00:00
富士康造车,没有特斯拉的命

埃隆马斯克一语成谶。这位特斯拉CEO曾对媒体直言,“相比于手机与智能手表,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

1900/1/1 0:00:00
爷青回,在南澳岛的滨海弯道上奕炫马赫版带我们撒了会儿野

分享在走近这款车之前,容易被它的外观吸引,开起来之后,会有爱不释手,想一遍遍把玩、操控,噪一把的冲动感。

1900/1/1 0:00:00
转至中国 宝马停止在英国生产电动MINI

日前,有外媒报道称宝马集团将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电动MINI车型,而取代它的将是宝马和长城合资的光束汽车。

1900/1/1 0:00:00
汽车的高端之路,别被新势力们带偏了

一提到30多万的车该怎么选,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把目光瞄准新势力,问界M7、小鹏G9、理想L8L9等,几乎能很容易进入到选择清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