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崔秋阳易林思
编辑|王艳
在一系列“促销”动作之后,特斯拉又下了一剂降价药。
10月24日,特斯拉宣布调整两大主力销售车型Mode 3和Mode Y的价格,全系车型降价幅度在1.4万-3.7万元之间。
今年,随着特斯拉Giga上海生产线的升级和产能的提升,车辆交付周期大大缩短。虽然一直有降价传闻,但在电动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特斯拉降价力度如此之大还是很少见的。
在目前大量品牌涨价的情况下,这次调价无疑直接降低了Model 3和Model Y的准入门槛,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涨价而不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范围内的Model Y,也因为降价回到30万元以内,赶上了补贴的末班车。
本轮降价让很多已经提车的用户大呼“心塞”。同时也引起了海外用户的不满。很多人甚至在社交平台上高呼马斯克。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跟着调价?
降价效果明显。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在消息发布的当天上午,北京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000辆。配合回归车主推介计划,可以预见,性价比提升的特斯拉将在今年年底冲刺一波销量。
然而这一次,强行价格战的背后有特斯拉的隐忧。
“猛药”立竿见影。
消息正式发布的前一天晚上,晚上11点半,北京特斯拉店销售人员张宇突然接到通知,临时召开紧急会议。领导强调“明天早上八点半有新动作,大家一定要准时上线。”
24日早上8点,特斯拉突然宣布降价。几乎与此同时,特斯拉卖家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轰炸,在社交媒体上传播降价的消息。
在电动车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这种非正常降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消息发出后不久,张宇发现前来询价的客户突然多了起来,其他销售人员的电话也一直“在通话中”。突如其来的变化甚至导致了官网的崩溃。
因为忙着回复客户消息,上班前连收拾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匆匆换好衣服,赶往店里。上班后,张宇一直在两台手机和一台ipad上依次回复询问情况的客户。“回信息的时候手机会插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打完,新客户又过来问,一直没停过。”我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特斯拉专卖店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这种强效药的效果立竿见影。据销售介绍,已经有不少交了1000元定金的意向车主在降价的第一时间前来锁定订单提车。“因为他们能以更低的价格提车,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上班两个小时内,已经有7个客户在张宇手里下单,来店里试驾咨询的客户不下20个。这是之前高峰期的客流。
另一位北京的卖家在2小时内拿到了20单。“降价的消息发出后,北京的订单量一上午就破千了。”
“我在特斯拉两年,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张宇透露,相比之下,今年国庆期间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乘客很多,但是转化成订单的效率没有现在降价那么高。
而这似乎也是特斯拉这次降价的根本原因。产能增加了,但订单量和交付量却露出隐忧。
据车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连续涨价后,虽然特斯拉推出了7000元的保险促销活动……ty before,国庆前平均进入特斯拉门店的用户数量仍比今年4、5月份下降了50%,从每天30-35批下降到15-17批。
订单量的变化也可以从发货速度上看出来。9月1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再次调整相关车型的交付周期。与之前十几周的等待周期相比,现有特斯拉车型的交付周期从8月份开始大幅缩短。目前,模型Y的预期交付周期为1-4周,模型3的预期交付周期为4-8周。
9月22日,市场分析博主Troy Teslike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9月7日,特斯拉全球积压订单已从7月份的50.4万辆降至38.1万辆。这个积压量相当于特斯拉全球工厂93天的产能。
特斯拉2022年调价图(截至10月24日)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产量为365,923辆,交付量为343,830辆,不及分析师预期的357,900辆。这个成绩对于一直目标激进的新能源高材生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反映在股价上,特斯拉财报发布后,盘后跌幅达到6.28%,这种股价下跌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
相比之下,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20.13万辆,同比增长183.07%。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49.56%。特斯拉1-9月累计销量为90.85万辆。
最后的选择
灵活的定价策略一直是特斯拉的标签之一,但一个月内如此密集地推出促销活动实属罕见。对于尽力控制成本,不做无用功的马斯克来说,一切行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只为花式冲击订单和销量。
继国庆期间推出7000元保险补贴后,针对中国市场用户的痛点,特斯拉随即对Model Y进行了升级,包括加长后排两侧的座垫,优化后门打开方式等。后排座椅不够舒适,一直是国内车友吐槽较多的一点。
除了这次调价,之前8000元的灰色车漆也从10月24日开始免费。令人惊讶的是,就连一度销声匿迹的转诊计划也一起回归了。
为了“以旧带新”,扩大订单量,与之前超级充电桩的免费服务时间相比,本次推介计划的内容不仅包括多收的里程额度,还包括24个月的FSD使用权和12个月的Model3/Y后轮驱动版。
这些都说明,特斯拉非常看重的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遇到了更多的挑战。
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中,虽然整体营收、净利润等数据创下最佳季度纪录,但均低于市场预期。更重要的是,因为产销差距的加大,外界不禁质疑:特斯拉的市场需求已经逐渐放缓。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产量为25.8万辆,交付量为25.4万辆。产销量基本持平。然而,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生产36.5万辆,交付34.3万辆,比产量低6%。但特斯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年第三季度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已被客户订购。
目前,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产能仍在逐步提升,其中Model 3(一期生产线)单班即可下线,Model Y(二期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早已攀升至每班1100-1200辆的水平。
换句话说,在满负荷的情况下,特斯拉Giga上海每周至少可以生产26000辆汽车,并在今年剩下的十周内提供26万-27万辆汽车。产能是特斯拉价格战的底线,也是其急需订单的核心原因。
然而,这样的市场表现让马斯克似乎很难实现年初提出的年增长率达到50%的目标。截至第三季度,特斯拉已经生产了93万辆汽车,并且……今年实现了90.9万辆汽车,这意味着特斯拉每月至少要生产和交付20万辆汽车才能实现目标。这并不容易。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仅生产了30多万辆纯电动汽车。
同时,相比海外市场,国内新势力阵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包括“韦小立”、比亚迪在内的很多车企都在快速迭代运行,不断用新技术、新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相比之下,特斯拉两款主力车型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被稀释。
可以看到的是,降价确实能帮助特斯拉赢得一些销量,但叠加外部环境的影响,能收获多少还是未知数。Investing.com高级分析师杰西·科恩(Jesse Cohen)表示,“特斯拉糟糕的季度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其电动汽车需求产生一定影响的最新迹象。”
更全面的竞争
尽管特斯拉面临着包括原材料成本上升、工厂生产效率、物流和供应链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拥有“强大心脏”的马斯克表现出更大的野心。
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未来特斯拉的潜在价值“可能超过苹果和Saudi Aramco的总和”,但当特斯拉告别高增长神话时,他仍然认为需要做大量工作,“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新产品、大规模扩张和好运”。
当高歌猛进的特斯拉也要为订单发愁的时候,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主力车型显然无法抵挡整个市场的竞争。标准普尔的全球评级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直接指出,特斯拉需要在2025年之前扩大产品范围,以增强其对一系列新老对手的竞争力。
寻求更多用户也将其新产品规划提上日程。
首先,在Model S和Model X重新设计后,特斯拉终于开始在欧洲接收新订单,并预计在今年年底交付。10月10日,工信部发布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这两款新车型也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它们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其次,发布多年的Cybertruck和Semi trucks也有了比较确定的进展。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希望在2023年年中交付纯电动皮卡Cybertruck。本月初,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透露,Semi电动卡车已经开始生产,将于12月1日交付给百事公司。
但外界期待的仍然是比现在的Model 3/Y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车型。
在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回应了特斯拉第三代R&D平台,称特斯拉下一代车型不仅会更小,还希望成本能控制在Model 3/Y成本的一半左右,“新车型的产量将超过所有特斯拉产品的总和。”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下一步棋即将落在10-20万元区间。
类似于蔚来通过新品牌低价进入大众市场的逻辑,每次大规模战争的前提无疑都需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比亚迪就是最好的证明。长期以来,比亚迪虽然销量可观,但受限于价格等因素,盈利能力一直是“硬伤”,与特斯拉差距不小。但随着今年销量的大幅增长,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其饱受诟病的盈利问题也得到极大改善。
比亚迪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5.05亿-59.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亿元增长33.6%-365.11%。相比2021年30.45亿元的净利润,今年三季度净利润是去年的1.81倍至1.94倍。
仅从销量来看,对标Model 3的比亚迪韩已经超越。今年前9个月,Model 3在华销量为9.9万辆,同比下降11.4%,比亚迪韩销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125.3%。
对于特斯拉来说,除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毛利率。
特斯拉自行车毛利率图表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从2020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单车毛利率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这也是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但由于疫情和全球供应链问题的加剧,其今年第三季度的毛利水平持续低迷,仅为25.1%,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6.6%。
在本季度,即使特斯拉实现了34.4万辆的创纪录交付量,但其自行车毛利率仅与上一季度持平,表明具有强大降低和分摊成本能力的特斯拉无法依靠自身的规模效应一直保持超高的自行车毛利率。
2022年即将结束,对于车企来说,也进入了冲刺阶段。现在特斯拉打出了这张牌,能否迎来马斯克所说的“史诗般的结局”,其他车企是否会效仿?我们拭目以待。
(文中张宇为化名。)
未来汽车日报
头像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崔秋阳易林思
编辑|王艳
在一系列“促销”动作之后,特斯拉又下了一剂降价药。
10月24日,特斯拉宣布调整两大主力销售车型Mode 3和Mode Y的价格,全系车型降价幅度在1.4万-3.7万元之间。
今年,随着特斯拉Giga上海生产线的升级和产能的提升,车辆交付周期大大缩短。虽然一直有降价传闻,但在电动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特斯拉降价力度如此之大还是很少见的。
在目前大量品牌涨价的情况下,这次调价无疑直接降低了Model 3和Model Y的准入门槛,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涨价而不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范围内的Model Y,也因为降价回到30万元以内,赶上了补贴的末班车。
本轮降价让很多已经提车的用户大呼“心塞”。同时也引起了海外用户的不满。很多人甚至在社交平台上高呼马斯克。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跟着调价?
降价效果明显。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在消息发布的当天上午,北京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000辆。配合回归车主推介计划,可以预见,性价比提升的特斯拉将在今年年底冲刺一波销量。
然而这一次,强行价格战的背后有特斯拉的隐忧。
“猛药”立竿见影。
消息正式发布的前一天晚上,晚上11点半,北京特斯拉店销售人员张宇突然接到通知,临时召开紧急会议。领导强调“明天早上八点半有新动作,大家一定要准时上线。”
24日早上8点,特斯拉突然宣布降价。几乎与此同时,特斯拉卖家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轰炸,在社交媒体上传播降价的消息。
在电动车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这种非正常降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消息发出后不久,张宇发现前来询价的客户突然多了起来,其他销售人员的电话也一直“在通话中”。突如其来的变化甚至导致了官网的崩溃。
因为忙着回复客户消息,上班前连收拾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匆匆换好衣服,赶往店里。上班后,张宇一直在两台手机和一台ipad上依次回复询问情况的客户。“回信息的时候手机会插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打完,新客户又过来问,一直没停过。”我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特斯拉店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这种强效药的效果立竿见影。据销售介绍,已经有不少交了1000元定金的意向车主在降价的第一时间前来锁定订单提车。“因为他们能以更低的价格提车,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出发后两小时内……g上班,已经有7个客户在张宇手里下单,来店里试驾咨询的客户不下20个。这是之前高峰期的客流。
另一位北京的卖家在2小时内拿到了20单。“降价的消息发出后,北京的订单量一上午就破千了。”
“我在特斯拉两年,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张宇透露,相比之下,今年国庆期间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乘客很多,但是转化成订单的效率没有现在降价那么高。
而这似乎也是特斯拉这次降价的根本原因。产能增加了,但订单量和交付量却露出隐忧。
据车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连续涨价后,虽然特斯拉之前推出了7000元的保险促销活动,但国庆前进入特斯拉门店的用户平均数量仍比今年4、5月份下降了50%,从每天30-35批下降到15-17批。
订单量的变化也可以从发货速度上看出来。9月1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再次调整相关车型的交付周期。与之前十几周的等待周期相比,现有特斯拉车型的交付周期从8月份开始大幅缩短。目前,模型Y的预期交付周期为1-4周,模型3的预期交付周期为4-8周。
9月22日,市场分析博主Troy Teslike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9月7日,特斯拉全球积压订单已从7月份的50.4万辆降至38.1万辆。这个积压量相当于特斯拉全球工厂93天的产能。
特斯拉2022年调价图(截至10月24日)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产量为365,923辆,交付量为343,830辆,不及分析师预期的357,900辆。这个成绩对于一直目标激进的新能源高材生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反映在股价上,特斯拉财报发布后,盘后跌幅达到6.28%,这种股价下跌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
相比之下,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20.13万辆,同比增长183.07%。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49.56%。特斯拉1-9月累计销量为90.85万辆。
最后的选择
灵活的定价策略一直是特斯拉的标签之一,但一个月内如此密集地推出促销活动实属罕见。对于尽力控制成本,不做无用功的马斯克来说,一切行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只为花式冲击订单和销量。
继国庆期间推出7000元保险补贴后,针对中国市场用户的痛点,特斯拉随即对Model Y进行了升级,包括加长后排两侧的座垫,优化后门打开方式等。后排座椅不够舒适,一直是国内车友吐槽较多的一点。
除了这次调价,之前8000元的灰色车漆也从10月24日开始免费。令人惊讶的是,就连一度销声匿迹的转诊计划也一起回归了。
为了“以旧带新”,扩大订单量,与之前超级充电桩的免费服务时间相比,本次推介计划的内容不仅包括多收的里程额度,还包括24个月的FSD使用权和12个月的Model3/Y后轮驱动版。
这些都说明,特斯拉非常看重的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遇到了更多的挑战。
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中,虽然整体营收、净利润等数据创下最佳季度纪录,但均低于市场预期。更重要的是,因为产销差距的加大,外界不禁质疑:特斯拉的市场需求已经逐渐放缓。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产量为25.8万辆,交付量为25.4万辆。产销量基本持平。然而,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生产了36.5万辆汽车,交付了34.3万辆汽车,而……比产量低6%。但特斯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年第三季度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已被客户订购。
目前,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产能仍在逐步提升,其中Model 3(一期生产线)单班即可下线,Model Y(二期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早已攀升至每班1100-1200辆的水平。
换句话说,在满负荷的情况下,特斯拉Giga上海每周至少可以生产26000辆汽车,并在今年剩下的十周内提供26万-27万辆汽车。产能是特斯拉价格战的底线,也是其急需订单的核心原因。
然而,这样的市场表现让马斯克似乎很难实现年初提出的年增长率达到50%的目标。截至第三季度,特斯拉今年已经生产了93万辆汽车,交付了90.9万辆汽车,这意味着特斯拉每个月至少要生产和交付20万辆汽车才能实现目标。这并不容易。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仅生产了30多万辆纯电动汽车。
同时,相比海外市场,国内新势力阵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包括“韦小立”、比亚迪在内的很多车企都在快速迭代运行,不断用新技术、新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相比之下,特斯拉两款主力车型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被稀释。
可以看到的是,降价确实能帮助特斯拉赢得一些销量,但叠加外部环境的影响,能收获多少还是未知数。Investing.com高级分析师杰西·科恩(Jesse Cohen)表示,“特斯拉糟糕的季度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其电动汽车需求产生一定影响的最新迹象。”
更全面的竞争
尽管特斯拉面临着包括原材料成本上升、工厂生产效率、物流和供应链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拥有“强大心脏”的马斯克表现出更大的野心。
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未来特斯拉的潜在价值“可能超过苹果和Saudi Aramco的总和”,但当特斯拉告别高增长神话时,他仍然认为需要做大量工作,“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新产品、大规模扩张和好运”。
当高歌猛进的特斯拉也要为订单发愁的时候,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主力车型显然无法抵挡整个市场的竞争。标准普尔的全球评级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直接指出,特斯拉需要在2025年之前扩大产品范围,以增强其对一系列新老对手的竞争力。
寻求更多用户也将其新产品规划提上日程。
首先,在Model S和Model X重新设计后,特斯拉终于开始在欧洲接收新订单,并预计在今年年底交付。10月10日,工信部发布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这两款新车型也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它们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其次,发布多年的Cybertruck和Semi trucks也有了比较确定的进展。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希望在2023年年中交付纯电动皮卡Cybertruck。本月初,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透露,Semi电动卡车已经开始生产,将于12月1日交付给百事公司。
但外界期待的仍然是比现在的Model 3/Y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车型。
在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回应了特斯拉第三代R&D平台,称特斯拉下一代车型不仅会更小,还希望成本能控制在Model 3/Y成本的一半左右,“新车型的产量将超过所有特斯拉产品的总和。”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下一步棋即将落在10-20万元区间。
类似于蔚来通过新品牌低价进入大众市场的逻辑,每次大规模战争的前提无疑都需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比亚迪就是最好的证明。长期以来,比亚迪虽然销量可观,但受限于价格等因素,盈利能力一直是“硬伤”,与特斯拉差距不小。然而,随着今年销售额的大幅增长,随着规模的逐渐显现……fect,其饱受诟病的盈利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比亚迪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5.05亿-59.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7亿元增长33.6%-365.11%。相比2021年30.45亿元的净利润,今年三季度净利润是去年的1.81倍至1.94倍。
仅从销量来看,对标Model 3的比亚迪韩已经超越。今年前9个月,Model 3在华销量为9.9万辆,同比下降11.4%,比亚迪韩销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125.3%。
对于特斯拉来说,除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毛利率。
特斯拉自行车毛利率图表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从2020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自行车毛利率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这也是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但由于疫情和全球供应链问题的加剧,其今年第三季度的毛利水平持续低迷,仅为25.1%,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6.6%。
在本季度,即使特斯拉实现了34.4万辆的创纪录交付量,但其自行车毛利率仅与上一季度持平,表明具有强大降低和分摊成本能力的特斯拉无法依靠自身的规模效应一直保持超高的自行车毛利率。
2022年即将结束,对于车企来说,也进入了冲刺阶段。现在特斯拉打出了这张牌,能否迎来马斯克所说的“史诗般的结局”,其他车企是否会效仿?我们拭目以待。
(文中张宇为化名。)
未来汽车日报
“欢迎大家来到飞凡汽车,一分钟不差准时开始”,9月27日晚8点整,飞凡汽车CEO吴冰意气风发地出现在浦东新区的发布会大厅里,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宣告“极智高阶纯电SUV”飞凡R7的到来。
1900/1/1 0:00:00头图来源:集度官方作者崔秋阳编辑王妍在概念车型亮相4个月多后,10月24日,
1900/1/1 0:00:00分享今天原本是一汽丰田bZ4X的上市主场,但最新官宣的丰田bZ3则更受关注。
1900/1/1 0:00:00据36氪报道,从多位行业知情人士处获悉,伴随大众和地平线合资公司的组建,前华为高管、自动驾驶界风云人物苏箐,也将加入该公司,或担任某项技术负责人。随后,第一电动网分别向大众和地平线求证。
1900/1/1 0:00:00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16GWh,同比增长1016,环比增长140。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0月26日,丰田在日本重新开放了其首款电动汽车bZ4X的租赁服务,并将一次性申请费用减半,该公司希望通过此举重燃消费者对这款电动汽车的兴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