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自动驾驶公司正计划上市。
据上交所官网11月23日披露,穆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穆宗科技”)在科创板的IPO获受理,保荐人为华泰联合证券。
在此次IPO中,穆宗科技计划发行25%的股份,计划融资20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上海R&D中心建设项目和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由于穆宗科技尚未盈利,部分资金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其实科技冲刺科技创新板并不奇怪。
今年年初,一位资深投资人对新智家说:
L4的下一个融资节点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主营ADAS的量产自动驾驶公司毛利较低,但营收已经达到上市条件,很多公司已经开始邀请券商做IPO文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明年开始,一批以L2科技起家的公司可能会向科技创新板或HKEx提交IPO申请。
而穆宗科技冲刺科技创新板,正式打响了量产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潮的第一。
软硬一体化,产品出货量突破40万套。
公开资料显示,穆宗科技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它是ADAS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截至2022年3月31日,穆宗科技拥有员工835人,其中R&D员工517人,占比61.92%。
2017年,穆宗科技在新三板短暂挂牌11个月,后因“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调整”退出新三板。如今,经过几年的蛰伏,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穆宗科技开始向科技创新板冲刺。
本次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我们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最近三年累计R&D投资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据了解,早在去年6月,穆宗科技拿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的D3轮融资后,就公开表示“有计划在科技创新板上市”。
今年3月,穆宗科技再次获得最新一轮E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由东阳关定领投,元海基金、林欣资本、佐宇资本、富普资本、青岛袁颖、泰友资本以及老股东湖州环太湖集团、创图投资跟投。
穆宗科技表示,根据公司最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为80亿元。
作为小米官方宣布造车后第一家对外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穆宗科技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可圈可点。
从产品来看,穆宗科技作为L2公司的代表,致力于产品商业化,实现量产。到目前为止,穆宗科技已经获得了多家整车厂商的定点项目,实现了近20款车型的量产出货,累计出货超过40万套。
目前,穆宗科技主要提供针对低速停车场景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全景监控影像功能、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和自主泊车功能。
智能驾驶系统根据用户要求的功能,由控制单元和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组成。穆宗科技具备智能驾驶系统软硬件的产品供应能力,可以根据整车厂商的需求提供配套解决方案。
在客户端,穆宗科技拥有广泛的批量生产或获得定点产品的客户,而不仅仅是SAIC、一汽、BAIC、吉利、长安、bu等传统主机厂还有以蔚来、理想、何忠新能源、赛利斯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
未来,穆宗科技将采取双轨并行战略。在L2+停车方面,保持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核心算法,以及前沿技术领域持续的高密度人才投入,有节奏地进行量产应用;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驾驶与停车一体化产品,自主研发前视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采用AI算法技术方案和架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型运营与停车一体化控制器产品。
受核心缺失影响,盈利仍需努力。
作为向科技创新板冲刺的自动驾驶公司,R&D是穆宗科技的重中之重。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穆宗科技的R&D投资分别约为1.2亿元、1.72亿元和2.7亿元。凭借高额的R&D投入,穆宗科技获得了65项软件著作权和177项授权专利,其中包括63项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8项外观设计专利。
与此同时,穆宗科技的定点项目陆续交付,收益成倍增长。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营收分别约为4966万元、8383万元、2.27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14.01%。
但在营收翻番的情况下,穆宗科技仍未实现盈利,19-21年分别亏损约1.6亿元、2.1亿元、4.16亿元。截至今年3月,穆宗科技累计亏损已超过11.18亿元。
至于不盈利的原因,穆宗科技指出,主要原因是产品研发投入大,部分产品研发周期长,部分指定整车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穆宗科技也在招股书中承认,公司未来可能继续亏损。
未来可能影响垂直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核心的缺失。
作为集成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穆宗科技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无源器件、电子结构件、结构件、透镜、分立器件等。,其中筹码的购买量比较高。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各期公司芯片采购金额分别占材料采购总额的50.86%、61.06%、69.53%、60.66%。
在核心短缺最严重的2021年,穆宗科技采购的部分芯片不仅价格大幅上涨,而且交货期也有所延长。为了保证对下游客户的稳定供应,公司高价从芯片贸易商手中购买了部分芯片。2021年,穆宗科技采购的芯片平均单价增长了48.16%。
今年以来,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相对得到缓解。1-3月,芯片采购平均单价下降33.75%。但未来如果汽车芯片等原材料供应持续紧张,一方面可能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按正常计划生产。
由于缺乏核心、研发周期长、指定型号量产等原因,穆宗科技在营收、净利润等方面与同赛道上市公司仍有较大差距。
写在最后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分水岭。L4公司的商业化遇到了阻碍,融资进程放缓,L2公司努力加快产品的量产。
据中汽协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到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
汽车市场的高度繁荣为产业链上游的汽车电子和汽车智能驾驶产业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支撑,尤其为面向量产的L2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工信部近期的数据也显示,L2级乘用车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增长超过30%,已经提前实现并超越了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按照目前的行业趋势,这一数据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还会继续攀升。
我期待从穆宗科技听到好消息……行业中更多的参与者。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量产自动驾驶公司正计划上市。
据上交所官网11月23日披露,穆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穆宗科技”)在科创板的IPO获受理,保荐人为华泰联合证券。
在此次IPO中,穆宗科技计划发行25%的股份,计划融资20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上海R&D中心建设项目和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由于穆宗科技尚未盈利,部分资金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其实科技冲刺科技创新板并不奇怪。
今年年初,一位资深投资人对新智家说:
L4的下一个融资节点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主营ADAS的量产自动驾驶公司毛利较低,但营收已经达到上市条件,很多公司已经开始邀请券商做IPO文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明年开始,一批以L2科技起家的公司可能会向科技创新板或HKEx提交IPO申请。
而穆宗科技冲刺科技创新板,正式打响了量产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潮的第一。
软硬一体化,产品出货量突破40万套。
公开资料显示,穆宗科技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它是ADAS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截至2022年3月31日,穆宗科技拥有员工835人,其中R&D员工517人,占比61.92%。
2017年,穆宗科技在新三板短暂挂牌11个月,后因“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调整”退出新三板。如今,经过几年的蛰伏,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穆宗科技开始向科技创新板冲刺。
本次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我们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最近三年累计R&D投资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据了解,早在去年6月,穆宗科技拿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的D3轮融资后,就公开表示“有计划在科技创新板上市”。
今年3月,穆宗科技再次获得最新一轮E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由东阳关定领投,元海基金、林欣资本、佐宇资本、富普资本、青岛袁颖、泰友资本以及老股东湖州环太湖集团、创图投资跟投。
穆宗科技表示,根据公司最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为80亿元。
作为小米官方宣布造车后第一家对外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穆宗科技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可圈可点。
从产品来看,穆宗科技作为L2公司的代表,致力于产品商业化,实现量产。到目前为止,穆宗科技已经获得了多家整车厂商的定点项目,实现了近20款车型的量产出货,累计出货超过40万套。
目前,穆宗科技主要提供针对低速停车场景的智能驾驶系统,包括全景监控影像功能、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和自主泊车功能。
智能驾驶系统根据用户要求的功能,由控制单元和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组成。穆宗科技具备智能驾驶系统软硬件的产品供应能力,可以提供配套解决方案……根据车辆制造商的需要。
在客户端,穆宗科技拥有广泛的已量产或获得定点产品的客户,不仅有SAIC、一汽、BAIC、吉利、长安等传统主机厂,还有以蔚来、理想、何忠新能源、赛利斯等为代表的新动力车企。
未来,穆宗科技将采取双轨并行战略。在L2+停车方面,保持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核心算法,以及前沿技术领域持续的高密度人才投入,有节奏地进行量产应用;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驾驶与停车一体化产品,自主研发前视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采用AI算法技术方案和架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型运营与停车一体化控制器产品。
受核心缺失影响,盈利仍需努力。
作为向科技创新板冲刺的自动驾驶公司,R&D是穆宗科技的重中之重。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穆宗科技的R&D投资分别约为1.2亿元、1.72亿元和2.7亿元。凭借高额的R&D投入,穆宗科技获得了65项软件著作权和177项授权专利,其中包括63项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8项外观设计专利。
与此同时,穆宗科技的定点项目陆续交付,收益成倍增长。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营收分别约为4966万元、8383万元、2.27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14.01%。
但在营收翻番的情况下,穆宗科技仍未实现盈利,19-21年分别亏损约1.6亿元、2.1亿元、4.16亿元。截至今年3月,穆宗科技累计亏损已超过11.18亿元。
至于不盈利的原因,穆宗科技指出,主要原因是产品研发投入大,部分产品研发周期长,部分指定整车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穆宗科技也在招股书中承认,公司未来可能继续亏损。
未来可能影响垂直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核心的缺失。
作为集成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穆宗科技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无源器件、电子结构件、结构件、透镜、分立器件等。,其中筹码的购买量比较高。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各期公司芯片采购金额分别占材料采购总额的50.86%、61.06%、69.53%、60.66%。
在核心短缺最严重的2021年,穆宗科技采购的部分芯片不仅价格大幅上涨,而且交货期也有所延长。为了保证对下游客户的稳定供应,公司高价从芯片贸易商手中购买了部分芯片。2021年,穆宗科技采购的芯片平均单价增长了48.16%。
今年以来,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相对得到缓解。1-3月,芯片采购平均单价下降33.75%。但未来如果汽车芯片等原材料供应持续紧张,一方面可能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按正常计划生产。
由于缺乏核心、研发周期长、指定型号量产等原因,穆宗科技在营收、净利润等方面与同赛道上市公司仍有较大差距。
写在最后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分水岭。L4公司的商业化遇到了阻碍,融资进程放缓,L2公司努力加快产品的量产。
据中汽协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到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
汽车市场的高度繁荣为产业链上游的汽车电子和汽车智能驾驶产业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支撑,尤其为面向量产的L2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工信部近期的数据也显示,L2级乘用车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增长超过30%,已经提前实现并超越了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按照目前的行业趋势,这一数据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还会继续攀升。
我期待从穆宗科技听到好消息……行业中更多的参与者。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11月11日上午,天马(芜湖)微电子有限公司新型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隆重开工。此次项目总投资80亿元,目标市场6540英寸车载显示、IT显示、工业品显示模组等。
1900/1/1 0:00:00上周,沃尔沃发布声明称,其将剥离内燃机业务,集中资本开发高性能电动系统,具体的手段就是,从Aurobay撤资,并将所持有的所有股份出售给吉利控股,一旦该交易完成,
1900/1/1 0:00:00日前,广东潮州一辆特斯拉ModelY在路边停车失败后,狂奔26公里并连撞多辆车,最终导致2死3伤。
1900/1/1 0:00:0011月14日,我们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特斯拉10月国内上险量仅17万辆。其中,ModelY上险量为14391台,Model3上险量仅2809辆。
1900/1/1 0:00:0011月13日,广东潮州特斯拉连撞数人引发关注,相继有多段事故视频曝出。据悉,本次事故造成2名行人身亡,3人受伤。
1900/1/1 0:00:00第三季度销售额达93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7,超过同期全球轻型汽车产量增长的24排除汇率折算和扣除资产剥离并购的影响,
1900/1/1 0:00:00